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山药探析_王建
张锡纯临床妙用山药拾遗:山药+半夏治疗呕吐

张锡纯临床妙用山药拾遗:山药+半夏治疗呕吐《神农本草经》山药为上品之药,“补虚羸,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因其药食同源效用广泛,人们多默而视之不解其效,本文讲述张锡纯临床妙用山药,拾遗补阙,临床施治效用不菲,堪称药用膳食珍品,医者莫可错失。
___________________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清末民初的著名医家。
张氏从医数十年,注重临床实践,遵古不泥古,学验俱丰,创新颇多。
对药物的认识,临证遣药组方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十分推崇山药,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在治疗内科病症的141个中应用生山药的就有49个。
并善用山药粥治疗多种疾病。
张氏积数十年经验,用山药救急拯危。
认为:山药能滋阴又利湿,既滑润又收涩,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在滋补药中属“无上之品”“宜多服常服”。
他对山药的推崇真可谓“情有独衷”。
山药古称薯蓣。
宋代因避宋英宗(名曙)、唐太宗(名豫)之讳,而改称“山药”。
由于河南怀庆府辖区盛产山药,且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质量最优故又名“怀山药”。
锡纯大师用山药治疗多种疾病病案举不胜举,现从汤剂中的山药配伍和山药粥疗两个方面,概括介绍张锡纯善用山药之妙。
一汤剂中山药的妙用张氏遵循古训、勇于创新。
先生积数十年之经验,用山药救急拯危。
认为山药既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在滋补药中成为“无上之品”。
他指出:“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涩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
”故可主治泻泄久痢,久喘虚喘,淋病遗精,虚劳久渴,带下产后,血证尿频等证。
主张生者煮汁饮之,或生者轧细煮粥,或轧细蒸熟,忌炒用。
若用于救脱,则剂量可用至100克~200克以上。
山药+半夏治疗呕吐用山药配半夏治疗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
用半夏煮汤去渣,再入山药煮粥,少入砂糖即成薯蓣半夏粥。
张氏谓:“凡呕吐之人,饮汤则易吐,食粥则则借其稠粘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施行”。
张锡纯--山药配鸡子黄治疗久泄

张锡纯--山药配鸡子黄治疗久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张锡纯如何使用山药的。
在讲之前,先回答大家问题,因为有朋友问我,甚至有朋友给我发微信问我,就说罗博士您之前说鲜山药好,可是后来又讲张锡纯用干山药片,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不是鲜山药没有药性,只有干山药才有药性。
不会的,是这样。
鲜山药作为食疗的用品,当做食品吃。
它有一个滋补作用,比较和缓,这是一种食物。
它是有它的滋补作用的,而且力量也比较强,但是它比较和缓比较缓慢,您因为毕竟是当食物吃的。
一般老人反映吃一段时间气好像足了,就是会见效的。
干山药片是治病的,一个是食品一个是药,这是两个区别。
干山药片等于把山药晒干以后,晒干是有讲究的,我为什么尽量不让大家去买那种雪白光滑的那种山药,我们现在炮制山药好多都是硫磺熏的。
我建议大家买那种表面疙疙瘩瘩的那种。
干山药片一般是在天没亮的时候,把山药切片拿出去风干,先风干一下,然后太阳出来再暴晒,这样做。
然后我们拿回来熬,这时候取它的药性,具体的山药不要了,把药性的有效成分熬出来以后,就喝这个山药水,这是治病用的,等于把它的精华给萃取出来了用来治病。
我尤其用在急症重症,比如说虚弱不得了的时候,大量地喝山药水,等于把精华都喝下去,启动脾胃功能,这是治病用的药。
你把那个吃了也没问题,就是剩下的渣给大家吃了也没问题,因为它也是食品。
所以两者有区别。
还有一个细微的区别是这样。
吃鲜山药,把整个山药都吃下去了,但是大便特别干燥的人要注意一下,体内有热的人,有的时候吃下去会导致大便更加干燥,在那种特别虚损的老人身上会出现的比较明显。
老人大便稳定非常关键,有的时候他已经干燥了,再把整个山药吃下去,容易造成干结。
所以,对老人身体会有影响。
这时候我们就喝山药水,让水的药效进去。
山药有形的实体没进去,这是很巧妙的方法,等于启动了药效,启动了脾胃功能,但是有形的实体又没有去影响大便的形状。
而对于那些腹泻的人,你吃鲜山药效果更好,它能够帮助你止泻,因为山药有形的实体有这个作用,这时候他喝这个山药水就有点浪费了,不如把整个都吃掉了,这是差别。
熟地止泻,石膏通便,山萸发汗,山药平喘,张锡纯的特殊用药

熟地止泻,石膏通便,山萸发汗,山药平喘,张锡纯的特殊用
药
熟地止泻:
地黄为养阴补肾之药,常用来应对精血虚亏的便秘和温病津液耗伤等,用来止泻,张锡纯主要是对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其它药不效的人用
石膏通便:
石膏是清热常用之品,张锡纯主要是利用“其凉而重坠之性善通大便”,应对大便燥结一类
山萸来发汗:
山萸味酸,有收敛之性,多用来止汗,张锡纯认为有发汗可用,记录有“为其味酸敛也,故遇元气不能固摄者,用之又善出汗”肝虚不能疏泄的,可以用它来出汗,主要是对于温病多日,外感重还太阳欲作汗,阴分亏虚、汗不出的人用
山药平喘:
山药平和,善补脾胃,可培土生金,重用山药在张锡纯病案里就有用来平喘之用。
