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5题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重要文献和传统文艺形式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人权B. 家庭、尊老C. 个人主义、竞争D. 社会福利、民主答案:B. 家庭、尊老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A.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C. 恢复传统文化价值观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B. 《水浒传》4. 唐伯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其_____________而闻名。

A. 诗词创作B. 书法艺术C. 戏剧表演D. 绘画作品答案:D. 绘画作品5. 以下哪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A. 京剧B. 芭蕾舞C. 摇滚乐D. 现代舞答案:A. 京剧二、问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尊老敬老、孝道、礼义廉耻等。

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

礼义廉耻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言行。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A.战争B.宗教C.农耕D.渔猎E.天灾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D.满月礼E.周岁礼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广义文化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节日?a) 万圣节b) 情人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c) 中秋节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火药b) 纸张c) 指南针d) 电视答案:d) 电视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乐器?a) 古琴b) 萨克斯管c) 笛子d) 古筝答案:b) 萨克斯管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a) 汉堡包b) 包子c) 麻辣烫d) 粽子答案:a) 汉堡包5.《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谁创作的?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答案:a) 曹雪芹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观念,注重孝道和尊师重道。

答案:正确2.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行草、楷书等字体闻名。

答案:正确3.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答案:正确4.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称为中国的新年。

答案:正确5.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代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

古时中国人民相信拜月可以获得好运和丰收,因此在中秋节这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此外,还有一项特色活动是家庭团聚,亲友之间相聚共度佳节。

2.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强调音乐与诗歌、舞蹈等文艺形式的结合。

传统音乐器乐有丰富的种类,如古筝、古琴、笛子等。

音乐中常采用八度音阶和五度音程,旋律优美而和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强调音符的轻重,讲究平仄、长短音节的组合。

四、综合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

主要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多元性与包容性B.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C. 封闭性与开放性D. 传统性与现代性答案:A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报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话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计算机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

A. 道B. 德C. 无为D. 自然答案:A5.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

A. 法B. 术C. 势D. 刑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节用D. 尚贤答案:A7.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兵法B. 兵势C. 兵形D. 兵略答案:A8.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

A. 阴阳B. 五行C. 阴阳五行D. 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9. 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

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经络学说D. 脏腑学说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其核心是()。

A. 抒情B. 叙事C. 议论D. 描写答案:A11.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其核心是()。

A. 笔墨B. 线条C. 色彩D. 构图答案:A12.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其核心是()。

A. 木结构B. 石结构C. 砖结构D. 土结构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其核心是()。

A. 自然B. 人文C. 宗教D. 政治答案:A14.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其核心是()。

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5.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其核心是()。

A. 民俗B. 民间C. 民艺D. 民情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是()。

A.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答案:B1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一、是非题(共12题,每题2分)1. 中国的“酒文化”最主要关注的内容是我国数千年来酿酒工艺的衍变。

(错)2. 伏羲又称为“炎帝”,与黄帝一同被后世尊为中国民族的始祖。

(错)3. 黄河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早期人类文化区。

(错)4. “经史子集”当中,道家的经典《庄子》属于“经”的范围。

(错)5. 战国时代的战争形式类似于体育竞技,按照一定的礼仪规则列阵交战,一般一场战役历时仅数日,伤亡较少。

(错)6. 春秋时代战争频繁,经常出现数十万人死亡的惨烈战役。

(错)7. 秦始皇曾派人出使西域,使统一的中华帝国受到周围国家的尊敬(错)。

8.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才制度,是对两汉察举制度的巩固。

(错)9.“锦衣卫”是清朝创立的特务机关。

(错)10. 明成组朱棣做了两件事:迁都北京、废除丞相。

(错)11. 宋朝外战不利,丢失了“燕云十六州”。

(错)12. 我国的科举考试历时1300年,始终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错)13.“反者道之动”是《荀子》的核心概念。

(错)14. 魏晋玄学的兴盛是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盛世景象。

(错)15. 两晋时期文学的主流文体是散文。

(错)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此在“经史子集”的分类当中,这部书应当属于“集”部。

(错)17. 唐伯虎被称为“唐解元”,说明他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对)18. 赵云字子龙,名与字意义相关。

(对)19. 国子监是明清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育机构。

(对)20. “连坐法”是秦国的商鞅提出的。

(对)21. 中唐时期,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反对空洞无物。

(对)2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对)23. 秦始皇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上泰山封禅的皇帝。

