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应用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针灸技术现代研究.pptx

针灸技术现代研究.pptx

• 应用针刺补泻手法治疗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
观察其临床效果,年老者重用补法,年轻者重
用泻法,结果发现疗效与年龄、针刺补泻及治
疗次数均相关。因此,认为采用针刺手法治疗
高血压病,补法及泻法均应在辩证前提下合理
使用。
28
第29页/共92页
对血液循环机能的影响
• 应用针刺手法治了冠心病的观察证明针刺 对心脏有调整作用。
24
第25页/共92页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 有人观察透天凉手法与平补平泻手法治疗急性痢疾的临床疗效,结果 透天凉组32例中治愈率达81.3%,总有效率96.9%,平补平泻组31例 治愈率为54.8%,总有效率7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25
第26页/共92页
(三)针刺手法对血液循环机能的影响(自学) P180
对内分泌代谢机能影响
• 实验观察发现三种热感手法(提插补法、捻转补法、烧山火)对阳虚大鼠血 浆睾丸性腺轴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而提插补法与捻转补法作用效果相近,烧 山火手法的效果则明显好于前两者;
• 实验中还观察到三种手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皮束状带子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 恢复作用,以烧山火手法为最佳。
36
3
第4页/共92页
刺激量研究
• 5.究竟机体对刺激量反应是兴奋还是抑制,通常决定于机体当时所处的功 能状态,并与刺激的质和量有关。
• 6.规范的刺激手法,由针刺时力的作用、大小、方向、时间等参数决定; • 研究表明,适合的针刺操作利于疾病的恢复;
4
第5页/共92页
刺激量研究
• 7.针刺工具毫针的粗细亦影响着刺激量及补泻效应; • 8.一些研究表明,留针时间长短亦与针刺效应有关。留针时间短→效应弱,

针灸推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针灸推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针灸推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针灸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领域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针灸推拿技术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民间和医院的一种疗法。

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针灸推拿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日益发展,针灸推拿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针灸疗法在管理慢性病方面的研究成果针灸疗法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是针灸推拿技术近年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对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压、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不仅能缓解慢性疾病的症状,而且还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糖尿病是针灸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

另外,针灸治疗还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二、推拿疗法在美容护肤方面的研究成果推拿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技术调节身体内部能量平衡的传统疗法。

近年来,推拿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与三胎体质相关的推拿疗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通过推拿疗法来改善三胎体质。

研究表明,推拿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增强皮肤细胞的代谢能力和活力,从而使皮肤更加紧致、光滑和亮丽。

此外,推拿疗法还可以改善面部毛细血管微循环,减少面部细纹和皱纹的生成。

三、针灸推拿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针灸推拿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失眠等。

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恶性肿瘤的治疗。

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在患有口腔癌的患者中减少口腔干燥、味觉丧失和嗓子疼痛等不适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针灸疗法还能改善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水平。

针灸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应用

针灸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应用

针灸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应用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式,它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针灸的临床效果经过多年的验证已经得到大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是它的科学原理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其作用机制也被广泛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针灸的科学原理,以及现代应用的进展。

一、针灸的科学原理针灸的基本理论是“穴位论”,它将人体上的一些特定点位视为可以对身体产生作用的通道,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这些穴位分布在经络上,经络是人体内一系列能量运动方式和能量交换的网络,通过经络可以联系整个人体内部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目前,有多种“穴位论”的解释和理论,包括神经学解释、生理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微观解释等。

其中,神经学解释是应用最广泛的解释,它认为刺激穴位可以引起神经末梢的反应,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其他部位。

另外,现代针灸的研究还探索出了一些其他作用机制,比如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内分泌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等。

二、现代针灸的应用针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的医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针灸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的应用。

以下是目前已知的一些领域。

1. 疼痛管理针灸在疼痛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缓解慢性疼痛、头痛、月经痛等慢性病的疼痛问题。

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可以减少放射治疗和化疗中的痛苦,使病人的治疗体验更加舒适。

2. 精神健康针灸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等精神障碍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它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提高治疗的效果。

3. 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胃病、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中也有应用,它可以调节肠胃运动、改善胃肠道功能,使病人的消化系统更加健康。

4. 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应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咳嗽和呼吸困难等问题,使病人的呼吸更加通畅。

5.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面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应用,它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使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海外中医】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

【海外中医】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

【海外中医】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魏辉(全美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CEO,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CEO,主持人):各位专家老师同道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7月6日星期六,美国东部时间晚8时,欢迎大家参加由全美中医药学会(ATCMA)、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AAA)联合组织的学术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起因于王伊明老师的博文《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里面引用了李永明老师的“气球理论”、潘卫星老师的“针疗作用的三个基本特点”、朱兵老师的著作《系统针灸学》。

