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老城区交通微循环改善规划
宝安道路规划

道
路
观
天
路
和平路北延段
石
西
路
宝 如 罗租 宝 石 南 路 大 泰 国 路 路 大 道 路 意
石
路路 路 吉 东
祥 路 育 才 路 羊 岩 台 石 山 路
官北 田
环
路 南 环
观 路 路
华 华 路 茂 路 华 兴 华 繁 华 华 华 荣 旺 昌 路 华 路 路 发 路 华 路 路 盛 华 大清 华 清 路 龙 东 路
宾
花 安
路
路
路
新
路
花
澜
路
兴 大
路
道
高
尔
夫
大
道
创成路
岗
澜
路
澜
号
新
观
路
中
观
新
景
工业区连接 路 元
路
安
平
环
富
平
湖
三
安
路
路
路
安
五
路
号
路
和
景
大
梅龙安元连接 线
田 路 延 长 大 道 福 线 洲 光 明
横 乐 路 业 路 大 路 路 石 德 浪 华 路 宁 路 路 路
路
道
路
坑
路
清
宝
海 路 道 南 沙 洲 福 海 大 道 路 石 凤 石 玉 支 线 洲 头 塘 石 路 路 路
沙 江 西
业 茔
路
双
明 大 光
道 光 高 侨
东 宝 河大 桥
路
号 路
华 新 路
东
明 华 夏 华
明
夏
二 一
昌 路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城市更新统筹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城市更新统筹规划方案汇报发展环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领湾区创新发展,福海成为战略核心区一廊十核多节点福海街道印象福海Contents 目录基地现状规划解读发展定位规划方案图则对比行动计划用地概况 产业基础 交通网络 配套支撑 风貌特色 生态人文基地现状 01福海街道社区一览表社区名称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非户籍人口数面积(平方公里)桥头87460137075667 5.16和平10151011631003479.80新和770371370756677.80塘尾1225031719120784 4.10新田3414223233910 1.63大洋17967425175420.79稔田11098144109540.38 7个441717651344520429.66流动人口大,倒挂现象明显权属清晰用地比例51.32%权属类型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合法用地两规处理用地181.95 5.7251.32非农建设用地87.10 2.74国有划拨用地156.59 4.92国有已出让用地312.43 9.83国有未出让用地906.55 28.51其他用地1535.38 48.28合计3180.00 100.00现状权属图填海区未建设区现状建成区东侧高度建成,西侧空港新城填海区建成区空间示意图现状片区高度建成,工业主导土地利用现状图机场限高图48.72米以下限高区48.72米以下限高区48.72米至100米限高区100米至148.8米限高区生态控制线范围 河道蓝线控制范围水域生态控制区48.72米限高区限高区间(米)占地面积 占比 0-48.72 18.01 56.64% 48.72-100 8.36 26.29% ≥100 4.57 14.37% 非限高区域0.862.70%大部分用地位于机场限高区,纵向发展潜力受限。
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主导地位突出研发创新能力强,创新载体平台数量多、级别高形成三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2016年福海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及数量分行业统计图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趋势明显仍有较多产业空间有待转型升级福海街道现状产业园区分布图空运:宝安国际机场陆运:宝安大道、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高速、G107国道(广深公路) 水运:福永码头,规划区南侧交通网络区域交通现状图T4航站楼区域交通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Km)道路密度深标1高速公路 4.4 0.26 0.3-0.4 2主干路23.6 1.41 1.2-1.8 3次干路24.1 1.44 2.1-3.2 4支路31.88 1.91 6.5-10合计83.98 5.02 10.1-15.4珠江口道路系统公共交通在建地铁20号线地铁1号线地铁11号线微巴线路微巴线路微巴线路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混合自行车道立新湖绿道人行天桥社区级设施为主,服务水平偏低图例教育设施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管理服务设施联诚购物广场万家和超市塘尾农贸批发市场新和市场惠贸百货永丰海鲜市场和平酒店 东方山水酒店汉永酒店威尔斯酒店汉都酒店 塘尾影剧院 福永义乌同泰时代广场商场福购商场永佳福购物广场中源购物广场商场、影院 酒店 市场图例社区级设施为主,服务水平偏低市政配套——给水工程市政配套——雨水防洪市政配套——污水工程市政配套——电力工程市政配套——通信工程福永机楼市政配套——燃气工程燃气现状图风貌分区立新湖福州大道稔田社区公园 塘尾社区公园桥头社区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航港高尔夫球场望牛亭公园凤凰古村生态资源:背山面海,基础良好立新湖山—湖—城—海,廊道不畅×××山湖 城 海现状绿地景观与公共空间分布图凤凰山森林公园航港高尔夫球场杨候宫可隐林公祠 植利楼 林氏公祠灶下陈氏公祠大榕树邓氏公祠望牛亭公园老屋村老屋村古井 桥头广场凤凰 古村人文资源:岭南传统建筑丰富现状总结区位优势用地空间产业基础交通条件景观风貌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前海战略拓展区东侧高度建成,西侧空港新城填海区,机场航空限高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仍有较多产业空间有待转型升级海陆空轨齐备,微循环不足,停车设施缺乏生态、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建设风貌平淡,通廊不畅、网络性不足用地配套合法用地占比高;工业用地主导,配套设施缺乏02规划解读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西部发展轴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功能。
老城区交通发展方向与改善措施

老城区交通发展方向与改善措施摘要:针对我国城市老城区的交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道路系统、停车系统、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提出交通改善措施,为我国老城区的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老城区;交通发展0引言老城区作为生活、休闲、商务、办公等集中的区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交通流量大、出行方式多样化。
同时,较之城市的其他地区,老城区由于传统空间格局的限制,交通容量有限,可改造空间较小。
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老城区功能高度集聚带来的高强度交通需求不断冲击着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1],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等众多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另外,目前老城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改造使用地功能发生了较大改变、土地开发强度大幅提高,给老城区的交通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因此,老城区交通的改善与优化是国内众多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老城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老城区现状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城区与新中心区联系不便在城市新中心区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功能尚不平衡,新老城区间交通联系频繁,交通流量较大。
