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_星月夜_的艺术特色_梁峰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1. 引言1.1 介绍油画作品《星月夜》《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被视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浓烈的情感,刻画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
画面中的星星闪烁,月亮皎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
梵高通过对光影的处理和线条的运用,展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和艺术感悟。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更是梵高内心世界的一次流露和表达。
通过《星月夜》,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共鸣。
《星月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后代艺术家和观众。
它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将会被我们长久地铭记和传承下去。
1.2 艺术特点的重要性艺术特点是评价一幅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深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帮助观众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
艺术特点也可以反映出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技法特点。
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拓展我们对艺术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打开了解艺术作品的新视角和思维方式。
在探讨油画作品《星月夜》的艺术特点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幅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2. 正文2.1 作者及背景介绍《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89年。
梵高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和挣扎,也正是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情感的表达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构图、色彩、线条、情感表达等方面解读这幅杰作的艺术魅力。
从构图上看,《星月夜》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平衡的美感。
整幅画面以一个安静的村庄为背景,房屋、教堂、树木等建筑物和植物透露着一种朴实和平静的氛围。
而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上空,则是一轮明亮的月亮和点点繁星。
梵高通过对比明亮的月亮和繁星和宁静的村庄,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动人的画面效果。
画家运用对角线的构图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色彩是《星月夜》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
梵高以深沉的蓝色调为主,将整个画面渲染成一片神秘而忧郁的色彩世界。
月亮和星星的闪亮和村庄的深蓝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趣味。
画家大胆地应用红、黄等对比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梵高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和独特,使得《星月夜》成为了一幅具有强烈表现力的作品。
线条的运用也是《星月夜》的一大特色。
画家运用了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物和植物的轮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晰和有力。
梵高的线条运用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节奏感。
月亮和星星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在《星月夜》中,线条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更是画家情感和创作冲动的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是《星月夜》的灵魂所在。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整个画面透露着一种神秘而超脱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世界的敬畏和渴望。
《星月夜》不仅仅是一幅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星月夜》作为梵高的代表作品,其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构图、色彩、线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更能够理解这幅杰作背后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星月夜》是荷兰印象派油画大师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
这幅画作以星辰闪烁的夜空为背景,描绘了一片小小的村落和静谧的乡村景色。
《星月夜》这幅油画作品,被誉为梵高晚年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之作之一。
它深刻地体现了梵高艺术的特点和风格,是印象派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代表作。
首先,梵高运用了独特的色彩技法,特别是在表现夜色和星光的方面。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氛围,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富于情感的渲染更是令人感受到其强烈的内心感受。
画面运用了大量的紫色、暗蓝色和黑色,这些色彩形成了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展现出梵高对自然和人生命运的忧伤和思考。
和其他画家所描绘的夜景不同,梵高的夜景不仅仅由星星和月亮所代表的,它安排了树木、房屋和道路等元素,使画面显得更真实和有生命力。
整个画面一片黑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将画面组成,热烈的红色,深邃的黑色,还有清澈的翠绿,这些色彩交相辉映,表现出梦幻般的效果。
