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Basophilic stippling嗜碱性点彩

ES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血沉率红细胞沉降率

HCT hematocit血细胞比容

PCV packed cell volume 血细胞压积

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 ratio myeloid :erythroid ratio 粒:红比值

Howell-Jolly body H-J小体

Cabot-ring 卡-波环

APTT (activated particle thromboplastin tim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Shift to the left of neutrophils核左移

Shift to the right of neutrophils 核右移

Auer bodies 棒状小体

Proliferative degree of bone marrow 骨髓增生度

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

CR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BT bleeding time

CT clotting time 凝血时间

PT prothrombin time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Tumor marker 肿瘤标志物

Polyuria多尿

Oliguria少尿

Anuria 无尿

Hematuria 血尿

Hemoglobinuria 血红蛋白尿

myoglobinuria 肌红蛋白尿

Bilirubinria胆红素尿

Pyuria 脓尿

bacteriuria 菌尿

Chyluria 乳糜尿

lipiduria 脂肪尿

Proteinuria 蛋白尿

Glomerular proteinuria 肾小球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肾小管性蛋白尿

Mixed proteinuria 混合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溢出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组织性蛋白尿

False proteinuria 假性蛋白尿

Hypoproteinemia 低蛋白血症

AID 自身免疫性疾病

FCM 流式细胞术

莫氏试验mosenthal’s test 浓缩稀释试验 concentration dilution test 昼夜尿比密试验

Fatty granular cells 脂肪颗粒细胞

BNP 脑钠肽

ANP 心房钠尿肽

Troponin 肌钙蛋白

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

Transudation 漏出液

Exudation 渗出液

Tarry stool 柏油样便

occult jaundice 隐性黄疸

serous membrane fluid 浆膜腔积液

Rivalta 试验黏蛋白定性试验

Lipoprotein 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载脂蛋白

FOBT 粪便隐血试验

IMA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Coombs test 抗人球蛋白试验 anti humanglobulin test 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

hsCRP 超敏反应C蛋白

risk factor 危险因素

SIRS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Blood routine 血常规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Basophilic stippling(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巨幼红细

胞贫血。

嗜碱性点彩:指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质内存在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实为残存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常见于重金属中毒及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

ES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血沉率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抗凝全血沉降管垂直竖立,一小时末)沉降的速率,受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及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的影响。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

血沉病理性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球蛋白增高等。血沉减慢临床意义较小,见于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HCT hematocit(血细胞比容) 或称PCV packed cell volume (血细胞压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比值,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男性—0.5 L/L 平均女性—0.48L/L 平均0.4L/L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指的血液浓缩和红细胞绝对性增多,例脱水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平均红细胞容积) 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80—100fl 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正常27—34pg

MCHC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正常320—360g/L (32%--36%)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E ratio myeloid :erythroid ratio(粒:红比值) 骨髓象中粒细胞系总数和幼红细胞总数的比值,即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红细胞系(不包括成熟红细胞)

的百分数。正常值2—4:1

Howell-Jolly body:系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胞质中的紫红色圆形小体,直径多为1~2mm,可一个或数个,其本质为细胞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

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Cabot-ring :为一紫红色细圈状结构多位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较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红色线粒体状呈环形或8字形,提示严重贫血、

溶血性贫血等。

有核红细胞:由于髓血屏障的存在,正常成人外周血不见有核红细胞。在溶血牲贫血常于外周血中见到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

APTT (activated particle thromboplastin tim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正常32—43s,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Shift to the left of neutrophils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形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极度左移现象。

Shift to the right of neutrophils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疾病进展中突出现核右移则表示预后不良。

Auer bodies (棒状小体) 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棒状小体。其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Proliferative degree of bone marrow (骨髓增生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一般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并结合观察骨髓小粒的结构及其内的细胞数量与成分做出判断。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可用于判断骨髓的增生程度。增生程度分五级,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和增生极度减低。

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色或深蓝色的网织红细胞而得名,是一种未成熟红细胞。可用以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程度。

