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笔记整理版

合集下载

角色认知课程笔记

角色认知课程笔记

角色认知1.企业做大靠战略,企业做强靠执行力(组织执行力)。

2.中层三大功能:公司战略执行者,公司文化传承者,公司员工培训者3.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商业交换,员工是商人,我们的产品是劳动价值员工为什么工作比如何工作更重要。

为自己工作(职业化)。

自动自发地去完善自己的劳动价值。

4.中层能力缺失的三个根源:意识,技能,工具意识方面:管理者要研究人性,通晓人性在管理中无所不能(读一读心理学、哲学书)技能:学习工具:把管理内容的70-80%做成管理工具,达到人在不在都一样,避免能力体系。

工具是意识的传承。

到新单位后,要先传承,再优化专业能创造价值,管理也能创造价值。

管理者要从“管理创造价值”方面思考和行动。

5.优秀中层三大执行要点:结果定义,思维统一,制度第一定义结果:领导者要具备定义结果的能力,安排工作要定义结果,避免执行稀释。

执行的起点来自于结果定义。

结果定义不明确的时候,结果就不明确。

安排工作的最后一句话:“这件事情我要的结果是……”。

接受任务的第一句话:“报告领导,这件任务您要求什么结果?”。

结果思维需要训练。

思想统一:上下同欲者胜。

思想统一团队才有战斗力。

高层和中层做到思想统一。

形神合一:团队;貌合神离:团伙。

制度第一:制度是企业执行力的保障。

中国员工依赖性强,被奴役是中国文化,打工者心态。

执行力三文化:人情文化(人情第一,制度第二,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老好人文化(对违反制度的人不处理,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案例: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小李工作任务失败,该如何处理?);能人文化(能人破坏公司制度,不遵守),如餐饮,美国KFC,中国餐饮就是能人体系6.角色转换(从乘客向司机的思维转变):目标:整体目标(中层管理者应对公司整体目标负责,而不是对部门目标负责。

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为公司目标负责。

部门的配合、边缘职责、岗位职责的外延);安全:员工利益(只有足够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所关心的事情。

员工利益四大层面:经济(赚钱);个人成长(学到东西);职业生涯发展;生活品质。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包括范围相当广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探讨各种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记忆比喻成鸟舍。

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做内省的技术,研究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如“DAP”)威廉詹姆斯出版了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华生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有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年。

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心理学的生日。

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Ulric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认知心理学名声上升的因素:心理学家对统治美国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

语言学家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瑞士著名理论家皮亚杰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

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即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

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

认知途径也已经渗透到了大多数以往没有强调思维过程的心理学领域。

例如,认知途径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李松蔚认知思维16讲笔记

李松蔚认知思维16讲笔记

李松蔚认知思维16讲笔记(原创版)目录1.李松蔚认知思维 16 讲的背景和目的2.学习笔记 2 的主要内容:一个小故事和破除思维误区3.小故事:夫妻和孩子的互动和孩子写作业的问题4.破除思维误区:16 个思维误区的测试和解答5.思维眼镜的比喻和作用6.思维循环的形成和打破7.李松蔚的背景和成就8.《奇葩大会》对李松蔚的评价正文李松蔚认知思维 16 讲是一系列关于认知思维和心理学的讲座,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在学习笔记 2 中,李松蔚通过一个小故事和 16 个思维误区的测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破除阻挡我们改变的思维误区。

故事中,一对夫妻抱怨他们的孩子每天写作业到深夜,尽管他们频繁地催促孩子加快速度,但孩子的写作业速度仍然没有改善。

李松蔚指出,夫妻俩的行为实际上维持了孩子的磨蹭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比如吃零食、看手机等,当我们告诉自己要停下来时,却发现很难做到。

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模式,很难改变。

接下来,李松蔚提出了 16 个思维误区的测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些误区包括:倾向于反思自己的问题、把意外状况当作坏事、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等等。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它们。

李松蔚认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像一副眼镜,它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过滤、加强或扭曲我们接收到的信息。

这副眼镜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思维循环,比如总是遇到渣男、与人打交道不够自信、事业达不到预期等。

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会一次次强化,让我们难以从内部打破。

然而,李松蔚也给我们提供了打破思维循环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可能听起来不太靠谱。