其次,梵高富于表现力的笔触也是其艺术风格中的重要特点。
他用各种宽窄不一而有力的笔触来表现树、房屋和星空等的质感和形态,在筆觸的運用中,他有很強的簡略的特點,有時會將物體的輪廓劃成幾條粗略的線,淡化了物体之间的分界,但是更加強烈地表現出表象的本質。
他还采用了厚重的涂料,创造出重重地质感和沉重的画面氛围,描绘出夜空中星星璀璨的光彩,使绘画具有独特的粗犷风格,同时也更能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再次,梵高作品中常常出现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
《星月夜》这幅画作里虽无明显的人物,但是整幅画面却充满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情感来自于作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梵高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更加倾向于情感的墨守成规和执着追求等个人情感因素。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不但表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也释放了自己深深的孤独和自责情感。
在许多人眼中,这幅画是一种向自然敞开心扉的感人之作,同时,它也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内心独有情感的油画作品。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它刻画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观,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从题材和构图角度来看,《星月夜》表现了梵高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画面中,一个安静的村庄被星空和月光照耀,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神秘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梵高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对光影的处理,使得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显得非常生动和有力量感。
画面中的榆树和天空的星云、群星勾勒出一个完美的夜间景观,展示了梵高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无限向往。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是梵高对夜晚景色的超凡诠释。
从色彩和笔触的处理来看,《星月夜》展现了梵高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量的深蓝色和紫色来表现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他将深沉的夜色与明亮的星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
梵高通过对笔触的粗糙和丰富处理,赋予了画面更多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
他用大胆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树木和建筑物的轮廓,同时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星空和月光的细腻质感,使得整个画面展现出一种动感和活力。
梵高的色彩和笔触处理,为《星月夜》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从情感表达和内涵来看,《星月夜》反映了梵高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诠释和对光影的处理,表现出了他对宇宙和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生命的热情追求。
画面中的星空和月光被赋予了一种神圣和超验的意义,展现出梵高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与此画面中的村庄和树木则展现出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幅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诠释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梵高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强烈情感,成为他独特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和艺术影响角度来看,《星月夜》是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他油画创作中的杰作之一,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星月夜 梵高

星月夜梵高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也被誉为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是在1889年创作的,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壮丽的夜晚场景。
梵高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独特的画笔技巧,表达了他对自然、宇宙和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
这幅画以深邃的蓝色为基调,绘制了一片星光璀璨的夜空。
在画面的上方,有一轮明亮的圆月高悬于天空之上。
从画面中心开始向四周延伸的曲线将夜空分割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细节。
梵高以他独特的画风,将星星点点的点状笔触运用于整幅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波浪状纹理。
画面的左侧是一个小村庄,房屋和教堂的轮廓清晰可见。
尽管是夜晚,但梵高利用了暖色调的灯光来烘托出村庄的温馨氛围。
在画面的前景,梵高绘制了一个围墙和一棵矗立的松树,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和透视感。
《星月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梵高内心世界的抒发。
梵高是一位过着孤独生活的画家,他通过艺术来表达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星月夜》传达了梵高深邃的思考和情感,似乎在向观众传递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灵性体验。
通过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梵高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画中的蓝色主调体现了梵高对宇宙的无限想象和探索,而明亮的星星和圆月则突出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
