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结构)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结构)

《物质结构基础》第一部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第一节原子的结构1、能层(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离核越近的能层具有的能量越低。

(4)能层的表示方法: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能级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

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提示】①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n,且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第四能层有4个能级4s、4p、4d和4f,依此类推。

②不同能层上的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即每个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只与能级有关,而与能层无关。

如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无论是1s还是2s;p能级上最多容纳6个电子,无论是2p还是3p、4p能级。

③在每一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排列顺序依次是ns、np、nd、nf……④按s、p、d、f……顺序排列的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1、3、5、7……的两倍,即分别是2、6、10、14……3、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为能量最低的原子。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与能量转化关系:4、构造原理与基态原子的核外排布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图的排布顺序,我们将这个顺序成为构造原理。

(1)它表示随着原子叙述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箭头的方向在各能级上依此排布:1s,2s,2p,3s,3p,4s,3d,4p,5s,4d,5p,6s……这是从实验得到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人教版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复习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电子规律3.基态与激发态原子能量稳定称为基态,当原子得失能量而诱发电子得失或跃迁时,称为激发态,一般多指离子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也可以记成:1223343、4545645(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5.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①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注意:1、考试的时候看清楚是问排布式还是排布图2、看清问的是外层还是价层(主族元素价层是最外层,副族价层是3d4s层)3、看清问的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得失电子顺序是由外向里,逐渐得失)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单元》课件(苏教版选修3)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单元》课件(苏教版选修3)

•热 点 透 视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关系。 •2.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包括原子半 •5. 晶胞的概念及晶胞中微粒数的求算。 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6. 晶体结构的确定及晶体物理性质的比较, •3. 通过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了解共价键的本 晶体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晶体 质,能用键参数(键角、键能、 • 的空间结构。 • 键长)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性质。
• 5.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 原子轨道图形是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在空 间的运动状态的图形。s轨道在三维空间分 • 布图形为球形。p轨道在空间的分布特点是 6.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没有 • 分别相对于x、y、z轴对称,呈纺锤形。电 (1)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子的运动状态决定了电子的能量,电子在 (填“有”或“没有”)确定的轨道。 原子轨道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反应性能。 • (2)不能准确测定其所处的位置和速度,
• 2.电离能 一个 •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 • (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 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 去 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一价阳离子所 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
•(2)规律
最小
•同周期:第一个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后
一个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中第ⅡA

族元素比ⅢA族元素,ⅤA族元素比ⅥA族元素 的第一电离能大。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 。
•3.电负性
键合电子
• (1)含义:用来描述不同3) 变 化 规 律 : 在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 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减小 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 • (2)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 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 性为1.0作为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 •(4)应用: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 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物质结构与性质》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人教版精品)

《物质结构与性质》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人教版精品)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周期表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0族。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

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物质结构与性质》总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总复习
2、相似相溶原理。
1、杂化 2、杂化过程
3、杂化轨道的类型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间 的夹角 空间构型 实例
sp
sp2 sp3
180°
120° 109°28′
直线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BeCl2 C2H2
BF3 CH4 C2H4 C2H6 C6H6 NH4+
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练 习4
1、按电子的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 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 区的【 C 】 A.Fe B.Mg C.P 2、某元素原子价电子构型3d54s2,其 应在【 D 】 A.第四周期ⅡA族 B.第四周期ⅡB族 C.第四周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3d74s2, 试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四周期,Ⅷ族。 2.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四周期,ⅣA族 3.判断处于第三周期,ⅣA族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原子序数。 [Ne]3s23p2,第14号元素
④ Na Al S P
2. 下列各元素原子排列中,其 电负性减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K>Na>Li B、F>O>S C 、As>P>N D、 C>N>O
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周期性。
元素的性质:
1、原子半径
2、化合价
3、电离能 4、电负性 5、金属性 6、非金属性
1、类型:s—s σ键;s—p σ键;p—p σ键。
2、特征:轴对称(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 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3、重叠方式:“头碰头”式
π键:
1、特征:镜像对称(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 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 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组成a.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b.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可以按照原子序数表进行分类。

c.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物质的性质a.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可观察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b.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原子的结构1.质子、中子和电子a.质子: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质量接近于1,位于原子核内。

b.中子:不带电的粒子,质量接近于1,位于原子核内。

c.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质量极轻,位于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基本粒子和相对电荷a.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b.相对电荷:质子的相对电荷为+1,电子的相对电荷为-1,中子的相对电荷为0。

