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学案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人教版(2019)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高一必修二物理导学案课题: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平抛运动及探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原理,并会测量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能够通过对运动数据的处理获取初速度,会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3.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处理,提升科学推论与论证的能力。
二、阅读课本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实验器材:斜槽,_______________,白纸,小球,图钉,铅笔,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垂线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___________。
(1)用卡位法描点并绘制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y, 据x=___,y=______得初速度v0=______。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1)将带有斜槽的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上,装好平抛轨道,调整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然后,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或气泡水准,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装置如图所示。
(2)给描迹记录纸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紧贴记录面板用压纸板固定在面板上。
2.建立坐标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斜槽末端)时球心所在描迹记录纸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过坐标原点水平向右的直线,作为x轴。
3.确定小球的位置:(1)把接球挡板拉到最上方一格的位置。
(2)将定位板定在某一位置固定好,小球紧靠定位板由静止释放,小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
(3)下落的小球打在向记录面板倾斜的接球挡板上,同时在记录面板上留下一个印迹点。
(4)再将接球挡板向下拉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打出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拉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小球下落时的一系列印迹点。
4.描点得轨迹:取下描迹记录纸,将描迹记录纸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3节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学案

第3节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二、实验思路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作抛体运动.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样的抛体运动就叫作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比直线运动复杂.我们可以按照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直线运动的思路,分别研究物体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合运动.如果这两个分运动研究清楚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自然就清楚了.三、实验方案方案一为了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我们应该想办法把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记录信息,开展研究.如图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记录的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每隔相等的时间的位置图.以左边第一个小球的中心为原点,沿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各球中心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方案二步骤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的特点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做平抛运动;同时B球被释放,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两球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落地时间的先后.分别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小锤击打的力度,多次重复这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步骤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斜槽M末端水平.钢球在斜槽中从某一高度滚下,从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在装置中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可上下调节的倾斜挡板N,钢球飞出后,落到挡板上.实验前,先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装置的背板上.钢球落到倾斜的挡板上后,就会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迹.上下调节挡板N,通过多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印迹连接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根据步骤1得出的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设法确定“相等的时间间隔”.再看相等的时间内水平分运动的位移,进而确定水平分运动的规律.四、数据处理根据所记录的数据,以及相邻小球时间间隔相等的特点,分析小球在水平方向分运动的特点.然后再按照这个办法,分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分运动的特点.五、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导致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建立坐标系时,坐标原点的位置确定不准确,导致轨迹上各点的坐标不准确.3.小球每次自由滚下时起始位置不完全相同,导致轨迹出现误差.4.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5.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六、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释放(1)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2)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而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初速度的计算: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七、其他方案喷水法:如图所示,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根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可在装置一侧竖直放置一玻璃板,将平抛运动的轨迹描在玻璃板上.实验原理与操作(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2)“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斜槽必须是光滑的,且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必须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将球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后取下坐标纸,用直尺将所有点连成折线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竖直面上的坐标纸相接触[解析](1)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说明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与B球相同,即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2)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斜槽末端需切线水平,斜槽轨道不一定需要光滑,故A 错误.为了使每次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每次让小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故B 正确.将球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后取下坐标纸,用平滑曲线连接,故C错误.小球运动时不应与竖直面上的坐标纸相接触,防止由于摩擦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故D正确.[答案](1)B(2)BD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时,斜槽是否光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将观察到两小球落地时间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个实验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解析]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相等,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斜槽是否光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A、B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小球A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没有相同相同实验拓展创新(2019·福建永春期中)如图所示,有两个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相同轨道,A、B两个相同小球从离出口处相同高度的地方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假设小球经过斜面与水平轨道连接处无能量损失,所有的接触都是光滑的.离开轨道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1)A、B两球是否在A球第一次落地点处相碰,答:________(填“是”或“否”);(2)如果多次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A球抛出时,在水平方向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A球抛出时,在竖直方向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解析](1)A、B两球从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到达斜槽底端的速度相同,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两球将在水平地面上的某处相遇.