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背诵默写积累
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背诵默写

文本背诵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悠然”写出了作者 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 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 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时山的形象无 意间映入眼帘,好像自己的 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 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
半卷红旗临易水, 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
霜重鼓寒声不起。 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
报君黄金台上意, 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
理解默写: 1.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冰__霜__正__惨_凄__, _终__岁_常__端__正__。”
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风中雄姿的反复
句是:“风__声__一__何_盛__,_松__枝__一_何__劲__!”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 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 凛然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九、梁甫行 曹植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赏析:柴门简陋凄清,在 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 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 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 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 惧与凄楚。承接前面的描写, 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 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背诵默写

八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一)《望岳》(杜甫)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春望》(杜甫)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借花鸟抒发感时伤世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难觅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石壕吏》(杜甫)1.《石壕吏》中表现战争之惨烈(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石壕吏》中,用对比手法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表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语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6.《石壕吏》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7.《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是: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8.《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默写部分(帮助记忆 )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默写部分(帮助记忆)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 ,__________。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 __,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默写一、《长歌行》(汉乐府民歌)1、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诗句是:___ ,。
(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2.描绘春天来临,(鲜明的色彩)万物焕发生机的两句诗:,。
3、表现年少时不努力、年老了只能悲伤的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
6.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野望》(王绩)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萧瑟景色的诗句是:,。
3、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萧瑟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4、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孤独抑郁之心情的诗句是:,。
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
4、写诗人看到孤帆,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的诗句是:,。
5、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本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2、本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3、形容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诗句是:,。
形容水气蒸腾,波涛摇撼岳阳城的两句诗是:,。
4、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见,为自己生在太平盛世却闲居家中感到羞耻的两句诗是:,。
5、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对方助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默写题

⼋年级语⽂上册古诗⽂背诵默写题 ⼋年级语⽂课本中,古诗词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编整理了关于⼋年级语⽂上册古诗⽂背诵默写题,希望对⼤家有帮助! ⼋年级语⽂上册课内古诗⽂背诵默写题 (⼀)填空式默写 1、⼟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之。
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记》 5、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同。
——《⼤道之⾏也》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7、⽩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8、存者且偷⽣,死者长已矣。
——杜甫《⽯壕吏》 9、重岩叠嶂,隐天蔽⽇,⾃⾮亭午夜分,不见曦⽉。
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三峡》 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1、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与⽔,上下⼀⽩。
——张岱《湖⼼亭看雪》 13、晨兴理荒秽,带⽉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居》 14、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王维《使⾄塞上》 15、⽉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李⽩《渡荆门送别》 16、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西村》 17、万⾥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头吊古风霜⾥,⽼⽊沧波⽆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 (⼆)理解性默写 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 陶渊明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篇章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篇章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篇章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导读本文档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篇章理解性默写的全册答案。
以下是每篇古文的理解性默写答案,供参考。
第一课《国风·周南·桃夭》答案: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秋每代谢,舞阳君不归。
第二课《国风·周南·关雎》答案: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第三课《国风·周南·黍离》答案:1. 黍离黍离,庶子之宜,亨如无咎!2. 矢于 屋,室见庾傩,说言 子,终冲于 。
3. 屋处于野,鸾声将下,邦人君子,请忧心理。
第四课《国风·卫风·木瓜》答案:1. 有杕之杜,自我 梓,今古以有之。
无我 以刺。
2. 乃公乃神,维予是尔。
宁莫尔思!忧心悄悄!3. 忧心多烦,惟诚斯默。
求王大掾,言侯方将达。
第五课《国风·卫风·木瓜》答案:1. 有杕之宫,琴瑟友之。
子不我思,岂予子之有?2. 岂不亦丧,宅中抱琴。
俟我于垣,卿卿如也亲。
3. 珥干戚戚,亦各有心。
嗟尔君子,请忧心勿侵!...(文档内容继续,答案详细列举每篇古文的默写答案)总结本文档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篇章理解性默写的全册答案,共包含了每篇古文的答案供参考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题(附答案)专题七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1)似曾相识燕归来(2)黄鹤一去不复返(3)长河落日圆(4)山随平野尽(5)几处早莺争暖树(6)绿叶发华滋(7)志在千里壮心不已(8)终岁常端正(9)狐兔翔我宇(10)采菊东篱下(11)国破山河在(12)塞上燕脂凝夜紫(13)铜雀春深锁二乔(14)学诗谩有惊人句(15)隐天蔽日不见曦月(16)望峰息心窥谷忘反(17)亲戚畔之天下顺之(18)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2.(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3.(1)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1)清晨,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只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比喻。
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乘风高飞,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上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现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也表达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5.(1)诗作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2)《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惆的情感。
(3)B(该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述有误,应该是“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背诵默写积累
1.《七律长征》全诗的总纲是:,。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的句子是:
,。
诗中紧承上文“万水”的诗句:,。
,。
这两句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2.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3.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4.《春望》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恨别鸟惊心。
,。
这两诗表达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表明心头痛苦无法排解的诗句:,。
5.《泊秦淮》中,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诗中采用曲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的诗句:,。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不因为自己处境艰难而哀叹,想着国家命运的诗句:
,。
,。
这两句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7.《过零丁洋》一诗中,写诗人自己生活经历的句子:,。
诗中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的诗句:
,。
,。
这两句诗利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
这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8.《晏子使楚》一文中,写晏子用类比方法反驳齐王的句子:婴闻之,
,,,。
?。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两句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
两句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
表明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志趣高远。
这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
两句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泪湿手巾。
10.《己亥杂诗》中,。
两句诗抒写辞官离京时的忧虑、怨恨以及失落的心境。
,。
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1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的句子:,,。
文中正面写潭水特点的句子:。
通过写游鱼来侧面烘托潭水的句子:,。
写游鱼静止不动的句子:,,。
写游鱼轻快敏捷的句子:,,。
写溪流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
写游人感受的句子:,。
12.《记承天寺夜游》以高度传神之笔写月光的句子:,
,。
??。
三句感慨深长,包含着作者官场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
13.《望岳》作者,诗中?。
两句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
, 。
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写凝望之景。
,。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4.《钱塘湖春行》作者,“”,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
“”表明春水新涨。
“,。
”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
, 。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
15.《登飞来峰》作者,字,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
”诗人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
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
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16.《雁门太守行》作者,字,代诗人。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
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写北方的秋夜,风疾霜重,连战鼓也不能擂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17.《别云间》作者,字,明末抗清英雄。
“,。
”回忆了作者三年来的抗金历程和遭遇,“,。
表现了诗人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
“,。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
”这一结尾,感情由悲而壮,表现了诗人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