民国名医张锡纯使用山萸肉与生山药这对“绝配”救治危重患者的思路

民国名医张锡纯使用山萸肉与生山药这对“绝配”救治危重患者的思路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昨天聊了张锡纯对山萸肉的认识,张锡纯说山萸肉这味药,您看这很普通的山萸肉,我们经常开的,张锡纯认为它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张锡纯往往用在病情危重的时候,这人正气欲脱的时候,他用山萸肉来收敛人的正气,起一个救急的作用。
这个是我们平时不常用,我们平时山萸肉就是滋补,但是张锡纯用山萸肉来收敛正气,为了加深对山萸肉的认识,我们今天再讲两例病例,也就是张锡纯在患者危急的时候,是怎么用山萸肉这味药,把患者的正气收敛住,让这患者病情不向危重的这个状态继续发展,他怎么治的?我们来讲两个病例。
首先,第一个病例,是邻村李子勋,这邻村有一个叫李子勋的人,这是张锡纯当年在老家的病例,此人50多岁了,有一天走路偶然碰见张锡纯,一碰着就问:锡纯,好久没见您,锡纯,求您件事,你帮我诊诊脉。
这是每一个学中医的人,您一定会碰到的经历,大家健康有问题,都希望您没事帮着诊诊脉,所以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一桌子人都跟您伸出手来,帮我诊诊脉。
我是搞舌诊研究的,到哪去,大家一桌子人都伸出舌头让我看舌头,所以我有的时候一天能看几十个舌头。
没办法,您学中医的,要帮人解决问题,帮老百姓去解除痛苦。
所以,我出去讲课到哪地方,往往这一天就看几十个,这么看。
张锡纯就给人诊脉,朋友相求。
李子勋就说,我上个月有病,得病了,吃了药已经好了,好了以后觉得现在我的身体,非常清爽,很好,就不知道这脉象如何,你帮我诊诊,你看我现在恢复的怎么样。
李子勋这话也正常,但是张锡纯这一诊脉,心中一惊,为什么?这脉尺部无根,这尺部是什么?尺部对应肾。
我们这脉,从手腕开始,往肘部这一量,寸、关、尺三部,寸代表什么?左手的心、肝、肾,肾是肾阴,右手的从腕部开始,寸、关、尺代表什么?肺、脾、命,这命是什么?命门,代表肾阳。
所以,他一摸这人的尺部,张锡纯一诊尺部,脉很虚,尺部无根代表什么?肾气非常不足了。
张锡纯使用山药治疗急症经验浅探

张锡纯使用山药治疗急症经验浅探谢健【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12【总页数】2页(P1987-1988)【关键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作者】谢健【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8笔者平素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发现其善用山药,书中共460余方,用山药者达200余方,占43.5%以上,其运用山药之广泛,可见一斑。
其中尤以运用山药组方治疗急症最为常见,兹将张锡纯(下称张氏)运用山药治疗部分急症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以飨同道。
1 善用山药,生用尤佳张氏认为“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用。
宜用生者煮汁服用,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若作丸散可轧细蒸熟用之”。
可见张氏主张运用生山药,生药更能保证山药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从而使机体充分吸收山药的有效成分,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如在其开篇首方资生汤中君药用生山药一两,并备注“此方若用炒熟山药,则分毫无效”。
张氏亦认为,山药虽可多服久服,但也有黏腻壅滞之弊,故常配伍牛蒡子,防久服山药而生滋腻。
张氏认为“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
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
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2 治虚劳喘嗽,肺病咳血张氏治疗虚劳证阳亢阴亏、虚劳兼劳累过度、肺劳咳嗽、虚劳咳嗽、劳热咳嗽、肺劳喘嗽、肺劳痰喘、肺痨喘咳、肺病咳嗽吐血、肺病咳吐脓血、肺病咳吐痰血等急症,均以山药为君,重用山药八钱至1两,以凉润之品峻补其真阴,多配伍人参、枸杞、生地黄、杭芍、玄参、麦冬、沙参、山萸肉等益气养阴、滋阴壮水之品,“使阴分充足自能维系其阳分,气息自不上奔矣”。
如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滋培汤、既济汤、沃雪汤、醴泉饮等中皆重用生山药一两,以滋脾之阴,与他药合用或补肾纳气、或养肺止嗽,而达养阴润肺,纳气平喘,清热止嗽之功;张氏云“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山药、地黄是也”。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1)--山药(2010-02-24)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
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
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
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
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
