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者:虢红梅闫涛王兰来源:《新疆预防医学》2013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42-02【摘要】目的探讨常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常用中药注射剂品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结果与结论须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质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各个环节予以重视,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中药注射剂简介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1]可用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柴胡注射剂,是我国1941年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2]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注射剂时代的到来,使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设想成为可能。
中药注射剂最大的特点是给药方式带来的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在救治危重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
[3]如使用生脉注射液的稳定血压的作用,在抢救中可迅速使患者尽快脱离高血压危症状态,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这符合“急症重症治疗”的原则要求;[4]相对单一结构化学药物,中药注射剂不易产生抗药性,持效时间长。
所用中药材通过精选、洗烘,采用适宜的浸出和纯化处理,在万级甚至局部百级净化区进行配制灌装灭菌,通过符合药典和品种要求的质量检测后,得到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
2医院常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选取近几年发表的全国各医院关于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文献资料分析,[5]中药注射剂在医院使用中,从用药品种、金额、频度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心血管系统、抗肿瘤用药是医院使用量较大的品种,在各医院药品使用排名中,都处在前列。
以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较为常见,故作为本文分析讨论的重点:①舒血宁注射液,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析

・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常 见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探 析
成西霞, 李云 霞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不 良反应 ; 问题探 析 【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3 A- 0 0 9 8 一 O 2
差异 , 避 免 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 。
1 . 1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是主要 由黄芪 、 熊胆 粉 、 山
羊角 、 金银 花、 连翘 五 味 中药提 取精致 而成 的中成药 注射 剂 。 具有清热解毒 、 化 痰解 痉 的功效 … 。主要不 良反 应为 过敏 反
2 . 2 药物成分 复杂 中药注射剂 内所含成分 较复杂 , 多数 为
出的一种单 一成 分 4 , 7 - 二 羟基一 8 一 B — D 一 葡 萄糖醛 基 异黄 酮 , 系
花的有效成分 为绿原酸 和异绿原 酸 , 其具有 抗菌消 炎 、 抗病 毒 作用 的同时 , 也是 一种高致敏 的抗 原物质 , 作 为抗 原进入 机体
可产生高致敏反应 , 鞣质是致敏 的主要原 因。炎琥 宁注射剂 中 的穿心莲 内酯作为药物半抗原进入机体后 , 与血小板表面的蛋 白质结合 成完全抗 原 , 刺激机 体产生抗 体 , 这 类抗体再 度与定
血、 过敏性休克 , 甚 至会 导致死亡 。
1 . 3 血栓通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三七 中提取有效活性
成分制成 的中成药注射剂 , 主要 成分是 三七总皂 苷 , 目前在 医
院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系统 、 内分泌 系统 、 呼吸系统等 , 以及 外科 、 骨科 、 眼科等多种疾 病 的治疗 中。药理 作用和功 效十分 广泛 , 除能扩张血管 、 增 加血流量 、 扩 张视 网膜 血管 、 改善视 网 膜血液循环 、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 况外 , 还可降低心肌 自律性 、
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3 ・ 9
几种 常 见 中药注 射 剂不 良反 应 及注 意事 项
杨志艳
( 天津市 西青 区妇 幼保健 所 , 天津 30 8 ) 0 30
[ 中图分类号 ] 1 8 . 1 36 2
文章 编 码 :0 1~ 1 12 1 ) 5— 0 9一o 1பைடு நூலகம் 83 ( 0 0 0 0 3 l
压 、 力 衰竭 、 吐 、 疡 性 口炎 、 血 、 管 神 经 性 水 肿 、 心 呕 溃 呕 血 肾 功能衰竭、 尿 、 血p 。 血 溶 J
出现不 良反应请遵 医嘱 。 3 舒 血 宁 注 射 液 一 舒血 宁注射液是 由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 溶液 , 具
有扩 张 血 管 、 善 微 循 环 的 功 能 。主 要 用 于 缺 血 性 心 脑 血 管 改 疾 病 、 心病 、 绞痛 、 栓 塞 、 血 管痉 挛等 。 冠 心 脑 脑
[ ] 高风 英. 2 葛根 素药 理作 用 的研究 进展 [ ] 中草 药 ,0 3 1 J. 20 ,2
( 2 : 8 1 )7— .
[ ] 宋立刚. 3 警惕清 灵注射剂严 重不 良反应 [ ] 天津市药 品不 J.