(2)如果多次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又因A球做平抛运动,而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可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答案](1)是(2)A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坐标纸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A.秒表B.天平C.重垂线D.弹簧测力计解析:选C.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还需要重垂线,确保小球抛出后在竖直面内运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力、时间以及质量,故不需要弹簧秤、秒表和天平,C正确,A、B、D错误.2.(2019·浙江1月学考)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一小球做平抛运动,同时另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最上面与最下面小球位置间的实际竖直距离为1 m,照片中反映的实际情况是()A.自由下落小球相邻位置间的位移相等B.平抛运动小球相邻位置间的位移相等C.自由下落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一定大于0.1 mD.平抛运动小球相邻位置间的水平距离一定大于0.1 m解析:选D.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增大,故A错误;平抛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相同时间内位移增大,则相邻位置间的位移不相等,故B错误;1 m对于10等分的话为0.1 m,但自由下落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增大,则刚下落时的距离要小于0.1 m,故C 错误;由图可知水平长度要大于竖直高度,而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则为距离平分,要大于0.1 m,故D正确.3.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序号抛出点的高度/m水平初速度/(m·s-1)水平射程/m1 0.202 0.402 0.203 0.603 0.45 2 0.604 0.45 4 1.25 0.80 2 0.86 0.80 6 2.4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解析:选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应保证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不变,改变下落高度,选项A正确,B错误;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应保证平抛运动的下落高度不变,改变初速度,选用的数据可以是1、2的实验数据或3、4的实验数据或5、6的实验数据,选项C、D错误.4.(2019·广西桂林期末)小明猜想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为验证猜想,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1)他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并通过多次改变装置的高度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2)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两球由相同高度同时运动,A做平抛运动,B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将同时落地,由于两球同时落地,因此说明A、B在竖直方向运动规律是相同的;所以他可以通过观察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并通过多次改变装置的高度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2)本实验中无法确定水平方向上是否做匀速运动.答案:(1)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2)不能5.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关于该实验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小球每次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建立坐标系时,应该用重垂线来确定y轴D.要使描绘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2)现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某同学得到的记录纸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该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让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斜槽轨道不一定需要光滑,故A、B错误.建立坐标系时,应用重垂线来确定y 轴,故C正确.要使描绘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故D正确.(2)由图可知,小球做斜抛运动,可知实验装置中斜槽末端未保持水平.答案:(1)CD(2)斜槽末端未保持水平6.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其中图甲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____.A.球心B.球的上端C.球的下端(2)在此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________.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用光滑曲线把记录点连接起来D.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3)图乙是利用图甲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解析:(1)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球心,故选项A正确,B、C错误.(2)实验过程中,斜槽不一定光滑,只要能够保证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即使轨道粗糙,摩擦力做功是相同的,离开斜槽末端的速度就是一样的,故选项A是不必要的;记录点适当多一些,能够保证描点光滑,用平滑曲线连接,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故选项B、C是必要的;y轴必须是竖直方向,即用重垂线,故选项D是必要的;操作不必要的是选项A.(3)由图可知斜槽末端不水平,才会造成斜抛运动,故选C.答案:(1)A(2)A(3)C。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运动规律;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4.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理解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二、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设计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抛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给出自己对于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30分钟)在理论讲解中,我们将首先讲解平抛运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然后介绍平抛运动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加速度大小、方向、速度、位移等。
最后,我们将讲解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方法。
3. 实验操作(60分钟)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将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运动的数据。
实验数据的记录需要协商合作,互相协助,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30分钟)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中,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得到运动学中的重要参数并讨论实验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并且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对平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通过不同角度下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解决运动学中的问题。
教师通过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六、附录1. 实验材料1.直尺;2.计时器;3.尺子;4.轻木与铅垂;5.小球。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5章抛体运动第3节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目录一、实验目标二、必备知识三、学习效果第5章抛体运动第3节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实验目标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的特点。
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
二、必备知识1. 实验原理:2. 实验器材: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铅笔、白纸、图钉、小球、刻度尺、垂直线。
3. 实验步骤4. 数据处理5. 误差分析(1)斜槽末端没有调节成水平状态,导致初速度不水平。
(2)坐标原点不够精确(3)轨迹上的描点不准确等。
6. 注意事项三、学习效果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 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来确定的。
(3)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看小球能否保持静止。
(2)用重垂线来确定竖直线最准确。
(3)坐标原点应在平抛起点的重心位置,即坐标原点应该是小球在槽口时重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