(对)24. 韩愈提出“道统说”,意图复兴儒学。

(对)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1. 下面哪一项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后果无关?(A )A.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相继失败B.外战不利,最终北宋亡于异族之手C.国家内部长期安定统一,经济发达D.根除了藩镇军阀割据的局面2. 儒家理想中的一国之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人格?(B )A.无为而治B.内圣外王C.称霸天下D.铁面无私3. 儒家的“内圣外王”指的是怎样的君主?(D )A.什么也不干涉,让百姓按照自然法则生活的君主B.制定法律,并且严格依法治国的君主C.秦始皇、汉武帝那样有大作为,改变历史的君主D.以上三项都不对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正确答案 D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问题: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自然经济正确答案 CA:林业 B:木业C:农耕 D:渔业问题: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正确答案 B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问题: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咯激烈的斗争,宦官一张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的打击,制造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正确答案C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C:党锢之祸 D:五侯秉政问题: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正确答案 B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时期的使用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问题: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打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正确答案 CA:六 B:五C:四 D:三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正确答案 A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是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走向是正确答案 A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问题: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以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正确答案 CA:文化产品 B:文化政策 C:文化事项 D:文化思潮问题:《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正确答案 AA:品德 B:文化 C:文艺 D:文采问题:中国戏曲发端于正确答案 A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 B:汉魏时期的百戏 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问题: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正确答案 DA:知行合一 B:尽心知性 C:天理人欲 D:伦理道德问题: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是正确答案 CA:丘处机 B:寇谦之 C:王重阳 D:刘修静问题:明确指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正确答案 CA:荀子 B:董仲舒 C:张载 D:刘禹锡问题: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笔记哦啊系统简述的温县是正确答案 BA:《论语》 B:《上述》 C:《春秋》 D:《国语》问题:我国最后一步封建发电是正确答案 CA:《唐律》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法经》问题: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正确答案 DA:宗法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确立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的确立问题: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问题: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正确答案 DA:望貌 B:闻息 C:问询 D:切脉问题: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正确答案 AA:鲁班传说 B:皇帝传说 C:伏羲传说 D:李耳传说问题:我国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正确答案 B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问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遗址中已经能够出现咯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正确答案 B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屈家岭文化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地址的“旧党”领袖是正确答案 DA:苏轼 B:欧阳修 C:范仲淹 D:司马光问题: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正确答案 BA:汉武帝 B:魏文帝 C:晋武帝 D:唐太宗问题:氏族制度形成于正确答案 B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夏代 D:商代问题:被司马迁称为“先王之遗风”的地区是正确答案 BA:四川碰地 B:关中地区 C:山东地区 D:河套地区问题:中国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正确答案 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正确答案 B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背低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正确答案 AA:词盛行于宋代 B:行业禁忌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问题: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说明:思想文化是指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文化,本题目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叙述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主要思想文化。

答:思想文化是指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包含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等思想文化方面,它们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A:先秦儒学:先秦儒学是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

(1)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

(2)先秦儒学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仁者,人也”为“仁”思想的基本,而“仁者,人也”的最基本的要求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为政者来说,应不要只顾自己人和自己的宗族,而要公正地对待他人,而用于是常的为人,则是尊重他人,把别人当人看。

孔子“仁”的观点,由孟子发展而为“仁政”,即要求君主“制民之产”,如“五亩之宅树之桑”等。

由孔子“仁”转化为孟子的“仁政”,这是和二人所面对的不同现实决定的。

孔子时代是旧贵族普遍的堕落,而孟子面对的是残暴嗜杀的新贵,所以“救弊”的方略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把救世的思想,与掌权者的道德觉悟联系在一起考虑,这是儒家学说中“救时弊”的内容,也基本是后代描绘社会蓝图的价值尺度,也是思想家社会批判的思想武器。

(3)孔子也很看重“礼”,并反对把“礼”看成“钟鼓玉帛”的形式,而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实际也关乎人的生存,强调人们应当用真诚之心去尊礼。

(4)儒家思想中还有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孔子不谈超越形而上问题,《中庸》和《孟子》这两部书对该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展开。

认为,用仁道仁心善待他人就是道德就是善,这种善、道德力量,根源于“天地之大德”。

如《中庸》中,儒家用“为物不贰,生物不测”将宇宙天地描述成一种“生生之道”,《孟子》则反复论说人如何能在道德上与天地合一的问题。

《孟子》中对儒家的“修身”进行了多处讲述,《大学》也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一直到“治国”、“平天下”。

B、汉代经学:(1)经学是训解、阐发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起初,六经是孔子删定的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战国以降,又成为儒家学派授受的教本,并经师徒相传,形成众多的传记。

(2)及至汉代,正式出现“经学”一词,《汉书》中有邹阳说“邹鲁守经学”。

汉武帝罢黜诸子传记博士,只立《五经》博士,《五经》遂成为治国的法典,孔学遂成为官学,儒学便一步步从包含革命性的原始儒学摇身一变,成为僵化的制度化儒学,匮乏创新却饱浸陈腐。