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
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
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力道更大一些。
跟张锡纯学习山药的妙用?---?消渴

跟张锡纯学习山药的妙用 --- 消渴
导读: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之功。
然历代医家皆嫌其平,立方遣药,不委大任。
至近代张锡纯一反旧习,委以重任,在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将及其半,且常以山药为君,施治临床,每能救人于垂危,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其运用之妙,大可玩味。
(编辑/闫奇峰)山药之妙用——《衷中参西录》学习札记
作者/李富生
山药又名薯蓣,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为三焦平补药。
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用拟薯蓣丸以来,历代医家皆嫌其平,立方遣药,不委大任,几至埋没良药。
翻阅古今方剂,以山药为君者,确属鲜见。
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反旧习,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将及其半,且常以山药为君。
每能救人于垂危,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张锡纯实为知山药者,《衷中参西录》实为集山药之大成者。
其运用之妙,大可揣摸,大可效法。
试窥其一二。
消渴
消渴一证,分上、中、下消。
概因肺脾肾三脏阴亏,火旺灼津。
或因肺燥、津液失于输布,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为消渴;或因过食甘肥,脾胃积热,胃热炽盛,消谷善饥,胃阴为之枯耗,亦发为消渴。
根据病机,消渴之治当以调理肺、脾、肾三脏为其要。
山药善滋阴液而入肺、脾、肾三经,用于消渴正合其性。
《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皆用山药,临床应用屡试屡效。
或用生怀山粉常服,亦有良效。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山药能降尿糖,可为佐证。
吃山药的神奇案例

吃山药的神奇案例
吃山药的神奇案例有很多,列举两个如下:
故事一:张锡纯年轻时去天津考试,因饮食不当导致泄泻。
服用甘草汤和赤石脂细末没有效果,改用大米慢火熬粥,腹泻立刻好了。
从此他明白不管什么东西熬粥都能留恋肠胃。
山药有很好的收涩作用,煮粥食用效果更佳,大便溏泻的人一般会伴随小便不利,山药能滋补肾经,使肾阴充足,从而使小便自利,大便的溏泻自然也就好了。
故事二:张锡纯曾治疗一位未婚女孩,因月经越来越少,最终闭经一年多,每日躺在床上,没有力气。
当时人们认为她患了肺结核,难以治愈。
张锡纯用山药治疗,让其家人每日将四两山药研成粉末,熬水给女孩喝,结果方子见效,两个月后,女孩月经恢复。
张锡纯认为,治疗闭经用山药最好,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气血升化之源,闭经的女子大都是因为脾胃虚、气血不足,所以用山药健脾生血,月经自然会来。
总之,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适当食用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品种和产地很多,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山药在营养成分和功效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选择山药时,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口味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籍研读○张锡纯用山药探析王 建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10) 摘要: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的临床运用,采用以证测方以方析药的方法,剖析了张氏在治疗阴虚、肺虚、脾虚、肾虚诸证中山药的用法,并加以阐发。
关键词: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7)12-0039-0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性平而补虚。
自仲景《金匮要略》用薯蓣丸以来,山药多以辅佐药出现在历代的方药典籍中,重用者少,以山药为君者更为鲜见,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重用山药之先河,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几乎过半,并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起沉疴,取应手之效。
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叹张锡纯实乃知山药者,有集山药应用之大成之势,其中妙处深可探究,后学者大可效法。
1 肺肾阴虚经云:“阴虚则热。
