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张锡纯有一剂温冲汤,专治妇人血海虚寒

张锡纯有一剂温冲汤,专治妇人血海虚寒
【张锡纯有一剂温冲汤,专治妇人血海虚寒】
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曾遇一病患,婚后十多年没有孩子。
询该妇人之身体禀赋,曰平日最畏寒凉,热天亦不敢吃瓜果,大姨妈倒无甚异常,偶有推后两、三日。
张师思其下焦虚寒,故拟温冲汤一剂,方中重用“紫石英”,取其性温质重,能引诸药下达血海,而温暖之。
妇人服药一月余,畏凉之病尽除,后数月得喜,连生子女。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之血海,其名曰冲。
《内经》云:“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所以女子的生育能力,多是由于冲脉的问题。
一般来说没有其他疾病却没有子嗣,多因相火虚衰,以致冲不温暖者居多。
张师所拟温冲汤一方,便是应用于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大姨妈基本正常者,见效者颇多。
温冲汤一方由生山药、当归身、乌附子、肉桂、补骨脂、小茴香、核桃仁、紫石英、鹿角胶配伍而得,对于妇人血海虚寒不孕的治疗,非常具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张锡纯医案:被世人误解的三棱、莪术,在张锡纯手中竟是灵丹妙药

张锡纯医案:被世人误解的三棱、莪术,在张锡纯手中竟是灵丹妙药在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收录了许多张锡纯使用非常有心得的中药讲解,其中三棱、莪术可能被其他医家视为豺狼虎豹之药,很多医家认为三棱、莪术是破血破瘀之药,药力非常峻猛,所以在临床上都不敢轻易使用。
而张锡纯认为,三棱、莪术破血化瘀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峻猛。
先看一则张锡纯使用三棱、莪术的医案。
邻村李卓亭的夫人,年三十余。
在小腹部长了一个癥瘕,就是现在所说的包块肿块,已经有七年之久了。
最开始长的时候,摸上去还是很软的包块,到了第二年,包块摸上去就非常的硬,和石头一样,并且越长越往上,现在竟然已经快要长到胸口,往两边长也快要长到胁下,也就是胳肢窝下面。
并且饮食也开始减少,竟然到了不省人事、昏睡的程度,有时候严重的时候一天一夜都是昏睡的状态,不吃不喝,已经服用了很多药物都不见效。
后请张锡纯诊治,张锡纯诊其脉,脉虽虚弱,但是跳的不是很快,张锡纯认为或许还可以治好。
然后张锡纯开出理冲汤这个方子,这个也是张锡纯独创的方子,以后还会讲到,其中就有三棱、莪术各三钱。
病人拿到方子之后,自己琢磨,觉得自己的病肯定是治不好的,于是就没有抓药吃。
到了第二年,病情越来越严重,竟然到了昏睡四五日都不能醒的地步。
这时候又请张锡纯来诊治,张锡纯开了方子把患者救醒,之后便用非常恳切的语气告诉患者:如果去年用了我开的方子,你的病早就好了,还怎么会到这么危重的地步呢?但是现在这个病还是可以治,这次再也不要耽误了。
随即张锡纯便开出去年的原方。
病人听完之后非常开心,这次信了张锡纯,连续服用三十多剂药,肿块就慢慢的往下消,肚子上的肿块都基本已经消了。
唯独最开始长肿块的地方,还是有没有消除干净的肿块,像核桃一样大。
于是张锡纯在原方基础上加上水蛭,服用了几剂药,这个病就痊愈了。
张锡纯认为,三棱气、味俱淡,稍微有辛味,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也稍微有些辛味。
二者药性都是微温的,是化瘀血非常重要的药。
张锡纯活血化瘀法药初探

