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命制例谈共18页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

文字材料和图表、图画等材料等文本形式,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设计试题。
3)命题原则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主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突出学科内综合,以拼盘形式出现在文科综合试卷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史学研究最新成果。体现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目标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
(3)把握历史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深化
三民主义(广东)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贡献(春季)
辛亥革命的功绩(天津)
近代学习西方的主要派别及主张(江苏)
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中华民国与以前封建王朝的区别(广东)
20世纪初思想和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事件(天津)
1895—1919年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的表现(四川)
清末社会生活变化(天津)
1840到1911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广东)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历史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
我们说获取和解读信息是一个过程,主要是因为信息的获取,必须透过材料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的识读和分析。
例如四川文综第37题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小题
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分)
(3)设问:试题呈现形式。设问要围绕立意和情景进行,力求做到新颖、准确、简明、灵活、通俗,具有思维张力。
(4)赋分:选择题赋分比较简单。材料分析题的赋分要根据所设问题的思维程度,而不是看答案要点的多少进行赋分。一般来说,一个得分点给2分比较适中。
4.试卷长度
是指试题量及答题时间的相宜程度。按照国家的规定,是中等程度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全卷,即50%的人能完成。在平时的单科训练中,一般以16个选择题,2个材料分析题总共100分,40分钟完成为宜,在文科综合训练中,一般以12个选择题,2个材料题总共100分,40分钟完成历史学科试题较为适宜。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评价和命制范例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评价和命制范例
评价: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作为考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手段,具有严谨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
试题命制要注意运用多种考查方式,采用贴近生活、接地气、实用性强的内容,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论掌握,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制范例:
第一部分:填空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级博物馆是__________。
2、“长城十二寨”中,位置最南的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的“超生”政策指的是禁止人们__________。
4、近代中国开港史上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是__________。
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人是__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明朝中后期的重要政治改革?
A. 科举制度的废除。
B. 科举制度的改革。
C. 禁止进口洋货。
D. 对外宣战。
2、下列关于清朝学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行科举制度,只招录士人入阁。
B. 实行科举制度,只招录乡试及格者入阁。
C. 实行科举制度,只招录进士及格者入阁。
D. 实行“贡生制”入阁。
第三部分: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
2、请简要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的主要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论述题
1、以“发扬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论述新时
期如何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以“思古之爱今,治今之有为”为主题,论述如何运用历史经验教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初中历史教学之如何命制原创题 中招试题研讨

23.(6分)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2)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中国在国际舞台 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为联合国注入了新生的力量,有助于联 合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 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中国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助于维护地 区乃至世界的和平。(2分,史实1分,说明1分)
22.(7分) (1)由大多认为是乱臣贼子到有识之士同情革命 党人。(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发表革命著作进行宣传;组建革命团体和政党; 创立革命理论。(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史实:剪辫。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 布相关法令,推动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2 分,史实1分,说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 也可)
2020年8月27日
要求:50分钟; 写上名字; 之后上交 2020年8月27日
21.(5分)
(1)都是由中国向外传播的;大都经阿拉 伯人外传;传播的地域范围较广;在传 播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改进。(3分,答 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 答案也可)
(2)举例: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说明:这项成果 领先世界近千年。(2分,举例1分,说 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4.(7分)
(1)美国入侵,被迫开放港口;强藩割据,幕府 统治已动摇;物价飞涨,市场混乱,社会矛盾尖 锐。(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 的其他答案也可)
(2)政府:重视近代化基础设施的兴建,为日 本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物质条件;民众:创 造社会财富,为日本近代经济发展积累资金;皇 室:改变形象和饮食习惯,为日本近代社会的文 明开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知识分子:通过报刊 或学堂宣传西方文明,推动日本社会的文明开化。 (4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例谈初中历史命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非 选 择 题 命 制 具 体 步 骤 :
(1)选好主题、定 好 考 点:每 一 个 材 料 题 和 问 答 题 应 该 力 求 就 是 一 个 学 习 主 题 ,而 不 是 简 简 单 单 的 知 识 点 堆 砌 .
(2)选好材料:通 过 材 料 创 设 情 境,训 练 学 生 的 材 料 解
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材料的选取既 要 力 求 新,更 要 具 有 典
型性,材料的内容和观 点 应 与 现 行 教 材 相 依 托 (不 能 完 全 脱
离教材),使学生既感 觉 无 形,又 感 觉 有 影 (指 通 常 在 材 料 中
找不到现成答案,必须通过对材料的 阅 读 理 解、整 体 把 握,结
计,因为依据成题中的材料要命制耳目一 新 的 好 题 是 不 现 实
的 ,很 难 做 到 创 新 ,充 其 量 只 能 是 改 造 .
② 快速浏览近 期 时 政 汇 总,找 到 与 考 点 有 关 的 时 政 要 闻 作 为 命 题 的 情 境 (切 入 点 ). 例 如 :
(2015������江苏扬州)7.2014 年 12 月 13 日,南 京 大 屠 杀 死
例谈初中历史命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邓庆道
摘 要: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监测、评价的重要 手 段;针 对 学 生 的 认 知 发 展、学 情 和 考 试 本 身 的 功 能 要 求,独 立 编 制 试 题 、组 合 试 卷 是 教 师 教 学 能 力 和 水 平 的 重 要 表 现 .
关 键 词 :初 中 历 史 ;历 史 教 学 ;历 论 ).
(3)选准问题设置的切入 点:试 题 考 查 的 能 力 层 次 要 求
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在 南 京 隆 重 举 行.“南 京 大 屠 杀 ”发 生 的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第一篇: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摘要: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监测、评价的主要手段,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和考试本身的功能要求,命制出一份科学有效的试卷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
作者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命制试题的实践中总结了初中历史试题命制需要遵循的体现课标基础性、考试科学性、学科时代性、教学有效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试题命制体会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考试是当前阶段教学评价中最有重要地位的方式。
就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而言,其试题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评价。
某种意义上,试题的命制科学,不仅决定着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且对引导教师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推进课改,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有幸参加了几次市级范围的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工作,现结合自己的试题命制实践,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命制初中历史试题的几点体会。
一、试题命制要立足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要求,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初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人类的产生、文明的出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现代科技革命、思想解放潮流和重要历史人物等。
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今后历史学习可持续发展必须贮备的知识支撑。
试题命制应以此为出发点,依托主干知识引申出教材之外的新知识,测试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激发历史思维潜能,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
例1.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例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臵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心得体会在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在命制试题之前,我要明确制定试题的目的和要求。
历史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因此,试题的命制应该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
其次,我要深入分析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拥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
在命制试题时,我要将课程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地选择考点和题型。
例如,通过选择填空题、判断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我还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
试题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匹配,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
过于简单的试题会让学生缺乏挑战,无法发挥他们的潜力;过于难的试题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压力和挫败感。
因此,我在命制试题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试题的难度,既要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还要注重试题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命制试题时,我要确保试题涵盖了历史课程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可以设置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全面展示他们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要注意试题的时效性。
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历史事件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命制试题之前,我要关注最新的历史研究进展,并对试题进行及时更新和修订。
只有具有时效性的试题,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最后,我要进行试题的反思和改进。
命制试题只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次命制完试题后,我要及时进行试卷的批改和评价,总结试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高试题的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
总之,在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我要明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选择考点和题型,注重试题的难易程度、全面性和连贯性,关注试题的时效性,并进行试题的反思和改进。
如何命制历史试卷

