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在园林构造和景观表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体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和平静的氛围。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设计的特点和功能。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设计为一个主要的景观元素。

水体可以是池塘、湖泊、溪流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为园林增加了层次感和变化。

花园中的水体通常被配以假山、亭台、廊架等景观元素,形成了园林的基本构成。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景”,就是以水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假山组成一个整体的景观形象。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水体不仅能够帮助调节园林内的气候,还能够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

水体可以反射周围的景色,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深感,同时还能够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减少噪音和尘埃的侵扰,提供人们休闲、赏景的场所。

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水景,还是园林中的主要水源,为整个园林提供了自然和生态的环境。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承担着表达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功能。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寓意深远的符号意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被设计为一个传递主题的媒介。

太湖石和水体的组合,即“石与水”的景观形式,传递了中国哲学中“物我两忘”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水体的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起到了遮蔽和修饰的作用。

水体可以遮蔽建筑和景观中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景象。

水体的设计还可以修饰园林中的空间,通过瀑布、喷泉、小桥等造型和水流的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中的“喷泉径”,通过喷泉和水流的组合,形成了一条动感和壮观的景观路径。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水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储存雨水等作用。

本文将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水景设计的特点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设计特点主要包括:1. 美化环境:水景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2. 增加生态属性:水景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生态属性,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并能够净化空气和水质。

3. 增强视觉效果:水景可以起到凸显景观的作用,能够增强视觉效果,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观赏性。

水景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水体的布局、水体的形状和水体的装饰。

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1. 水体的布局水体的布局是水景设计中的首要工作,合理的水体布局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在水体布局时,需要考虑如下几点:(1)水体的位置:水体的位置应根据土地的地形和植被的分布来确定,一般来说,水体的位置应处于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中心位置,以便更好地调和整个景观的结构。

(2)水体的面积:水体的面积要根据整个园林景观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大型园林景观可以布置较大面积的水体,而小型园林景观则需要相对较小的水体。

(3)水体的连通:如果园林景观中有多个水体,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连通性,可以通过水渠、溪流等方式连接水体,增加整体的流动感。

水体的形状是水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形状可以呈现不同的效果。

在设计水体的形状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水体的形状要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来确定,欧式风格的园林景观适合规则形状的水体,而中式风格的园林景观则适合不规则形状的水体。

(2)水体的曲折度:水体的曲折度可以根据整个园林景观的结构来确定,可以通过增加曲折感来增加园林景观的立体感。

(3)水体的深度:水体的深度要根据园林景观中的植被和动物来确定,一般来说,水体的深度不宜过深,以便保证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

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摘要:水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水一样,它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果能够全面性地掌握并理解水景设计的特性,这样一来就使设计者更轻松地把握好水景设计和整个景观设计的关系。

笔者根据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并结合了一些实际,对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做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用性建议。

关键字:园林设计;绿化;水景设计园林设计中的绿化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是衡量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

单单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来说,它的运用更是一种自然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园林设计绿化更具有可观性和实用性,让人类的生活回归自然,形成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理念对于人类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水景设计的意义对于风景设计来说,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同时具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声等多种特性,这些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水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主体的原因。

综上所述,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水景设计的价值(生态方面)水景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因此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水景设计生态方面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众多园林设计的优秀方案中看出,因为水景独特的观赏特性以及美学的表达方式,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是具有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的,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大大增加,也因此大大抑制了有害藻类,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近几年,人工湿地系统兴起,特别是在净化城市水体这一方面,这也是水景设计在生态方面价值的最好体现。

水景设计依据科学的配置,建立了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这样一来,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水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点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根据水的特殊性来决定水景设计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是整个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凸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文化特征。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精神。

本文将从景观效果、文化特征、水循环和景观功能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进行分析。

一、景观效果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反射光影和微风荡漾的波纹来增强园林的画面效果,形成美的透视关系。

水体在园林中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水池通常位于园林的重要位置,如入口、主景点、瞭望点等。