然而,新老城区间交通联系通道不足,拥堵严重。
如深圳市宝安区新老城区受107国道阻隔,可连接道路为9条,现状联系通道为4条,均为立体交叉,高峰期联系通道路段饱和度达0.8左右,车辆排队时间较长。
(2)老城区内部微循环不畅城市道路类似于人体的血管,主次干道是联系各个功能单元的动脉、静脉,支路和街巷则类似于人体的毛细血管,其能否正常运转对于城市整体路网的畅通有重要影响[2]。
由于早期规划思想的不同,导致城市道路建设更多的关注主次干路,支路密度严重不足,不能有效的疏散主次干路上的交通量。
同时,现状老城区大部分支路路内停车现象严重,进一步阻碍了道路微循环的畅通。
(3)慢行交通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老城区内用地功能分布较齐全,从出行距离来分析更适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但在现状老城区路权分配上,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只处于从属地位[3]。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修订稿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一、规划背景随着区域的加速融合、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宝安区的交通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宝安区的客、货运机动化出行总量将分别达到2003年的约4.4倍和3倍,宝安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
2005年6月,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和“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明确指出,面对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必须实施全面的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重点在于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005年12月,许宗衡市长在市政府四届十八次常务会议上再次指出,近期要大力推动特区外的道路建设,在5年内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路网体系。
2006年8月,许宗衡市长在现场调研我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时再次强调,各级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力争实现2010年全市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机动化出行需求,有效支撑宝安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市规划局宝安分局组织开展了“宝安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重点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及次干道,其中,干线性主干道与上层次的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起构成了骨干道路网。
本报告主要阐述全区的骨干道路网规划,重点为干线性主干道规划方案。
二、现状问题二十多年来,宝安区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6年,宝安区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已达到约806公里。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形势仍然严峻。
为掌握宝安区道路交通的现状,本次规划开展了全面的道路普查、大规模的道路交通调查等。
通过分析,本次规划认为宝安区的骨干道路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路网规模整体不足宝安区现有骨干道路总长约271公里,各等级骨干道路网密度均未能达到“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要求,特别是城市快速路和干线性主干道路网密度与标准差距明显。
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2021-2021

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2021-2021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2021-2026)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是深圳市宝安区的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深圳市的一个重要区域,宝安中心组团一直以来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推动宝安中心组团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政府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分区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2021年至2026年是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的时间范围。
在这个时间段内,规划将聚焦于宝安中心组团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建设目标等方面,以实现宝安中心组团的科学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
首先,宝安中心组团将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
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区域,宝安中心组团将继续发挥其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将注重提升宝安中心组团的消费和休闲功能,打造成为市民生活的核心区域。
其次,分区规划将对宝安中心组团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在宝安中心组团内部,将按照交通、商业、居住等不同区域进行划分,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
同时,还将通过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化面积,提升宝安中心组团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
再次,规划将明确宝安中心组团的发展重点。
在经济发展方面,宝安中心组团将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提升其经济竞争力和核心功能。