他本人是北大博士、心理学泰斗钱铭怡的高徒,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

他曾受邀参加《奇葩大会》,并被评价为“高手,总是以‘无用’为用,飞花摘叶,可堪一击”。

总之,李松蔚认知思维 16 讲笔记中的学习笔记 2 让我们认识到思维误区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打破这些误区。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认知心理概述一、认知心理的范围和意义 1、认知心理的范围认知心理是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言语等诸多心理综合。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关于事物的表现认识,属于认知的低级形式;记忆为想象和思维提供知识、经验,使其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们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注意贯穿在各个认知过程之中,保证它们有成效地进行活动。

认知的高级形式依于认知的低级形式,它又反过来调节和影响着低级形式。

2、认知心理的意义①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②按照认知心理的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提高工作质量③学习认知心理有助于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二、认知心理的实质1、人的认知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断地影响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认知的能动性人反映客观现实,是通过实践活动在主客观联系中进行反映,是客观的东西通过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的折射,并以此去改造现实,这就是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三、个性倾向性对认知心理的影响个性倾向性的特征:积极性、选择性。

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这些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

四、认知心理的意识性人的心理\意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人的认知包含意识成分,也有的没有被意识而存在着。

五、个体认知发展1、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认知心理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都有一个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其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阶段性是指年龄阶段,它是从许多具体的、个别儿童认知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质的东西。

连续性是指个体从出世时起是一个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由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过渡到较为成熟的下一阶段。

重新认识认知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重新认识认知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重新认识认知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认知。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

1.1 具身认知的概念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主张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

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

简言之,就是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

具身认知主张思维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而这并非仅仅因为认知的过程必须以神经活动为基础,也是因为我们的知觉和运动系统在概念形成和理性推理中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角色。

我们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世界,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风格,塑造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

具身认知的研究纲领强调的是身体在有机体认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同传统认知主义视身体仅为刺激的感受器和行为的效应器的观点截然不同,它赋予身体在认知的塑造中以一种枢轴的作用和决定性的意义,在认知的解释中提高身体及其活动的重要性。

总之,具身认知认为,人的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认知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就要学会掌握和利用我们的身体及其活动方式。

1.2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在芝加哥大学的「人为表现实验室」中,作者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新研究,发现了头脑依赖于身体的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做数学题时感受到的焦虑感存在于记录生理疼痛的某些脑组织中。

在人们等待进行数学测验之前,研究人员观察了这些人的大脑内部,发现了这个事实:对于那些害怕这个科目的人来说,等待做数学题的经历看起来就像是被针扎或是手被火炉烫一样。

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恐惧和生理疼痛有着很多共同点。

如果承认身体对于精神的影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奇妙联系。

我们可以先拿疼痛作例子。

一些负责记录生理痛苦(在火炉上烧到手或踢到脚趾)的大脑区域也同样会记录心理痛苦,因为同样的神经硬件同时是精神痛苦和生理疼痛的计量器。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23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23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23重点内容:1.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2. 认知神经科学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理解大脑的基本解剖结构,如大脑皮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 了解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和语言区等3.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和记忆- 掌握研究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如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等- 理解记忆的形成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提取等4.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感知和注意力- 了解感知的基本原理,如感知的阈值和感知的过程等- 掌握注意力的机制和调节,如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等5.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言语和语言- 理解言语和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如语音识别和句法分析等- 掌握语言的大脑基础,如布洛卡区和温克尔斯区等6. 认知神经科学的临床应用- 了解认知神经科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认知障碍和记忆障碍等- 掌握常用的认知神经科学评估工具和治疗方法,如脑电图和认知训练等笔记整理:-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了人类思维、研究、记忆和感知等认知过程,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有着密切关系。

- 大脑是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而功能区域则包括感觉区、运动区和语言区等。

- 研究和记忆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内容,包括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等方面,记忆的形成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等。

- 感知和注意力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感知的基本原理和注意力的机制,如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等。

- 言语和语言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音识别、句法分析等方面,大脑中的布洛卡区和温克尔斯区与语言有关。

- 认知神经科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如认知障碍和记忆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工具包括脑电图和认知训练等。

