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阿里巴巴眼花缭乱资本收购的背后逻辑
阿里巴巴成功的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案例剖析_王心蕊

13.5 港元, 回购其约 26%的股份, 较 该 公 司 宣 布 私 有 化 停 牌 前 近 10 个 交 易 日 平 均 收 盘 价 溢 价 55.3%, 并为此耗资 190 亿港元。 2012 年 6 月 20 日,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 香 港 联 交 所 退 市 ;2012 年 9 月 ,阿 里巴巴集团以 63 亿美元现金及价 值 8 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 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 团股份的一半, 即阿里巴巴集团 20%股份。 3.3 恰 当 的 资 本 运 作 可 使 企 业 超 常规发展
关键词:阿里巴巴公司; 财务管理; 并购; 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 j.issn.1665-2272.2015.08.020
2014 年 9 月 阿 里 巴 巴 登 陆 纽 约 证 券 交 易 所 (股 票 代 码 BABA), 以 每 股 68 美 元 的 发 行 价 初 次 公 开 上 市 发 行 (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 共 筹 资 约 250 亿 美 元 , 成为全球融资额最大的 IPO。 其股 票 上 市 当 天 开 盘 价 为 92.7 美 元 , 此后市场走势也较好。 阿里巴巴 的成功跟其有好的发展战略、营 销策略、 优秀的创业管理团队与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过硬的技术 等息息相关,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阿里巴巴有成功的财务 管理与资本运作。
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3动因分析3.1阿里巴巴并购情况3.1.1阿里巴巴企业性质要分析阿里巴巴的并购,首先来分析一下阿里巴巴的企业性质。
阿里巴巴成立之后,主营业务即电子商务,拥有与生俱来的购物属性,是一个拥有庞大品牌商和消费者数量的网购平台,因此,从性质上来讲,它是一家电子商务企业。
阿里巴巴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内生和外生增长,也逐渐发展企业规模,丰富企业经营形式,它依托自身丰富的用户和流量资源,正逐渐发展自己的广告营销,将自23万方数据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身资源高效转化为广告营销业务,从而促进流量变现,丰富自身的互联网业务,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招股书中,阿里巴巴将其中国零售业务收入按照在线营销服务、佣金和其他收入三个维度进行了分解。
在线营销服务对应的是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佣金对应的就是天猫的会员费以及从天猫的交易流水中收取的交易手续费等等。
阿里巴巴2014年取得525亿元的收入,其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最多,达到了83.4%,该部分的业务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和速卖通等几项业务。
剩下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阿里巴巴的批发业务,其次是云计算和其他业务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95%的收入仍然是其零售业务取得,该零售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凭借阿里巴巴平台的广告收入和交易的佣金。
阿里巴巴的盈利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其广告营销收入,占比达到56.6%。
其次是交易佣金,占比24.7%,阿里巴巴的会员费收入达到11.8%。
131]阿里巴巴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电子商务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从而保证自身广告营销收入的增加,保证资源和流量的变现,使得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收益。
3.I.2阿里巴巴的大规模并购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上市首日并创造了史上最大的IPO案。
在上市美好景象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大规模的并购狂潮,从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开始,阿里巴巴最近几年已经创造了诸多重大的并购,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阿里己披露交易额的主要并购交易总额达268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资本模式案例分析

融资部分
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资 本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阿里巴巴的 资本运营模式是对企业成立初期的资 产重组,把企业改制成上市股份控股 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阿里巴巴在马云和同伙人的协助下 成功吸收了国际财团的风险投资。
投资商