在场所条件限制下,池园可能有更多的水体特色,如峡谷、流水、瀑布等。

古代园林设计中善用水体创造的景观以多层次效应,让游人自然而然感受到不同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观元素的分层是相互独立的,但也要互相衔接,产生和谐的整体效果。

如《园冶》中所言,“园之所以为园者,深广壮也,微妙密也。

吾观大观,必若程门之峰,视满水之盛。

今陌上平地,微涟红蕉,小池小字,中山之秀,皆恢弘不可胜道理之法也。

”二、文化特征在华夏文化中,水被赋予了诸多的象征意义,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哲学思想贯穿了整个园林的设计中。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怀和命理思想。

传统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基本能量,使园林更加具有生命的力量。

同时,水也代表着人性的品质,通过“性随水流”和“带水之德”的表现手法展现人们的高尚情操与人生哲理。

此外,水的设计也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审美趣味。

溪水池塘、浇灌景不虚水、最爱碧莲倚岸藕,都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思维。

《红楼梦》中提到的尤物葬花冢形如空中孤峰,坐落在“穗禾渐起”“苗青风度”的柳岸桃园之外,堆种林木,设水阁亭亭,花镖错落,倩影婷婷,赋予了水的深刻哲学和人文内涵。

三、水循环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装饰和景观效果,也有维持水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自然的体验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水体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魅力。

一、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主要包括水池、湖泊、溪流和喷泉等形式。

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布局上通常会与建筑、假山、植物等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水景与山景、林景、楼阁等不同景观的和谐组合,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水池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式之一,通常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边缘常以青石、白石或青砖等材料砌成,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水池中常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水池中的倒影和水面的涟漪也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特色,能够为游人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较大型的水体形式,常常与山体相依,形成壮丽的山水景观。

湖泊的水面辽阔广大,能够映射出周围的景观,营造出开阔、宽广的空间感。

在湖泊中,常会有小舟荡漾,或者建有亭台楼阁,供游人观赏休憩,增加湖泊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溪流则是园林中流动的水体,常常蜿蜒曲折,与岩石、林木相得益彰,形成流动的山水画卷。

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常常与假山、石桥相配合,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喷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艺术形式之一,常见于庭院或广场,其水柱或水花喷洒于空中,形成美妙而变幻的水景效果。

喷泉常常与流水、倒影、石桥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多样化、丰富的景观体验,给人以欢快、愉悦的感受。

以上所述,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常常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艺术,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组合,营造出丰富多彩、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二、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水体在古典园林中不仅具有装饰和观赏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营造声效和调节空气湿度等功能。

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水体包括喷泉、池塘、小溪、湖泊等多种形式。

在景观设计中,水体设计不仅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增加场地的场地的透气性,改善空气和环境质量,提升环境品质,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氛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心情的场所。

在进行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水源设计在进行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水源的问题。

如果是室内设计,一般可以用人造水源,即通过水泵和过滤系统将自来水循环利用;如果是室外设计,需要找到自然水源,如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水源的水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水源的不同进行水体的设计。

在使用自来水时,应该保证水源的供水量和水压,并且需要配备过滤系统,以保证水质洁净。

在水体设计中,水池是常用的一种形式。

水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池面大小、池底设计、池壁设计、池水质量等。

池面大小应该与场地大小相适应,并且要避免过大或过小。

池底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池水的水质,合理设计底部排水系统,以保证水质清洁。

池壁的设计应该美观大方,并且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在水池边上可以增加靠背椅、吊床、休闲亭等,以提供更好的休闲体验。

三、喷泉设计喷泉是水体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喷泉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喷泉的类型、喷头数量、喷泉高度、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

喷泉设计的关键是要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水的节约和能源的节约。

有些喷泉设计可以通过节约水和节约能源来达到低碳和环保的目的。

四、小溪设计小溪是一种自然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小溪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流水的路线、水流的速度、流量的控制等多个因素。

