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卑都是“双刃剑”

自信自卑都是“双刃剑”
自信自卑都是“双刃剑”

自信、自卑都是“双刃剑”

自信,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自卑恰恰相反,是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显然,自信是自卑的对立面。

在各类媒体的各种文章里,或明或暗都传播着这样一种观点: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在社会舆论里,多半倾向于鼓励人要自信,防止自卑。居里夫人曾这样告诫年轻一代:“我们的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这句话常被当作警世恒言挂在嘴边或贴在墙上。人们总是喜欢引用这类名人名言,片面地强调自信的积极作用和自卑的消极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绝对自信的人、永远自信的人并不多。无论自身素质水平如何,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无论落到何种困境,无论竞争对手如何强大,都对自己有绝对必胜把握的人没有多少。因为人大体上能客观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天赋资质和实际能力有着天壤之别,也能够正确地掂量出自己的分量。即使在这个领域得心应手,非常自信,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也未必一定是赢家。有些人,可能曾经很自信,但接触环境一变,参照系一变,原来拥有的自信可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自卑。不少尖子生从小学升入重点初中、或从初中升入重点高中以后,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自信和骄傲到自卑与失落的心理过程,因为他发觉周围处处藏龙卧虎,原先的优秀生任凭自己如何努力都处在中间状态。其次,自信也未必一定导致成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每周日播出的人力资源节目《绝对挑战》很受注目。在招聘现场,每一个来应聘的人亮相时都表白自己必胜的信心。等过几关后,只剩俩人争夺职位时,主持人通常都要问:“你觉得你们俩谁将赢得最后的胜利?”多数情况下,应聘者会一口咬定:企业会最终选中自己。现实终归是残酷的,常常有坚信自己会胜出的人被无情淘汰。所以,有信心也不能导致必然的成功。一个人学业或事业的成功与否是自身智力、实力、个人努力程度、机遇、外部环境条件、自信心等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决定的,只靠“自信”这一单一的因素就能取得成功,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从积极的方面看,自信确实是一个人勇敢迈向成功的基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信心十足,就可以激励他产生无穷的力量,不畏惧任何困难和挫折,坚定不移地朝既定的目标前进,从而有可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但是,过于自信,容易造成头脑不够清醒和冷静。有些人看似自信,其实是眼界过于狭窄,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有的人对别人的优点长处视而不见,对别人的较强实力不愿正视;反过来,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估计过高,对自己

盲目自信,以致于自负,夜郎自大,导致在学业竞争、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轻敌,低估了别人,造成最终的失败。

就自卑而言,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自卑其实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人类的共性,只不过轻重不同罢了。心理学家阿德勒1932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译本叫《让生命超越平凡》,台湾译本把该书的精华加以提炼,干脆就译作《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他认为,自卑感你有、我有、他也有。过于害羞、忸忸怩怩的人有,傲慢自大的人同样有,他们那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做派正是要抵消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

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家境、父母婚姻状况、自己的口音、长相、穿着打扮、学习成绩、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性格等都有可能是中小学学生自卑感的来源。因家境贫寒或父母离异而觉得脸上无光,因长得矮小或丑陋而觉得抬不起头来,因满口土话而羞于开口,因穿着或学习用品不够时髦而感到寒碜,因上课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觉得难堪,因学习成绩差或仅仅是成绩一般而觉得低人一等,因不会伶牙俐齿地说话而觉得困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别说中小学学生这些未成年人,就是成人世界,也没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各方面完美无缺,没有几个人能处处尽人如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不必大惊小怪。人非圣贤,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多少人能做到像佛祖那样包容一切?又有多少人能像圣贤那样超脱?自卑感在千千万万的人身上如影随形,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坦白承认;有的比较隐蔽,不愿为外人道;还有的虚张声势,用吹牛来掩饰内心的自卑罢了。

自卑与自信一样,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对人的影响是微妙复杂的,不能绝对说“好得很”,也不能一口咬定说“糟得很”。它同时存在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只是在不同的人那里,有时积极作用大过消极影响,有时消极影响大过积极作用。

首先,自卑的负效应是有目共睹的。

一、过强的自卑感可能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它使人不敢尝试许多事物,错过很多机会。如今的社会是一个讲究表现自我、推销自我的社会。强烈的自卑感使学生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泥潭不能自拔。自卑成为许多学生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由于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少学生遇事缩手缩脚,上课不敢积极发言,遇到难题不敢请教老师,不敢报名参加歌唱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运动会等。有特长也不敢表现,失去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遇到学习、交友或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内心容易滋生一种难以克服的焦虑和恐惧,缺