1 用 药 之 法
“ 化瘀血之渣滓” 皆具 流通 之性 , “ , 于 补药剂 中以为佐使 ,
将 有瘀 者瘀 可徐 消 , 即无 瘀 者 亦 可 借 其 流 通 之 力 , 以行 补 药之滞 , 补药 之力愈 大 ” 玄参 、 地 黄甘润 多液 , 。 而 ; 生 补 肾 气、 固元 气 , 滋 养 “ 身 血 脉 津 液 ”以 复 之 ; 骨 、 蛎 能 周 龙 牡 “ 皆收 涩 , 性 又兼 具 开 通 之 力 ” 其 收 涩 “ 助 黄 芪 以 固元 , 能 气 ” 凉 润 “ 助 知 母 以 滋 真 阴 ” 开 通 “ 能 助 三 棱 、 术 , 能 , 又 莪
峻 , 转 能伤 未 败 之 血 ” 而 “ 补 药 以为 之 佐 使 , 以 邪 又 , 加 是 去正 气 无 伤 损 ” “ 身 形 弱 者服 之 , 可转 弱为 强 ” ,其 更 。 21 治虚劳 . 或脏 腑 亏损 , 血虚 衰 , 气 虚 弱 气 化 不 能 气 元 健 运 , 则血 脉 瘀 滞 成 痹 ; “ 瘀 经 络 阻 塞 其 气 化 ” 使 久 或 血 , 气 血 内不 能 濡 润 五脏 , 不 能 滋 养 机 体 经 脉 而致 虚 损 , 外 当 养 血 以 通 络 , 瘀 以 攻 痹 , 郁 以宣 通 , 气 疏 络 通 、 养 化 开 使 血 痹 开 则 虚 劳 治 , 其 提 出“ 劳 者 必 血 痹 , 血 痹 之 甚 , 故 虚 而 又 未 有不 虚 劳者 ” “ 虚 劳 必 先 治 血 痹 , 血 痹 亦 即所 以 治 ,治 治 虚 劳 ” 自拟 资 生 汤 、 全 育 真 汤 、 冲 汤 以 人 参 培 养 中 。 十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治瘸瘕 .
瘢瘕“ 多因产后恶露未净凝结于 冲任之中 ,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作者:梁菲梅许丽绵卢蔚起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08期[摘要] 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氏对妇女瘀血症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
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关键词] 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08-117-01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
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
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
”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
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
”“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
张锡纯女科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探析

位 。在临证诊 疗方面张锡纯根据病 因病机 、 寒 热虚实之不
同, 提 出“ 郁 者理之 , 虚者补之 , 风袭 者祛 之 , 湿 盛者 渗之 , 气化不 固者固摄之 , 阴阳偏胜 者调 剂之 ” … 等一系列 的调 冲方法 , 从而创立理 冲、 安冲、 固冲 、 温 冲等为后 世所 乐道 的有效方 剂。 张锡 纯在 调冲的过程 中, 往往多 采用 治血 以调 冲, 而 在治血 的诸 多大法中 , 尤擅长运用活血化瘀之法 。如张锡
则补而不滞 , 瘀 血去而气 血不致 伤损 。在理 冲丸 中 , 值得
一
为“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 无论何病 , 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易
治, 饮食渐减 者难 治 ” … 。因此 , 其 常用 鸡 内金 、 三棱、 莪 术等流通之品 , 以进 食开 胃。但 人们 多认 为三棱 、 莪 术开 破力峻而不用于虚证 , 张锡 纯却不 甚推崇 。“ 三棱 、 莪术 ,
张锡纯认为《 内经》中所 说水蛭 文 中“ 无 子” 二字 , 本 是水
蛭主治妇人无子之意 。 2 调理脏腑 , 脾 胃 为 要
西汇通 , 不泥古说 , 遣方用药亦是独具 匠心 , 其不仅擅 长内
外诸 科 , 在女科方 面的论述 亦是精 湛 , 临证疏 方遣 药别具 特色 , 现论述如 下。
【 关键 2 7 1 . 1 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4 ) 0 3 — 0 4 4 1 — 0 2
张锡纯一生临证诊 疗 十分 重视 实践 , 更善 于创 新 , 中
腑 而气至 , 和调于五脏而血生 , 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 , 故日
张锡纯用乳香、没药的经验(一)

