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区防汛应急指挥系统
杭州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杭州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杭州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提高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浙江省防汛防台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5)社会参与,协同配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杭州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市指挥部负责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市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
市指挥部成员包括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公安消防支队、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
2.2 区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区级指挥部在市指挥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组织实施。
区指挥部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
区指挥部成员包括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公安消防支队、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
2.3 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或领域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三、应急准备3.1 物资储备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防汛防台抗旱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迅速投入使用。
3.2 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强防汛防台抗旱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杭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大型防洪骨干工程和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区范围。
为杭州市规划城区范围,包括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和萧山、余杭八个区,总面积为3068km2。
第4条本规划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城市防洪减灾部分的深化和完善,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工程规划、专业规划涉及“防洪、排涝、减灾”部分以及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依据和法定文件。
第5条本规划文本中的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水系和防洪治涝单元第一节水系第6条水系。
涉及杭州市城市防洪的主要水系包括:钱塘江、浦阳江、东苕溪、西湖、京杭运河。
第7条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自西南至东北穿越城市腹地,将城市分为江北、江南两部分。
钱塘江杭州河段属河口段,受自杭州湾进入的海洋潮汐影响。
当大洪水或台风暴雨侵袭时,加之潮汐作用,钱塘江杭州河段水位便会急剧壅高,水位可高于南北两岸平原地面2m~3m。
第8条浦阳江。
浦阳江为钱塘江的下游支流之一,流经临浦,于小砾山汇入钱塘江。
湄池以下为感潮河段,洪水期浦阳江沿程水位高出临浦组团平均地面高程2m~3m。
第9条东苕溪。
东苕溪位于城区西北面,为太湖流域的重要水系之一,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余杭至德清右岸筑有西险大塘保护杭州市城区和杭嘉湖东部平原。
东苕溪发源地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洪水期河水位暴涨暴落,西险大塘沿程最高水位经常高出杭州市平原区2m~4m。
第10条西湖。
西湖位于市中心,汇入湖区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溪、龙泓涧、长桥溪、赤山溪等。
雨洪主要排水口是位于少年宫广场的圣塘闸,经古新河泄入运河。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11•【字号】杭政办函[2008]218号•【施行日期】2008.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218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六月十一日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试行)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城区防汛防台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强降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城市交通顺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杭州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我市城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内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的积水内涝、台风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二、工作原则根据国家和省、市救灾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和产权所属的原则组织实施防汛防台工作。
各区政府和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相关应急预案,共同组织实施。
三、工作重点(一)组织危险区域、危险地段人员实施安全转移,临时安置和管理。
(二)开展市政、公用、交通、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巡查及处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落实防汛防台物资设备的采购、征集、储备、调拨、配发等各项准备工作。
(四)做好城市户外广告及构筑物、行道树的安全防范工作。
(五)组织开展城市低洼积水地区的排涝。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市、区政府设立防汛防台指挥机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防汛防台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的防汛防台险情应急处置工作。
防汛抗台方案

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审定:年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应急小组组织机构、职责 (1)五、应急物资 (3)六、预警警报 (4)七、应急措施 (6)八、预案管理 (9)一、工程概况1、基本信息工程名称:1建设单位:1监理单位:1EPC总承包单位:1设计单位:12、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
二、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台风、暴雨、洪水以及损害防汛设施等突发事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项目部防汛防台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生产安全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编制本预案。
三、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杭州市城区防防台应急预案》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应急小组组织机构、职责1、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由总包组织各专业分包和施工班组人员组成事故应急小组。
全面负责处置应急小组日常工作,及时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处置方案,布置任务下达命令。
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找出事故相关责任人,调查处理事故原因。
2、应急小组职责组长:副组长:组员: 1212(医疗救治)、1212(抢险抢修)、1212(安全保卫)、1212(通讯联络)、1212(后期保障)、各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现场办公地点:工地现场会议室组长职责: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和成立部分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和成立部分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8.22•【字号】杭政办函〔2020〕36号•【施行日期】2020.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和成立部分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3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鉴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市政府决定,调整杭州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杭州市水务集团上市及区域水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杭州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将杭州市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更名为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并调整组成人员;成立杭州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
现将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一、杭州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指挥:刘忻常务副指挥:戴建平副指挥:缪承潮王宏成员:丁狄刚(市政府)姚吉锋(市政府)王仁(市政府)王震(市政府)孙国方(市应急管理局)钱美仙(市林水局)李磊(市城管局)陈祥荣(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张力(市气象局)吴仿根(杭州警备区)龚志南(市委宣传部)孔春浩(市发改委)夏积亮(市经信局)沈建平(市教育局)黄希和(市公安局)何凌超(市民政局)谢建华(市财政局)劳新祥(市生态环境局)董天乐(市建委)王进(市住保房管局)高小辉(市园文局)郑翰献(市交通运输局)赵国钦(市农业农村局)孙璧庆(市商务局)楼倻捷(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孙雍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裘新谷(市人防办)徐青山(市数据资源局)董悦(杭报集团)郑桂岚(杭州文广集团)陆政品(华数集团)黄昊明(市钱江新城管委会)何肇瑜(市消防救援支队)李建明(市公安局交警局)司为国(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黄晓鲁(杭州电信公司)王文生(杭州移动公司)沈飞波(杭州联通公司)钱伯皓(市商旅集团)李红良(市城投集团)周建华(市交投集团)章维明(市运河集团)朱春雷(市地铁集团)马亚明(市供销社)戴茂富(武警杭州支队)蔡人杰(杭州预备役团)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孙国方兼任办公室主任,陈小旦(市应急管理局)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健勇(市林水局)、王国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王宇焕(市城管局)、陈鹏飞(市应急管理局)、朱红(市气象局)、王长林(杭州警备区)任办公室副主任。
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

