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合集下载

(完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docx

(完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docx

[1]答:ABCD [2]答:ABCD [3]答:ABCD [4]答:“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

C《论语》《庄子》《周易》. 《尚书》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方式有()。

D农商兼营行商经营坐商经营公司经营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D等差性调和性规范性自觉性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CA个体思维BCD [5]答:ABCD [6]答:ABCD [7]答:ABC 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抽象思维下列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D天人合一天人交胜天人之分天人相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它是()。

D道教儒教祆教禅宗“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D张载二程朱熹D周敦颐[8]答:ABCD [9]答:ABCD [10]答:ABCD“修辞立其诚”出自于()。

C《论语》《庄子》《周易》《老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次。

B1234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A打制石器的使用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11]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一是土地的过当开垦,二是()。

答:AA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B乱修水利C运河的开凿D牧马场的广布[12]儒家的创始人是()。

答:AA孔子B荀子C孟子D子思[13]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模式有()。

答:DA市B集C墟D镇[1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答:D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自觉性[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答:ABCD [16]答:ABCD [17]答:ABCD [18]答:AB A整体思维理论思维抽象思维个体思维“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命题,大约出现的时期是()。

D夏西周商春秋战国现代中国境内有56 个民族,使用的语言至少有()多种。

C405680100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统一)4、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五六千年之久)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农业)7、建国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C明)8、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D墟)9、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10、“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C西周)1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董仲舒)12、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在20世纪的( B五六十年代)13、中国古代丛书林林总总,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而成的大型丛书(C《二十四史》)14、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 D 《四库全书》)1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D谈论政治制度的书)16、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B《孝经》《论语》)合为七经17、《春秋文公四十年》中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对(C哈雷慧星)的记载。

18、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是(C中医学)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20、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D 语系)21、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 D烝)22、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己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c上帝)23、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 C周公 )24、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 C大业三年 )25、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6、下列关于“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皇帝是秦政 )2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大有关系)28、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法经》)30、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里甲制度)31、佛教的创造人是( C释迦牟尼)32、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是( C仓颉)33、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B“书同文”)34、“以物比德”属于( D类比思维)35、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A 般若学)36.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D梁漱溟)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D重叠)38、语言文字之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像,又是文化的( A载体)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赣南师学院美河绪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嫡长继承制2.汉武帝3.望4.《诗经》5.《史记》6.《西厢记》7.王弼8.三纲五常9.甲骨文10.《清明上河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D3.C4.A5.C6.B7.C8.B9.A 10.C11.B 12.B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D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皇帝是________,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 年。

3.古人对于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15日或16日称为________。

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5.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成功的史传文学巨著。

6.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7.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________。

8.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________。

9.近代发现的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代的________和金文。

10.北宋末年张择端的________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

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女之夫为婿,在他人面前自称其婿为小婿,称对方之婿为令坦。

( )2.明清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一、是非题(共12题,每题2分)1. 中国的“酒文化”最主要关注的内容是我国数千年来酿酒工艺的衍变。

(错)2. 伏羲又称为“炎帝”,与黄帝一同被后世尊为中国民族的始祖。

(错)3. 黄河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早期人类文化区。

(错)4. “经史子集”当中,道家的经典《庄子》属于“经”的范围。

(错)5. 战国时代的战争形式类似于体育竞技,按照一定的礼仪规则列阵交战,一般一场战役历时仅数日,伤亡较少。

(错)6. 春秋时代战争频繁,经常出现数十万人死亡的惨烈战役。

(错)7. 秦始皇曾派人出使西域,使统一的中华帝国受到周围国家的尊敬(错)。

8.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才制度,是对两汉察举制度的巩固。

(错)9.“锦衣卫”是清朝创立的特务机关。

(错)10. 明成组朱棣做了两件事:迁都北京、废除丞相。

(错)11. 宋朝外战不利,丢失了“燕云十六州”。

(错)12. 我国的科举考试历时1300年,始终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错)13.“反者道之动”是《荀子》的核心概念。

(错)14. 魏晋玄学的兴盛是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盛世景象。

(错)15. 两晋时期文学的主流文体是散文。

(错)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此在“经史子集”的分类当中,这部书应当属于“集”部。

(错)17. 唐伯虎被称为“唐解元”,说明他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对)18. 赵云字子龙,名与字意义相关。

(对)19. 国子监是明清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育机构。

(对)20. “连坐法”是秦国的商鞅提出的。

(对)21. 中唐时期,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反对空洞无物。

(对)2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对)23. 秦始皇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上泰山封禅的皇帝。