张锡纯用乳香、没药的经验(一)
活血通脉,行气止痛
张氏认为:“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者,二药皆流通之”.故临床上善治血瘀气滞,或气滞血凝胸、胁、胃、腹诸痛,痃癖症瘕,
妇人经行腹痛、经闭、产后瘀痛,恶露不尽,阴挺,常配伍当归、桃仁、红花、三七、三梭、莪术、元胡、柴胡、川芎、川楝等活血行气,开郁通脉药主之,如彼独创的活络效灵丹、金铃泻肝汤.
兼胸中大气下陷,肝气虚弱,气分郁结,经络湮瘀,或胸满闷痛,或症痕积聚,或阴挺下坠作痛,或腰脊疼痛者,又当配生黄芪、野台参、升麻、柴胡,当归、丹参、川芎、桂枝,龙骨、牡蛎,生地、玄参、知母、白芍之属升之补之,活之通之,软之散之,滋之润之,如理郁升陷沥、升肝舒郁汤.
如治妇女血海虚寒之痛经,彼又以生乳没配全当归、小茴、鱼鳔胶、川芎、甘松共为细末,以真鹿角胶煎汤送下,日服2次,效果尤佳,而胁痛遣生乳没治之者,亦取其活血行气、疏肝止痛之功矣
治男子气淋、小便涩痛,或寒阻小便、闭塞疼痛、疝气痛证,张氏假生乳没流通气血之力配生黄芪、柴胡、知母、生杭芍之辈活之通之,行气疏之,升之提之,清之利之,如气淋汤。
而治“小便因寒闭塞不通者,则又配以当归、怀牛膝、野台参、附子、广肉桂、干姜、小茴、椒目、威灵仙、甘草等药温里开瘀,通阳化气,和中止痛,至于中气下陷兼疝气痛者,张氏又长于和生黄芪、升麻、柴胡、五灵脂、小茴香、荔枝核相配,并佐以天花粉,刚柔相济,其升阳举陷、活血行气、散寒止痛、通阳利尿之功尤著。
『妙方集』治失血症妙方(方5首)

『妙方集』治失血症妙方(方5首)治失血症妙方1化血丹【来源】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歌诀】化瘀止血化血丹,蕊石三七血余炭,共研细末水冲服,吐衄便血服之痊。
【组成】花蕊石(煅)、三七各6克,血余炭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2次开水冲服。
【功效】化瘀止血。
【方解】张锡纯云:“世医多谓三七为强止吐衄之药,不可轻用,非也。
盖三七与花蕊石,同为止血之圣药,又同为化血之圣药,且又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以治吐衄,愈后必无他患。
此余从屡次经验中得来,故敢确实言之。
即单用三七12~15克,或至30克,以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皆效。
常常服之,并治妇女经闭成癥瘕。
至血余炭,其化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补血之功则过之。
以其原为人身之血所生,而能自化还原,且煅之为炭,而又有止血之力也。
”【主治】咳血、吐衄、二便下血。
2止血丹【来源】清·徐洄溪《洄溪秘方》【歌诀】止血阿胶百草霜,白芨三七草蒲黄,川军艾绒血余炭,丹参侧柏白皮桑。
【组成】阿胶100克(炒),百草霜50克,白芨200克(炒炭),三七50克(焙),炙甘草18克,蒲黄50克(蜜炙),桑白皮50克,大黄50克,艾绒18克,血余炭18克,丹参50克,侧柏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克,童便调服,或白茅根汤送下,或加琼玉膏(党参、茯苓、生地、白蜜)调藕汤中送下更妙。
【功效】和血,止血,凉血,去瘀生新。
【方解】方用阿胶和血,童便降火;丹参治血虚,白芨止肺血;桑白皮泻肺火;血余、三七散瘀止血;大黄入血泻热;侧柏、艾叶、蒲黄、百草霜功专止血。
诸药配伍,止血甚效。
【主治】一切血症,对肺络伤之吐血(咳血、咯血),尤为合宜。
3四红丹【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验方)【歌诀】四窍出血四红丹,妇女崩漏亦灵验,当归蒲黄槐花米,阿胶生军炼蜜团。
【组成】当归、蒲黄、阿胶、槐花、生军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和丸。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温水送服。
【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及加减-活血舒筋、气血郁滞疼痛】