良反 应 监测 通 讯 ,0 94 ( ) 1 2 0 ,9 2 :6—1. 7
等症状 , 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 , 敏性休克罕见 。 过
32 注意事项 : . 本品是纯 中药制剂 , 药液 出现混浊 、 如 沉淀 、 变色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 乙醇、 对 银杏叶过敏者 , 建议不使 用 此药 ; 严禁与抗生素等其他 药物混合 配伍使用 ; 禁止 使用 静
脉 推 注 的方 法 给 药 。 4 血 必 净 注 射 液 血 必净 注 射 液 足 由红 花 、 芍 、 贝 、 参 、 赤 川 丹 当归 提 取 而
简议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 离、精制等步骤制成 的供注入人体 内的溶液、乳状液或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灭菌 制剂[ 1 ] 。一直 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比西药安全 ,A D R ( 不 良反应 )小,但 近几年有关 中药注射剂 A D R 报道增多 ,
王 辉珠
( 甘肃 省会 宁县 人 民 医院 ,甘 肃
会 宁 ,7 3 0 7 0 0 )
中 图分 类 号 :R 0 5 【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6 . 0 1 1 4 . 0 2
要 】 近 年 来 ,随 着 中 药注 射 剂 的 快速 发展 ,其 所 引 发的 不 良反 应 也逐 年 增 加 。 中 药注 射 剂 大多 由 复 方组 成 ,有 效 成 分
【 Ke y wo r d s ] C o mmo n l y u s e d ; T C M i n j e c t i o n ;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0 6 . 0 7 3 中 药 注 射剂 ,是 在 中 药 制剂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是 我 国 独 创 的新 剂 型 ,中药 注 射 剂 改 变 了 中药 传 统 的给 药 方 式 ,它 是 以
中药 现 代 化 的 方 向和 路径 逐 渐 受 到 质 疑 ,随着 鱼 腥 草 类 、刺 五 加 等 中 药 注 射 剂 的 暂 停 使 用 , 中 药 注 射 剂 信 任 危 机 在 逐 渐 蔓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不良反应、再评价及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3.5 抗肿瘤辅助治疗 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为机体抑制肿瘤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该药在临床使用多年来,未发现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对恶性肿瘤免疫调节有较为广泛的效应。近年来有的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成于单纯西药化疗,中医扶正方药具有改善骨髓功能,防治白细胞减少及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参麦注射液内含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酮等。具有大解元气、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效。参麦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减毒作用于其保护骨髓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减轻化疗时细胞毒药物对其毒性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化疗药物作用。减轻白细胞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抑制有关。参麦注射液在化疗中的应用,使化疗方案得以顺利完成,提高了化疗疗效,可谓一种较理想的化疗减毒增效药物。
2003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新发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006例,其中11例死亡。
2004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布了“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
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修改药品说明书。2005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17万例,中药不良反应占总数的14%,而中草药注射剂占其中的75%。
3.3 降低颅内压作用 脑出血并发脑疝,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危急之时用西药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脑水肿,生脉注射液治疗后脑疝减轻,脑水肿得到改善,因急性脑血管病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原因不是缺血缺氧的直接损伤,而是由于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神经功能的损害,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2 过 敏性 休克 .
过 敏性休 克是变 态反应 中对 机
现。 见表 1 。
表 1 中药 注 射 剂 常 见 不 良 反 应
应为 主 , 要 是 对 皮 肤 损 害 , 常 见 为 过 敏 性 皮 主 最 疹、 麻疹 、 疹 、 素沉着 、 肤瘙 痒、 泡 、 荨 丘 色 皮 水 水 肿 、 脉炎 、 静 严重 致剥脱 性皮 炎等 。 2 2 变态 反应 变态 反 应 也 是 中药 注 射 剂 常致 . 的不 良反 应 之 一 , 与 药 物 中 的成 分 及 机 体 特 异 它 性有关 。变 态 反 应 集 中表 现 为 过 敏 性 哮 喘 、 敏 过
药物 的浓度 越高 , 良反 应越 重 。 不 2 3 引起 不 良反 应 的 时 间 不 良反 应 可 发 生 于 . 任何年 龄 , 重 程 度 与 患 者 的 年 龄 无 关 。一 般 中 严
药物热 寒颤 、 高热 心 血管 系统的一般损害 胸 闷心慌 、 心悸 、 室性早搏 、 静脉炎 胃肠 系统损害 泌尿 系统损害 血液 系统损害 肝胆 系统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全身损害 呼吸系统损害
荨麻疹 、 面部或四肢皮疹 、 弥漫性出血点 、 全身红斑疹伴瘙痒 全 身不适 、 过敏性休克 呼吸困难 、 干咳 、 气促 、 双肺干湿哆音
性休 克 、 管性水 肿 、 头水 肿 、 麻 疹 、 红 热样 血 喉 荨 猩
药疹 、 大疱 性 表 皮 坏 死 性 松 解 症 、 部 红 肿 坏 死 、 局 紫癜 、 脱 性 皮 炎 、 物 热 、tvn —Jh sn综 合 剥 药 See s o no 征 、 清病 样 反 应 、 血 内毒 素 样 症 状 等 。此 外 , 良 不 反应 的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的 稀 释 度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痰热清注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痰热清注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痰热清注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
主要适用于痰涎壅盛、热结痰滞等疾病,常用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痰热清注射的主要功效是疏利气道、清热化痰、解毒开窍。
它能够减少痰液的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改善气道狭窄、气短等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的作用。
此外,痰热清注射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然而,痰热清注射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因此,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时,应遵循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定量、正确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痰热清注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疏利气道、清热化痰、解毒开窍等多种功效。
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中药注射液使用参考

我院常用中药注射液使用参考国家于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为加强我院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就我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临床科室参考。
纯中药且以国药准“中”(Z)字为批准文号:品名成分功能主治静脉用溶媒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备注丹参注射液丹参、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活血化瘀,通脉养心。
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5%葡萄糖注射液有过敏反应、低钾软病、皮肤瘙痒、心慌、致热原样反应;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
