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版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解答。
图2.1 习题2.1图解电流源电流为其他2s11A 1s 01A )(S tt t i 分段计算电容电压)(t u s 10t 期间V2d 5.01d)(1)0()(0t t t i Cu t u s 1t时,V2)1(u s 21t 期间V24)1(22d )1(5.01)1()(1t t u t u t 2t s 时,0)2(u s 2t时t u t u 20d 05.01)2()(其他2s1V241s 0V2)(t t tt t u 瞬时功率为其他2s1W 421s 0W 2)()()(tt t t t i t u t p S 电容的储能为其他2s1J 21s 0J)(21)(222ttt t t Cu t w 2.2在图 2.2(a )中,电感H 3L ,电流波形如图(b )所示,求电压u 、s 1t 时电感吸收功率及储存的能量。
图2.2 习题2.2图解由图 2.2(b)可写出电流的函数其他02s1A 21s 0A)(tt t t t i 其他2s1V 31s 0V 3)(tt dtdi Lt u 1s t 时3W )1()1()1(i u p J231321)1(21)1(22L Li w 2.3 在图 2.3所示电路中,已知V 4cos 8t tu ,A 201i ,A 102i ,求0t时的t i 1和t i 2。
图2.3 习题 2.3电路图解A4sin 2d 4cos 8212d 21)0()(011t t u i t i t tA4s i n 211d 4c o s 841)0()(022t i t i t 2.4 电路如图 2.4(a)所示,开关在0t时由“1”搬向“2”,已知开关在“1”时电路已处于稳定。
求C u 、C i 、L u 和L i 的初始值。
(a )动态电路(b )0t时刻的等效电路图2.4 习题 2.4电路图解在直流激励下,换路前动态元件储有能量且已达到稳定状态,则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不变、增加、减少;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阻抗,电流;3.4.15 1rad/s ,4;3.4.16 Ω10;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模拟电子技术(王成华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_1

习 题题1.1 求硅本征半导体在温度为250K 、300K 、350K 时载流子的浓度。
若掺入施主杂质的浓度317d cm 10=N ,分别求出在250K 、300K 、350K 时电子和空穴的浓度。
解:当K 250=T 时,有:38221.123162231i 1i cm 10057.12501087.3)()(go ⨯=⨯⨯⨯=⋅==−−kTkTE ee TA T p T n ,同理,当K 300=T 时,有: 3102i 2i cm 10095.1)()(⨯==T p T n ,当K 350=T 时,有: 3113i 3i cm 10060.3)()(⨯==T p T n , 当掺入施主杂质后,电子浓度:d N n =,空穴浓度:n n p 2i =,当K 250=T 时,317cm 10=n ,31712i cm 112.010)(==T n p , 当K 300=T 时,317cm 10=n ,331722i cm 10199.110)(⨯==T n p , 当K 350=T 时,317cm 10=n ,351732i cm 10364.910)(⨯==T n p 。
题1.2 若硅PN 结的317a cm 10=N ,316d cm 10=N ,求K 300=T 时PN 结的内建电位差。
解:)ln(2i da T n N N U U ⋅⋅=ϕ, 当K 300=T 时,mV 26T =U ,310i cm 1043.1⨯=n ,代入得:76.0)cm 101.43(cm 10cm 10ln V 026.023********=⎥⎦⎤⎢⎣⎡⨯⨯⨯=ϕU V 。
题1.3 已知锗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为610−A ,当外加电压为0.2V 、0.36V 及0.4V 时流过PN 结的电流为多少?由计算结果说明伏安特性的特点。
解:根据PN 结方程,流过PN 结的电流)1(TS −⋅=U U eI I ,6S 10−=I A ,26T =U mV ,2.01=U V 时,3S 11019.2)1(T1−⨯=−⋅=U U eI I A ,36.02=U V 时,03.1)1(T2S 2=−⋅=U U e I I A ,4.03=U V 时,8.4)1(T3S 3=−⋅=U U eI I A ,2.04−=U V 时,04=I ,反向截止, 36.05−=U V 时,05=I ,反向截止, 4.06−=U V 时,06=I ,反向截止,由此可见,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斜率稍有增加就引起正向电流明显增加。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b)(a)(c)(d)6Ω7Ω3Ωa aabbbddcb(a)(d)(c)(b)6Ωb4Ω(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b )图 R ab =7||(4||4+10||10)=7||7=3.5Ω(c )图 R ab =5||[4||4+6||(6||6+5)]=5||(2+6||8)=5||(2+3.43)=2.6Ω(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2.2 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2.2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R ab =2+(2+3)||(2+3)=4.5Ω(b ) R ab =6||(3||6+3||6)=6||4=2.4Ω2.3 将题2.3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aba(b)(a)题2.2图(b)(a)题2.3图b abΩ(b)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
