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城镇乡村知识点总结

地理城镇乡村知识点总结一、城镇乡村的概念1.城镇的定义城镇是指居民点人口较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一般是指建有城市规模结构的居民点,是集中居住、工作、服务和文化娱乐的地方。
2.乡村的定义乡村是指纯农业区、农村。
是指居民点居民相对分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
3.城乡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心,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文化生活,吸引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而乡村则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保障了城市的粮食安全。
4.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市建设规模扩大。
二、城镇乡村的特点和区别1.城镇的特点(1)人口密集:城镇人口密集,居住、工作、娱乐场所集中。
(2)经济繁荣:城镇集中了各种工商业企业,服务行业发达,经济较为繁荣。
(3)文化生活多样:城镇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艺术团体、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较为齐全。
2.乡村的特点(1)人口相对分散:乡村人口相对城镇较为分散,村落密布在农田和山林之间。
(2)以农业为主:农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
(3)文化生活相对单一: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少,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单一。
三、城镇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1.城镇的发展现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迅猛。
城镇的问题(1)资源环境压力大:城市的用地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2)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道路承载能力不足。
(3)社会问题突出:城市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增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2.乡村的发展现状农村的规模逐渐减小,很多乡村变得人烟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的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2)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低下,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水平低。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8)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具体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1)区域性环境问题①聚落⎩⎨⎧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②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 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2)全球性环境问题①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②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大气等污染。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问题加剧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和类型。
4.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学习要点1.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和类型。
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2)(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⑤⑥⑦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呈赤道略鼓起的形状。
3、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呈现出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4、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线和纬线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定位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线是北极点和南极点之间由东向西的线,纬线是东西向的线,用来标示纬度。
5、地球的时区地球因为自转而划分成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的经度,东经向西经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会差一个小时。
二、认识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1、地理位置地球上有五大洲,它们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大洲是大洋洲,它不存在大陆而是由很多小岛屿组成的。
2、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是一个东方的大国,它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边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和华北之间,北濒东海,南临南海。
3、其他国家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球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分布在五大洲的各个角落,有的是发达国家,有的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有着丰富多彩的地理文化。
三、认识地球上的水域1、大洋和海洋地球上的水域主要包括五大洋,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此外还有很多海洋和海湾,它们是地球上的重要水域。
2、我国的水域我国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除了有东、南、黄三个大陆架海,还有很多内陆海、湖泊和河流,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巴尔喀什湖等。
3、世界上的岛屿地球上有很多岛屿,它们是一些大陆架上的隆起部分,或者是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如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等。
第二章地球的环境一、认识地球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氢、氩、氦和氡等气体。
2、大气的结构大气按照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对流层、同温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四层,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也不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教学指导)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版含解析2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结合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2.列举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主要分类与表现。
(地理实践力)3.分析资料,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综合思维)1.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获取: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
(2)排放: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3.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类型产生原因自然资源枯竭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特别提醒]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主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 (1)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3)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①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②有些环境问题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 )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 (3)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 )(4)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 ) (5)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A .土壤污染 B .噪声污染 C .固体废弃物污染 D .酸雨提示:(1)√ 人类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要将废弃物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因此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一、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区别主要在定义、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政策以及解决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1、城市生态系统因为科学重点、研究方向等不同,有着一定差异,以下略举两种:(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建的人工生态环境。
2、乡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
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1、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
工业发展、尾气排放以及绿色植被的数量锐减,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发展。
(2)水污染。
淡水资源是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数量逐年加大,再加上人类本身节水观念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因此,淡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是日益严重。
(3)土地占用问题。
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的发展都要求占用大量的土地。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使过多依赖机动车辆的城市交通建设疾速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向外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占用农田用地的速度;另外,一部分人的居住理想逐渐从市区高层建筑住房转变为到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里居住,此举同样会占去大量土地。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姓名: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X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区别与联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从边界范围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
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
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
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
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与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水域的生态环境就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就是,多数废水与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就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这就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
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与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与的矛盾,与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就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
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从边界范围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
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
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
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
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
这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
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和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
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
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
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城市基本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交通用
地比重低、环境生态用地少四个方面。
农村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农业从改革开放历来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带来了高产稳产,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
1、危害土地质量和生物环境,也给农业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农药污染。
我国的农药利用率偏
低,很多农药并没有被利用,而是进入了土壤、水体、空气等媒介中,有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危害的潜在危险。
2、大量不合理的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和其它非目标昆虫,同时也使害
虫产生了抗药性,农业不得不用更大剂量的农药来消灭害虫。
3、农药具有效果迅速、可防治、适用面广、价格低廉的优点而受到农业的大量使用,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加危险。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农药等带来高产稳产,以及一定的增产,化学肥料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是我国农业的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药的利用率利用率低也带来了例如大量氮素化肥的浪费使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在农村富营养化湖泊中,大量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了农村鱼塘经济鱼类的生产,水质恶化,使鱼塘鱼苗的存活率低,水质含氧量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也通过自然的循环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存和生产。
秸秆焚烧加剧了空气的污染和温室效应
由于我国农业的相对落后,我国农民有焚烧秸秆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和减少劳作时间的习惯,但是焚烧秸秆所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同时也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
另外残留塑料薄膜的是使用使土壤肥力愈加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农村,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提高农村地区的GDP,导致了高污染企业在农村扎根落户,这些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当地政府税收的同时,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染物也极其严重的危害到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城乡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农村生态环境是国家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必然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
农村和城市都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当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影响城市,也会影响农村。
例如,由于目前气候变化的原因,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改变。
在一些地方,城市的发展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和土壤,农村又因为土壤等被污染只能为城市提供劣质的农产品。
城乡之间的环境问题相互制约,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虽然一些地方的GDP 看似增长了,但其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
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