而画中的小村庄和松树,象征着梵高内心深处对平静和安宁的渴望。
梵高并不只是描绘了自然景观,他更关注的是人类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因此,他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来表达这种情感。
月光和星星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浪漫情怀,给观众带来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
《星月夜》这幅画已经超越了艺术界的界限,成为了全世界广受喜爱的艺术品之一。
它所传达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感知,使得观众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而言之,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令人沉醉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大胆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技巧,表达了梵高对自然和内心的独特体验。
这幅画不仅仅是对夜空、村庄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梵高自身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1889年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创作的。
这幅作品展现了梵高对于夜晚和星空的浪漫情感,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深入探讨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从构图和色彩上来看,《星月夜》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饱满的生命力。
整幅作品主要以深蓝色为基调,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而在这片深蓝色的画布上,梵高以明亮的黄色描绘了圆月和星星,犹如闪烁的钻石,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画面中的建筑物和树木也被点缀以明亮的色彩,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明。
梵高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营造了一个充满梦幻和诗意的世界,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境界。
在笔触和构图上,《星月夜》展现出梵高浓重的个人风格。
他使用了明显的勾线笔触,将画面中的物体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而在细节处理上却多采用了较宽的画笔,形成了清晰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这种明显的笔触和色彩对比,营造了一种生动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效果。
梵高的构图也十分独特,他将画面划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将树木和建筑物放置在画面的左侧,给人一种流动变化的视觉体验。
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使《星月夜》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人们产生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从主题和情感上看,《星月夜》表现出梵高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将自然界中最富诗意和浪漫的元素——夜晚和星空,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色彩、笔触和构图的处理,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倾注其中。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宁静、神秘和温暖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人们沉浸感受到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星月夜》成为了一幅引人入胜,令人陶醉的艺术之作。
从艺术价值和影响上看,《星月夜》无疑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后世艺术家们的借鉴对象。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内涵丰富的情感,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星月夜》是一幅由荷兰画家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该作品呈现出一片闪烁着星光的夜空,包含著名的圆月和星星点点的星空。
画中被描绘的建筑物和松树,都在夜晚的熠熠星光中以黑色和深蓝色展现出优美而神秘的形象。
下文将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1.色彩特点主要颜色是深蓝、深黄和明黄。
深蓝色是夜空颜色的主要体现,梵高使用了大块的深蓝色覆盖天空,使得整个画面都在水平线上一起构成了一个宽广而深邃的场景。
同时,梵高通过深蓝色的运用,巧妙地展现了这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夜空。
深黄色体现在建筑物和松树的外围,明黄色体现了月亮和星光的明亮度。
整幅画面由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和月光点缀着,光线明暗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空间深度和真实感。
2.线条特点梵高在该作品中采用了扭曲、细长的线条,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家以细线勾勒建筑物的轮廓,强调夜景的稳定感。
同时,松树被画成长长的形态,与夜空中的对比让观赏者更加容易进入梦境中。
梵高采用线条描绘出的真实场景融入了他的内心情感和体验,即线条具有想象和情绪表达的特性。
3.构图特点《星月夜》的构图被划分为三个水平带,天空、建筑物和树林。
这种分层式的构图方式,让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且层次分明。
整体平衡、合理安排的构图,描绘出了一个浪漫、神秘的夜景世界。
同时,梵高将月亮和星星分别放在画的左上和右下角的构图位置,令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动感十足。
4.笔触特点梵高的画风明显有点粗犷,肆意挥洒的斜线条是其标志之一。
画家用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形态来创作,使其画作充满生命力和动感。