以上为认知神经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和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2)研究支持
Bartlett强调提取时所使用的知识和加工过程的重要性。
Light和Carter-Sobell(1970)在一项早期的研究中讨论过这个问题。
过程:
给被试看—些带有强调短语的句子(如,“The boy earned a GOOD GRADE on the test”),告诉他们在看完所有的句子后要再认被强调的名词,而非形容词。再认任务有以下几种情况:
Smith等(1978)的研究
任务
让被试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学习配对联想词表:
A.第一种条件下,被试者在校外一间很大但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学习词表,实验者穿着夹克打着领带。词表以视觉方式呈现。
B.第二种条件下,被试者在校园中一个小房间里学习词表。实验者(两种条件下是同一个人)衣着随便,用录音机呈现词表。
C.第二天,被试者接受记忆测验,给他们提供配对联想单词中的一个词、让他们回忆与其配对的另一个词。一半被试者在他们学习词表的那个房间里接受测验,另一半被试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回忆配对的词。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3) Bartlett强调个人的知识、目标、动机及推理在记忆中的重要性。
2.Bartlett的经典研究
20世纪30年代,Bartlett在英格兰进行了许多研究,1932年他出版了《记忆》(Remembering)一书、详细介绍了以他的朋友和剑桥大学本科生作被试者得到的结果。
反对:
A)反对记忆内容的储存位置决定其特征的观点,
B)反对刺激是作为一种固定的客体被记忆且能在一个严格的贮存和缓冲器系统中运动并改变其特定特征,
主张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工:
A)个体能够利用感觉过程获取刺激并从中抽取其物理特征。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认知心理学完整版笔记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获得、处理和储存信息的,以及思维过程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感知:研究人类如何感知并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注意: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忽视其他信息。

- 研究与记忆:研究人类如何研究新知识和记忆信息,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 思维:研究人类如何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 语言: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 决策与判断:研究人类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将人类认知过程比喻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 注意选择模型:解释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 工作记忆模型:解释人类如何在短期记忆中储存和处理信息。

-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

- 懒惰大脑理论:解释为什么人类倾向于使用少量认知资源。

4.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效果。

- 人机交互: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高用户体验。

- 健康与临床:研究认知心理学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 组织与管理: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改进组织和团队的管理、决策过程。

- 运动与表演: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运动和表演领域的应用,提高技能和表现。

5.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实验: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分析其背后的认知过程。

- 认知实验:通过给被试者提供特定任务和信息,研究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

- 脑成像技术:使用MRI、EEG等技术研究脑部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 计算建模:使用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以上是一份对认知心理学的完整版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Goldstein, E.B. (2019).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ng Mind, Research,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Cengage Learning.- Anderson, J.R. (2009).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Worth Publishe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笔记整理版第一章绪论两个重要的问题: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认知:研究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 如何产生的,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转化、reduced 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 复述and used使用。

[即: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Eg: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心理表征: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发展简史】(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遭到的批评:生态学效度低;)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试图回答有关心mind的问题,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甚至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跨学科性。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解释认知过程的;神经水平和认知概念水平之间架起解释的桥梁(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①脑损伤病人研究:左侧颞叶损伤Eg实验:元音和辅音可能有不同的加工途径。

(※PPT58?)②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任何特定时刻,大脑在其最活跃的区域能量需求最大,血流增加。

PET测量的是血流模式。

(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因为血流量的改变需要)[视皮层——枕叶,听皮层——颞叶]③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血流量Eg:DLPFC——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参与认知控制),ACC——前扣带回(参与冲突的觉察)(PPT63?)④事件相关脑电位(ERP)ERP波:V-t图像——延续实时记录电压变化。

[上表示“—”;溯源分析找位置](时间分辨率高)Eg:脑电位的ERP波:N400越负,语言的整合性越差;⑤单细胞记录技术(插电极,但不能穿透细胞的细胞膜)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测量方法之一(模拟认知过程,看是否合理),但主要的是反应时;不允许任何模糊,程序需要相当精确,而思辨过程则是模糊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有很大的区别。

纯粹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

然而,计算机程序所采取的策略和人在下象棋时所采用的策略,相似之处实际很少。

【认知加工途径】平行分布加工途径PDP:认知过程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网络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分布”:特定认知过程的神经元分布在大脑的某一相对广泛的区域而不是一个针尖大小的点;“平行”:PDP途径的基本特征——许多认知过程基于平行操作而不是序列操作(语言:语法结构&语义)当多个节点同时激活时,节点间的联系得到加强,而学习就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联系的加强;【思考题】如何理解“认知”的含义?如何理解“心理表征”的含义?如何看待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如何看待心理学研究中的“机器隐喻”?第二章知觉识别过程:top-down / bottom-up processingSensation & Perception & Cognition→看成一个连续体。