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2.4 将题2.4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a)(b)题2.4图aa bababababbbb b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2.5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2.5图中的电流I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6.1确定图中晶体管其它两个电流的值
I
β=200
(a)(b)β
=100(c)β
=120
图6.1习题6.1图
(a) IC=βIB=200×0.125=25(mA) IE=IB+IC=25.125(mA)
(b) IB=IE/(1+β)=5/(1+100)=49.5(μA) IC=IE-IB=4.95(mA)
Rb100kΩ
Rb
300kR2k(c)
(+12V)
(a)(b)
图6.13习题6.13电路图
(a)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50.7
8.57(μA)
1002012
假设处于放大区
ICQIBQ1.71(mA)
UCEQ5ICQ(RcRe)15.56(V)
∴假设错误,三极管处于饱和区。(b)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120.7
6.5测得某放大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极直流电位如图6.5所示,判断晶体管三极管的类型(NPN或PNP)及三个电极,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6.5习题6.5图
(a) ①-e ②-c ③-b硅NPN (b) ①-b ②-c ③-e锗PNP (c) ①-b ②-e ③-c锗PNP
6.6在工作正常的放大电路中,测得四个晶体管相对于电路公共端的电压如图6.6所示,是判断各晶体管的类型及各管脚对应的电极名称。
1.65
+UUo-
(3) RiRb1//Rb2//[rbe(1)Re1]5.12(k) RoRc2(k)
R//RUIRL'1002//4obcL(4) Au6.04 [r(1)R]UIr(1)R1.891010.2ibbee1bee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 习题答案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 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 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 假设一个二极管在 50C 时的反向电流为10卩A , 试问它在20C 和80C 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 温度每升高10C ,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C 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x 10# A= 1.25卩A在80C 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310」A = 80」A习题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a)所示:① 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 1k ?的电阻加上1.5V 的电压,如图(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 I 和电压U 各为多少?② 如将图(b)中的1.5V 电压改为3V ,贝V 二极管的电流和电 压各为多少? 解:根据图解法求解 ①电源电压为1.5V 时1.5 二 U II 0.8A, U : 0.7V②电源电压为3V 时3二U II 2.2A, U : 0.8V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电压增大,贝匸 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1.5V 1k? (b)习题1-4 已知在下图中,U| = 10sin® t (V), R L=1k?,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电压u D以及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
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习题1-5 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动态电阻X Z以及温度系数a u,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一些好?答:动态电阻r Z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愈大, 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 u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 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b)(a)(c)(d)6Ω7ΩΩaaabb bddcb(a)(d)(c)(b)bΩ4Ω(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 (b )图 R ab =7||(4||4+10||10)=7||7=3.5Ω(c )图 R ab =5||[4||4+6||(6||6+5)]=5||(2+6||8)=5||(2+3.43)=2.6Ω(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2.2 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2.2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 R ab =2+(2+3)||(2+3)=4.5Ω (b ) R ab =6||(3||6+3||6)=6||4=2.4Ω2.3 将题2.3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ab a(b)(a)题2.2图(b)(a)题2.3图babΩ(a)(b)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