[答案] (1)见解析(2)重垂线(3)坐标原点应该是小球在槽口时重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关于该实验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小球每次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建立坐标系时,应该用重垂线来确定y轴D.要使描绘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2)现让小球多次由同一位置由静止从斜槽上滚下,在白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某同学得到的记录纸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该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学案及典型例题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基础知识梳理一、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作用的运动.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方向的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2)只受作用.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运动的分解,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不同方向上两个相对简单的运动,分别研究物体在这两个方向的运动特点.(2)平抛运动的分解:可以尝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方向的分运动和方向的分运动.【进行实验】方案一:频闪照相(或录制视频)的方法(1)通过频闪照相(或视频录制),获得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2)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3)通过频闪照片描出物体经过时间间隔所到达的位置;(4)测量出经过T,2T,3T,…时间内小球做平抛运动的位移和位移,并填入表格;(5)分析数据得出小球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特点.方案二:分别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运动规律步骤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的特点图2(1)如图2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A球做运动;同时B球被释放,做运动.观察两球的运动轨迹,听它们落地的声音.(2)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的初速度,发现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运动.步骤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1.装置和实验(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M末端水平,使固定的背板竖直,并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背板上,N为水平装置的可上下调节的向背板倾斜的挡板.(2)让钢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滚下,从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使小球的轨迹与背板.钢球落到倾斜的挡板N上,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迹.(3) 调节挡板N,进行多次实验,每次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4)以斜槽水平末端端口处小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轴.(5)取下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印迹连接起来,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6)根据钢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轨迹上取竖直位移为y、4y、9y…的点,即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这些点之间的水平位移,确定水平方向分运动特点.(7)结论:平抛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相等,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运动.2.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水平).(2)背板必须处于,固定时要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钢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一直到达为宜.【参考答案】重力水平重力直线水平竖直平抛自由落体自由落体平行上下坐标 相等 位移 匀速直线 切线水平 竖直面内 同一位置 左上角 右下角考点一:平抛运动概念、性质、条件、特征【例1】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冠军。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抛体运动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科目物理课题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平抛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2.掌握频闪照相法、滴水法、描点法等探究实验的常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2.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平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车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具: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教师提出问题】①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的?②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④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以及各个分运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够研究曲线运动的规律,现在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二.讲授新课:(1)抛体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包括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这是等时性原理;各个分运动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这是独立性原理通过对前面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回顾,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师引导实验】抛体运动教师以任意角度向空中抛出一个粉笔头。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导学案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学习目标】1、能说出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会用运动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2、会设计实验探究平抛运动两个分运动的特点,会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3、根据实验现象和轨迹,猜想并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性质。
【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平抛运动的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运动的特点。
2.利用实验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抛体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思路: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和位移的都在时刻变化,按照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不同方向上两个相对简单的运动的思路,分别研究物体在这两个方向运动的特点。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是沿着方向抛出的,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因此,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方向的分运动和方向的分运动。
这两个方向的分运动特点研究清楚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就清楚了。
三、设计实验合作探究方案一:频闪照相(或录制视频)的方法(1)通过频闪照相(或视频录制),获得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2)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3)通过频闪照片描出物体经过相等时间间隔所到达的位置;(4)测量出经过,2,3,…时间内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并填入表格;(5)分析数据得出小球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特点.方案二:分别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运动规律步骤1、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右图,用小锤击打金属片C后,A沿水平方向抛出,做运动;B被释放,自由下落,做运动。
操作(注意底面水平)①改变装置距地面高度h。
②改变小锤打的力度(改变A的初速度V0)现象:无论A、B处于怎样的高度,A具有怎样的初速度, A、B落地时间(填“相同”或“不相同”)结论:做平抛运动的A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
原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性。
步骤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1.装置和实验(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M末端,使固定的背板竖直,并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背板上,N为水平装置的可上下调节的向背板倾斜的挡板.(2)让钢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滚下,从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使小球的轨迹与背板平行.钢球落到倾斜的挡板N上,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迹.(3)上下调节挡板N,进行多次实验,每次使钢球从斜槽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4)以斜槽水平末端端口处小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为坐标原点,过点画出竖直的轴和水平的x轴.(5)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印迹连接起来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6)根据钢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轨迹上取竖直位移为y、4y、9y…的点,即各点之间的时间,测量这些点之间的水平位移,确定水平方向分运动特点.(7)结论:平抛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_____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 (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小球,则斜槽末端水平).(2)背板必须处于面内,固定时要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 .(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钢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五、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时,可以选用图中两种装置进行研究.(1)图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平抛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是实验室内研究平抛运动的装置.为了保证钢球每次抛出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定的,每次释放时都使钢球在弧形槽上__ ___ 位置由 __ ___滚下.2、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小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在一块竖直放置的背景板上固定两个弧形轨道A、B,用于发射小铁球,从轨道A射出的小铁球做平抛运动,从轨道B射出的小铁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板上还装有三个电磁铁C、D、E,其中电磁铁C、D可分别沿轨道A、B 移动.在轨道A出口处有一个碰撞开关S,用以控制电磁铁E的电源的通断,电磁铁E可以沿水平杆MN移动,当它吸上小铁球时,该小铁球的中心与从轨道A末端射出的小铁球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1)实验中,轨道A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保证小铁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铁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铁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铁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2)若轨道A、B出口方向水平,将小铁球1、2从斜槽相同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则可看到的现象是___ _。