1999年10月,马云私募到手第一笔天使投 资500万美元,由高盛公司牵头,联合美国、 亚洲、欧洲一流的基金公司 2000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引进第二笔融资, 2500万美元的投资来自软银、富达、汇亚资 金、TDF、瑞典投资6家风险投资商 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资,再从软 银等风险投资商手中募集到8200万美元,其 中软银出资6000万美元。
合作
阿里巴巴的合作促使了阿里巴巴的融 资的壮大,使得两家充分发挥各自的 全球品牌和资源的影响作用。
利润
从资产赢利能力的角度分析公司的资 产结构,把阿里巴巴股份公司的资产 分为二类:一类是从事B2B业务相关 的资产,另一类是以约50亿储备现金 为主的货币资产。从事B2B业务相关 的资产赢利能力非常强,公司管理层 在年报中专门提及了这部分业务在 2008年的表现。
公司在2008年底前后宣布的回购计式,但公司 小幅回购后就已停止执行,我也想就 此情况了解原因。阿里巴巴集团近期 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分红在把一部 分资金交给公众投资者的同时,可以 把许多上市公司的资金返还给母公司, 让母公司可以更高效合法的分配资金 的用途,对所有股东是共赢的选择。
阿里巴巴并购重组与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重组与案例分析——近三年来阿里巴巴并购案例与分析并购1:2011年5月4日比特网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正式确认:集团于近日完成了对流量统计技术提供商CNZZ的收购。
并购2:2011年7月,美团网B轮融资5000万美元,阿里巴巴领投。
并购3:2011年8月,阿里资本4000万美元投资陌陌。
(弥补了阿里社交移动端的短板)并购4: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丁丁网布局O2O并购5:2013 年 1 月,收购虾米网。
(为数字音乐布局)并购6:2013年2月,阿里集团与中国平安保险、腾讯共同创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占股19.9%,平安保险、腾讯各5%。
(为移动互联网金融保险布局)并购7:2013年3月,8000万美元收购友盟网;宣布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涉及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
并购8:2013 年 4 月,收购友盟,交易价格约为8000 万美元。
(增加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和分析)并购9:2013 年 4 月,阿里数百万人民币投资应用软件快的打车。
(为线下生活服务布局)并购10:2013年4月,阿里默认收购虾米网,合推新产品并购11: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
并购12:2013 年 5 月10日,入股高德,以 2.94 亿美元换取28% 的股份。
(增加数据量+ 地图+ 用户资源,为线下服务继续增加一股力量)并购13:2013 年 5 月,并购组建菜鸟网络。
(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并购14:2013 年7 月,宣布投资穷游网。
并购15:2013年7月16日:阿里巴巴入股中国旅游网站穷游网,持股规模未披露,布局O2O 和大数据。
并购16:2013 年8 月,宣布投资UC。
并购17:2013 年8 月,领投ShopRunne 7500 万美元。
(国外网购配送服务)并购18:2013年9月25日:阿里巴巴收购中国云存储网站酷盘(Kanbox),收购金额未披露。
关于阿里巴巴PPT

阿里云计算
云计算与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商
阿里云计算()创立 于2009年9月,致力开发具有高度可扩 展性的云计算与数据管理平台。阿里 云计算提供一整套云计算服务,以支 持阿里巴巴集团网上及移动商业生态 系统的参与者,当中包括卖家及其他 第三方客户和企业。
支付宝
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供应商(根据艾 瑞咨询基于网络支付总额的统计) 支付宝()创立于2004年12月, 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 主要为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的网上及移动支付和收款服务。支付宝为阿里巴 巴集团旗下平台所产生的交易以及面向中国境内 第三方的交易,提供支付及/或担保交易服务。 此外,支付宝是淘宝网及天猫的买家和卖家的主 要结算方式。根据艾瑞咨询基于网络支付总额的 统计,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 供应商。支付宝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现 通过合约安排向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提供支付 及/或担保交易服务。
马云鼓励阿里人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5月10日购物网站淘宝网
于马云公寓内创立
购物网站淘宝网于马云公寓内创立
2月 阿里巴巴集团从数家一线投资机构融资8,200万 美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届最大规模的私募 融资 6月 阿里巴巴集团首次举办网商大会,期间举行首 届十大网商颁奖典礼
阿里巴巴五周年庆典
2004
7月 淘宝网发布让买家与卖家进行即时文字、语音 及视频沟通的PC版通讯软件阿里旺旺 12月 现时为阿里巴巴集团关联公司的第三方网上支 付平台支付宝推出