今晚的这场讨论,题目是: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

我们邀请到针灸界海内外领军人物一起来探讨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我是魏辉,今晚很荣幸的和全美中医药学会的副会长、美国中医学院巩昌镇院长一起主持今晚的讨论。

针灸医学正在从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践)医学向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转变,哪些基础研究可以转化成临床实践,哪些临床试验研究可以转化成临床指南,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影响临床效果的关键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如何帮助构造针灸理论模型和针灸临床试验研究?今天晚上,我们邀请到来自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一线专家,来共同讨论这些既影响到我们针灸医生的每日临床,也影响到针灸医学发展普遍而深刻的问题。

巩昌镇(美国中医学院院长,美国明尼苏达中医协会会长,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育委员会主任,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讨论是从王伊明老师写的一篇博文引发的。

我们先请王老师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王伊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中医针灸诊所):这篇文章是讨论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

我开一个头,然后把文章分享给大家。

“科研质疑针灸的价值”“针灸对膝关节痛无效”“针灸只是高级安慰剂”等等,“科学研究”对针灸的否定接踵而来,令几千年针灸理论与技术遇到现代科学强有力挑战。

而临床针灸师面对的却是针灸治愈的普通病症与疑难杂症屡见不鲜,效案奇案天天发生,针灸师们的“生意”节节升高;同时民众对针灸的评价也远远高于“科研”的评价,寻求针灸的热度仍在不断持续升温。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自古以来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领域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研究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医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一、现状分析1. 针灸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经络学说。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慢性病方面的疗效显著。

2. 针灸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灸研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验、生理学探索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进展1. 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等手段,揭示了针灸对大脑活动的调控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疼痛信号通路,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逐渐与其他医学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综合疗法。

例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康复过程。

这些新的治疗模式为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前沿动态1. 针灸的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应用,针灸研究正逐渐朝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通过分析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征,研究者们可以精确评估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针灸的临床应用拓展除了常见的疾病治疗,针灸在一些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探索。

这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将为针灸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总结:针灸中医学术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关注针灸的前沿动态,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并推动针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针灸研究与应用》教学法探讨

《现代针灸研究与应用》教学法探讨
灸调整作用 、针刺镇痛与针麻及针灸作用机理方 面业
第一部 分 :学科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讲授科学研 究的思路 与设 计 ( 包括 选题 、文献 检索 、假 说建立 、 立题 、设计 、标书填 写等 内容 ) ;研究 方法 ( 包括 文 献研究 、临床研究 、实验研 究等 ) ;现 代针灸 常用研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4期
20 0 6年 8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ma fYu nn C l g fTa ii a iee Me iie c l o n a ol eo rdt n lChn s dcn u e o
Vn . 2 . 4 I 9 No
中 图分 类 号 :G 2 4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lo一 22 (【6 0—0 4— 0 0O 7 32 】)4 o9 2 x
《 现代针 灸研究 与应用》 是在我 院针推专 业开设
的一门新课 程 ,如何 提高教 学质量 ,改进教 学方 法 , 通过本学科 教学使学 生既能巩 固所学传统 中医针 灸理 论 ,摄取新 知识 ,又能初步获得现代针灸研究 的一般
第 2 9卷
术。主要 内容有针刺手法与参数测定 ;针刺补 泻的效 应 ;灸法罐法 的作用 及现代针灸应用技术 。 第四部分 :讲授钳‘ 灸作用 的原理 和规 律。主要 内 容有针灸 的渊整作用 ;针灸促 防卫免疫作用 ;针刺镇
痛 与针刺麻醉等。
3 注重 教 学 方 法 ,加 操作 技 能 及 动手 能 力 ,培 养继 承能
方法 ,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的训练 ,获得继承能
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2 丰富学科 内容 。完善教学手段 2 1 围绕本课程教 学 .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分析(3篇)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针灸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针灸学应运而生,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作用原理、腧穴定位、针灸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报告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腧穴定位:通过实验验证腧穴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2)针灸作用原理:探讨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针灸作用机理。

(3)针灸疗效:通过实验评估针灸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针灸不良反应:观察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 实验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健康动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动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评估针灸治疗效果。

(2)人体实验:在人体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实验室检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腧穴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腧穴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验证,腧穴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针灸作用原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如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3. 针灸疗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4. 针灸不良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四、实验结论1.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2. 实验针灸学实验方法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为针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生化作用,为揭示针灸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研究

