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合集下载

文物学考研参考书目

文物学考研参考书目

文物学考研参考书目
1.《考古学基础》高树勋等著
2.《文物学基础》丁鸿翔著
3.《中国文物鉴赏大辞典》陈世民等著
4.《文物学概论》王嵩山著
5.《文物学原理与方法》刘景龙等著
6.《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
7.《古代文物修复与保护》王守明著
8.《文物鉴定学》刘景龙等著
9.《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李学勤著
10.《文物保护技术》张小虎著
11.《中国艺术史》范曾著
12.《古代建筑史》郭建平著
13.《中国古代陶瓷鉴赏大辞典》陈世民等著
14.《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吴志强著
15.《中国书法史》王士祯著
16.《造像艺术史》王力群著
17.《古代铜器鉴赏大辞典》陈世民等著
18.《文物考古新论》杨洪基著
19.《中国古代玉器鉴赏大辞典》陈世民等著
20.《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李伟著。

- 1 -。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二章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

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

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

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

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

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白色石膏修补剂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
第一部分核心讲义
第1章文物保护学概论
第2章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
第3章金属类文物保护
第4章石质文物保护
第5章纸质文物保护
第6章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
第7章纺织品文物保护
第8章壁画、彩绘、泥塑保护
第9章皮革、尸体、骨角质类文物保护
第10章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
第11章博物馆环境
第12章土遗址保护
第13章影像照片及录音类文物保护
第14章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
第15章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第16章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
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15年吉林大学619考古学专业基础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山东大学661考古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
2012年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650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
2011年厦门大学635考古学通论真题及详解
2011年复旦大学724文物学真题及详解
源自益星学习网,下载后点击超链接获取真题押题视频全套资料。

关于博物馆文物的书籍

关于博物馆文物的书籍

关于博物馆文物的书籍
以下是关于博物馆文物的一些书籍推荐:
1.《博物馆学概论》(作者:王炳华):该书介绍了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系统介绍博物馆学的基础教材。

2.《中国古代文物鉴赏》(作者:王世襄):该书收录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包括陶瓷、玉器、书画、铜器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很好的文物鉴赏入门书籍。

3.《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作者:李春芬):该书介绍了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践,包括文物鉴定、保管、修复、展示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4.《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作者:王晓东):该书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5.《博物馆展览设计与策划》(作者:张晓辉):该书介绍了博物馆展览设计与策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践,包括展览主题、内容、形式、布局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博物馆展览设计师必备的参考书。

希望以上推荐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课件】文物保护概论

【历史课件】文物保护概论
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可以称 为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复杂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但是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由于构 成文物材料的复杂性,造成了文物保护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的研究。 (因为文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凡是人类使用过的东西都有可能 包括在文物的范畴中,所以它涉及的学科的范围相当广)
内容复杂
修复应该强调美学要求; 不同意基于类推基础的重建; 应保留所有历史时期叠加的全部历史、
艺术特征元素; 对保存什么的选择要“求全责备”; 强调每一件历史器物的特殊性; 修复应该按各个器物采取不同方法; 修复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现代修复 Modern Restoration
以Cesare Brandi的《修复理论》(1963) 一书为标志,文物的现代修复理论得到 了确认。现代文物修复理论同时追求文 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和谐, 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在引用其它学科的技术的同 时,又起自己的特殊要求。这与在工业生产中 的材料保护是有区别的,如化工生产中钢铁构 件的保护,只会考虑在实际使用寿命期限内, 使之有效运行就可以了,而且不会考虑其社会 科学方面的内容,不会考虑其颜色的变化等。 而文物就不同了,既要考虑其尽可能地长久的 保存下去,又不能对其外观产生不可接受的影 响。
Hale Waihona Puke 在文物保护科技保护中,科学技 术一词不能仅用“科学”来概括
其实它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方面 的内容,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如我们所知,科学是认识自然 和社会的,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和阐明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技术则是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是技术学的简称。
文物首先是物质的实体,具有物质的自 然属性,它的自然破坏受内在的和外来 因素的影响。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认识 各类文物的组成、性质、损坏原因、机 理,以及破坏过程中内、外因的相互关 系,即研究规律性问题。

文物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物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物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文物学是研究和保护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学科,它涉及到考古学、艺术史、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人类的历史遗产。

在文物学的学习中,考试是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学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将针对文物学概论的真题,给出答案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物学概论考试。

真题一:什么是文物学?请简要介绍文物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

文物学是研究和保护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文物的收集、分类、鉴定、鉴赏、保存和传播等方面。

文物学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丰富历史记忆,保护人类的历史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明确文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强调其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举例说明文物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如考古学发掘出的古代器物和墓葬等。