笔触的加重和重复变化,使得画面的冲击力很大,观赏者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体验感。
在总体特点上,《星月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它无需太多的理解,因为这幅画第一时间给观众留下的感受就是美丽、优雅和独特。
它被认为是梵高最有代表性的油画之一,体现了他特有的厚重笔触、鲜艳的色彩、强烈的表现主义和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梵高十大名画解读

梵高十大名画解读摘要:一、梵高的简介二、梵高的十大名画1.《星月夜》2.《向日葵》3.《鸢尾花》4.《乌鸦群飞的麦田》5.《罗纳河上的星空》6.《吃马铃薯的人》7.《两棵丝柏树》8.《有乌鸦的麦田》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10.《马车通过的吊桥》三、梵高画作的特色1.强烈的色彩对比2.画中富有情感3.独特的画风四、梵高生平及画作影响1.梵高的生平2.梵高画作的影响正文: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富有情感和独特的画风,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解读梵高的十大名画,并探讨其画作的特色和生平及画作的影响。
一、梵高的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早年曾在画店和画廊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独立画家。
梵高的绘画风格独特,注重情感表达,其作品富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独特的画风。
然而,梵高在世时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他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最终在1890年选择自杀,年仅37岁。
二、梵高的十大名画1.《星月夜》《星月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夜晚。
画中蓝色的天空中繁星点点,螺旋状的星云翩翩起舞,下方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
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向往。
2.《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向日葵是他笔下的经常出现的主题。
画中的向日葵色彩鲜艳、充满活力,被认为是梵高心中对光明和希望的寓意。
3.《鸢尾花》《鸢尾花》是梵高的一幅静物画,画中的鸢尾花造型优雅、色彩鲜艳。
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和他卓越的色彩表现力。
4.《乌鸦群飞的麦田》《乌鸦群飞的麦田》是梵高自杀前的一幅作品,画中描绘了一片麦田和乌鸦群飞的景象。
这幅画充满了忧郁和不安,反映了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
5.《罗纳河上的星空》《罗纳河上的星空》描绘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夜晚的星空。
画中星空与河流相互辉映,充满了宁静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他在绘画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开创对于其后的“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大多热情奔放,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其中《星月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星月夜》(又译:《星夜》)属于绘画史上并不多见的“夜景油画”类作品,画面中所绘的“星月夜”并非真实的夜景,而是画家记忆和想象的综合创造。
笔者认为,《星月夜》的“创造”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在绘画形式方面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下面笔者就从绘画本体出发,探讨《星月夜》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运动、粗犷的线条
线条作为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感情的造型语言,在绘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梵高在线条使用上,既承袭了印象派思想,又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并对二者进行了创新,将印象派的“色点”发展为“色彩的线条”,将“浮世绘”中静态的线条发展为动态的线条。
正如画家本人所说:“线条往往能直接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作品《星月夜》中线条运动性的表现尤为突出,整幅画面几乎都是无数弯曲长线与破碎短线的交互运用,创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运动感。
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中指出:“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用途就是表现强烈的运动感和眩晕感。
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感也就越强。
”以此种理论看梵高的《星月夜》我们不难发现,画面中的所有线条都是倾斜的。
以大量倾斜的短线描绘远山和房屋,以无数流动的曲线表现星月,两者交相辉映,使画面效果翻腾飞舞。
除运动外,粗犷也是梵高线条表现的重要特色。
粗犷是就线条的力度而言的。
具体来说,粗犷代表线条的直接、简洁和力度。
《星月夜》中,线条表现首先是直
接的,画家在创作之际似乎并没有“深思熟虑”,而是凭借自身对“星月夜”的记忆和想象一挥而就;其次,线条勾画十分简洁,只要稍加观察不难发现,画面中的线条尽管不计其数,但粗细却基本一致,丝毫不见精雕细刻的痕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线条表现的力度感。
画面上的每一条线都清晰可辨,历历在目。
其实,不止是《星月夜》,梵高几乎所有作品中的线条都是粗犷有力的。
笔者认为,这与画家的性格存在莫大关联。
现实生活中的梵高是个情感非常热烈的人,就是因为他这份“过度”的热情引起了教会的不安,也使梵高丢掉了传教士的职务。
失业后的梵高生活窘迫,四处遭人冷眼,也只好将满腔的热情投注在绘画创作中。
可以说,梵高画作中的每一条线都是画家强烈感情的表达,所以不会给人“弱柳扶风、似有似无”的感觉。
二、狂欢的色彩
后世的研究者一般将梵高与塞尚、高更并列称为“后印象派”。
“印象派”发现了补色的对比关系,注重环境色的统治作用,这样就造成了画面色彩的“照片化”效果。
梵高不满于“印象派”对色彩的客观性(或说“科学性”)运用,他强调色彩是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表达。
梵高曾在给高更的信中说到:“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力地表现我自己。