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研究

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研究【关键词】针灸;传统与现代;技术运用;最佳结合点传统针灸技术是传统中医学针灸学部分当中最为重要、、精华的部分,也是中医学当中最实质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对而言,现代针灸技术则是在传承传统中医学针灸技术的上,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声、光、电等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而形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针灸技术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当中的协同作用也在逐渐被加强。

2针灸方法的治疗范围传统意义上的针灸治疗是以中国传统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是以“经络所通,主治所及”“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等医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环,所以传统意义上的针灸能够在临床各个科室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比之下,现代针灸技术是以传统针灸技术为基础的,又融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具有几乎相同的治疗范围。

3针灸的治疗原理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基础等理论,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等理论和整体观念的为,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人机体的一些功能状态,并根据诊断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来确定所得疾病,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针灸穴位、手法和对人体的刺激量,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的治疗目的。

反观现代的针灸技术,其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表明针灸作用的实质是以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通过物质或能量的刺激作用,也就是通过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为刺激手段,通过人体自身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反射作用和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等途径进行作用,以达到人体各部分处于协调状态的目的。

4治疗作用4.1针灸的基本作用: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作用认为,针灸治疗的基本作用是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祛风祛邪。

而现代针灸手段通过对大量的病症进行临床观察与实验性治疗,在能够明确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现代针灸治疗的各奔作用,分别是止痛、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调整功能失调的内脏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习题>第一节穴位探测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穴位电阻探测仪可有、、的作用。

2. 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通常有、、。

3. 四电极法穴位测定是用来测定皮下一小区域的电阻,采用这种方法,与、、、无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测值的重复性好。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经络穴位探测仪是根据经穴部位的某些什么特性,而研制开发的一种穴位电阻探测仪。

A.功能特异性B.低电阻、高电位的电学特性C.反应病症特性D.防御治疗疾病E.以上都不是(二)X型题1.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通常有------------。

A.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B.探测仪器的型号与性能C.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D.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E.探测人员的手法和技术。

2、穴位探测仪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用途。

A.治疗疾病B.腧穴定位C.显示针感D.反应病理E.判别经络虚实三、改错题1.四电极法穴位测定是用来测定皮下一小区域的电阻,采用这种方法,与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关系,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测值的重复性好。

四、简答题1.简答影响穴位探测的几个因素。

2.穴位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五、问答题1.穴位探测仪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用途?5※<第一节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腧穴定位、显示针感、反应病理。

2.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机体外环境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3.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

二、选择题答案(一)A1型题1.B(二)X型题1.A C D;2.B C D三、改错题1.四电极法穴位测定是用来测定皮下一小区域的电阻,采用这种方法,与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关系,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测值的重复性好。

正确答案应是:采用这种方法,与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无关。

四、简答题答案1.答:影响穴位探测的几个因素有:1)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2)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3)机体外环境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2.答:穴位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

五、问答题答案1.答:穴位探测仪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有?1)腧穴定位通常穴位探测仪测得的穴位电阻值较非穴位电阻值要低,由此显示了经穴的客观存在。

通过腧穴电阻探测不仅可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而且从另一侧面可以显示出十二经腧穴之间在皮肤电阻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

2)显示针感实验证实,在针刺得气状态下,经穴处皮肤电会产生相应的改变,而非经穴的皮肤电变化不明显。

提示皮肤电的变化可视作针刺得气的客观指标,以此作为对临床疗效判定,观察或检测某些指标的依据。

3)反应病理大量临床和实验的资料表明,当脏腑处于病理状态时,常会在其相关经脉的穴位处出现皮肤电的变化,即所谓脏腑-经穴相关。

由此可以通过经穴皮肤电测值的偏低、偏高和左右失衡等变化,分析判别其病位之所在,以此作为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同时,也可以从经穴皮肤电变化的规律中寻找出针刺取穴的最佳处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5※<第二节习题>第二节脉冲电针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脉冲电针是指在的基础上,用各种脉冲发生器(脉冲电针仪)向人体腧穴输入以达到防治疾病或镇痛(包括麻醉)为目的的一种新型针灸技术。