真题二:什么是文物保护?请简要介绍文物保护的目标和方法。

文物保护是指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其目标是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化遗产,使之能够延续至今并为后代继承。

文物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物理保护、科技保护和管理保护等。

答案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明确文物保护的定义和目标,并介绍文物保护的一些方法。

对于每种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例如环境保护可以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等进行;物理保护可以采取隔离、支撑和防护等措施;科技保护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保护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

真题三:请简要介绍文物的鉴定方法和意义。

文物鉴定是通过对文物的把玩、比对和研究,确定其年代、作者、价值等特征的过程。

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比对、辨认、考证、科学分析等。

文物鉴定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判断文物的真伪和价值,确保文物交易和保护的正常进行,并为文物研究和展览提供可靠依据。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学:文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遗存的科学,主要探讨各类文物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在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涵与价值,旨在揭示和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2. 鉴定学:鉴定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对文物的年代、真伪、材质、工艺、价值等进行科学技术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艺术、历史地位的学科。

3. 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在野外现场对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发掘、记录、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为文物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4. 文物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是对各类文物采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养、维护、修复或复原,以防止文物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延长其寿命,并保持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作。

5.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器物的形态特征,将同类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此推断其年代序列、发展演变过程及文化交流情况。

二、填空题1. 我国文物依据法律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______文物两大类。

答案:不可移动2. 文物的“三性”指的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______。

答案:科学价值3. ______是文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答案:考古发掘4. 在我国,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文物工作的部门是国家文物局,它隶属于______部。

答案:文化和旅游部5. 《世界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______年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

答案:1972年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物的分类?A. 古代建筑B. 石窟寺C. 现代雕塑D. 古籍善本答案:C. 现代雕塑2.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文物年代测定?A. 碳十四测年法B. X射线衍射C. 扫描电镜D. 红外光谱答案:A. 碳十四测年法3. 中国四大名窑中,以白瓷著称的是?A. 汝窑B. 定窑C. 哥窑D. 钧窑答案:B. 定窑4. 关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原则,以下哪项表述正确?A. “文物保护应以经济效益为主”B. “任何文化财产都不能从其所在的原生地移走”C. “鼓励私人收藏文物并进行公开买卖”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答案: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5. 以下哪个遗址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敦煌莫高窟C. 三星堆遗址D. 马王堆汉墓答案:A. 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物的特性?A. 历史性B. 艺术性C. 科学性D. 稀有性E. 文化代表性答案:ABCDE2. 以下哪些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A. 最小干预原则B. 可逆性原则C.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D. 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原则E. 原址保护原则答案:ABCE3. 在我国,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以分为哪几级?A. 国家一级文物B. 国家二级文物C. 国家三级文物D. 地方珍贵文物E. 普通文物答案:ABC4. 下列哪些技术手段可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A. X射线探伤B. 红外光谱分析C. CT扫描D. DNA分析E. 超声波清洗答案:ABCE5. 关于中国古陶瓷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B. 明代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五彩瓷最为著名C. 青铜器上的绿锈(铜绿)对确定其年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D. 元代磁州窑开创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法E. 清代粉彩瓷器工艺复杂,色彩丰富艳丽答案:ABDE五、判断题1. 文物鉴定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确认。

文物学概论培训课程设计

文物学概论培训课程设计

文物学概论培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文物学概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物的基本概念、分类、鉴定方法以及保护原则。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文物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掌握文物的分类体系及各类文物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科学的鉴定方法对文物进行辨识。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文物观察、描述、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物进行初步鉴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尊重和热爱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文物的基本概念与价值、文物的分类与特征、文物的鉴定方法、文物的保护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章节:1.文物与文化遗产概述2.古代文物3.近现代文物4.非物质文化遗产5.文物的鉴定方法6.文物的保护与修复7.文物管理及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特点、价值和鉴定方法。

3.讨论法:学生就某一文物或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物鉴定和保护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文物学概论》及相关辅助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以拓宽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播放相关纪录片、文物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践,所需的鉴定仪器和保护设备。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元化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二、课程类型:平台课三、适用对象:考古学、博物馆学,二年级学生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课时五、计划学分:2学分六、任课教师:刘成七、教学简介: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文物保护案例分析,利用课堂教学30 学时,把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保存环境不同分类,分别介绍文物病害成因与控制环境、治理文物常用的方法。