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a.周期: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横向行。

b.主族:元素周期表中垂直列的编号为主族或族。

c.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代表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2.元素的周期性规律a.周期规律:在同一周期内,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b.主族规律:在同一主族内,元素的性质相似。

四、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1.化合物的组成a.分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b.共价键: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c.离子键: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2.化合物的性质a.离子化合物: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b.分子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五、物质的转化与能量的变化1.物质的转化a.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b.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能量的变化a.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知识概要】【重点难点】重点:1、对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的理解2、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难点:对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的理解【知识讲解】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恩格斯曾说过:“化学就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

因此,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从研究原子的运动入手。

原子的运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认识原子的结构成为人们揭开微观世界之面纱的基础。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逐步接近真实的过程。

原子一词,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的。

其涵义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把原子从一个扑朔迷离的哲学名词变为化学中具有确定意义的实在微粒。

认为:(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完全相同;(3)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坚实的实心球体。

这就是最初的原子结构模型,可称为实心球体模型。

道尔顿的这种原子论对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用现代结构理论分析其观点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897年,汤姆逊(J.J.Thomson)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于是在1903年提出了汤姆逊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就象带正电的“蛋糕”里镶嵌着许多带负电的“葡萄干”,因而被称作“葡萄干面包模型”。

为了解释物质的一些光学性质,该模型假定电子可以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电子的振动伴随着电磁波的辐射。

虽然这种模型在对原子组成的认识比道尔顿模型深入了一步,但不久人们发现该模型与事实不符,因而被摒弃。

1907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发现原子中的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上而是集中在原子的核心部分,负电荷(电子)是在正电荷周围运动。

就象飞蛾在灯泡四周乱飞一样。

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空洞洞的。

这种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为一系列事实所证实,很快为人们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提纲
第一章
温馨提醒
请同学们必须认真先看课本,阅读2---26页,重点内容要达到背诵,该书写的要写一下,看完后合上课本,填写下列知识,自测一下你看课本的效果,若你看着课本抄写,请你别做了,坦然处之,扔掉该试卷即可。

[自测内容]
1、简述波尔理论的三大观点(简要书写)
(补充)这一理论的缺点是什么?(以Na为例说明一下)
提醒
当电子层是处于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8个,是处于次外层是,最多不超过18个。

3、电子云的点密集和稀疏点代表什么?
4、什么是泡利不相容、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则?(书写)泡


5、书写合上课本了吗?你若抄写,不用做)
(1)1---20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及名称也要写)(2)1----30号电子排布(元素符号及名称也要写)
(3))19----30号轨道表示式(元素符号及名称也要写)
(4)书写电子排布式
Cr3+ Fe3+ Co3+
Cu+ As
(5) 书写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
Ca V Cr Fe
Cu Se Br
思考(你若看课本,你不用思考了)
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些区域?(S、d、ds、p)
6、原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思考(可以看课本,但是课本上没有)
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族的原子(离子)之间怎么比较大小?
K Al O2- Na+ F- F Na+ Na 7、什么是电离能?
有什么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比较电离能
Be 、B、 C S 、Te
8、什么是电负性?
有什么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思考:分析每个元素的化合价,会解释正负吗?
CO
2 BrF SiC BF
3
[实战演练]完成课本28页—29页的习题
(提醒自己,最后一搏)自测一下吧,你连课本上的习题就不值得去做一下,那你何来的勇气参加期末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