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合集下载

关爱残疾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残疾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残疾人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近期,我参与了一次关爱残疾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到了残疾人的生活困境,并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感想。

1. 实践背景和目的在中国,残疾人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歧视,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够友好,社会地位不够平等。

因此,为了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保障程度,以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志愿参与了这次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践行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共鸣,为残疾人争取权益,推动社会发展。

2. 实践过程和内容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关爱残疾人。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场关于残疾人保障政策的讲座,向社会大众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的权益保障问题。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义卖活动,用所筹集的善款购买了辅助器具和医疗用品,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残疾人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进而提高他们的关爱意识。

最后,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持续的志愿工作,为残疾人提供陪护、协助日常生活等服务。

3. 实践成果和影响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媒体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关爱残疾人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设立的义卖活动为购买辅助器具和医疗用品筹集了大量的善款,帮助了许多有需要的残疾人。

第三,通过残疾人体验活动,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和他们所需的支持,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意识。

最后,志愿服务队伍的成立为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了持续的志愿者支持,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4. 实践心得和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帮助残疾人社会实践报告

帮助残疾人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次残疾人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帮助残疾人,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二、调查背景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0万人,占总人口的6.34%。

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就业、教育、医疗、出行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我们选择了当地一家残疾人福利机构作为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过程1. 调查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残疾人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

该机构成立于1990年,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帮助。

机构内设有康复训练室、培训教室、宿舍等设施,共有50余名残疾人在此接受培训。

2. 深入交流在了解机构基本情况后,我们与残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在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面临的困境。

其中,就业问题是残疾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许多残疾人表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3. 开展活动为了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包括:(1)康复训练:我们协助康复师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职业技能培训:我们邀请专业讲师为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心理辅导:我们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4)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实践成果1. 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许多残疾人表示,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新技能,增加了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2. 社会关爱残疾人事业得到提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残疾人事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某市残疾人家庭生存问题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 篇).docx

某市残疾人家庭生存问题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 篇).docx

第一篇:某市残疾人家庭生存问题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赵立军作者:周智敏实践单位:聊大教科院11级1班实践地点:聊城市白广春家实践时间:xx年06月23日关于山东聊城残疾人家庭生存问题的调查报告一、概述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算算,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

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

这次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山东聊城的白广春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白广春的爸爸患有精神障碍,妈妈则是小儿麻痹症,只能坐在特制的车子上,无法下地行走。

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就交给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

每天除了上学以外,白广春还要照顾家里,照顾爸爸妈妈,承担家里的家务。

当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时,白广春可能还在家中做着家务。

白广春一家住在一个非常旧的房子里,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砖,而每当下雨的时候有间屋子里还会漏雨。

白广春住的屋子里非常简陋,还有爸爸用砖头给他搭的“桌子”。

白广春妈妈住的屋子里也比较潮湿,这不利于妈妈的身体健康。

我们还看到由于行动不便,他的妈妈吃住都是在一间屋子。

屋子里还有一台旧的电视机和旧的写字台,这些都是他的亲戚送给他们的,即使这样,屋子看起来还是比较空旷。

白广春还有一个奶奶,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也是没有人照顾。

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残疾家庭需要照顾的人多,而有完全照顾人能力的只有小广春一个人,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组成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白广春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感动后更多的是来关注这个残疾的特殊家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对于拥有这么多残疾人家庭的中国来说,保障好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来关注周围的残疾人,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生命的美好。

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

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我们组织了一支由残疾人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

2.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残疾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增强残疾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

4. 拓展残疾人大学生的社交圈,促进他们与社会的互动。

三、实践内容1. 调查走访我们团队首先对周边地区的残疾人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面临的困难。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残疾人及家属的交流,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2. 残疾人就业援助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团队联合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通过举办就业讲座、组织残疾人参加招聘会等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3. 残疾人心理健康辅导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组织残疾人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4. 残疾人文化活动为了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团队组织了残疾人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残疾人的艺术修养,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5. 残疾人权益宣传我们团队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残疾人权益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四、实践成果1. 调查走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收集到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资料,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2. 残疾人就业援助:我们成功帮助多名残疾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残疾人心理健康辅导: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受到了残疾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报告6篇