通过教学参观6学时,三次实地考察,对实践中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方法做深入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文物保存的现状与保护需求一、文物在出土时面临的环境突变1、地下埋藏文物的由来2、文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建立的平衡过程3、出土瞬间的环境突变4、常见文物出土时的剧烈变化二、文物在保存环境中面临的问题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特点2、大气环境对馆藏环境的影响3、各类文物在馆藏环境中面临的问题三、露天文物面临的大气环境侵蚀1、常见露天文物的种类2、露天文物的气候学——千年风雨的洗礼3、雨与光化学烟雾——现代文明的苦恼4、露天文物对“家”的渴望四、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当今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1、文物被人为有意与无意的破坏日益严重2、我国的文物政策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3、文物保护是当今文物工作的重点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文物的种类1、通常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2、文物保护技术学中的文物分类二、文物保存环境的分类1、大气环境——全开放环境2、可调节控制环境——全封闭环境3、普通的馆藏环境——半封闭半开放环境三、文物保护的任务1、在文物出土的第一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2、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四、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1、文物组成与特性的研究2、文物损坏机理的研究3、文物存放环境对其影响的研究4、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处理五、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1、从内因着手2、找腐蚀外因3、究腐蚀机理4、对症下药六、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则1、保持原貌——少干预原则2、长期有效3、可逆性处理4、现实可行,符合经济条件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安排1、主要了解各类文物的组成与特性2、掌握目前各类文物成熟的保护技术与保存方法3、了解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需求与临时保护方法4、每周2学时,课堂30学时,教学参观6学时第二章陶、瓷文物的修复与保护第一节陶、瓷文物的特性一、陶、瓷文物的发展史1、陶器起源2、原始瓷器的产生3、瓷器的发展二、陶、瓷的制作过程1、陶、瓷的原料2、陶、瓷的烧成温度3、陶、瓷胎体的化学组成4、陶、瓷的结构与性质三、陶、瓷器两者的区别1、原料:导致陶瓷器有本质区别的内因。

2、烧制温度:陶瓷器区别的外因。

3、釉4、吸水性、气孔率、机械强度的差别第二节陶、瓷器物的损坏与腐蚀一、陶器的酥粉二、沉积膜的形成三、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四、黑色污垢:(有机脂类和碳黑)五、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第三节陶、瓷类文物的清洗、修复与保护技术一、陶瓷器的清洗1、泥土的清洗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二、修复检查、清洗、找对(核拼)、粘接、加固、补配、仿色、作旧三、陶瓷器的保存环境与陈列需求1、温湿度的要求2、瓷器防震的陈列需求四、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1、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2、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思考题:1. 陶器与瓷器有哪些主要的区别?2.陶器酥粉的原因是什么?3.陶器、瓷器的原料、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4.陶瓷器修复、保护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参考书目:1. 吴永祺:《秦俑表面彩绘涂层的加固保护研究》,《文博》,1994年第3期。

2. 张志军:《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郭景坤:《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

4. 李家治:《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5. 叶喆民:《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浅说》,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

.6. 贾文熙:《文物养护复制适用技术》,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年。

7. 曹子玉:《贾氏文物修复养之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第二章青铜器的保护技术第一节青铜文物的组成与特性一、我国青铜文物的发展史二、青铜的铸造与三元合金体三、青铜表面的不均匀性第二节青铜文物的腐蚀机理一、青铜器常见的腐蚀现象二、病害调查之腐蚀产物的成分分析三、病害调查之环境分析四、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推敲腐蚀机理第三节青铜文物的清理与修复一、出土铜器表面土锈的简单处理二、库存与陈列需求不同——铜器清理的方法选择三、化学法、物理发除锈四、青铜焊接、粘结、铆接与连接第四节青铜文物的缓蚀与封护技术一、常用几种青铜器缓蚀技术以及它们的优缺点1、倍半碳酸钠浸泡除氯2、苯并三氮唑的缓蚀处理3、缓蚀气相陈列4、除氧密封袋的保存方式5、理想的缓蚀处理展望二、粉状锈的氧化封闭法1、氧化封闭法的思路来源2、氧化剂的选择3、氧化处理的工艺选择4、封闭技术的要求与实践三、酥粉锈的加固处理1、酥粉锈的命名来源2、酥粉锈的成分分析3、造成酥粉锈的环境因素4、酥粉机理5、酥粉加固第五节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要求一、库房环境的要求密封、低温干燥、除氯中性二、陈列环境的要求密封、低温干燥、无紫外线光源、空气净化思考题:1. 青铜器的组成和结构怎样?2.阐述“粉状锈”生成机理的基本条件。

3.青铜器保护的程序是什么?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参考书目:1. 陆寿麟:《中国文物和文物保护技术》,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

2. David A.Scott :《Examination, con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 gilded Egyptian bronze Osiris》,《J. of Cultural Heritage》,2002年第3期。

3. 徐毓明:《艺术品和图书、档案保养法》,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

4.程德润、王丽琴:《环境对青铜文物绣蚀的影响》,《环境科学》,1995年第2期。

5. 张承志:《文物保藏学原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6. 郭殿勇:《镀金铜器上清除腐蚀产物的技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第2期。