阿里巴巴集团概况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由中国人创建的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 经营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致力为全球所有人创造便捷的交 易渠道;自成立以来,集团建立了领先的消费者电子商务、 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近几年积极开 拓无线应用、手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集团以促 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目标,旨在 对消费者、商家以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经营多个领先的 网上及移动平台,业务覆盖零售批发贸易、云计算服务等。 集团的子公司及关系公司有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 一淘网、阿里云计算及支付宝。旗下淘宝网和天猫在 2012,2013销售额超万亿人民币,超过亚马逊公司和eBay之 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其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集市”。
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速,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种环境下,跨境并购成为了企业扩大规模和实现资本战略的重要手段。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经济的代表,也在不断进行并购活动,以提高市场份额和实现战略布局。
一、动因1、拓展业务领域阿里巴巴一直在寻求方式拓展业务领域。
作为电商巨头,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和交易佣金等手续费。
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阿里巴巴意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
因此,阿里巴巴在并购时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例如云计算、物流等。
通过并购企业,阿里巴巴得以快速获得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等资源,以此拓展自身业务领域。
2、强化技术研发能力阿里巴巴一直在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技术平台。
然而,技术的发展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人力资源。
通过并购,阿里巴巴可以获得新技术、专业人员和专利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加快技术研发的进程,提升自身技术竞争力。
3、扩大国际业务阿里巴巴一直在不断扩大国际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合作关系。
然而,发展国际业务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
通过并购,阿里巴巴可以获取当地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源等优势,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加快国际业务的发展进程。
二、财务绩效分析1、收入增长由于并购的企业能够为阿里巴巴带来新增长的业务、客户和流量,加之通过并购整合、优化资源,实现了业务的协同作用,使得阿里巴巴的收入大幅增长。
例如,阿里巴巴2019年收购的京东物流,将加快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的布局,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强化自身物流的服务能力。
这使得阿里巴巴在2019年的收入大幅增长,达到了1140亿元。
2、成本控制通过并购,阿里巴巴可以获得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等经济效益,帮助他们控制成本。
例如,阿里巴巴收购的国内最大的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云栖科技,将使阿里巴巴通过整合和提高效率,实现业务的成本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阿里投资银泰,53.7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阿里投资银泰,53.7亿背后的商业逻辑【亮导读】投来投去都是人情。
之前组建菜鸟物流时,银泰投资了16亿,成为菜鸟物流的第二大股东,帮了一把阿里。
现在,阿里又投一把银泰,算是投桃报李。
但是,人情的归人情,商业的归商业。
这53.7亿的背后,又是个什么样的商业逻辑呢?文/刘兴亮这两天的网络流行语是“周一见”,突然之间火的一塌糊涂。
等到了周一,果然是文章和马伊琍的感情纠葛,但马伊琍的一句“且行且珍惜”让这事更加朴朔迷离。
这个周一,文章和姚笛最后能否在一起,结局尚不明朗,但阿里巴巴和银泰,却是真真切切的在一起了。
在一起的费用,是53.7亿港币。
周一上午,阿里巴巴集团与银泰商业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
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并将组建合资公司。
在本次合作中,阿里集团将以认购银泰商业新股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总投资额53.7亿元港币。
交易完成后,阿里集团将持有银泰商业9.9%的股份及总额约37.1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
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团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银泰商业的普通股股份,从而使得阿里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阿里和银泰在一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说来也简单,其实投来投去都是人情。