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2019版)教案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有:•手电筒•铝纸•纸屑•木板•支架•计时器•尺子•摄像机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物体落地的瞬间,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位置最高,随后物体开始下落,速度不断增加,最终撞击地面。
平抛运动遵循以下规律:1.速度不断变化: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在抛起时为初速度,之后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0,然后速度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增大。
2.加速度恒定: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3.抛出角度决定轨迹:抛出物体的角度不同会对物体所在的轨迹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一张木板上用铝纸做出一个斜面,将木板固定在支架上。
摆放两个瓷盘,并在一端靠近支架处放一堆纸屑。
2.实验操作:将手电筒放在斜面的顶端,在靠近支架的端点处放一堆纸屑,把它点燃,等纸屑烧完,手电筒自然下落,观察手电筒运动轨迹的特点,并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3.实验数据处理:对每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总结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4.实验扩展:在斜面上放置一个转轮,在转轮上系上一根绳子,绳子上挂一小球,将小球自转打开。
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数据,总结出与平抛运动的相似之处。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2.在记录数据时要认真仔细,将数据准确无误地填写进表格中。
六、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探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了解到了平抛运动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还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 、y ,据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二、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 、三角板、铅笔、 .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描迹法1.安装调整(1)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末端伸出桌面,轨道末端 水平.(2)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 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如图所示:2.建坐标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所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利用 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 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 轴.3.确定小球位置(1)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的y 值.(2)让小球由 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3)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 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方法二:喷水法如图所示,倒置的饮料瓶内装有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加上一个很细的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将它描在背后的纸上,进行分析处理.方法三:频闪照相法数码照相机每秒拍下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十几帧或几十帧照片.将照片上不同时刻的小球的位置连成平滑曲线便得到了小球的运动轨迹.四、数据处理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在x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1、A2、A3…向下作垂线,垂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用刻度尺测量各点的坐标(x,y).(1)代数计算法:将某点(如M3点)的坐标(x,y)代入y=ax2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都近似成立,则说明所描绘得出的曲线为抛物线.(2)图象法:建立y 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坐标值计算出对应的x2值,在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2.计算初速度: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12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后算出v0的平均值.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导致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建立坐标系时,坐标原点的位置确定不准确,导致轨迹上各点的坐标不准确.3.小球每次自由滚下时起始位置不完全相同,导致轨迹出现误差.4.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5.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六、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若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释放(1)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2)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初速度的计算: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第二课时典例分析【例1】(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有________.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测力计F.重垂线(2)(多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D.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3)(多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C.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D.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例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来确定的.(3)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测得坐标为(x,y),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测量值比真实值要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平抛运动巩固练习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________位置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____________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完成上述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甲乙(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使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作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同时以相同的初速度v0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实验后在白纸上作的图.甲乙(1)在甲图上标出O点及Ox、Oy轴,并说明这两条坐标轴是如何作出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定斜槽轨道时应注意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需经过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中应注意________.(4)计算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公式v0=________,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v0=________m/s.4.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将小球做平抛运动,用频闪照相机对准方格背景照相,拍摄到了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每个小方格边长为9.8 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1)若以拍摄的第一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向,则没有被拍摄到的小球(在图中没有方格的区域内)位置坐标为__________[用图中格数表示坐标,比如图中标记为2的小球坐标为:(2,1)].(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5.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器材为弹射器(含弹丸,如图所示)、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1)画出实验示意图;(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为________;(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所示为喷出细水流的数码相片,照片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细水流是水平喷出的,试根据该照片研究:(1)已知水流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找出研究其竖直分运动的方法,并证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若g=10 m/s2,试求水流喷出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