CR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CRT是在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正常男性d=5cm <5 女性 <10)

BT bleeding time : 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时间。正常值 + min

CT clotting time 凝血时间:指静脉血离体后从Ⅶ被激活开始到血液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之一。普通试管法正常值为4—12min

PT prothrombin time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正常值11—13s 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Tumor marker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和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标志肿瘤的存在。

Polyuria多尿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3000ml)。见于水摄入过多、利尿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Oliguria少尿成人24小时尿量低于400ml或每小时低于17ml

Anuria 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低于100ml

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等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的病症,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少尿

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

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Hematuria 血尿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

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Hemoglobinuria 血红蛋白尿 myoglobinuria 肌红蛋白尿

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阴性,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Bilirubinria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Pyuria 脓尿和bacteriuria 菌尿

当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Chyluria 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若同时混有血液称为乳糜血尿(hematochyluria)。

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lipiduria 脂肪尿

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为脂肪尿。用乙醚等有机溶剂抽提乳糜微粒、脂肪小滴,尿液变清可与其他混浊尿鉴别。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症。

Proteinuria 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

Glomerular proteinuria 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Tubular proteinuria 肾小管性蛋白尿

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

Mixed proteinuria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以及可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Overflow proteinuria 溢出性蛋白尿

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即属此类,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症等。另一类较常见的是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

Histic proteinuria 组织性蛋白尿

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False proteinuria 假性蛋白尿

由于尿中混有大量血、脓、黏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一般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

经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肾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可阳性。

Hypoproteinemia 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胆酶分离:

重症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坏死,血中ALT在原有升高的基础上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两种呈现反向变化趋势,是肝坏死的前兆。

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着,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佳。

AID 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性降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损伤含有相应自身抗原的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FCM 流式细胞术

是以流动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地对单个细胞的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

莫氏试验 mosenthal’s test 浓缩稀释试验 concentration dilution test 昼夜尿比密试验

受试日正常进食,但每餐含水量控制在500—600ml,并且除三餐外不再饮任何液体。晨8时完全排空膀胱后至晚8时止,每2h收集尿一次共六次昼尿,分别测定每次尿量及比密。晚8时至次晨八时的夜尿收集在一个容器里为夜尿,同样测定尿量、比密。

在日常或特定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对远端肾小管稀释-浓缩功能的影响。

Fatty granular cells 脂肪颗粒细胞

在某些慢性炎症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胞质中充满脂肪颗粒,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BNP 脑钠肽 ANP 心房钠尿肽

是调节体液内钠平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Troponin 肌钙蛋白

Tn复合体存在于各种骨骼肌,平滑肌肌浆的细丝中,由钙介导调节肌肉收缩。有三个组分,与钙结合的部位称肌钙蛋白C(TnC),含抑制因子部分称肌钙蛋白I(TnI),和原肌球蛋白结合的部位称为肌钙蛋白T(TnT).

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

由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感染时,CRP批是一个重要标志,10-50mg/L 表示轻度炎症,50-100 mg/L表示较重度感染,>100 mg/L表示重度炎症,有菌血症可能。

Transudation 漏出液

非炎性积液,主要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静脉压升高或淋巴回流受阻引起。

Exudation 渗出液

多为炎性积液,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高,致使液体,血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细胞等从血管内渗出至血管外和组织间隙及浆膜腔,多为细菌感染所致。Tarry stool 柏油样便

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隐性黄疸 occult jaundice

当STB>L,但

浆膜腔积液 serous membrane fluid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内有多量液体贮存,主要起润滑作用。

Rivalta 试验黏蛋白定性试验

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分泌黏蛋白量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漏出液…少,多为阴性;渗出液…多,多成阳性。

Lipoprotein 脂蛋白

是血脂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利用超高速离心法根据密度不同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VLDL的代谢产物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Apolipoprotein 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apo一般分为apoA、B、C、E和apo(a)FOBT 粪便隐血试验