之前组建菜鸟物流时,银泰投资了16亿,成为菜鸟物流的第二大股东,帮了一把阿里。
现在,阿里又投一把银泰,算是投桃报李。
但是,人情的归人情,商业的归商业。
这53.7亿的背后,又是个什么样的商业逻辑呢?首先,双方真正打通线上线下。
阿里集团的资源(支付体系、B2B和C2C的平台经验、会员体系、商品SKU体系、物流体系、庞大的流量),银泰的优势(约750万个商品的商品数据库体系,超150万名会员的会员体系,36家门店、品牌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对接后,这些数据和资源全面打通,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这个线上线下,对于双方来说都很重要。
布局“未来社会” 阿里投资脉络全景解析

和手机淘宝,而在前十位APP当中,加上“新浪微博”和“优酷”,阿里系占到五成,从集团军作战的角度考虑,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股力量。
以UC浏览器为例,它在全球拥有5亿移动端用户,移动端月搜索量达60亿次,提供了稳定、持续的大入口。
2014年4月,UC潜行四年的移动搜索业务神马马正式发布,目前,神马在国内移动搜索引擎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成为国内第二大移动搜索平台。
而对UC的全面收购,更使得阿里获得了超过2.5亿的移动端新增用户。
对UC的收购给移动互联网市场带来直接冲击,而在刚刚开启的O2O领域,银泰、快的、美团、新浪微博、高德地图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阿里入股银泰,提出“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体系”,电商大数据将可以助推实体经济,这是未来商业形态的一个新起点。
而高德地图则帮助阿里构建了完整的移动商务闭环,在数据的层面,商家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支付核销乃至物流配送将有机会贯通。
通过收购,阿里巴巴的“云端战略”有了更多入口,可以用丰富的数据和计算能力来支撑各类商业形态,而盟友们又将进一步丰富和更新数据云,从而形成移动大数据的完整链条。
扩展线:补充原有生态物流拓展和国际化全面开花“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了这句口号的实现,阿里系的公司曾带来不少异想天开的创新,比如店铺体系、担保交易、信用体系……在2013年5月,阿里联合银泰、复兴、顺丰等企业启动了庞大的“菜鸟物流计划”,同年年底入股了海尔的日日顺物流,在“物流”生态上继续补充能量。
菜鸟的优势在2013年的11月11日有了直观展示,通过直播的数据屏幕,成百上千的观察者们看到,在菜鸟系统的支撑下,当天的6000万个包裹是如何躲开繁忙的运输线、避开大雨天气,以最快速度来到消费者手中。
从设计、批发、零售到物流、服务,阿里巴巴正在推动全商务链条的互联网化和数据化,这也是它投资和布局物流的重要原因。
2014年5月,阿里巴巴又与新加坡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国际电商物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下图
阿里巴巴的战略规划图(截止2014年上半年)
从上图可以看出,截止到现在,阿里的整体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1.0电商突破口之下的全行业整合
1.0阶段是电商垂直业务生态体系建立阶段,主要是围绕其主业的电商业务,进而形成的行业垂直发展优势,从这个起点而建立起来的电商、物流、支付三大核心生态体系上的布局,是其能够立足产业发展巨头地位的核心根基。
——2.0以数据为核心的虚拟数字社会搭建
2.0阶段是以数据为中心的虚拟生态帝国建立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对用户商业核心数据的掌握这一优势作为突破口,通过资本运作的模式,围绕用户日常生活所能触及到的,并且可以留下行为数据的所有领域进行战略投资,进而形成含盖一个普通用户日常生活、商业、社交、学习综合领域,包含吃、穿、住、行、用综合需求的数据收集和汇总的生态体系,最终以阿里云平台为承接平台,以数据开放为建成标志,建立起围绕用户多方面需求满足的一个虚拟的生态帝国。
对于高德地图的收购、对于新浪微博的收购、对于UC浏览器的收购等都直接体现这一诉求。
——3.0以人本源需求满足为目标的虚拟社会搭建
3.0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完整虚拟社会的建立和需求满足为目标,从人类最为本源的需求满足出发,进行围绕人的最为基本的虚拟的社会体系打造为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围绕人进行的哲学高度的虚拟社会建设,网上曾经盛传马云说过这个社会做什么赚钱,就是做政府,可惜在现实社会中企业要做政府是不可能的,那如果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就只能在虚拟社会里建立其一个虚拟的社会,组建一个虚拟的政府,通过收税赚钱,才是最好做的生意。
在此目标追求的影响下,包括文化中国的收购、娱乐宝产品推出,以及恒大足球队的收购等,其本
质上是围绕人的文化娱乐消费展开,也就是让人在这个社会中开心快乐,当然对于一些媒体的注资入股也是这种追求目标的直接需要。
而与中信合作进行的药品识别码系统的使用,从某种视角印证了阿里进入健康产业,或者说医疗产业的决心,从娱乐和健康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在数据战略之上,阿里已经开始承担起了某种社会或者政府的职能,只是阿里能够主导的领域更多表现在线上虚拟世界里。
当然,教育作为这个虚拟社会能够存续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应该也是其未来投资的重点,只是暂时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大手笔的动作。
为什么是如此一个战略逻辑?