【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及加减-活⾎舒筋、⽓⾎郁滞疼痛】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治疗⽓⾎郁滞,肢体疼痛主治:⽓⾎凝滞,痃癖癥瘕,⼼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切脏腑积聚,经络瘀阻等。
⽅药组成:当归五钱、丹参五钱、⽣明乳⾹五钱、⽣明没药五钱。
全⽅共奏活⾎舒筋之功。
煎服法:上药四味可做汤服;若为散,⼀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加减法:腿痛,加⽜膝;臂疼,加连翘;妇⼥瘀⾎腹痛,加⽣桃仁(作散服炒⽤)、⽣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银花、知母、连翘;疮⽩硬属阴者,加⾁桂、⿅⾓胶;疮破后⽣肌不速者加⽣黄芪、知母、⽢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蒡⼦。
张锡纯解析此⽅说:“活络效灵丹此⽅,于流通⽓⾎之中,具融化⽓⾎之⼒,⽤于治疗⽓⾎凝滞者。
诸药善⼊⾎分、通经络。
其中乳⾹、没药⼆药并⽤,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凡⼼腹疼痛,⽆论因凉、因热、⽓郁、⾎郁皆有效。
⼜善治⼥⼦⾏经腹疼,产后瘀⾎作痛,⽉事不以时下。
其通⽓活⾎之⼒,⼜善治风寒湿痹,周⾝⿇⽊,四肢不遂及⼀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
外⽤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肌、⽌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耗伤⽓⾎,诚良药也。
乳⾹、没药,最宜⽣⽤,若炒⽤则其流通之⼒顿减。
”由上可见,张锡纯创制此⽅,主要治疗多种疾病辨证为⽓⾎凝滞证者。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宝贵⼼解:⼈之⽣命活动正常,全赖⽓⾎流通有序。
⽓⾎运⾏不畅或凝滞,轻则疼痛不舒,重则危及⽣命,故⽽⽓⾎是否通畅乃⽣命之关键。
活络效灵丹⼀⽅,药物由当归、丹参、乳⾹、没药组成,四药皆⼊⾎分,具活⾎化瘀、通络⽌痛之功。
张锡纯⽤此⽅加减治疗很多疾病,在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能窥见⼀斑。
如,在⽓⾎瘀滞肢体疼痛⽅中:⽤曲直汤治肝虚腿痛、左部脉微弱者;⽤振中汤治腿痛、腰痛,饮⾷减少者;⽤健运汤治腿痛、臂痛因⽓虚者。
如,在治肢体痿废⽅中:⽤补偏汤治偏枯,⽤振颓汤治痿废,⽤振颓丸治偏枯、⿇⽊诸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氏对妇女瘀血症
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
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标签: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
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
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
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
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
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
”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
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
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
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
”“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
”他认为冲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
若冲脉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冲,谨守病机。
其创制调理冲脉的数方,辨证用药分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4]。
如理冲汤、理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
亦治室女月经血枯。
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固冲汤治妇女血崩;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2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用药经验
2.1 善用破血祛瘀药
张氏认为瘀血重症,往往是日积月累而成癥瘕之病,若用一般的活血化瘀药,有鞭长莫及之虞,此时必须用破血祛瘀药,才能重捣巢穴。
他最喜用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四味药,金铃泻肝汤、活络效灵丹等9首方剂均使用了乳香、没药,而理冲汤、理冲丸等7首方剂均用了三棱、莪术。
《本草纲目》载“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而张氏认为“此二药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三棱、莪术均有破血祛消积止痛之功,一般医家畏其药峻不常用,而张氏临床精心体验,认为莪术破气中之血,三棱破血中之气,二药同用,有相得益彰之妙。
2.2 善用虫类祛瘀药
张氏认为血瘀日久失治或误治以后,易成痼疾。
此时人体组织、器官发生实质性变形,假若单用破血祛瘀药,有药轻病重之虞,而用虫类祛瘀药,能使血管舒张、血流量、血容量增加、改善微循环。
水蛭是张氏的常用药,盖“水蛭以食血以身,其身与他物紧贴,即能吮他物之血,故其破瘀血之功独优也”。
张氏立足临床,善用动物祛瘀药,扩大了前人的用药范围,对治疗妇女血瘀症提供了门径。
2.3 善用对药及生药
张治疗疾病时宜选对症之药,其治疗妇女血瘀症,组方严谨,药味少,用量大,针对性强,立意明确,配伍巧妙,善用对药,并着重指出对药配伍原则:“取其药性化合,借彼药之长,以济此药之短。
”如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鸡内金与山药,茜草与海螵蛸等,取长补短,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他还喜用生药[5],认为生药避免失去药物本性,具有原来药物治病之性能。
生用其力量大,疗效高,经煅制反失去本性,药效丧失或出现不良作用。
许多药物如山萸肉、白术、龙骨、牡蛎、石决明、鸡内金、水蛭等都主张生用。
他在理冲汤中用生山药、生鸡内金等,固冲汤中用生龙骨、生牡蛎,活络效灵丹中乳香、没药皆为生用,俱因“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则流通之性顿减”。
他还主张“桃仁生用其活血之力大等。
水蛭最宜生用,甚忌火炙。
”
综上所述,张锡纯主张中西贯通,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女疾病,用药攻补兼施、通涩并用,组方灵活精准,治疗妇女血瘀症疗效卓越,为后世医家常用。
张氏为临床治疗各种妇女瘀血症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中医妇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值得后世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張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
25-27,102-132.
[2]苗相波. 张锡纯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J]. 光明中医,2007,22(10):3-4.
[3]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168,225-227,302-389.
[4]贾建义. 张锡纯治疗冲脉病证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61-63.
[5]寇胜玲. 浅论张锡纯的用药特点[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