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2.4 将题2.4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a)(b)题2.4图abaababab abb bbb2.5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2.5图中的电流I 。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1.1 在图1.1所示电路中,(1)选d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c V ;(2)选c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d V 。
图1.1 习题1.1电路图解 (1) 当选d 为参考点时, V 3ad a ==u VV 112cd bc bd b =-=+==u u u V ;V 1cd c -==u V (2) 当选c 为参考点时, 4V 13dc ad a =+=+=u u VV 2bc b ==u V ;V 1dc d ==u V1.2 求图1.2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每个元件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图1.2 习题1.2电路图解 W 5.45.131=⨯=P (吸收); W 5.15.032=⨯=P (吸收) W 15353-=⨯-=P (产生);W 5154=⨯=P (吸收); W 4225=⨯=P (吸收)元件1、2、4和5起负载作用,元件3起电源作用。
1.3 求图1.3中的电流I 、电压U 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图1.3 习题1.3电路图解 A 2=I ;V 13335=+-=I I U电流源功率:W 2621-=⋅-=U P (产生),即电流源产生功率6W 2。
电压源功率:W 632-=⋅-=I P (产生),即电压源产生功率W 6。
1.4 求图1.4电路中的电流1I 、2I 及3I 。
图1.4 习题1.4电路图解 A 1231=-=IA 1322-=-=I由1R 、2R 和3R 构成的闭合面求得:A 1223=+=I I 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的ab U 。
图1.5 习题1.5电路图解 V 8.13966518ab -=⨯+++⨯-=U 1.6求图1.6所示电路的a 点电位和b 点电位。
图1.6 习题1.6电路图解 V 4126b =⨯-=VV 13b a =+-=V V1.7 求图1.7中的I 及S U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图Z8.1所示电路,求⑴变压器二次电压U2=15V;⑵负载电流I L=10mA⑶流过限流电阻的电流I R=24mA;提示:I R=(U C-U O)/R⑷流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为14mA。
2.78M12的输出电压为12V,最大输出电流为0.5A。
3.CW317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能够在1.2V至37V输出范围内提供1.5A的最大输出电流。
二、选择题1.图Z8.2所示电路,若U I上升,则U O(A)→U A(A)→U CE1(C)→U O(B)。
A.增大B.不变C.减小2.PWM开关稳压电源,当电网电压升高时,其调节过程为U O(A)→占空比D(B)→U O(C)。
A.增大B. 减小C.不变3.图Z8.3所示电路装接正确的是(b)。
三、图8.1.3所示电路,写出U O 的表达式,若U Z =6,计算U O 的调节范围。
解:Z P Z P P OU R R R U R R R R R U ⎪⎪⎭⎫ ⎝⎛++=+++=121211 代入数据U Omin =⎪⎭⎫⎝⎛++51.0131×6V≈17.9VU Omax =(1+3/0.51)×6V≈41.3V该电路的输出电压调节范围为17.9V ~41.3V 。
四、将图Z8.3的元器件正确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电压可调稳压电源。
解:画出参考接线如下图红线所示。
第八章 习题参考答案8.1图Z8.1所示电路,若负载不变,当电网电压下降时,I R 、I Z 、U R 、U O 分别如何变化?解:图Z8.1所示电路,若负载不变,当电网电压下降时,I R ↓,I Z ↓↓,U R ↓,U O ↑。
8.2在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为±10%的情况下,设计一输出电压为6V ,负载电阻范围为1kΩ至∞的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硅稳压管并联稳压电源。
提示:U I 可按(2~3)U O 经验公式选取。
解:⑴稳压二极管选取U O =6V ,负载变化范围为1kΩ~∞,说明电源最大输出电流I Lmax =U O /R Lmin =6V/1kΩ=6mAI ZM =(2~3) I Lmax =(12~18)mA查附录表A.3,可选2CZ232型稳压二极管,参数为:U Z =6~6.5V ;I Z =10mA ;I ZM =30mA ;r Z ≤10Ω。
附合要求。
⑵限流电阻选取U I =(2~3)U O =(12~18)V ,取U I =15V ,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为±10%,则 U Imin =15V×0.9=13.5V U Imax =15V×1.1=16.5V 根据式()有R max =()()Ω≈+-=+-k mAV I I U U L Z O in 469.061065.13max min Im根据式()有()Ω≈-=-=k mAVI U U R ZM O ax 35.03065.16Im min即 0.35kΩ<R <0.469kΩ查附录表A.8,取标称值为390Ω的E 24系列电阻。