”阴虚劳热多因久病体衰,饮食少纳,或自汗、多梦或咳嗽喘促,耗伤精气所致,脉象以虚弱微细为多见,临床可见有肺阴虚者,有肾阴虚者;然都与后天之本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以脾之伤为病之本。
山药味甘,平补之品,补肺、脾、肾三脏而无助热之虑,实为治虚劳之要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阴虚劳热共11方,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
张氏曾治一老翁患咳嗽痰喘30年,痼疾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纳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绝,有不可终日之势,从医束手,改用山药12g,加玄参9g,一剂见效,三剂而病愈过半。
笔者在临床上凡遇到阴虚内热患者,特别是体弱病久者,常在养阴清热方剂中加入大剂山药,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肺肾阴虚则喘息不止,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则内热由生,热迫于肺则喘作;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气不摄纳,使肺肃降之气失归纳之所而作喘,《医学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山萸肉、龙骨为佐使,治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
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在此治喘之力雄,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
张氏在治疗肺阴虚喘咳劳嗽时,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
山药滋脾肺之阴以滋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清润肺脏以治其标。
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
笔者曾治一老翁李某,素有喘证,发则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咽干口燥,喜多饮,夜小便频数,证属阴虚作喘,常服多种药物不效。
投薯蓣纳气汤,一剂而喘止,夜间小便次数亦减,深信张氏之说不虚。
张氏在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及尿浊诸证中,皆以山药为君药,同道多无此法,问山药之性何以与他药之性相合,张锡纯答曰:“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补,滋阴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补气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佳品,再因证加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
”2 脾虚吐泻《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载薯蓣半夏粥,用于胃气上逆,冲上作呕,闻药味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凡呕吐者正值胃气上逆之时,骤进汤剂则一服即吐,止呕药又难奏止呕之效,张锡纯以半夏和胃降逆治其本,山药粘稠不致药物呕出急治其标,同时山药又有健脾以助胃受纳之功,故山药有治呕吐之效。
张锡纯在治疗泄泻的方剂中,多不离山药,凡泄泻日久,多脾脏气阴两虚兼湿邪留恋,山药双补气阴又有健脾利湿之功,治疗泄泻最为切用,尤其在夏秋季节,小儿贪凉饮冷,感受湿邪,伤及脾胃,随之滑泻,久则气阴亏耗而湿邪不去,单用滋补或渗利均是不妥,唯用山药补而不腻,补中有消,可以放心使用,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方中主药就是山药,每用必取应手之效。
确为儿科之妙品,老年体弱滑泄日久,体倦乏力,口干不喜饮,小便不利者,必用山药,多能取效,较之温润淡渗之药确有独到之力。
张氏治痢亦喜用山药。
久痢滑脱,气阴耗伤,当补脾健胃厚肠,行扶正祛邪之意,在通变白头翁汤中因为有山药顾脾,阻止了痢后转泻,体现了张氏知常达变之功力,张锡纯认为山药之补不同于参芪,其力饶而性略纯。
况此药用于寒凉通利药之后,使邪先去而后发从容之补性,乃万全之策,决无留邪之虞。
3 阴虚消渴消渴一证分上、中、下三消,因于肺脾肾三脏阴亏,是目前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上中下三脏阴亏,火旺灼津;或因肺燥,津液布施不周,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39·2007年第25卷第12期Vol.25,No.12,2007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浅谈《伤寒论》口渴证治臧海洋 指导:赵云芳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口渴一症在临床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提及口渴症的条文有四十处之多,本文结合《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对口渴的辨证治疗。