设计小溪时需要保证水质干净,以及避免水污染和水浸问题。

同时,可以随意增加一些小岛屿、瀑布、钟乳石等景观来增加小溪的美感。

五、湖泊设计湖泊是一种较大型的水体,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湖泊的深度、湖泊的面积、湖泊的流动速度、湖泊的水质等。

湖泊的设计通常需要围绕湖泊周围设立一些休闲设施,如游泳池、户外音乐厅、舞台、游乐场等景观,以增加湖泊的娱乐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其设计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水体作为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其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水体与其他设计元素的配合以及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原则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之间,水在山中”的设计理念,通过控制水体的容、深、色、形等因素,营造出「青山如黛,碧波粼粼」的山水画卷。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

一、水体的形态多样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形态多样,包括湖、塘、溪、河等。

这些水体不仅有不同的形状,而且还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湖泊面积较大,会有小船荡漾在湖面上,能够为游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

而溪流的水声和流动往往能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水体的分隔和连接在古典园林中,水体常常被巧妙地分隔和连接。

水声树色相映,溪流曲折回环,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构造出层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空间格局。

水体的连接也能够加强园林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具有一种连贯性和和谐性。

三、水体的布局合理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通常都能巧妙地与周围的建筑、植物进行布局,形成一种水景与建筑、植物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通过水体的布局,园林空间不仅能够呈现出多样的景致,而且还能够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开阔。

水体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配合古典园林中,水体作为园林中的重要设计元素,需要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致。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与建筑、植物、假山等元素的配合具有以下特点。

一、水体与建筑的配合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多为精致的亭台楼阁,与水体的配合非常巧妙。

水中倒影建筑、建筑映衬水景,使得水体和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水中建筑,如倩影玉虹、水性山林等,更是将中式建筑与水景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与水体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水边种植的花木,给人以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使得园林空间更加美丽。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为环境增添生气和美感,并起到绿化、降温、净化空气等作用。

本文将对水景设计方法进行探究。

一、水景设计的原则1. 生态原则:水景设计应尽量模拟自然水体的生态环境,保持在生物多样性、水质清洁和水量合理使用等方面的平衡。

2. 美观原则:水景设计应注重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通过水的流动和声音等元素,营造出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实用原则:水景设计应考虑景区的实际需求,结合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如设置喷泉、喷雾装置、人工湖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4. 安全原则:水景设计应考虑到安全因素,避免设计过于陡峭的瀑布、深水区等,防止游客出现意外。

5. 可持续发展原则:水景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减少用水量。

二、水景设计的基本要素1. 水体形态:水景设计的基础是水体形态的设计,包括水体的形状、大小和布局等。

可以根据景区的整体规划和需求,设置人工湖、池塘、喷泉等水体形态。

2. 水流动态:水流动态是水景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和流向,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可以采用喷泉、瀑布等形式,增加水的流动感和动感。

3. 水音效果:水音对于水景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仅能增添景区的生气和美感,还能起到消除噪音、提高环境舒适度的作用。

可以通过瀑布、水泉、喷泉等形式产生不同的水音效果。

4. 水生植被:水生植被是水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景区的绿化面积,提高景观效果。

常用的水生植被包括莲花、荷花等,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5. 光影效果:光影是水景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灯光照射,营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可以设置水面反射灯、水下灯光等,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三、水景设计的实施流程1. 调研阶段:先对景观区域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了解地形、地貌、气候等情况,确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

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

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

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

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

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

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

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

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

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

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

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

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

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

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

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

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

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这段话可以作为设计瀑布时的参考。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

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

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

一般来说。

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

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

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

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

例如刮了大风。

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

请读者注意。

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

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

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说文解字"。

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

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

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盛器"。

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

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

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

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

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

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

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

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

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

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

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

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

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

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

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

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湖",何不让其以自然面貌出现?第三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根据水体得主要功能看周围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