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

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
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

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

宋文娥,程方益,赵建智,陈军+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二氧化锰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清洁无毒等特点,作为电极材料,在碱性锌锰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关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已有报道,Li等合成了多种晶型及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锰[1],但对这些纳米二氧化锰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新的体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Q一,13一和Y-MnO。纳米线,并对其在碱性锌锰电池中的放电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Q一,13一和Y—Mn0。纳米线都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其中以Y-MnO:纳米线的性能最好。

另外,二氧化锰还可以作为空气电池中氧电极的催化剂,其中Q-MnO。性能最好,但文献只对多晶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作了考察[2]。为此,我们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Q-MnO。纳米线及其镀金属镍及银的复合纳米材料,以研究其在氧电极催化方面的潜在应用。

实验部分:

以MnSO。‘H。0为锰源,KMnO。为氧化剂,140。C下水热合成了样品a,采用Mn(N0。):分解的方法水热制备了样品b,样品C是通过商业MnO。在NH.iH。0中水热反应合成的。

以样品a为基体,经过敏化、活化和镀覆三个步骤,进行了镀镍和镀银的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敏化剂为SnSO。的H。S0。溶液(其中加入两三颗锡粒以防止空气氧化),活化剂为PdCl2的HCl溶液。

对a,b,C三个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化学镀产物进行SEM表征。

将样品a,b,C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碱性模拟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

结果和讨论:

1.MnO:及其复合物的表征

XRD结果表明,样品a,b,C分别是比较纯的Q一,B一和Y-MnO。。峰的位置、强度和标准卡片JCPDSNO.44—0141、24-0735、14—0644能较好对应。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产物的微观形貌,如图l所示。可以看出,产物为一维、规整的纳米线结构。纳米线表面光滑,长度达几个微米,直径为几十个纳米。

图1a,b,c样品的SEM图

图2是Q—MnO。化学镀镍和银的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到,相比于MnO:纳米线,镀

‘E—mall:chenabc@nankai.edu.Cil

覆后纳米线表面变得粗糙,有粒子的堆积,另外还存在一些团聚颗粒。可以初步断定纳米线的表面镀了一层金属,镀层结构均匀、致密。

图2MnO。纳米线及其复合物SEM图(a—Q—MnO。纳米线;b一化学镀镍;c一化学镀银)

2、性能研究

将Q一,B一和Y—MnO。纳米线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以锌粉为负极,分别组装成碱性模拟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O.2C下放电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晶型的纳米二氧化锰均显示出较高的比容量。y相的样品比容量最高,接近理论容量的90%。相比于文献中报道的多晶Y—MnO。的比容量,y-MnO:纳米线的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3]。

图3a一,13一和Y-MnO:纳米线组成的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

结论

本文采用新的体系,水热法制备了Q一,B一和Y—MnO。纳米线,并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MnO。纳米线的性能优于其多晶材料。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合成了均一、规整的MnO。镀银及镀镍复合纳米材料,其催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X.Wang,Y.D.Li,SynthesisandFormationMechanismofManganeseDioxide,Chem.Eur.J.2003,9:300

[2]Y.L.Cao,H.X.Yang*,X.P.Ai,L.F.Xiao,Themechanismofoxygenreduction

a』J妇Jinesolution.JournalofE1ectroanalyticalon』l勿伤—catalyzedaircarhodein

Chemistry557(2003)127—134

[3]F.Y.Cheng,J.Chen,X.L.Gou,P.W.Shen,High-PowerAlkalineZn-MnOeBatteriesUsingY一弑n02Nanowires/NanotubesandE1ectrolyticZincPowder,Adv.Mater.2005。17:2753

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作者:宋文娥, 程方益, 赵建智, 陈军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37395356.html,/Conference_6300246.aspx