Sensation——刺激的质量;Perception——刺激的模式、运动方向;cognition——服务于更高级目标。

视觉模式识别——模式Pattern:视觉刺激在空间中的复杂排列方式。

①混战场模型(pandemonium model):Image demons:识别视网膜上的图像,但是是初级的“感觉”;Feature demons:识别视网膜成像的特征;Cognitive demons:加工特征的组合方式;Decision demons:决定真正的模型到底是哪一个;②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matching models)模版——和刺激物相对应的心理表征,认知就是模式和具体的模版的精确匹配过程;缺点:现实识别的刺激一定是标准的、可和模版匹配的;③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原型:抽象概括出来的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刺激物的抽象心理表征(代表这一类物体的各种各样的表征);相比于上的改进:极具有代表性;允许微小的差别④区别性特征模型(distinctive-features models):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识别特征来进行认知;优点:特征都很简单,容易接受;数量要远小于模版的数量;特征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实验证据:G/C/O/B/9的实验Gibson——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生物学证据:因为视觉皮层对方向特征刺激有特异性,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feature detectors 特征觉察器)整体优先效应:先整体后局部。

(整体和局部不是同一个加工级别的)(证明的实验: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

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即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即刺激的身份或刺激是什么)。

枕叶视觉皮层→向颞叶下行;Where通路: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枕叶→向顶叶上行。

Where的记忆相比于what受老化的影响较小。

计算途径(比如识别一句话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验:完整→成分删除条件(缺少部分几何离子)→没有几何离子是完整的。

时间足够长,可以将不完整的几何离子构建出来,而缺失的几何离子不行。

]自下而上:刺激驱动的加工;自上而下:概念驱动加工。

过去经验和模式识别Schacter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

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

展示了各种错觉光栅实验:排斥效应(<60°,15°时最大)、吸引效应(60°~90°,75°时最大)多稳态视觉现象:神经机制(局部脑区参与还是全部脑区参与)格式塔原则:邻近性、相似性、连续性、知觉组织线索的相对强度:当几种原则互相矛盾的时候(如邻近性与规则性)【面孔知觉】无法识别老外的年龄,是我们自上而下加工带来的误差;撒切尔夫人倒置实验:破坏了结构加工,对特征加工无影响。

撒切尔化:改变面孔中各器官的相对位置,进行一些旋转或倒置;说明:对于成功认出某人,结构加工很重要。

(主要差别在结构方面)倒置效应:将照片旋转180°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只存在面孔识别中)结构信息:面孔部件在整个面孔中的相对位置&面孔部件的间距撒切尔错觉:在倒置面孔中,面孔部件的180度改变很难被发现。

恒河猴实验:看人与动物在认知上的差别。

习惯化(相同的照片,开始看的时间长,后来时间短)&去习惯化(两张倒立ABBA)说明:恒河猴与人类似,对于倒立面孔的部分部件180度转换,不能识别。

正立时,破坏的面孔引发更强的电活动反应;倒立时,正常的面孔更强。

面孔失认实验(LH病人):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

实验说明: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

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

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

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

???N170:撒切尔画与正常面孔无明显区别。

(时间很短)在意识层面无明显区别,但脑电反应有差别。

对眼睛的知觉能力到10岁左右发育完全,但是对整个面孔的知觉能力一直在发展。

即,对眼睛的加工能力的发展早于整个面孔加工。

复杂的认知加工发展轨迹更慢。

脑成像:颞叶和枕叶的交界处——梭状回fusiform gyrus,FFA——面孔知觉的脑区;普通人:内侧梭状回:反应强度:房子>没有脸的骆驼>面孔外侧梭状回:反应强度:面孔>没有脸的骆驼>房子——外侧才是面孔知觉区;鸟类专家:看鸟时,FFA也活动——不是面孔特异的脑区,只是对高度熟悉的刺激才会有活动外侧梭状回:加工面孔不变的方面;颞上沟:加工面孔的可变的方面(眼神,表情,唇读)——顶内沟:指向空间的注意;听觉皮层:语言知觉;杏仁核:情绪;前额叶:个体身份,名字等;面孔失认病人(LH病人)损伤的是面孔加工的能力(因为面孔加工差于控制组,但眼睛加工无明显区别)。

但是面孔和眼睛加工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