在城市建设方面,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供应能力。
在社会事业方面,将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规划将明确宝安中心组团的建设目标。
在2021年至2026年期间,宝安中心组团将力争在城市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居住区的人口密度合理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等。
总的来说,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2021-2026)将为宝安中心组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通过功能定位的明确、空间布局的优化、发展重点的突出和建设目标的明确,宝安中心组团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圳107宝安段下沉详细方案

深圳107宝安段下沉方案1.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解决深圳107国道宝安段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具体目标如下:1.缓解交通拥堵:通过对107宝安段进行下沉改造,减少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2.提高交通效率:优化道路设计,改善交通流畅度,减少行车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3.改善居民出行体验:提供更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 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规划与设计1.调研与数据收集:对107宝安段的交通流量、拥堵状况、道路设计等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
2.交通模拟与分析:利用交通模拟软件对现有道路进行模拟,分析交通流量、瓶颈点等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3.方案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下沉改造方案,包括道路下沉、交通组织、交通信号灯优化等方面。
4.经济评估:对下沉改造方案进行经济评估,包括投资成本、效益分析等。
第二阶段:施工准备1.土地征收:根据下沉改造方案,进行土地征收工作,确保施工所需土地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施工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队伍组建、设备采购、物资储备等。
3.环保评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第三阶段:下沉改造施工1.道路下沉: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道路下沉工作,包括挖掘、填土、道路铺设等。
2.交通组织:在施工期间,对交通进行合理组织,确保施工和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3.交通信号灯优化:对下沉改造区域的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交通流畅度。
4.道路绿化:在下沉改造完成后,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工作,美化环境,改善风貌。
第四阶段:验收与运营1.工程验收:对下沉改造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交通运营:启用下沉改造道路,进行交通运营,监测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宣传推广: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向居民和市民宣传下沉改造的效果和好处,提高其认可度和使用率。
1.深圳市宝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深圳市宝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目标 (5)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5)第二节主要调控指标分解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1)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1)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2)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15)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5)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管制规则 (19)第五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一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 (23)第二节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 (24)第三节建设用地清退 (25)第六章农用地保护 (27)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7)第二节其他农用地保护 (28)第七章土地整治工程与近期用地安排 (30)第一节土地整治 (30)第二节近期用地规划 (31)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4)附表 (36)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统筹宝安片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3.《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6.《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7.《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11.《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2-2009)12.《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13.《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14.《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送审稿)15.《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划。
沙井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沙井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沙井镇作为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压力日益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集聚,沙井镇内大量的车辆流量导致路面拥堵现象频繁出现,给居民出行和企业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提升沙井道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目标1.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2. 提高沙井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整体交通环境。