3电化学三电极体系

3电化学三电极体系https://www.360docs.net/doc/13739535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3电化学三电极体系 电化学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三电极体系,对应的三个电极分别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三个电极组成两个回路,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对电极)组成的回路,用来测电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的回路,用来测电极的电位。图1.2是电化学传感器中常用的三电极体系示意图, 辅助电极又叫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 ),它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是与工作电极形成回路,保持电流的畅通稳定,就好比电路里需同时具备火线和零线一样,由此可见,对电极在电化学测试体系中不可或缺。对电极保证电化学反应发生在工作电极上但又不会影响工作电极上的反应。对电极的表面积比工作电极的表面积要大,这样就能降低加在对电极上的电流密度,使它在检测过程中不容易被极化。常用的对电极材料有Ag, Pt, Ni等。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是指具有己知恒定电位,且接近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基本上没有电流通过它。在电化学检测的三电极体系中,参比电极一方面在热力学上提供参比,另一方方面则是将工作电极隔离起来。为了满足电化学检测体系的需要,参比电极必须是良好的可逆电极,且电极电势要符合能斯特方程,在很小的电流流经过后,电极的电势能快速回到原状,当然电势的稳定和重现性必须很好。常用的参比电极主要有三种:标准氢电极(normal hydrogenelectrode , NHE );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 ) }}0 g' 20};银/氯化银电极(Ag/AgCI协”,’‘]。其中的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在实验室最为常用。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是:Hg2Cl2 + 2e二2Hg十 2C1",而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则是AgCI + e一Ag +Cl",从反应式中可看出,二者的电位皆与氯离子的浓度有关。在本课题中所使用的三电极系统中,参比电极均为银/氯化银电极。 所研究的反应发生在工作电极(working electrode)上,各种能导,一匕的材料都能用作工作电极,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虽然对_!_作电极的材料没有很明确的限制,但是对_f作电极本身有一定的要求。最堪本的一矛a--是工作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不会影响到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并且电极的工作电位窗口要尽可能宽;最一暇要的是电极必须不能与溶剂或者电解质组分发生反应;电极的表面应该呈光滑镜面状态,表面面积不能太大,而且就算沾染到污物,也能通过简单的预处理使电极表面达到使用要求。固体电极使用较为广泛的有玻碳电极[f6} }l、铂电极[[g}、金电极[9-川、碳糊电极

3电化学三电极体系

.3电化学三电极体系 电化学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三电极体系,对应的三个电极分别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三个电极组成两个回路,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对电极)组成的回路,用来测电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的回路,用来测电极的电位。图1.2是电化学传感器中常用的三电极体系示意图, 辅助电极又叫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 ),它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是与工作电极形成回路,保持电流的畅通稳定,就好比电路里需同时具备火线和零线一样,由此可见,对电极在电化学测试体系中不可或缺。对电极保证电化学反应发生在工作电极上但又不会影响工作电极上的反应。对电极的表面积比工作电极的表面积要大,这样就能降低加在对电极上的电流密度,使它在检测过程中不容易被极化。常用的对电极材料有Ag, Pt, Ni等。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是指具有己知恒定电位,且接近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基本上没有电流通过它。在电化学检测的三电极体系中,参比电极一方面在热力学上提供参比,另一方方面则是将工作电极隔离起来。为了满足电化学检测体系的需要,参比电极必须是良好的可逆电极,且电极电势要符合能斯特方程,在很小的电流流经过后,电极的电势能快速回到原状,当然电势的稳定和重现性必须很好。常用的参比电极主要有三种:标准氢电极(normal hydrogenelectrode , NHE );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 ) }}0 g' 20};银/氯化银电极(Ag/AgCI协”,’‘]。其中的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在实验室最为常用。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是:Hg2Cl2 + 2e二2Hg十2C1",而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则是AgCI + e一Ag +Cl",从反应式中可看出,二者的电位皆与氯离子的浓度有关。在本课题中所使用的三电极系统中,参比电极均为银/氯化银电极。

三电极体系

三电极体系 在介绍三电极体系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电化学工作站的基础原理。 在恒电位模式下,工作站将精确控制对电极(CE)相对于工作电极(WE)的电位,从而准确定义工作电极(WE)与参比电极(RE)之间的电位差,并与用户指定值相对应。 在恒电流模式下,工作站将严格控制WE和CE之间的电流,监测RE和WE之间的电位差。 通过使用工作站,在测量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负反馈机制来精确控制用户指定的值(即施加的电位或电流),如原理图所示。 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出,CE连接到电子模块的输出端,该电子模块称为控制放大器(CA)。控制放大器迫使电流经过电解池。使用电流跟随器(LowCF) 或分流器(HighCR)分别测量低电流和高电流的电流值。始终使用差分放大器