(对)24. 韩愈提出“道统说”,意图复兴儒学。

(对)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1. 下面哪一项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后果无关?(A )A.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相继失败B.外战不利,最终北宋亡于异族之手C.国家内部长期安定统一,经济发达D.根除了藩镇军阀割据的局面2. 儒家理想中的一国之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人格?(B )A.无为而治B.内圣外王C.称霸天下D.铁面无私3. 儒家的“内圣外王”指的是怎样的君主?(D )A.什么也不干涉,让百姓按照自然法则生活的君主B.制定法律,并且严格依法治国的君主C.秦始皇、汉武帝那样有大作为,改变历史的君主D.以上三项都不对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集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文化交流是一个A.双向互动的过程B.不平等的过程C.反向逆动的过程D.单向反动的过程2.司马迁:“沃野千里,人民好稼穑,殖五谷,有先王之遗风”。

说的是A.山西地区B.河东地区C.关中地区D.江南地区3.在血缘家庭中,进行权力传递和财产继承的中心是A.嫡庶B.血统C.男性D.女性4.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伟大著作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千金药方》D.《神农百草经》5.惟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A.腑脏学说B.针灸学说C.经脉学说D.本草学说6.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毕昇B.韩信C.蒙恬D.蔡伦7.从夏朝初期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族群的代兴B.家庭的代兴C.诸侯国的代兴D.部落的代兴8.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韩非子B.惠施C.管仲D.公孙龙9.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A.气象环境B.地理环境C.社会环境D.人文环境10.隋唐以后,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元外省1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A.东高西低B.中高东低C.西高东低D.北高东低12.《史记》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不期而会”的诸侯有A.二百诸侯B.三百诸侯C.五百诸侯D.八百诸侯13.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A.赋B.诗C.词D.戏剧14.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A.和睦相处B.战争征服C.遣使游说D.离间取胜15.朝庭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的是A.商朝B.周朝C.汉朝D.唐朝16.因黄河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下游改道、迁徙成为常态。

这种现象始于A.公元5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0世纪D.公元12世纪17.作为家庭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的是A.善良B.孝悌C.节俭D.修身18.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A.圣贤B.隐士C.君子D.忠臣1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是A.孔子B.鬼谷子C.孟子D.荀子20.“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写照,典出于A.《论语》B.《大学》C.《孟子》D.《中庸》21.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木结构为王B.以砖结构为王C.以瓦结构为王D.以土结构为王22.中国最早的儿童识字教材是A.《仓颉篇》B.《史籀篇》C.《千字文》D.《三字经》23.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是试题五帝时期相当于什么时期?新时期晚期大溪文化在哪里?长江流域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王国维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湖北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汉代“统一化文明”是谁提出来的?李山我国古代文化划分比较简单×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形式。

√河姆渡文化位于今天河南境内×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

√良渚文化在江浙一带。

√《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者是谁竺可桢“从岁差的观点到四方”是谁文章的内容?竺可桢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原理与美洲的玛雅文化测时间的原理是相同的。

√“东作”一词在中国的意思是:农耕《诗经》中自由相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敬授民时是农耕文化的需求√《玄功五历》出现于哪里?《管子》《东君》的作者是谁?屈原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闰月是几年一闰4古史辩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2003年考古发现的遗址是:陶寺遗址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颛顼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依靠的是:C、自身文明的吸附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红山文化弗雷泽是哪个国家的英国哪个民族的历法和《管子》中的历法相像?彝族鸡骨战鼓是哪个民族的?彝族中原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凝聚了很多种文化。

√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民族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同的语言√《说文解字》中颛顼的意思是头颅。

√彝族有十二生肖。

√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是非常稳固的。

×四1 谁是周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C2 帝喾有几个儿子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3 族群代兴的时间段是什么?A、夏代西周之前B、夏代到商代C、夏代到西周D、夏代到春秋我的答案:A4 谁是殷商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B5 传说中出生就知道自己名字的远古帝王是: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C6 传说中“绝地天通”的远古帝王石: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B7 踩大脚印而生的是谁?A、姜嫄B、简狄C、尉氏D、褒姒我的答案:A8 “家天下”的开启者是谁?A、启B、禹C、桀D、商纣我的答案:A9 踩大脚印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7.周代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8.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先在战国时期实施B.源于战国的“耕战”政策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这一政策,实行重要工商业的国家垄断D.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个性9.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可能是()。