课改论坛2013-03试题的指导性、全面性、适切性以及其承载学科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是十分重要,甚至是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
一、明确考试对象与考试目的每个命题者首先要明确考试对象与考试目的。
目前,城乡学校的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区别,考试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比如,本校期末考试与平时月考测试不同,中考适应性练习与升学考试各有不同,因此,命题者首先要明确考试对象与考试目的。
比如,平时考试可能更注重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内容,促进今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平时考试也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所以以检查性为目的。
而中考则兼顾毕业与选拔双重目的。
既要考虑多数学生能顺利毕业,又要为高中选拔合格的学生提供可靠依据,所以命题中要更多考虑层次性、区分度,兼顾普遍性和选拔性。
二、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确保试题在科学性上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要确保命题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在语言叙述上简明易懂无歧义,在图文上匹配无错漏。
所以,命题前认真学习和领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严格遵照《考试大纲》的规定进行命题。
2.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是指命题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方面,应具有爱心,在整体构思与题目的设计上,应面向全体学生,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与思维方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另一方面,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
命题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人文性。
比如,我校平时考试试题要求设置5分的附加题,主要是为了让学困生能找到学习的信心。
3.层次性原则命题要根据考试目的明确难易程度。
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多维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试题要确保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体现时代性,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初中历史阶段性试题的命制与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策略PPT 人教版

初中历史阶段性 试题的命制与历史学业 水平考试的备考策略
【背景】
山东省教育厅颁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 管理规定(试行)》,初中阶段可以进行以 下几种考试: 日常考试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3)整合、运用材料。
08年第36题的材料一、08年中考第35题的材 料二
二、命题的基本步骤
3.精心设问 (1)设问要遵循巧妙、科学、严谨的原则。 (2)设问要有层次、有梯度。 (3)体现能力立意,避免死记硬背。
4.试题的展现形式 5.试题的校对
三、如何命制创新性试题?
1.首先学会模仿
《课标》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 道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
例3: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的范围是1——11课, 即从原始社会到秦朝的历史。
题型 考查的知识点 (考什么) 春秋战国两次改革 考查的角度 (怎么考) 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非 选 题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边疆管辖
中华文化的勃兴
1.依据“大跨度、小着眼”原则确定命题内 容。
07年中考题第33题中“汉武帝与唐太宗的主要历 史功绩”,只考查了一个方面的功绩 ;
04年中考题“近代化”问题,只考查“从学习西方 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并不是三个步骤全 考。
二、命题的基本步骤
2.选取恰当的材料创设新情境。 (1)选取材料的原则: ①以学生易懂的短篇文字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