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合集下载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微波通信
来越 宽卫星通信源自的信 息光纤通信


网络通信
1.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B )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D.利用移动通信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
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的。
乎能覆盖全球
3颗
3.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载有信息的激光在光缆的内壁上不断地发生光的 折射,把信息从一端传到了光缆的另一端 反射 B.用于通信的激光是在空中传播的 光导纤维中 C.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多次反射 D.光纤通信要比短波、微波通信容量更大
4.下列各种活动中,能通过互联网做到的是 (B ) A. 传送网购的运动鞋 交通工具 B. 远程学习物理课程 C. 输送发电厂的电能 电网 D. 传输纸质信件 交通工具
关于微波通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微波属于电磁波 B.微波的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C.利用微波进行长距离通信时,应利用中继站 D.微波中继站间距离约50km,且只能建立在地面上
还可以建立在同步卫星上
想一想,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时, 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实现微波通信? 不能
光纤通信的原理 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
携带信息的激光射入
光导纤维
多次反射 携带的信息随激光射出
光纤通信的优点 (1)传输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很大;
(2)光纤衰减小,无中继设备,传输距离远;
(3)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
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
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
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初中物理】⼋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记忆知识点!

第七章⼒
第⼋章运动和⼒
第九章压强
第⼗章浮⼒
第⼗⼆章简单机械
本⽂来源于⽹络,若侵删。

免责声明:⾃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不代表环球物理⽴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化为⼰任。

专业于物理,致⼒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家展现⼀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热学复习-初三物理(光华)

热学复习-初三物理(光华)

2.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c.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 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树 枝 上 的 “ 雾 凇 ”
d.冰棍外表 的“白霜”
钨丝
吸 热
固态
升华 气态
钨蒸气
放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一、温度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a.把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b.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热水
冷水
= 冷水分子数 热水分子动能 ﹥ 冷水分子动能 热水内能 ﹥ 冷水内能 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 结论1: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热水分子数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
问2:同温度时,一大杯热水与一小杯热水 谁的内能大?
热水 800c 分子数
热水 800c
﹥ 分子数 每个分子动能 = 每个分子动能 每个分子势能 = 每个分子势能
1. 下表是水表面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2. 请说出高压锅在设计上利用了什么热学原理?
沸点/℃
100 101
105 1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0 143
112 154
114 163
116 175
118 187
120 199
122 211
气压
/kPa
3.如果把这种高压锅拿到哪些地区销售更容易?
液化
——放热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 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它的原
测量体温的工具叫做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 围是 35~42℃ ,最小刻度是 0.1℃ 。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37 ℃,人感到比较舒适 的温度是 25 ℃左右,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五、达标检测:每一道题都是一个检测点,认真对待吧,去收获希望,体
验成功!
1、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 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B ) A.0.2J B.2J C.20J D.200J 2.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样的重物, 在不计摩擦阻 力和绳子重力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B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都一样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 4.某机器的功率是1000瓦,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D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瓦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焦的功 C.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瓦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焦的功
课后提升学案
1.机械效率越高,表示( ) A.做的功越多 B.做功的本领越大 C.越省力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引体向上是体能测试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使身体上升,并 对身体做功。请根据你自身的体验或观察他人做引体向上的过程,找出所需 的物理量并给出合理的数值,写出引体向上时人做功的功率的表达式,并计 算出具体数据.(g取10N/kg) 3、跳绳是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每跳起一次的平 均高度为5cm,每分钟跳150次,他平均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J ,他跳绳的功率为 W。(g取10N/kg)
6.如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弹 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摩擦不计)
• • • • • • • • • • • • • • • (1)由图可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2)若钩码3s内上升0.1m,则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多大?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 变化? 解:(1)由图可知,拉力F=2.4N (2)由图可知,钩码上升h=0.1m,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0.3m, 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即总功为: W总=FS=2.4NX0.3m=0.72J 功率为:P= W总 /t=0.72J/3s=0.24w 有用功:W有=Gh=6NX0.1m=0.6J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0.6J/0.72J=0.833=83.3℅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2.4N;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2.4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