(3)正如经学专家周予同先生所说的那样,随着儒学的经学化和制度化,“就表面上看,孔子的思想,到这时期,似乎大发展了。

其实完全不然;因为汉朝所尊奉的孔子,只是为政治的便利而捧出来的一位假的孔子,至少是一位半真半假的孔子,决不是真的孔子。

”(4)汉代的儒学本是杂着阴阳灾异的混合物,它的宇宙模式是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落到历史层面的“五德终始”之说。

政治的腐败,再加上自然灾害,汉代“失德”该有新王朝代汉的说法渐传,最终导致王莽的以新代汉。

C 、魏晋玄学:(1)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2)魏晋玄学可分前后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于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

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而竹林时期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3)核心思想:贵无论、本静末动、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以性统情以及名教本于自然等思想。

D、隋唐佛学:(1)佛教传入中国,按史料明确记载是在汉明帝时期,但极有可能早在秦朝之前已输入。

佛教传人中国在早期并没有很大影响,还是一种游离于中国固有文化之外的舶来品。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隋唐时期,佛教思想蔚为大观,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潮。

(2)佛教的思辫力胜于中国固有传统的道德说教,其幽远的议论成了思想界的权威,其人生多苦的厌世观和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深人人心。

牢不可破,就连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都在努力宣扬儒、佛、道三教一致的观念。

因而隋唐时期,外来的佛教几乎完全变成中国人思想的主宰,中国化的佛教思想观念达到了鼎盛时期。

唐初对于各种宗教一律优容,任由人们自由信仰,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把佛教声誉推向顶峰。

这一时期名僧辈出,佛教学者穷研深究佛经,阐扬义理,注疏浩繁,教派分立。

(3)唐中叶后,统治者对佛教势力进行了几次打击,此后天台宗、华严宗等渐归沉寂,而密宗的加持祈祷之类迷信的方面也在流行一时之后遭到冷落。

相反,倒是禅宗因与老庄思想的融合,赢得知识阶层的普遍认同。

禅宗不是和隋唐佛教诸大宗派并行的,而是一个对立面。

它不像其他宗派那样信奉某部佛经,作咬文嚼字的研究,而是破除对一切经典的迷信,认为我心即是佛,从一个人的心中发出的声音,比任何经典都有权威。

从此,禅宗成了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而净土宗的念佛不过是世俗善男信女的做法而已。

E、宋明理学:(1)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2)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3)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4)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

《五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

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5)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2、试论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的礼仪规范。

说明:参考教材内容,结合现实体会,谈一谈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文化中体现出的礼仪规范。

答:A:衣:(1)性别和年龄上的服饰不同。

这是由人类主体生理因素产生的服饰类型。

例如男女性别在头饰上有各自的特点,古代男以冠、帻束发为饰,女以镶配有珠玉、金银或骨、竹的簪、钗点缀秀发。

即使今天,女性头饰也比男性要多样化,她们或梳长辫、或戴头花、或裹头巾、或佩耳环等。

年龄也是服饰类型多样化的原因。

如古代汉族小孩只穿”襦袴(裤)”,即短上衣和套裤(开档裤)。

二十岁时举行冠礼,要改服装戴冠帽。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性别上也会经常出现不分男女的状况。

如明代李乐在《见闻杂记》中述及江南情形说:”熟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女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

”并作诗曰: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现在在服饰上更有姓别接近的趋势。

(2)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这是由社会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造成的服饰类型。

不同的职业往往有自已的服饰标准。

社会地位对服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新书》云:”奇服文章一等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衣着服饰有明尊卑、别贵贱的特殊功用,”贵贱之别,望而知之。

”历代都不准僭越。

如头饰,古代贵族男性一般戴冠、弁、冕,而平民则只戴帻。

(3)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差异。

这是由自然时空和人种不同形成的服饰类型。

因季节不同,人们将衣服分为春秋、夏、冬三类,并创造了不同的服装款式:单衣、夹衣、棉衣、皮衣。

佩戴装饰上季节差别则更明显。

如冬季围围巾、夏天摇扇子等。

而且,服装类型的区域性主要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原料所决定的。

如赫哲族过去从事渔业生产,服饰原料多取材于鱼类,故有鱼皮服装;鄂温克、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服饰则多用兽皮做成;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服饰则多用牲畜皮毛制作。

(而广西人竟不会做被子)此外,各民族的不同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也使中国的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类型。

如傣族妇女喜穿无领、斜襟、紧身、短袖的上衣,下着筒裙;维吾尔族妇女喜穿连衣裙,外罩背心或上装,戴绣花小帽。

(4)、工艺上的服饰差别。

这是由制作方式带来服饰类型的不同。

无论是编织、印染、还是绣嵌、裁缝,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不仅制约了各种服饰原料,如纺织工艺的平纹、斜纹、格子纹,印染和刺绣工艺的各色花鸟虫鱼,而且构成了服饰的成品和款式,如佩戴的镶嵌和缀饰、服装的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