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十大重点哲学原理总结
肖秀荣点睛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年政治点题重点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的变化。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取得巨大成就。
.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本年度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考点:矛盾及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价值(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以人为本)。
【例题】材料年月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绵阳,到九洲帐篷学校看望地震灾区学生。
在高三·一班,温家宝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
年月日下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于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难兴邦,多难砺党”。
年月日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材料映秀小学的教师连蓉,反复从二楼带着孩子们跑下来,当她再度进入教室带学生的时候,她自己被压住。
当挖掘队员从废墟里找到她的时候,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活着。
德阳市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被人们挖出时,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他的身下是个得救的学生;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整体垮塌,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瞿万容将一名小孩抱在怀中,用后背挡住垮塌的水泥板,小孩获救了,瞿老师却再也没有醒来。
材料在抗震救灾中,中央提出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年月日至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月日时分起,全国人民默哀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肖秀荣考研 政治 冲刺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讲

4.人类社会“是什么”和“怎么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由此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没有客观规律,英雄创造历史(英雄史观)。
(2)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具有客观规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分为三部分:唯物论(世界是什么)、辩证法(世界怎么样)、认识论(世界能否认识以及怎样认识)2.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与人的关系。
(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运动/静止→时空(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首先,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其次,运动与静止是相互渗透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①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②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变化而变化。
③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
肖秀荣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

肖秀荣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普遍规律的科学。
3.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科学理论中。
5.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联系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联系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认识和实践的科学方法。
肖秀荣考研命题重点

肖老师划的命题重点!以下知识点是肖老师讲真题里强调的2022 考研政治的命题重点,出题的概率都比较高,建议掌握。
第一部分: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可能性出分析题,注意把握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5.度的概念,以及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存在出选择题甚至出分析题的可能性。
6.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
7.实践观点,注意把握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基本结构。
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有可能出分析题。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0.科学技术及其作用,出分析题的概率较高。
11.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建议用关键词法记忆)。
1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引起的,有三个特点,要知道。
13.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
14.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后果。
1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注意: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超额利润不会消失。
平均利润说的是部门之间的事,超额利润说的是部门内部个别企业的事)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1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0.科学社会主义部分重点复习还没考过的重要知识点,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与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性。
2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比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精华笔记

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一、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再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者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肖秀荣-毛概讲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讲义肖秀荣主讲第一部分宏观把握与十二年考题分析一、宏观把握(一)从框架体系上把握(二)从宏观时间上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1927~1937,十年内战时期),→抗战(1937~1945,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1946~1949,三年内战)。
(三)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把握在毛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两次结合:⑴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
⑵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四)从宏观内容上把握1.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两次转变: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三条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土地改革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4.四个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根本问题(领导权问题);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基本问题(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5.五个重要概念:民族民主革命(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左”的错误或“左”倾错误;右的错误或右倾错误。
6.六个重点:国情(社会性质与基本国情-不平衡);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两步走革命论);路线与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方针与政策;著作。
肖秀荣答案word版(整合版)

马原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死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4、(1)结合材料1,分析人类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
生态失衡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及实践方式有关。
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如果人类的实践不能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出现灾难性后果。
(2)结合材料2,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

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毛中特多选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但不是现成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现在,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没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5.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错误倾向主要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注意区分: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都是属于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
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不同之处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7.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8.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纲领的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9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