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显色。显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对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IMA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在缺血/再灌注发生时,由于自由基等破坏了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而导致的白蛋白与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力改变,这种因缺血而发生与过渡金属结合能力改变的白蛋白称为IMA.医院感染

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其感染范围可为各种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Coombs test 抗人球蛋白试验 anti humanglobulin test

不完全抗体IgG无法架接2个邻近的红细胞而只能和一个红细胞抗原相结合。抗人球蛋白抗体是完全抗体,可与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凝集现象。

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

超敏反应C蛋白 (hsCRP )

由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或/和粥样斑块的脱落。上限为3mg/L.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

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SIRS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机体在感染后,由于各种炎性介质的作用,造成系列性瀑布样炎症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继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Blood routine 血常规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测定,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明显,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的话要延迟到3~4周,一般情况好,多不需要治疗。病理性黄疸是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二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4周末仍有黄疸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 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 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 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15.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1976 年法英美血液学家在传统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制定FAB分型方案。 16.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一系或多系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17.白血病裂孔: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的细胞的现象。 1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由于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多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增生活跃伴病态造血的一组疾病。 19. Auer 小体: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细胞质出现紫红色棒状、针状,一根或多根。在原始细胞中出现,对诊断AML 有意义。 20.出血时间: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21.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2.一期止血缺陷: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3.外源性凝血途径:当组织和血管损伤后,TF 释放、Ⅶa 激活形成复合物(TF-FⅦa),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4.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壁损伤后,Ⅻ a 激活到形成复合物(FⅧa-Ca2+-FⅨa-PF3),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5.凝血共同途径:指激活FX 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26.抗凝血系统: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等,它们对血液中被激活凝血因子能进行灭活。 27.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 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28.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29.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 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 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30.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31.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 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 1/3。 32.本-周氏蛋白(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33.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 3 个,称镜下血尿。 34.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35.透明管型:主要由Tamm-Horsfall 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 36.蛋白尿:当尿蛋白含量〉100mg/L 或〉150mg/24h( 小儿)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 37.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38.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 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临床试验术语解释