三、工程内容1. 道路扩建工程对沙井镇主要交通要道进行道路拓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项工程主要涉及沙井镇各个主干道路,包括沙井大道、沙井中路、沙井大街等,具体的拓宽范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在拓宽道路的同时,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硬度,增加适度的绿化带,提升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交通信号灯改造工程为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将对沙井镇的交通信号灯进行改造。
主要包括信号灯的调整和优化,通过科学的信号配时和交通流量控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缓解拥堵问题。
同时,通过安装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提高信号灯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
3. 道路照明系统改造工程为了提高夜间道路的通行安全性,将对沙井镇的道路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主要包括增加路灯数量和提升路灯的照明范围,特别是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和重要的路口,增加路灯的数量和提高亮度,确保夜间道路的良好照明效果,提高路面的通行安全性。
4. 道路标线和标识改造工程为了方便驾驶员的行车和引导交通流畅,将对沙井镇的道路标线和标识进行改造升级。
主要包括重新划线和标识、增加引导标识和加装反光设施等。
这将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可能。
5. 公交站点改造工程为了提高沙井镇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将对公交站点进行改造升级。
主要包括对原有公交站点的优化和增加新的公交站点,提高公交站点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候车庇护设施和信息提示设施,提高乘客的候车舒适度和便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安老城区交通微循环改善规划(征求意见稿)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宝安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一、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规划目的 (1)1.3规划范围及年限 (2)二、现状交通调查及问题分析 (3)2.1城市更新状况 (3)2.2道路系统现状 (3)2.3片区微循环现状 (4)2.4慢行系统现状 (5)2.5公共交通现状 (6)2.6停车系统现状 (7)2.7问题诊断 (7)三、规划解读和案例分析 (8)3.1规划解读 (8)3.2案例分析 (8)四、规划方案 (9)4.1规划原则 (9)4.2道路系统规划 (9)4.3微循环系统规划 (14)4.4对外衔接规划 (17)4.5慢行系统规划 (19)4.6公共交通规划 (21)4.7停车系统规划 (24)4.8交通管理 (28)五、行动计划 (30)六、规划效果评价 (31)-i-一、概述1.1项目背景深圳市为“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城市,本次规划范围位于深圳西部发展主轴与南部发展带交汇处,且紧邻深圳双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港深一体以及特区一体化发展的快速推进,规划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然而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图1深圳市城市布局结构规划图宝安老城区现集聚了主要的医院、学校、政府办公等交通吸引力大的功能设施,现状交通压力较大,但路网改善空间较小。
然而,老城区作为城市更新功能区的核心区,更新改造片区较多,建设标准较高,如25区、26区等,势必对交通提出更大的需求及更高的要求。
另外,面对新中心区的快速发展、107国道的市政化,如何加强新老城区的联系、缓解现有交通矛盾、满足新的发展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对老城区交通进行梳理及规划。
1.2规划目的为缓解宝安老城区未来交通压力,改善老城区交通环境,提升老城区综合交通品质,结合老城区交通问题,提出以“绿色交通,绿色宝安”为宗旨,主要以完善老城区绿色道路网络、构建及引导绿色交通出行结构、实施“绿色”交通管理策略三个层面为出发点,从硬件、软件来建设老城区的交通体系,以改善近期交通矛盾、促进老城区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老城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强度打造老城区安全、独立、连续、舒适的慢行系统提高老城区的公交服务水平合理规划老城区的停车系统优化老城区的交通组织方式提升老城区的交通管理能力1.3规划范围及年限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由西乡大道、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湖滨东路围合的区域;研究年限为2014年~2020年。
一期:建设年限:2014~2015年建设范围:由湖滨东路、创业二路、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围合的片区二期:建设年限:2016~2020年建设范围:由创业二路、西乡大道、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围合的片区图2研究范围图二、现状交通调查及问题分析2.1城市更新状况老城区内近期有20块城市更新单元,更新单元的容积率普遍较大,根据各更新单元的用地性质及建筑面积计算可知,当城市更新单元全部完成后,规划范围内交通生成量将增加约1倍,老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将更加严峻。
2.2道路系统现状1.路网密度通过对老城区内各等级道路长度进行计算:老城区高速公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均已达到深标要求。
但是,依据“新深标”规定,支路网长度应达到65km~100km,现状老城区内支路总长度为35.5km,支路建设不足。
另外,为建设安全社区,现有较多支路已被围挡。
老城区内未围合支路长度仅为支路网总长度的40.6%。
2.道路横断面规划范围内,主干路道路多为6~8车道,新安二路~新安四路部分为2车道,已有改造计划;次干路多为双向2车道或3车道,按照初始规划为“双向2车道+自行车道”,而现状使用状况大部分是“双向3车道或2车道+路内停车”,机动车侵占了非机动车路权。
3.道路运行状况老城区内,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路段主要分布在107国道、新安路、创业路、前进路、西乡大道、建安路、公园路、上川路等路段。
交叉口饱和度较高,成为老城区交通拥堵的重要瓶颈之一。
4.老城区对外联系通道目前,老城区与新中心区现有联系通道有:西乡立交、新安五路跨线桥、创业立交、新安一路跨线桥;老城区与尖岗山片区现有联系通道有:公园路、上川路、裕安路(人行通道)、创业路;老城区与南山区现有联系通道有:107国道、前进路、广深高速、留仙三路。
随着老城区对外交通联系需求日益增加,老城区对外联系通道数明显不足,尤其是老城区与新中心区的联系通道,高峰时段饱和度较高(0.8以上),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