1.本品活血化瘀,孕妇慎用,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2.不得与普萘洛尔、维生素C等注射液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混浊或沉淀。
3.服用期间宜清淡饮食。
4.过敏体质慎用5.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脂类药。
若出现剧烈心绞痛,或见气促、汗出、面色苍白者,心肌梗死,应及时急诊救治。
6.本品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较多,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变质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7.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尚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3.密封,遮光保存。
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5%葡萄糖注射液偶见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胸闷、心悸、喉咙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1.孕妇、过敏体质者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2.对老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乙醇过敏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1.对银杏叶制剂过敏体质者禁用。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4.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5.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1],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
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1 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是以鲜鱼腥草为原料提取,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2]。
药理实验证实,鱼腥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利尿作用。
其注射液作为广谱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及淋菌性尿道炎症。
不良反应:腹痛、血尿、过敏性休克、药疹、胃肠道痉挛、口唇麻木、发热、寒战、胸闷、恶心、呕吐、头晕、气促、寒战、大汗、血压下降、胸闷、胸痛、面部潮红。
2 葛根素注射液
本品主要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4]。
尤其有较缓和的降低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5]。
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脉及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
不良反应: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痛、药疹、溶血性贫血、寒战发热,还可引起肝损害、肾损害,患者出现四肢乏力、黄疸以及转氨酶和血钾尿素氮明显升高等[3]。
3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异烷苷40多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和100余种黄酮化合物等[6]。
黄芪的药理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使用黄芪注射液后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随着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血流阻力指数,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减少局部血管痉挛及血管炎症所致继发性脑缺血。
临床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淤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
不良反应:头痛剧烈、心慌、寒战、高热、喉头水肿、药疹、过敏性休克[3]。
4 参脉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系由红参、麦冬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
经药理实验研究,可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各种病理性物质的清除作用,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
能强心升压,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消失、缩小率,临床常用于治疗气阳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
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
不良反应: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寒战、高热、药疹[3]。
5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沉香组成的,经药理研究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凝的作用,能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7]。
不良反应:胃寒、发热、窦性心动过速、腰背部针刺样痛、药疹、头疼头昏、胸闷、气促、腹泻、消化道出血、全身震颤、发胀抽搐、过敏性反应[3]。
6 清开灵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有牛黄、金银花、黄芪、板兰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常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等。
不良反应:寒战、高热、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发热、心跳加快、药疹、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
7 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
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不良反应:眼睑药疹、双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大汗、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胃肠道反应、寒战、高热、皮肤潮红、烦躁、哮喘、紫癜、注射部位水肿、静脉炎、药疹、紫癜、恶心[3]。
8 应用注意事项
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这与老年人各系统生理机能活动衰退及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降低有关[8]。
因此,对老年人用药须小心、谨慎,必要时应进行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过敏体质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是远高于常人,且往往较重。
用药后一旦发现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用前,务必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9];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输液和各类中西药配伍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慎与其他药品配伍使用,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9];有些中药注射剂仅可肌肉注射给药,不可盲目认为注射液均可静脉给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指定的给药途径使用[9];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不应随意加大单位体积溶媒中药物浓度,因稀释后的中药注射液中的微粒数随药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加[9];应选用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输液,因输液的性质及pH值可影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其微粒数也可因输液不同而存在差异[9];注意控制给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速度[9];对具体的某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更能指导医护人员合理用药和急救,也能尽量分析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药品内在质量,提高生产工艺和药品质量,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