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 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
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 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
航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以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 渤海直达天津再转入大都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 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渤海直达天 津再转入大都 制订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和系 统的海路贸易管理条例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进行的三次大 规模西征,元代的统制地域往西已达黑 海南北和波斯湾地区,不仅使中亚、西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 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 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 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 政机构,以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 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 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亚和欧洲连接起来,而且开辟了一条从 漠北到欧洲的通道,从而形成了北穿南 俄、南贯波斯、东经中亚、西到欧洲的 经济流通大动脉
元朝时期,以大都为中心四面八方广设 驿站,构成了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交 通和信息网络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
(一)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衰 (二)清代的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夏代。

自商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端。

商代是中国古代贸易的起点。

商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跨越边境进行贸易。

商代的商人主要进行的是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的方式进行贸易,例如以青铜器、丝绸、玉器等交换食物、木材等物品。

商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随着商代的衰落,夏代的兴起,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夏商时期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玉器、青铜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夏商的贸易网络覆盖了整个东亚和南亚地区。

进入商周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周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周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周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也延伸至东海和南海地区。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系列的交通要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推动了中国与西亚和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汉朝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代的贸易不仅延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一系列的海上贸易航线,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唐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银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香料、药材等。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明朝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封闭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与各个国家保持着广泛的交流。

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外交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旨在呈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1.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

商朝与西亚地区的文明有着广泛的联系,丝绸之路的萌芽也开始形成。

2.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封建制度的建立。

周朝通过封爵贵族来维护国内统治和外交稳定。

与此同时,周朝还通过赵国的联盟来对抗北方的匈奴。

3.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时期,中国首次实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

秦始皇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政策,对外用兵征服六国,积极扩张国土。

秦朝开创了中国外交政策中“合纵连横”的传统。

4.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同样丰富多彩。

汉朝通过“和亲”、“通商”等手段,与西域、南洋岛屿、罗马帝国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交流。

二、中古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1.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部处于动荡时期,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相对萧条。

但是,疆域的缩小使得中国开始与中亚、北亚等地进行交流,如与北方民族的和平共处和文化交流。

2. 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隋唐时期,中国实现了统一的强大中央集权,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也达到了巅峰。

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空前繁荣,中国与西亚、中亚、欧洲等地交流频繁,使唐朝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三、近代朝代的国际交流与外交政策1.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时期,中国南方的海洋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

宋朝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民间的海上贸易,但与此同时,国家也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与邻近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

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目的:①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或者宣扬国威为主。

例如郑和下西洋。

②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例如丝绸之路。

③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如 *** 的。

特点: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

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拓展资料: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包含了中国从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典籍中关于对外贸易的看法和主张。

从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典籍中关于对外贸易的看法和主张。

古代对外贸易在先秦时期主要指诸侯国间的贸易;秦统一中国以后,指对中国境外的陆路与海上贸易,以及境内各民族(如汉与匈奴)间的贸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对外贸易在社会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人们一般对外贸很不重视。

特别在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以后,中国已成为泱泱大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周围国家,自然容易产生中国“百产丰盈,无物不有”的优越感,把对外贸易看成无足轻重之事。

诚然,在封建时代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王朝,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张开放对外贸易,但多强调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才有人主张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

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相交会,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往东北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

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走得最远的。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一、早期对外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可追溯到早期的商周时期。

在商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与西方亚洲和中亚地区的商贸往来,例如与西方亚洲的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等地进行商品交换,获得金属、玉石、象牙等物品。

在周代,商代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延续,同时新增了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

在秦汉时期,古代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加强了与南方各族的贸易,通过水运途径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等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西方,带动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二、唐宋时期的繁荣贸易唐宋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鼎盛时期。

唐朝开启了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阿拉伯等地加强了贸易往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也从这些地区进口了大量的草料、石油、黄金等商品。

唐朝还积极开拓海上贸易,并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进行了频繁的商品交流。

宋朝继承唐朝的贸易传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欧洲进行了密切的贸易合作,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畅销一时,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衰落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衰落。

明朝时期开始,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政策,限制了商人的活动自由,加重了贸易的税收负担。

清朝时期,由于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清朝进行了关闭海禁的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地位受到压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状态。

四、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后。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模式。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其贸易对于其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贸易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为了说明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将介绍从古帝王时代到清朝时期
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首先,古代中国的贸易可以从帝王时代开始。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贸
易已经开始发展,但仍以内陆贸易为主。

在先秦时期,中国政府采取的措
施支持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的财富。

这一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从海上进
口商品,从而开始了海上贸易。

这一时期的中国也开始发展丝绸贸易,开
始向国外出口丝绸。

其次,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在秦汉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秦朝时期,
中国开始进行巨大规模的贸易活动,把中国的商品带到外国,让中国的商
品面世。

随着丝绸、金银及其他中国文化产品热销市场,中国经济发展和
贸易活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汉朝时期,中国贸易也到达瓜达拉哈拉海峡,向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出口货物,也开始从波斯以及其他国家进口商品。

最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在清朝时期有了巨大的发展。

清朝时期,中
国面临来自外国的贸易竞争加剧,但中国仍然保持着全球贸易第一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

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

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门下省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

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