图3老城区现有对外联系通道图2.3片区微循环现状通过对老城区内所有片区进行实地调查,将研究范围内各小区分为围合片区和未围合片区,分别如图中红色和蓝色网状线所示。
(1)围合片区①对运行状况较好片区,加以推广。
主要包括2区、8区和19区,该类小区内支路较完善、道路标线清晰且完备、路边停车有序、小区秩序井然、环境友好,对其它围合片区具有借鉴意义。
②对交通组织欠佳,但具有改善空间的片区,借鉴19区进行改善,组织小区微循环、规范停车。
主要为23和33片区,该类片区支路较多、道路相对较宽但道路标线不完善,小区内停车稀疏,周边主干路路边停车现象严重,可借鉴运行状况较好片区进行改善。
③对其余的围合片区,内部停车已经饱和,改善后对小区内部及周边交通效果不明显的片区,建议加强管理。
主要为31区、35区和36区等其余围合片区。
(2)未围合片区未围合片区中20区(宝安中学周边)通过实施单向通行、设置隔离设施、彩色沥青铺装自行车道,释放道路空间做独立的自行车道或停车。
建议梳理所有未围合支路,组织单行、规范停车,从而改善片区微循环,同时对未围合的交通性支路考虑引入支线巴士。
图 4 老城区内小区分类图2.4慢行系统现状1.步行系统现状(1)人行道设施规划范围内的主次干路均设有人行道,但部分人行道设施被机动车、摊贩占用且局部破损严重。
(2)立体过街设施规划范围内现状共有人行天桥16座,其中,107国道12座、前进一路3座,西乡大道1座,其余道路均无人行天桥。
2.自行车系统现状老城区内现状独立自行车道长度约为14.3km,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板,但进行了沥青罩面的道路长度约为 2.3km。
现状自行车道长度不足,没有形成网络,且多被机动车占用,与行人相互干扰严重。
图5老城区内自行车道分布现状2.5公共交通现状1.公交线网分布老城区内公交线网密度为 4.12km/km2,满足规范要求,但分布不均匀。
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几条干路上,次干路、支路上相对较少,不能便捷的服务于居民出行且与地铁接驳支线不足。
2.常规公交停靠站分布老城区内现状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约为92%,满足规范要求,但公交停靠站主要分布在主、次干道上,支路上较少。
3.常规公交专用道规划范围内,设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主要有:创业二路(建安路——大宝路段)、前进一路(湖滨东路——新安四路段)、前进二路(新安四路——西乡大道段)。
但现有公交专用道不专用、不成网、不优先、不快捷。
4.常规公交场站规划范围内公交场站设施缺乏,目前共有公交场站3处,分别为北方公司首末站、五区市场首末站和宝城三区首末站,总面积为6229平方米,均为租赁场站。
5.地铁线路及站点轨道交通5号线在规划范围内设有2个站,分别为灵芝站和洪浪北站。
2.6停车系统现状1.公共停车场分布规划范围内现状共有公共停车场16个,主要集中在商业、办公用地附近,所能提供的公共停车泊位数约为3860个。
2.路内停车现状根据实地调查,规划范围内路内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合法路内停车泊位数约为490个;非法占用机动车道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占用人行道停车数量较大,共约3430辆。
3.建筑退让红线内停车现状根据实地调查,规划范围内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内的停车现象也十分突出,经初步统计,停车数约为7554个。
2.7问题诊断1.道路系统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支路网密度较低;部分道路断面设置不合理;新老城区交通联系薄弱;交通运行秩序混乱,相互干扰严重。
2.微循环系统支路密度偏低且较多被围合;较多小区行车、停车无序,片区微循环不畅。
3.慢行系统人行过街设施不足;约85%的主次干路无独立自行车道;人行道、独立非机动车道多被停车占用;部分人行道路面破损。
4.公交系统公交线路重复率高,分布不均匀;支线公交不足,尤其是与地铁的接驳支线,居民乘车不便利;准点率不高。
5.停车系统部分建筑配建停车泊位不足;公共停车泊位缺口大;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
三、规划解读和案例分析3.1规划解读通过对《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深圳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法定图则等城市规划及《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宝安中心组团道路专项规划》、《宝安区公共交通规划》等交通规划的解读,对老城区发展的启示有:(1)随着城市发展重心逐渐西移,老城区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宝安中心区的高标准建设要求老城区完善自身建设,并加强与新中心区的交通联系;(2)老城区位于组团规划的城市更新功能区,随着城市更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使得老城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老城区内土地利用规划以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为主,由用地性质决定,老城区内慢行空间需求将较大;(4)从道路网规划上,老城区应加强与新中心区、南山片区的联系;(5)老城区宜从优化道路功能、升级公交服务、重构慢行网络、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解决老城区交通问题,以发展可持续的品质交通。
3.2案例分析通过对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香港、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对老城区发展的启示主要有:(1)借助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注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人口和岗位在土地空间的合理分布,从交通产生的源头减少出行总量;(2)抓住轨道交通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行公交引导发展(TOD)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促进土地开发和交通发展的良好互动;(3)大力发展公交和慢行系统,引导“公交+慢行”为主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公交与慢行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与小汽车个体化交通的竞争力;(4)通过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手段,提高私家车使用成本,以政策和经济手段抑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5)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四、规划方案4.1规划原则1.以现实为依据,规划切实可行以老城区城市空间和交通现状为依据,紧抓现实条件(道路系统改造和停车配建空间有限)和可利用条件(支路系统和小区内部道路),保障规划切实可行。
2.变单一系统规划为整体系统平衡规划将道路系统、慢行系统、公共交通和停车系统协调规划,打造共享空间。
将其整合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3.转变车本思想为人本思想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彻底改变车本思想,构造舒适宜人、可持续的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