1 ADR 不 AE 不 CRF 病 CRO 合 EC 伦 GCP 药 EDC 电 IB 研 ICH 人 Proto col 临 QA 质 Moni tor 监 SAE 严 SDV 原 SFD A 国 SOP 标 ULN 正 WHO 世 Activ e contr ol ,A C 阳性对照,活性对照 阳 Adve rse drug reacti on ,A DR 药物不良反应 药 临床试验代表含义: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100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300例。) Ⅳ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代表含义: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代表含义: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代表含义: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代表含义: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监查员代表含义: 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和核实数据。 合同研究组织代表含义: 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研究中心代表含义: 指实际实施试验相关活动的场所。 多中心研究代表含义: 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安全性研究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副反应 有效性研究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有效性 预防研究代表含义: 例如疫苗、抗生素 治疗研究代表含义: 一般药物治疗研究、外科步骤 研究者手册代表含义: 是有关试验药物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研究资料 试验方案代表含义: 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原始资料代表含义: 指与试验相关的原始数据被第一次记录的文件。 病例报告表代表含义: 指按试验方案所规定设计的一种文件,用以记录每一名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数据。 知情同意代表含义: 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不良事件代表含义: 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事件代表含义: 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导入期代表含义: 指在开始试验药物治疗前,受试者不服用试验用药物,或者服用安慰剂的一段时间。 清洗期代表含义: 指在交叉设计的试验中,在第一阶段治疗与第二阶段治疗中间一段不服用试验用药品,或者服用安慰剂的时期。 设盲代表含义: 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序。单盲指受试者不知,双盲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或数据分析者均不知治疗分配。 试验用药品安慰剂视察 稽查 标准操作规程 质量保证 全分析集(FAS ) 符合方案集(PPS ) 安全数据集(SS ) 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依从性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试验名词解释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指结构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量测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实验。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两侧结构或特定部位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结构疲劳试验: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为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地震模拟地震台试验:在地震模拟震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短期荷载试验: 现场试验:在生产或施工现场进行的实际结构的试验。 重力加载:将物体本身的重力施加于结构上作为荷载。 电磁加载:在磁场中放入动圈,通以交变电流,使固定于动圈上的顶杆等部件作往复运动,对试验对象施加荷载。 试件支承装置:支承结构构件、正确传递作用力、模拟实际荷载图式和边界条件的设备,通常由支座和支墩两部分组成。 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仪器的指示部分或显示部分所能指示的最小测量值,即每一最小刻度所表示的被测量的数值。 量程;仪器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 灵敏度:指被测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即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分辨率:仪器测量被测被测物理量最小变化值的能力。 稳定性:当被测物理量不变,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示值与特性参数不变的能力。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同一工作条件下,仪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数值的被测量时,保持示值一致的能力。 频率响应:动测仪器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的特性。 金属丝的灵敏系数:表示单位应变引起的相对电阻变化。 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如果试验中只需要测量试件受除温度作用以外的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应变,那就应该设发去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变,这就是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比:传感器受到垂直于主轴方向振动时的灵敏度与沿主轴方向振动的灵敏度之比。 几何相似:指模型和原型结构之间所有对应部分尺寸成比例。 荷载相似:指模型和原型在个对应点所受的荷载方向一致,荷载大小成比例。 控制测点:结构物的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力等数据,通常是设计和试验工作者最感兴趣的数据,因此在这些最大值出现的部位上必须布置测量点位,称之为控制测点。 振型:指结构在对应某一固有频率下的一个不变的振动形式。 结构疲劳试验:指研究结构在多次重复或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试验。结构动力系数:动挠度与静挠度的比值。 骨架曲线: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荷载变形滞回曲线中,取所有每一级和在第一次循环的峰点连接的包络线。 初始条件相似:指初始状态下的初始几何位置、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相似。 加载制度: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 异位试验:是在结构构件安装位置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 等效荷载:指结构构件的控制截面和控制部位上能产生与原来荷载作用时相同的某一作用效应的荷载。 延性系数: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的骨架曲线上,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和屈服时的屈服变形之比。 长期荷载试验: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时间相似: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实验诊断学 名词解释 (包括英文)