马云的阿里从电商业务切入,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成为电商产业发展的代名词,并且直接成就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电商”的地位,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发展速度,才使得这个产业的发展红利迅速的消减。
网络上很多人指责淘宝榨干了中小商户的辛苦钱,却用其垄断优势压榨着这些商家,本质上也印证了这种发展红利的消失殆尽。
因此更像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阿里,仿佛看到了其商业模式发展空间的局限,一种基于全产业链整合的动力由此萌生,对于围绕商业的物流产业以及支付领域的加大投入,一方面是加大对电商平台和业务的支撑,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全新的盈利模式。
阿里云、数据开放战略成为其重要的阶段性产品和服务,其本质上是通过并购等方式,在其掌握的互联网虚拟世界里的网民商业交易数据的基础之上,吸纳网民商业交易之外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下,所有能够产生的数据,并在阿里云之上建立起对于所有网民在虚拟数字世界里的虚拟画像;并借助这种画像技术的成熟,通过虚拟世界里的直接模拟,建立起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体系,一个完整的虚拟社会体系,再用这种虚拟社会体系的运作来反促进现实社会的运作,这或许已经超出的所谓o2o模式的层面,直接表现为一种虚拟与现实连接,并且虚拟与现实不分的状态,阿里从虚拟的商业房地产商摇身变成了虚拟社会的数据中心,一个阿里的虚拟社会正在初见雏形。
虚拟商业、虚拟社会、虚拟政府,这或许是当下我们能够看清楚的阿里战略规划意图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彼此联系又相互承接,曾经还只在马云的头脑里,如今通过其资本市场上的频繁动作,特别是一些跨界的动作,已经能够让我们清晰感受到一个清晰的战略布局图的初步形成。
关于阿里未来的大胆预测和假设
当阿里完成之前诸多收购的内部整合之后,能够在阿里体系内形成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之后,以阿里云为平台和产品,以数据开放为武器的第二阶段成果展示将推出,突出的表现就是阿里将会利用其在数据上的核心优势,为其客户(来自其商业帝国的众多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基础上,向社会更多多元主体有限开放其基础的数据,从而在数据战中取得领先的优势,或许是决定性的优势。
以码上淘项目为例,有了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平台,阿里云、支付宝、手机淘宝、菜鸟物流等,阿里会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产品和服务,将世界上所有可见与不可见的事物直接连接起来,并生成数据,在未来,物联网或者是穿戴设备等基于大数据生产的领域或许是其充实其数据战略布局的重要突破口。
数据中心战略布局已经完成,但是诸多的收购项目是否能够在数据层面和业务层面与阿里的大战略实现无缝衔接,是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基于阿里云平台之上的虚拟数据帝国,并且用于更多商业价值的数据虚拟帝国,还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其考验的艰巨性就像腾讯重整旗下电商业务并且能够推出一个成形的产品的挑战一样大。
对于文化娱乐以及健康领域,围绕人的基本需求而生的投入或许会进一步的加大,但是其推进的脚步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策略直接相关,是否能够准许阿里在虚拟世界里建立起一个虚拟商业社会、一个完整的虚拟社会,甚至是一个虚拟的政府,是考验当下政府执政者领导能力的一道难题——这个难题如何破解政府准备,或许阿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且行且珍惜。
相较于腾讯的关系垄断型企业、虚拟游戏世界垄断者的角色,阿里的虚拟社会、虚拟政府的战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十分巨大,有朝一日是否会引来政府的干预和干涉,特别是对于强大的阿里集团进行反垄断调查,甚至是分拆等都是无法预估的。
这或许是阿里选择在美上市,并且和政府保持某种层面深度的默契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默契是否会一直保持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虎嗅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