第三讲铁器的保护技术第一节铁器的历史与铁器的种类一、铁的科学分类二、我国古代钢铁史三、古代冶铁技术特点第二节铁器的组成与结构一、铁器生成与组成二、铁器的结构第三节铁器的锈蚀机理一、金属腐蚀的类型1.土壤腐蚀2.大气腐蚀3.海水腐蚀二、铁器的锈蚀现象1.铁器的耐腐蚀能力2.锈蚀产物3.锈层分布第四节铁器的保护方法一、出土铁器的强制性处理1.干气流阴干脆弱铁器2.热风气流吹干比较结实铁器3.小环境放置干燥剂暂存出土小件铁器二、出土铁器的清洗,除氯和去锈1.超声波清洗与清水清洗的选择2.非水法清洗的必要性3.除氯离子的重要性与脆弱器物的例外处理4.浸泡法除氯与电泳除氯5.除锈的原则考虑与除锈的程度控制6.除锈的技术三、粘接加固焊接的问题、铆接的难易程度、粘结的可逆性与牢固程度、几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修补粘结、锈蚀严重器物的渗透加固处理四、铁器的表面封护传统的方法、有机硅封护、B-72的使用等等五、铁器的保存环境六、气相缓蚀剂的应用思考题:1. 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2.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3.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4.试述铁器的锈蚀构造、除锈及缓蚀。

参考书目:1. 叶康民:《金属腐蚀与防护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黄远昌:《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 祝鸿范:《铁器文物保护中锈层化学稳定转化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第2期。

4. 徐毓明:《艺术品和图书、档案保养法》,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

第四章纸质文物保护第一节纸张的发明与发展一、丝棉与纸二、麻纸三、皮纸的革新四、竹纸的使用五、草纸、棉纸、六、木浆纸与机械纸浆第二节纸张的病害与成因一、纸张的制作与组成结构1、β—葡萄糖分子结构与葡萄糖分子链2、氧桥与氢键3、字迹材料与结合方式二、纸张的水解与氧化1、水解原因2、氧化结果三、光的影响1、光分解与光氧化2、红外线的影响四、微生物的影响1、霉菌的影响2、虫害的影响第三节纸张的清洗与去污一、机械法1、吸尘器2、毛刷、气球二、水洗法1、清水2、活性剂的使用三、有机溶剂清洗第四节纸张的去酸处理一、湿法去酸法二、干洗去酸法第五节纸张的修复与加固一、粘接二、修裱三、加固第六节纸张的保存与陈列一、防光二、温、湿度控制三、防有害性气体、防尘四、防虫、防霉思考题: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

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参考书目:1.冯乐耘:《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刘仁庆:《造纸与纸张》,科学出版社。

3.潘吉星:《文物》,1979,(2):38——484.李景仁:《档案学通讯》,1981,(4)5.比得·劳森:《新疆文物》,1991,(2):126——130第五章纺织品的保护技术第一节中国纺织品的发现与保护一、中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1.早期纺织品的考古发现2.战国汉晋时期纺织品的考古发现3.北朝隋唐时期纺织品的考古发现4.宋辽金夏时期的纺织品考古发现5.蒙元时期纺织品的考古发现6.明代纺织品的考古发现7.清代纺织品的收藏二、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1.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2.纺织品保护技术的现状3.纺织品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三、纺织品保护工作的任务1.纺织品保护的范围2.纺织品保护的基本原则3.现阶段纺织品保护的主要课题第二节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1.纺织纤维及其分类2.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3.天然纤维的鉴别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1.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2.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1.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2. 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1.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2.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3.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第三节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一、考古纺织品的起取1.干燥地区的起取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3.必须重视的若干步骤二、出土纺织品的清洗1. 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2.纺织品的表面清洗3.纺织品的湿法清洗三、纺织品的消毒1.纺织品的消毒的一般知识2.纺织品的消毒杀虫的物理方法3.纺织品的消毒的化学方法四、平整1.饱水纺织品的平整2.干燥纺织品的平整第四节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一、纺织品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二、平面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1.夹持法加固2.背衬法加固3.渗透法加固三、服装的修复1.修复材料的选择2.加固织物的预处理3.缝的技艺第五节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一、环境与纺织品展贮的关系1.光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2.温湿度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3.微生物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4.害虫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5.空气污染物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二、纺织品展贮的基本方法1.纺织品展贮的基本形式2.纺织品基本展贮的材料三、纺织品展贮的常用设备1.纺织品展贮设备的功能要求2.纺织品展贮设备的设计与制作3.库房保存设备的形式规格思考题:1.有一批唐代丝织品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请你分析它们在这一千多年的埋藏环境中,一直面临着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今出土后又将面临的危害是哪些?2.试述地下出土古代尸体身着纺织品可能出现的污染种类,并提出可行清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