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八上语文《孟子二章》优质默写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孟子二章》注释、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课时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2)贫贱不能移.(3)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出则无敌.国外患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B.必先苦.其心志C.与民由.之D.生.于忧患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时训练答案1.(1)准则,标准(2)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3)财资缺乏(4)奋起,指有所作为(5)匹敌、相当2.B3.B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2)拿起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4 分)3.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4.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 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5.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6.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8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9•“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_。

10.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11.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答案:1.(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3.治理国家;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4.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新编八上语文《孟子二章》优质默写及答案

新编八上语文《孟子二章》优质默写及答案

《〈孟子〉二章》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1.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__ _ _____,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__ _ _____:‘往之女家,__ _ _____,无违夫子!’__ _ _____,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__ _ _____,__。

得志,_ _____;不得志,_ _____。

_ _____ __ __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 _ _____,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 _ ____,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__ _ ____,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__ _ ____, __ _ ____ , ___ 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 _ ____ , __ _ ____, __ ___。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_ _ ___, _ _ ___;征于色,发于声, _ _ ___。

_ _ ___, _ _ ___,国恒亡。

_ _。

古文理解性默写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

4.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富贵不能淫》1、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的:,,。

2、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大丈夫应该:,。

,。

理解性默写答案:(十.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富贵不能淫》
1.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 _ ____,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 _ ____,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__ _ ____,__ _ ____,__
_ 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 _ ____,__ _ ____,_
_ ___。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 _ ___,_ _ ___;征于色,发于声,_ _ ___。

_ _ ___,_ _ ___,国恒亡。

_ _。

古文理解性默写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
,,。

4.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富贵不能淫》
1、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的:
,,。

2、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大丈夫应该:
,。

,。

理解性默写答案:
(十.1)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