“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报告6篇

“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报告6篇第1篇示例: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残障群体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帮助残障群体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了“爱心助残”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得更多人了解残障群体的困境,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活动目的“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共融。

通过了解残障群体的需求,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二、活动内容1. 慰问活动:我们前往社区的残障人士家中进行慰问,送去慰问品和祝福,与他们拉近距离,听取他们的心声,传递关爱和温暖。

2. 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帮助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条件,购买辅助设备等物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3. 义工服务: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残障人士福利机构进行义工服务,陪伴他们聊天、做游戏、散步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陪伴。

4. 宣传教育:组织讲座、演讲等形式,向广大社会公众传递关于残障群体的正确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和包容。

三、活动效果通过“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实际帮助与支持,也促进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关爱。

残障人士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激发了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这些活动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残障人士的困境和需求,使社会更加关注残障群体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和互动交流,促进了残障人士与社会其他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四、活动展望在未来,我校将继续坚持“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与残障群体的联系与互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残障人士的行动中来。

我们也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残障人士的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整体的包容和共融。

结语:“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帮助了残障群体,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残疾人之家实习报告

残疾人之家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往往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为了关注这一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关爱残疾人的责任。

在这个暑假,我选择了到“残疾人之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以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社会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1. 生活照料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工作人员照顾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包括帮助他们起床、洗漱、用餐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他们在生活中需要他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 康复训练我还参与了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工作,包括帮助他们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康复等。

通过康复训练,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心理咨询在实习期间,我还协助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生活。

我发现,很多残疾人内心都充满了焦虑和自卑,他们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4. 社交活动为了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还参与了组织他们的社交活动,如举办文艺演出、开展趣味运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强与他人的交流。

三、实习感悟1. 关爱残疾人,需要尊重和平等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关爱残疾人首先要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平等的个体。

只有尊重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2. 关爱残疾人,需要耐心和细心残疾人的需求往往更加特殊和复杂,因此在关爱他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帮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 关爱残疾人,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残疾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焦虑和自卑。

因此,我们在关爱他们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生活。

四、总结通过这次在“残疾人之家”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暑假助残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助残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暑假,是放松身心、充实自我的好时机。

在这个暑假,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助残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残疾人士的生活不易,也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这次助残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许多残疾人士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残疾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校组织了这次暑假助残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1.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志愿服务精神;2. 了解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关注弱势群体;3. 通过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士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前期准备在实践开始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与残疾人士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了他们的生活需求,并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

我们还学习了基本的助残知识和技巧,为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2. 实践内容(1)关爱社区残疾人士我们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士及其家属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为他们提供以下服务:①定期探访,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②协助他们办理各项手续,如残疾证、低保等;③组织残疾人士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2)开展残疾人士职业技能培训我们邀请专业老师为残疾人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电脑操作、手工制作等。

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3)开展残疾人士心理健康辅导我们与心理专家合作,为残疾人士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通过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3. 实践成果(1)提高了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通过我们的努力,许多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增强了生活信心。

(2)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残疾人士的生活不易,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残疾人士沟通、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残疾人关爱社会实践报告

残疾人关爱社会实践报告

残疾人关爱社会实践报告在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一项残疾人关爱活动,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和支持。

我此次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与残疾人群体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与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与支持。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关爱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作出的积极贡献。

首先,我参观了当地一家残疾人服务中心。

这个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类型的康复医疗和扶助服务。

我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许多具有不同残疾的人们,他们或轮椅代步,或手持助听器。

通过与他们的亲切交流,我了解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如交通出行、就业和社交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在与残疾人群体的交流与互动中,我意识到他们与其他人并无不同,他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欢乐与悲伤,有着对人生的相同追求。

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我坚信我们应该创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志愿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关爱与支持。