P R =()()≈Ω-=-39065.1622Im RU U O ax 0.282W为可靠起见,选E 24系列标称值为390Ω的功率为1W 的金属膜电阻。
8.3图8.1.3所示电路,要求从0V 开始调节,电路应如何改动?画出改动后的电路。
解:图8.1.3电路输出电压Z P Z P P O U R R R U R R R R R U ⎪⎪⎭⎫⎝⎛++=+++=121211 输出最低电压为U Z 。
若R 2把改成电位器,去掉电位器RP ,则u _=U O -U Z ;u +=122R R R +U OU O -U Z =122R R R +U OU O =(1+12R R )U Z 输出最低电压为U Z 。
为输出电压从0V 起可调,可在图8.1.3输出端与地之间接一电位器,把负载接在电位器的滑动端和地之间。
就能实现从零伏起调整输出电压。
当电位器滑动端调至最上端,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
而最大输出电压由原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和稳压管稳压值决定。
这种接法增加了电位器上的无谓功耗。
8.4图P8.1所示电路给需要+9V 的负载供电指出图中错误,画出正确电路图,并说明原因。
解:图P8.1所示电路有三处错误:①集成芯片选错,应选LM7805。
LM7905输出-5V 电压。
②整流电路错误,这种接法会烧毁整流二极管,正确接法为:共阴端接输出,共阳端接地。
③1000μF 滤波用电解电容极性接错,应改接成:+极接整流电路输出端,-极接地。
如不改接,会使电解电容击穿损坏。
8.5利用W7805构成输出电压可调稳压电源如图P8.2所示。
计算输出电压可调范围。
解:图P8.2所示电路U -= U O -V R R R 5211+= U O -2.5V当电位器滑动触头调至下端时U +’=P R R R R ++434U O =O U k k 'ΩΩ5.45.2当电位器滑动触头调至上端时U +”=P P R R R R R +++434U O =OU k k ''ΩΩ5.44 运放处于线性应用状态,U -=U +,可求得OU k k 'ΩΩ5.45.2= U O ’-2.5V U O ’=5.625VOU k k ''ΩΩ5.44= U O ”-2.5V U O ”=22.5V电路的输出电压可调范围为:5.625V ~22.5V 。
8.6图P8.3所示电路,当R L =3Ω时,计算流出LM7812 OUT 端的电流I 2以及流出集电极电流I C (I B 、I GND 忽略不计)。
解:图P8.3所示电路V 为硅管,当其发射结电压为0.7V 时导通,流过1Ω电流为0.7A 时导通,I 2≈I 1,也就是说当I 2=0.7A 时,V 导通进行分流。
I 2=0.7AI O =U O /R L =12V/3Ω=4A I O =I 2+I CI C =I O -I 2=4A-0.7A=3.3A8.7图8.2.7所示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电路,图中VD 1、VD 2对CW317起保护作用,试分析其保护原理。
解:图8.2.7所示电路中,VD1防止CW317输出端与端与输入端反向电压过大,而使芯片内输出管子反向击穿,使芯片损坏。
当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VD1正偏导通,使钳制在0.7V,保护芯片。
VD2防止CW317输出端和公共端之间反向电压过大,而使芯片内输出管子反向击穿,使芯片损坏。
当公共端电压高于输出电压,VD2正偏导通,使钳制在0.7V,保护芯片。
8.8图8.2.7所示电路,若R1=220Ω,为使输出电压在1.2~37V可调,计算R2阻值。
解:图8.2.7所示电路,根据式(8.2.5)有U O=1.2V(1+R2/R1)37V=1.2V(1+R2/220Ω)R2≈6563.3Ω选取标称值为6.8kΩ的可调电阻。
8.9图8.2.11所示电路,要求输出电压为-9V,R2应选多大电阻。
解:图8.2.11所示电路,要求输出电压为-9V,根据式(8.2.6)有U O= -1.21V(1+R2/R1)-9= -1.21V(1+R2/240Ω)R2≈1545Ω8.10图8.3.6所示开关电源电路中,R1、R2各起什么作用?若VD1、VD2极性接反了,会发生什么情况?说明原因。
解:图8.3.6所示开关电源电路中,R1为光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LED的限流电阻。
R2为稳压二极管限流电阻。
VD1在电路中起保护集成芯片TOP221P的作用,当TOP221P关断瞬间高频变压器产生很高感生电动势,VD1导通,经R3、C1形成释放回路,防止反向高压击穿内部开关管而损坏。
若VD1反接,当TOP221P导通瞬间VD1反而导通,短接输出脉冲信号,使开关电源无输出。
当TOP221P关断瞬间VD1截止,起不到保护作用。
VD2为整流二极管,当TOP 221 P内的开关功率管导通时,N1上产生上正下负的电压,N2上感生电压极性为上负下正,VD2截止,N1贮存能量。
当TOP 221 P 中开关功率管截止时,N1上产生上负下正的感生电动势,N2上感应电压极性为上正下负,VD2导通。
经C2、L、C3滤波后提供+5V输出电压。
若VD2反接,开关电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时输出电压U O1极性变为上负下正,稳压二极管VZ正偏导通,开关电源取样用的光耦器中发光二极管LED反偏,无法正常工作。
8.1估算图8.3.2所示电路开关电源的振荡频率。
解:图8.3.2所示电路,根据式(8.3.3)有f S=1.72/(R6×C6)=1.72/(10×4700×10-6)f S≈3.6kHz8.12开关电源如图8.3.2所示。
⑴为使开关电源的开关管源极电流为时,能执行过流保护,应调整什么元件?试计算该元件参数值。
⑵要延长开关电源的启动时间,应调整什么元件?应如何调整?解:图8.3.2所示电路⑴当电源发生异常,使开关管V的源极电流剧增,U R10剧增,U R10=1V,就会使脉冲调制器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过流保护。
为使开关电源开关管V的源极电流在1A时能实现过流保护,应调整的阻值,将其换成1Ω的电阻器(为留有裕量功率选2W)。
⑵要延长开关电源的启动时间,应调整软启动电容C2,需增大C2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