A.神职人员 B.自然科学家 C.政治家 D.兼有上述三种身份10.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概念总结中国诗歌文化特征的著名学者是()。

A.钟山嵘 B.严羽 C.王国维 D.朱光潜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已无作用,应该走进博物馆。

2.中庸是一种辨证思想。

3.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加强儒家伦理道德,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明中叶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潮。

4.在当前形势下,人文价值观与自然科学一样,不应具有民族性。

5.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四、论述题(共25分)1.“五常”被儒家认为是个体修养、改良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庄子则说这些道德条目是为大盗服务的。

你听:“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联系我们学过的内容,请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论,并就“五常”在现代社会中有无作用进行分析。

(10)2.试述宗法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5分)试题一答案一、填空1、明明德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菩提树苦集灭3、老子庄子太平道五斗米道全真道4、太阳黑子九章算术祖冲之5、史记纪传体编年体资治通鉴通典记事本末6、经学玄学理学7、相生相克二、选择1、D 2、A 3、D 4、B 5、D 6、B 7、D 8、C 9、D 10、C三、辨析 1、错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着实用性、有机性、整体性的特点,与西方科学技术体系相比,是在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指导之下产生的,是一种异质于西方科学体系的体统,一些科学思想、理论、现象对当代科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些科学成果是当代科学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中医学现在还在发挥这重要作用。

2、正确。

中庸揭示了辨证法中的关节点的思想,主张一种动态的平衡,主张取中,是辩证法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环。

3、正确。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高扬了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通过个人自觉、自主的修养就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他修养的目标是儒家道德境界,但是她的哲学思想方法却为李贽等人发挥,将“良知”本体替换为“童心”等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内容,因而促进了当时的个性解放思潮。

4、错误。

自然科学是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

人文价值观则是关于“应然”问题的学说体系,包含着严格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民族各有其特点。

5、正确。

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它包括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人自身改造两个方面。

四、论述(一)1、儒家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它既具有暂时性,也具有永恒性。

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但不容否认,她也有着超越时空的普世性。

2、庄子所揭示的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

也就是说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是不同的。

而且庄子做举的例子从方向上就是不符合道德的,在此前提之下,一些道德条目所起的作用也是消极的。

3、五常在等级社会下起到维护等级制的作用,是平等的敌人。

但是在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也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有着不容抹杀的当代意义。

(二)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

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

(以上要点需要展开,否则酌情减分《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原始儒学以后,新的儒家政治伦理学即“三纲五常”成为历代遵循的金科玉律,五常是、、、、。

2.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体通史;班固的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唐代杜佑的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3.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成就辉煌,其代表有洛阳的、大同的、敦煌的。

4.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西汉讲微言大义的占主导地位,东汉讲文字训诂的获得大发展,学者辈出。

5.佛教“四谛”是指、、、。

6.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象形、、、。

7.东汉后期,张陵创立的与张角创立的,为早期的民间道教。

北朝时,对道教进行改革,获得北魏统治者推崇。

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风靡一时。

8.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主要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B.金文C.甲骨文D.石鼓文2.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B.戏曲C.建筑D.园林3.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性专著是()。

A. 《廿二史考异》B.《十七史商榷》C. 《文史通义》D.《廿二史札记》4.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B.吴道子C.闫立本D.韩干5.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文献通考》6.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永乐大典》D.《艺文类聚》7.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是()A.老子B.葛洪C.张陵D.张角8.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A.孟子B.荀子C.邹衍D.韩非9.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10.佛教中国化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11.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1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13.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1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1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6、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B、商鞅C、申不害D、李悝17、元杂剧作品有700多部,其中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为()。

A、窦娥冤B、赵氏孤儿C、墙头马上D、西厢记18、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B、尚态C、尚法D、尚韵19.“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理学家()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守仁 D.王夫之2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如何理解“天人合一”?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是什么?5.经学的地位及对文化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5分)1.周人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15分)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

(10分)试题二答案一、1.仁义礼智信 2.纪传体《汉书》《资治通鉴》编年《通典》刘知几纪事本末 3.龙门云冈莫高窟 4.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5.苦集灭道 6.指事会意形声 7.五斗米道太平道寇谦之全真教8.白朴郑光祖二、1.C 2.B 3.C 4.B 5.A 6.C 7.C 8.C 9.D 10.D 11.B 12.D 13.D 14.A 15.D 16. A 17.D 18.C 19.C 20.D三、(要点)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与自然客体包括人本身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