1.核右移:外周血象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外周血象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的现象 ,称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3.中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4.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常见于感染和恶性肿瘤。 5.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Auer小体)。常见于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细胞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不出现。 6.网织红细胞(reticulo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形成蓝色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7.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平均﹥3个/HP,而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8.镜下脓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5个/HP,称镜下脓尿 . 9.蛋白尿(proteinuria):当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2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蛋白尿。 10.糖尿(diabetic urine):当某些因素引起尿糖含量升高,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糖尿。 11.白细胞管型(leukocyte casts):在管型的蛋白质基质中嵌入白细胞且所含白细胞的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白细胞管型. 12.粒红比值:指粒系统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与有核红细胞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之比。正常约3-4:1。 13.骨髓增生程度:指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14.裂孔现象:急性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细胞的现象,称裂孔现象。 15.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而酶活性反而降低,这种现象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16.oliguria:total urine volume of 24hour in adult is less than 400ml or urine v olume per hour is less than 17 ml. 17. MICM: Leukemias analysis by morphor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18.Total serum bilirubin:Total serum bilirubin equals direct bilirubin plus indirect bilirubin. 19. Jaundice: Jaundice is the yellowish discoloration of the sclera,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body fluid caused by disorders of bilirubin metabolism。 20. leukopenia and neutropenia: The amount of WBC is lower than 4.0X109/L called leukopenia and the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 is lower than 1.5 X 109/L called neutropenia。 21.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关于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量纲和谐:一个完整的物理方程中,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因此方程才能用加减,并用等号联系起来,该性质即量纲和谐。P92. 2频响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简称频响函数)是系统的响应与激励的复振幅之比,它是激励频率w(或f)的复函数P181 3自功率谱:单位频带的功率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称之为X(t)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简称自功率谱或自谱。P172 4相干函数:常相干函数用gxy2(f)表示,其定义是如果相干函数为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 入信号不相干,那么,当相干函数为1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完全相干。若相干函数在0~1之间,则表明有如下三种可能:(1)测试中有外界噪声干扰;(2)输出y(t)是输 入x(t)和其它输入的综合输出;(3)联系x(t)和y(t)的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的。 5桩身截面波阻抗:Z=ρ.A.C是桩身材料密度、截面积、和桩身一维弹性纵波速的乘积,称为桩身截面阻抗。P277 6相似准数:相似准数π把相似系统中的各物理量联系起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故又称“模型律”。P90 7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定义为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如果把振动系统的激振力f(t)看作输入量,把振动的位移响应x(t)看作输出量,则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H(s)=X(s)/F(s)P219 8频率混淆:波形采样定理一般通过模数转换电路(A/D)来完成,采样率高,采样时间间隔小,如果缩短记录的时间长度,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析误差,采样率过低,即采样间隔过大,则离散的时间序列可能不足以反映原来信号的波形特征,频率分析会出现混淆现象P209 9正弦扫描激励:在扫描过程中,振动台的激励频率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从而结构响应中的频率成份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地变化,即结构响应信号是非平稳的。这样,各种适用于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更加适合于正弦扫描振动试验结构响应分析。P231 10: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在理想情况下,当所测振动的频率变化时,传感器的灵敏度应该不改变,但无论是传感器的机械系统还是机电转换系统都有一个频率响应问题,即灵敏度K 随所测频率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个变化的规律就是传感器的频率响应。P53 11模态频响函数:Q?r为模态坐标q r处响应的复数振幅,P?r为第r阶模态频率的激振力分量的复数力幅。Q?与P?r 的比值,称为系统的第r阶模态导纳,或第r阶模态频响函数用H r(w)表示。P222 12采样定理:数字频率分析要求采样频率f s必须高于信号成分中最高频率f m的两倍,即f s=1/△t>2f m,△t为采样间隔,即采样定理。P209 13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传感器对不同频率成分的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的响应特性,传感器中的质量块的相对运动振幅与振动体的运动振幅之比。P50 14自相关函数:P170 15导出量纲:在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准数的方法中,选定一组彼此独立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则其他由基本量纲组成的量纲称为导出量纲。P91 16模态变量:结构的动力特性取决于模态变量,每个模态的固有频率,主振型及阻尼比等,称为这个模态的模态变量。 17互相关函数:P169 18有效值(均方根值):P154 19第三相似定理: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临床试验术语

临床试验术语 临床试验 代表含义: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100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300例。) Ⅳ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 代表含义: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 代表含义: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

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 代表含义: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 代表含义: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监查员 代表含义: 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和核实数据。 合同研究组织 代表含义: 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研究中心 代表含义: 指实际实施试验相关活动的场所。 多中心研究 代表含义: 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安全性研究 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副反应 有效性研究 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有效性 预防研究 代表含义: 例如疫苗、抗生素 治疗研究 代表含义: 一般药物治疗研究、外科步骤 研究者手册 代表含义: 是有关试验药物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研究资料试验方案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临床试验常用术语解释说明

临床试验常用术语解释说明 临床试验 代表含义 :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 / 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 100 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 300 例。) Ⅳ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 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 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 代表含义 :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 代表含义 :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 代表含义 :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 代表含义 :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临床试验相关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相关名词解释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药品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研究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用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研究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 2.试验方案(Protoco1):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3.研究者手册(Investigator’s Brochure):是有关试验用药品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资料。 4.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个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5.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危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 6.伦理委员会(Ethics Committee):由医学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非医务人员组成的独立组织,其职责为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该委员会的组成和一切活动不应受临床试验组织和实施者的干扰或影响。 7.研究者(Investigator):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由一名主要研究者对临床试验实施总负责,并作为各试验中心间的协调人。 8.协调研究者(Coordinating Investigator):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各参加中心的研究者的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