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
《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紧邻东海和台湾海峡,是一个多河流、多水库、多湖泊的省份。
由于地势低洼和多降水的特点,浙江省常常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洪涝灾害,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从预案目的、范围、组织体系、任务分工、预警预报、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预案要求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级应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强调了信息联动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同时,预案还规定了对重点防汛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了预测、预警、预防和预案制定,力求在面临洪灾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根据《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在防汛抗洪工作中,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紧密配合,形成全社会的防汛救灾合力。
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加强预防工作,修建加固堤防、清淤排涝、防洪抗洪物资储备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同时,预案还强调了加强组织协调和信息发布,高效地应对突发、严重的洪灾等多种情景临危不乱,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汛工作指导文件,为浙江省的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组织保障。
在未来的防汛抗洪工作中,浙江省将以《预案》为
指导,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工作机制,提高抗洪救灾的履职能力、水平和效率。
杭州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方案

杭州市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方案一、总则1.1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防御洪涝台灾害人员避险转移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杭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洪涝台旱灾害及相关防御工程设施险情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洪涝台旱灾害主要包括:江河洪水灾害、山洪灾害、内涝灾害、台风及台风暴潮灾害、干旱灾害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放在首位,把预防洪涝台旱灾害和强化工程设施安全管理作为重点。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市、县(市、区)分级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
3.科学防控,依法管理。
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应当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进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洪涝台旱灾害的防控能力。
4.全面准备,快速响应。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洪涝台旱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市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设立杭州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由市长任指挥,分管副市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军事机关负责人、有关专家和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
市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组织指导重大应急行动。
2.2 县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设立县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由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任指挥,有关部门负责人、军事机关负责人、有关专家为成员。
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简要说明

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简要说明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该系统通过集成和共享城市各类应急资源和数据,实现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调度,提供应急指挥的决策支持和操作指导,同时能够实现应急救援的协同指挥和资源调度。
首先,灾害预警系统是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的核心部分。
它能够及时获取来自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数据,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信息,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报警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分析和判断,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推送给相关的应急部门和人员,提供预警决策支持。
其次,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调度城市的各类应急资源,包括救援人员、车辆、医疗设备、物资等。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资源的位置和状态,并根据灾情变化和应急任务的需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同时,系统也提供资源的查询功能,使各部门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提高救援的效率。
第三,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辅助应急指挥员做出决策。
系统通过集成和分析各类数据和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情报和分析报告。
同时,系统还提供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指导,帮助指挥员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员,制定应对策略。
系统还支持指挥员与现场救援人员的实时通讯和指挥,保证指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最后,通信调度系统是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接入不同的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实现指挥员与救援人员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即时通讯。
系统具有语音调度、GPS定位、图像传输等功能,能够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系统还具备应急通信的保障功能,即使在通信网络中断或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应急指挥的通讯能力。
总之,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通过集成和共享各类信息和资源,提高了城市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它能够提供全面的灾害预警和决策支持,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效调度和协同指挥,保障了城市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该系统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城市应急管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江苏省吴江市水利局上海网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水利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利信息化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数据和应用平台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网络基础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整体规划滞后,资源共享困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基础设施欠佳,系统功能薄弱.........................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配备不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指导思想和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指导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统一管理,先适先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资源共享,安全开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规范标准,科学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阶段性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主要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总体框架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应用平台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电子政务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4水资源实时监控和综合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数据平台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网络平台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重点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水利局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水闸泵站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堤防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一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吴江市水雨情监测系统改扩建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防汛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水利(防汛)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全市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全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水利综合数据库及数据交换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水利骨干网络建设及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信息化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明确渠道、落实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健全机构、充实人才.....................................................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功能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此,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已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吴江市作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地区之一,吴江市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其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江苏省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在信息设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吴江市近几年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提升政务水平,以信息化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吴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水利作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行业,水利现代化发展要立足在吴江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上,始终围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开展工作。
水利信息化则是水利现代化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发展关系到全市水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等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规划从吴江市水利信息化现状和需求出发,围绕“安全、资源、环境、民生”的一体化战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总体框架,并明确了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1水利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1.1水利信息化现状1.1.1数据和应用平台现状吴江市水利局目前已收集整理了一些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基础地理数据、河流、湖泊、圩区、堤防、水闸、泵站、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和工程设施建设、规划资料等。
建设了吴江市水位雨量实时监测系统,主要采集和集成发布松陵、同里、横扇、平望、太湖等16个水位雨量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建设有相应的水雨情业务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已在汛期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成效。
在2010年主汛期到来前,该系统已进行了完善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