我们组织了一次残疾人音乐会,邀请了一些残疾人朋友参与。

通过这次音乐会,残疾人们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艺。

我们也向残疾人群体捐赠了一些生活用品和康复设施,力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关怀。

此外,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我还参与了一场关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我们分享了自己在残疾人关爱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同时也讨论了残疾人群体在法律保护方面的问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护。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刻认识到了残疾人关爱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的实际方式。

同时,我也意识到这项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我们才能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残疾人关爱活动,并鼓励身边的人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尊重和平等的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 给大学生多创造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必须切切实实地把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中去。

实践单位: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又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 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4.3%;肢体残疾人877万,古残疾人总数的14.6%;智力残疾人1182,占残疾人总数的19.7%;精神残疾人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多重残疾人78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

二、调查意义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多万,关联到大约2亿家庭人口。

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

我通过参加“关注身边的残疾人”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到了我家乡关于残疾人的情况。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调查方式
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文献调研(资料查阅)、实地调研(走村入户)、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四、东营市关于残疾人的有关政策
1.东营市残联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政策:
2019年11月25日,东营市以东政办发〔2019〕76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规划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推进方略,正式公布有关领导机构人员名单,为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利用5-8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
体系。

确保残疾人享受普惠政策,着力加强特惠保障力度。

通过健全残疾人专项救济金制度、实施“残疾群众温馨安居工程”“扶残助学工程”逐步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通过政府补贴,扩大保障范围等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险状况;通过免费提供辅助器具、抢救性康复服务,补助托管安养费用,改善孤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等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

据了解,2019年东营市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中,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残疾人得实惠5.6亿元,人均得实惠4650元,发放调查问卷1万份,残疾人满意率在98%以上。

在推进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上,配备了无障碍公交车,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日常出行。

并购置了电视数字手语翻译机,已在东营新闻联播中试运行。

对516户中心城区家庭和650
名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安装了无障碍扶手、语音门铃和闪光门铃。

注册成立了东营市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培育幼犬18只。

2019年月初,东营通过“xx”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国家验收。

2019年,东营开展“你行,我行———爱心不找零”活动,在东营出租车、公交车、商场等共设立爱心捐款箱1617个,募集助残资金10万余元。

各级残联为考入高校的残疾学生报销80%的学费。

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市聋儿语训学校实现了全免费就读。

2.东营市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2019年,东营将继续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新建残疾人扶贫基地10处以上,发展庭院经济50户,扶持个体从业30名,培训残疾人3000人以上。

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大中专毕业生到市直机关党政事业单位工作。

并且年内计划救助残疾人8000名以上,做好残疾人托养“阳光家园计划”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残疾人托养机构。

并建立完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求助政策,确保不因贫、因残失学、缀学,力争将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山东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

3.东营市“助残日”开展的活动
五、具体案例
2019年7月28号,我们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刘星昌老人的家中。

带着几分胆怯与同情我们推开了刘大爷家的门,刘大爷带着几分疑惑招呼我们坐下,我们说清来历之后老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并与我们小队成员聊起来。

刘星昌老人今年64岁,是利津街道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人住在土胚房里,仅仅享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一项医疗保障。

五年前他患了严重的脑血栓致使半身瘫痪,经过疗养下肢虽有所好转但走路时仍然一瘸一拐的,如果不拄拐杖根本无法正常行走。

因为经济原因刘大爷耽误治疗以致左手臂瘫痪。

刘星昌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残疾人,但他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老人并不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垂头丧气,愁眉苦脸,也并不因身体的残缺而自卑。

他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命运带给他的一切。

从刘大爷的身上我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像刘大爷一样的平凡人,身体残缺的刘大爷在平凡的生活中乐观的生活,坚强的面对挫折。

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学到的是一种人生哲学。

六、实践报告总结
在调查过程中,我的心灵无时不在受着震撼。

虽然残疾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幸福的渴望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残疾人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虽然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但我们每个人要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
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用我们真挚的心来抚慰残疾留给他们的伤痕,让生活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更多爱和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