”由此可见,“主观性”是梵高色彩运用的基本理念,将这一理念运用于绘画实践,就构成了画面色彩的“狂欢”效果。
这一特点在他的作品《星月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1.彰显色彩的情感性。
梵高在悉心关照物象色彩、从自然中获取色彩信息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物象色彩之中。
外在的色彩信息激励内在的情感,情感又强化物象本身的色彩。
在内外色彩因素的互动之中,形成了梵高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星月夜》中,整个画面的色彩一望之下就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可想
梵高《星月夜》的艺术特色
梁 峰
摘要:梵高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重视心灵表现,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对现代艺术,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以《星月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希望能够为大众更准确地解读梵高的绘画作品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梵高;星月夜;艺术特色
美术研究
DOI:10.15947/ki.dwt.2014.02.097
・19・
而知,梵高在作画时内心的情感肯定是热烈的、焦灼的、不安的。
2.运用高纯度色彩。
色彩是表现画家感情最有力的手段。
为了“有力地表现自己”,梵高用色绚烂明丽,纯度比较高。
所谓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
一般来说,黄色、紫色、红色等属于高纯度色,尤以红色的纯度最高。
《星月夜》中,主要的色彩是黄色和蓝色。
但细看之下不难发现,原本应该是蓝色的“夜空”,画家为了提高色彩的纯度,在蓝色中添加了紫色。
除“夜空”外,梵高对高纯度色彩的钟爱在对“月”的描绘中表现得也分为突出,在已经纯度很高的黄色中又添加了纯度更高的红色,使“月”如火焰一般,似乎要将“夜空”点燃。
3.强化色彩的对抗。
色彩的对抗,就是将两种(或以上)不同审美特质的色彩同时使用在一幅画作中,使画面中的色彩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具体到梵高作品《星月夜》,就是强化了蓝色和黄色的对抗效果。
黄色,一方面代表太阳的颜色,给人以跳跃、扩张和前进的感觉;另一方面,黄色在西方文化中也寓意着暴躁、不安。
同时,在形态上,黄色意味着饱满与成熟。
而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常给人以静穆、沉稳的感觉,还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神秘感。
可见,黄色和蓝色在审美倾向上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梵高的画作中随处可见金与蓝的对抗。
可以说,梵高的一生就是金与蓝不断摩擦、撞击的一生。
一方面,画家热情、激动,满怀着对生命和艺术的无比热爱;另一方面,他也会在内心深处渴望平静和恬淡。
这种矛盾的心理深深地反映在了《星月夜》这幅作品中:深蓝色的夜空中遍布明亮的金色漩涡,将巨大的喧哗放置在巨大的宁静之中,画家心中的亢奋、激动和对抗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房龙在《西方美术简史》中将这幅画称为“一篇激情的汪洋”。
4.保持色彩的层次感和秩序性。
笔者用“狂欢”形容《星月夜》的设色,主要是表达画家创作时的内心激动之情,并不是表示色彩的杂乱无章。
恰恰相反,梵高的画作是非常讲究色彩的层次感和秩序性的。
以《星月夜》为例,其画面由蓝色和黄色两个系统交织构成。
蓝色系统是从山脉开始的,山脉是深蓝色的,山脉上方的天空则略浅了一些,到画面居中的蓝色又浅了一些,形成了微妙的色彩渐变;黄色也是如此,画面中纯度最高的黄色是月亮,稍弱的是树顶端的星,其他的星则依次递减。
蓝、黄二色相间交汇于两片星云中,使两种具有相反审美倾向的色彩互为彼此、水乳交融。
三、严密的构图
除线条和色彩外,《星月夜》在构图上亦极具特色。
概而言之,画作的构图设计十分严密,而这种严密性具体体现在经纬线的运用和画面色块的分割两个方面。
1.经纬线的运用。
在《星月夜》中,星云与山脉的走向,月与星、房子与灌木的排列,都是沿着纬线方向,而树木和房屋的尖顶则无疑起到了经线的作用。
这样经线和纬线的交织构图便使画面严密稳定且灵活多变——星与月、房子与灌木都是从左向右逐渐降低,而星云则显现上升趋势。
另外,画面中央“太极图”形状的星云层又具备其自身的平衡感——平稳与灵动的相互呼应使画面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破绽。
2.画面色块分割。
《星月夜》中天空和山脉是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
作品中使用大面积的冷色,给人以凝重、深邃的感觉。
月亮和群星则是画面的亮点,这几个小面积的高明度区域使画面的布局呈现出了跳跃状态。
几颗星的外貌看似相同,实则各异,仔细观察,它们的大小、状态各具特色。
山脉上方和太极状的星云则是中等面积的色块,穿插其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成为大小色块联系的纽带。
稳定画面的柏树,是一个直冲向上的大三角形色块,由于考虑到了它的孤立,在它的不远处,也就是画面横向的二分之一处,画家画了一个尖顶房屋,与它遥相呼应。
起初也许这所房屋是不存在的,正是在考虑了画面的完整性之后梵高才将其绘制上的,使画面结构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放弃对画作表达意象的无休止争论,单纯从绘画形式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星月夜》是梵高绘画技巧达到成熟的标志,作品既有对《向日葵》成功因素的继承,又有新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必须指明的是,《星月夜》是描绘夜景的作品,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夜景绘画在美术史上其实并不多见,原因是它对画家“功力”的要求较高。
因此,《星月夜》不但为后世的表现派、野兽派绘画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技法,同时也在夜景油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绍举.《再读印象主义——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美与时代(中),2011(02).
[2]刘曼丽,安娜.《情感・造型・色彩——由<星月夜>解读凡・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3]刘慧婷.《论<星月夜>的单纯形式美表达》.齐鲁艺苑,2008(02).
[4]姜列思.《用现代人文价值观审视梵高作品》.美苑,2013(04).
[5]王洁.《在绘画艺术反叛的背后——看印象派到后印象派艺术语言的演变》.艺术百家,2011(S1).
[6]赵巍.《梵高绘画的艺术意蕴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1(04).
(梁峰,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美术专业教学)
美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