乏与困难、挫折相抗衡的勇气,因此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他们害怕失败,为了回避失败带来的难堪,宁可失去成功的机会。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自甘落后,不再做任何努力,失去应有的上进心,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甚至还会危害社会。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极差,内心深处对自己学习方面不再抱任何希望,学习上深感自卑,于是通过用暴力欺负同学、勒索同学钱财、组织不良团伙、自命“老大”等方式来获得畸形自尊心的满足,也以此来对抗内心的自卑感。

二、严重的自卑感会危害人的心理健康。自卑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与自卑感相伴随的往往是失败感、无能感、无价值感等痛苦的心理感受,忧愁、恐惧、焦虑、抑郁、灰心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有的学生由于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内心的自卑不愿为外人知晓,经常自己压抑自己,将真实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良情绪积蓄了许多消极的能量,如果没有合适的宣泄渠道,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等。比如,有一个女中学生因为自己太胖,体态臃肿,遭同学一番嘲笑后,自卑得抬不起头来,再也不敢去学校,不敢见同学、老师;也不能逛街,深恐与亲戚、朋友不期而遇,终日只能躲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给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障碍。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卑的正效应。

一、自卑能让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方方面面不十全十美,知道自己口音难听,或知识面狭窄,或家境不好等欠缺之处,就可以清楚地明白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加以改进,或用另一个方面的发展来加以补偿,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这比盲目自信、不思进取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懂事长,1980年从江苏农村刚上北大的第一天,看到同宿舍的同学拿着一本书《第三帝国的兴亡》,就用很糟糕的普通话问他:“咦,大学里还要看这种书的?”,那个同学抬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这一眼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几乎改变了他的大学生活,这使他大学四年感到极其自卑,但这也使他知道,他的知识面很窄,一个人必须读很多很多书。于是,在大学四年里,他每天的时间放在读各种各样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一些他能读懂的自然科学著作上,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到最后变成好多同学向他请教问题。

二、自卑感能成为激励人前进的原动力。自卑感毕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总是会通过种种努力来摆脱或战胜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人类正是通过思维,而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他在190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

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自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其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同时,也能促使一个人发奋图强,力图振作,从而超越自卑,补偿弱点。阿德勒本人就是一个从自卑到走向成功的典范。他自小驼背,身体瘦弱,行动不便,在健壮活跃的哥哥面前,常常感到不如意。5岁时,他又患上一场几乎致命的病,犹使他自惭形秽。但童年的生活没有使他消沉,反而赋予他创作的灵感,阿德勒成了生活的强者。他甚至提出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自卑感的基础上。

现实生活中,由自卑而自强者比比皆是。著名导演冯小刚可谓是炙手可热的大导演,所拍摄的贺岁片《不见不散》、《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一部比一部火。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冯小刚本人从小伴着自卑感长大。生活在单亲家庭,只有母亲的教导关怀。无论家庭、身体状况和聪明才智都有让他觉得自卑的地方。没有权势,没有靠山,想骑自行车都买不起。但是,在自卑的同时,内心的挣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文学和美术的热情从来没有消退过。从一名普通的美工成为导演、编剧,他取得的成功都来自他不断的努力。他所有的专业全是自学,做出的成绩是许多科班出身的人难以达到的。在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很感激以前的这段日子,因为自卑给了我战胜自卑的力量,我必须拼命摆脱自卑”。除了他之外,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等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在中小学学生身上,由自卑而加倍努力,从而取得重大进步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自卑并不可怕。自卑可能毁了一个人,也可能造就一个人。

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法则。争取成为优秀学生,上好中学、好大学,争取在社会上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无可厚非。但是,任谁也不能选择父母、选择家庭出身、选择出生地。遗传基因决定人与人之间身高、长相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智商的高低。家庭的贫富、环境的好坏、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机会的不完全平等,社会价值标准还没有实现多元化,这都是无法左右的事实,所以,学生或自信或自卑也就在所难免,关键是自信时不要妄自尊大,自卑时不要妄自菲薄。自信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自信就会精神松懈,失去竞争的强劲势头;自卑者不要在自卑感里消极地沉沦下去,失去进取的力量。学生自己,必须要认识到:自卑者和自信者一样会有光明的前途,灿烂的明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