2.脉冲电针仪输出的脉冲电流一般可分为、、三类。

3.常用的频率调制脉冲波型有、不受频率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型称为。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脉冲电针仪输出的电流是:()A.直流电B.交流电C.脉冲直流电D.脉冲交流电E.脉冲生物电2.按生理学方法划分,医用低频的范围是:()A.10万赫兹以下B.1万赫兹以下C.1千赫兹以下D.100赫兹以下E.30赫兹以下(二)A2型题1.关于电针强度与电针镇痛的关系哪项不正确?()A.6V电针无论10Hz或200Hz均可使大鼠脑内5-羟色胺含量升高B.3V电针无论10Hz或200Hz均不能使大鼠脑内5-羟色胺含量升高C.家兔静脉注射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D.家兔静脉注射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E.电针镇痛所需的电刺激强度,以能最大耐受为度2.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下列哪项不正确?()A.无痛,不易造成感染B.不易造成极化C.机体适应很慢D.有较好的镇痛效果E.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三)B1型题A.疏波B.密波C.疏密波D.方波E.三角波1.对神经肌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效果的波形是:()2.对体表某些疼痛区有局部和即时镇痛效果的波形是:()3.对一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劳损等有较好疗效的波形是:()(四)K型题1.脉冲电针仪的输出参数包括:()①波形②幅度③脉冲宽度④频率(五)X型题1.脉冲电针仪的基本结构包括:()A.交直流电源B.方波发生器部分C.脉冲波形主振部分D.控制部分E.输出和指示部分F.毫针部分三、改错题1.家兔静脉注射纳洛酮既可对抗强电针又可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

2.临床上电针仪的输出刺激量取决于输出旋钮所处的位置,即电针仪输出电压的高低。

四、简答题1.何谓脉冲电?交流脉冲电分为哪几类?五、问答题1.脉冲频率在现代医学上和针灸临床习惯上各是如何划分的?5※<第二节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毫针针刺得气脉冲电流2.规律脉冲调制脉冲不规律脉冲3.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4.2~100Hz二、选择题答案及分析(一)A 1型题1.答:D直流电刺激会引起电解、电渗、电泳和极化作用,并易产热。

直流电的产热效应可灼伤组织,电解作用可引起针体缺损,发生断针等弊病,故临床不宜使用。

我国的交流电源采用的是50周正弦交流电,它对人体的生理干扰较大,所以也不宜直接用于电针。

脉冲生物电为干扰答案。

2.答:C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的频率范围,称为低频。

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都有一个绝对不应期。

此期约持续1ms左右。

这样把1000Hz 以下频率定为医用低频范围。

(二)A2型题1.答:C,家兔静脉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却不能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不同强度电针的镇痛机理可能不同。

2.答:E,经皮穴位电刺激主要对治疗急慢性疼痛有较好镇痛效果。

(三)B1型题1.答:A,疏波可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较强的震颤感,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神经肌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2.答:B,密波震颤感弱,作用体表某些疼痛区,能有某些即时镇痛效果。

根据神经绝对不应期的特性,频率高于1千赫兹的电脉冲输入手术切口周围,干扰了痛刺激向中枢的传递,可引起较好的局部止痛效果。

(四)K型题1.答:E,四项均为脉冲电针仪的输出参数。

(五)X型题1.答:ABCDE,脉冲电针仪的基本结构都相似,均由电源、调控电路、主振电路及输出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三、改错题答案1.答:家兔静脉注射纳洛酮可对抗弱电针镇痛作用,而不能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

2.答:经皮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以兴奋Ⅱ类纤维而不兴奋Aδ和C类纤维为宜。

四、简答题答案1.答: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的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电脉冲。

交流脉冲电一般分为规律脉冲、调制脉冲和不规律脉冲三类。

一般电针仪输出的基本脉冲都是规律脉冲。

规律脉冲波的波形、幅度固定或呈周期性重复。

基本脉冲的频率或峰值受另一脉冲的影响而发生某种规律性的变化的脉冲叫作调制脉冲。

其中基本脉冲的频率受另一较低频率脉冲的频率调制时,称为调频脉冲;基本脉冲的波幅受另一较低频率的幅度调制时,称为调幅脉冲。

常用的频率调制脉冲波型有疏密波、断续波。

不受频率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型称为连续波。

不规律脉冲是指电流的波幅、频率时刻变化、极不规律者。

一般把收音机末级输出的语言、音乐、噪声等所谓的声电波也列入不规则脉冲的范畴。

五、问答题答案1.答:关于频率分类问题,医学上是根据生理学来划分的。

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的频率范围,称为低频。

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都有一个绝对不应期。

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强度多大,也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

据测定,此期间约持续1ms左右。

因此,要使每一次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以上才能再给一次。

亦即频率至多不大于1000Hz。

这样把1000Hz以下频率定为医用低频范围。

在1000Hz至100000Hz范围内,每次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奋,尚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医学上把这一频率范围定为中频。

当频率进一步上升,超过100000Hz时,已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此时无论综合多少个刺激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因为引起神经和肌肉兴奋的阈值为0.03~1ms。

所以,医学上把这种不能引起运动神经兴奋的范围定为高频。

电针机输的频率,一般不大于1000Hz,即在医用低频范围。

但目前针灸临床上不少人习惯于把低于30Hz叫做低频电针,30~1000Hz 叫高频电针。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