关键词:伤寒论 口渴 证治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07)12-0040-02 口渴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伤寒论》中提及口渴症的条文有四十处之多,有以主症出现,有以或然症出现,然描述口渴之状有烦渴、消渴、燥渴、大渴、大烦渴、欲饮水、口燥等各异,其产生的病变机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采取了不同的治法。
现结合《伤寒论》加以浅析,以飨同道。
1 温邪伤津之口渴证治邪热犯卫,津液受伤,治以辛凉疏卫,泄热止渴法。
《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为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属广义伤寒范畴,初起邪在卫分,亦可出现类似太阳病的特点。
由于温邪最易伤津故见口渴,而太阳病因风寒初至,尚未化热伤津,一般无口渴。
可见口渴与否是狭义伤寒与温病的鉴别要点之一。
在此仲景实为警示后世伤寒初期与温病之鉴别重要性,未及方药,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提出辛凉疏卫,泄热止渴法,方宜银翘散。
2 水饮内停之口渴证治 (1)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治以辛温解表,化饮止渴法。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小青龙汤主之”。
太阳伤寒,外有表寒,里有水饮,饮停不化,津不上滋则见口渴,但多为渴喜热饮。
故用辛温解表,化饮止渴法,方宜小青龙汤。
方中麻、桂辛温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半夏等温肺化饮止咳,诸药合用表解饮化,则口渴自除。
(2)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治以通阳化气,利水止渴法。
《伤寒论》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五苓散主之。
”太阳表邪未解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功能,气化不利,水道失调,水蓄于内,阳气不能化气升津故见口渴。
此口渴并非体内津液亏损,而是水饮内阻津不上承所致。
若蓄水过多,水邪自下上逆于胃,胃失和降,水入即吐,仲景称之“水逆”。
故用通阳化气,利水止渴法,方宜五苓散。
方中桂枝通阳化气;猪苓、茯苓、泽泻通利小便;白术健脾运湿,诸药合用阳通水利津液上承则口渴解。
3 热盛津伤之口渴证治 (1)阳明热盛,气阴两伤,治以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法。
《伤寒论》第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外邪由太阳或少阳传入阳明,或外邪直中阳明,热盛伤津则见口渴。
渴以饮水自救,故有大渴、大烦渴、燥渴之特征。
故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法。
方宜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清热生津,并加人参益气,以助生津,热清津生则口渴自愈。
(2)邪犯少阳,或见津伤,治以和解少阳,生津止渴法:《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故寒热往来。
由于少阳病势不定,变化多端,邪热伤律,或见口渴之症。
故用和解少阳,生津止渴之法,方宜小柴胡汤加减。
小柴胡汤方后注明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泄邪热;栝蒌根清热生津止渴;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合用,枢机和津液生,则口渴自愈。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四五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 为消渴;或因过食肥甘,脾胃积热,胃热炽盛,消谷善饥,胃阴为之耗竭,亦发为消渴。
根据病机,消渴之治当以理肺、脾、肾三脏为要,山药善滋阴液而入肺、脾、肾三经,用于消渴正合其性,《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皆用山药,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现代医学研究,山药具有强健消化系统的作用,降血糖的作用,抗衰老作用,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山药处颇多,山药之功发挥无余,主要是因其平补气阴,扶脾益气,护阴而不助湿,既具有生津养液之力,又不乏利尿祛湿之功,喜用此药缘于有效,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中气强体魄,能滋能利,能涩能收,所以可补肺、补肾兼补脾胃,确为补药中之上品,一切虚证皆可用之,当以生用为佳。
参考文献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55 [2]程志清.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收稿日期 2007-08-29)·40·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2007年第25卷第12期Vol.25,No.12,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