(Diffamp) 测量RE和S之间的电位差。根据当前所选择的模式(恒电位或恒电流),PSTAT / GSTAT开关会自动切换。 随后信号将进入加和点(Σ),并与数模转换器(Ein)设置的波形一起输入到控制放大器中。 三电极体系 三电极体系是电化学中最常用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在CE和WE之间流动,WE和CE之间控制电位差,并在RE和S之间测量电位差。由于WE 与S相连,在WE虚地模式下,通过控制CE的极化过程,可始终控制RE和WE之间的电位差。WE和CE之间的电位无需测量,通过调整控制放大器以使WE和RE之间的电位达到用户的要求。这种配置可以控制WE电化学界面与RE 的电位。 为了减少由于RE和WE之间残留溶液而导致的欧姆降,可使用鲁金毛细管

将RE的末端尽可能地靠近WE表面,如上图。由于几乎没有电流流入参比电极,因此毛细管上的电压降很小或没有,从而确保毛细管的末端电位非常接近于RE 电位。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2008-11-25 中国复合材料在线[收藏该文章] 材料的水平决定着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航空、航天、空天三大领域都 对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科技制约着宇航事业的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机动、可靠、易于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及航 天领域。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是衡量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固体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尽量使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目前已拓展到液体动力领域。科技发达国家在新材料研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做到了需求牵引带动材料技术发展,同时材料技术创新又推动了发动机水平提高的良性发展。 目前,航天动力领域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及低成本。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专业材料研究所,四十三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各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及成型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突破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 机用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等部件研制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难关,为我国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牵引我国相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总体水平的 提高。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远地点发动机,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复合材料部件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目前,四十三所正在 研制多种航天动力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研制和生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逃逸系统发动机部件。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结构复合材料 国外发动机壳体材料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主要方向是采用炭纤维缠绕壳体,使发动机质量比有较大提高。如美国“侏儒”小型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SICBM-1 、-2、- 3 )燃烧室壳体由IM-7炭纤维/HBRF-55A 环氧树脂缠绕制作,IM-7炭纤维拉伸强度为 5 300MPa , HBRF-55A 环氧树脂拉伸强度为84.6MPa,壳体容器特性系数(PV/Wc )>3 9KM ;美国的潜射导弹“三叉戟II (D5 )”第一级采用炭纤维壳体,质量比达0.944,壳 体特性系数43KM,其性能较凯芙拉/环氧提高30% 国外炭纤维的开发自八十年代以来,品种、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①性能不断提高,七、八十年代主要以3000MPa的炭纤维为主,九十年代初普遍使用 的IM7、IM8纤维强度达到5300MPa,九十年代末T1000纤维强度达到7000MPa,并已开始工程应用;②品种不断增多,以东丽公司为例,1983年产的炭纤维品种只有4种,至U 1995 年炭纤维品种达21种之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炭纤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为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芳纶纤维是芳族有机纤维的总称,典型的有美国的Kevlar、俄罗斯的APMOC,均已在多 个型号上得到应用,如前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俄罗斯的APMOC纤维生产及其应 用技术相当成熟,APMOC纤维强度比Kevlar高38%、模量高20%,纤维强度转化率已达到75%以上。PBO纤维是美国空军1970年开始作为飞机结构材料而着手研究的产品,具有刚

电化学三电极工作体系

电化学测量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作用是在测量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极电位,对于一个三电极的测试系统,之所以要有一个参比电极,是因为有些时候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对电极)的电极电位在测试过程中都会发生变化的,为了确切的知道其中某一个电极的电位(通常我们关心的是工作电极的电极电位),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在测试过程中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作为参比来进行测量。如果可以确定辅助电极的电极电位在测试过程中是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不必使用参比电极。这就是所谓的双电极测试系统。辅助电极的作用是在整个测试中形成一个可以让电流通过的回路,只有一个电极外电路上是不可能有稳定的电流通过的。这就好比电路里面必须要有火线和零线一样。因此辅助电极对于电化学测试是必须的,而参比电极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不是一定要有的。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参比电极具有已知恒定的电位,为研究对象提供一个电位标准。测量时,参比电极上通过的电流极小,不致引起参比电极的极化。经常使用的参比电极主要有以下三种: A.标准氢电极(NHE):常以在标准状态下,氢离子和氢气的活度为1时的电位即E?为电极电位的基准,其值为0. B.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甘汞电极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参比电极之一,它的电极反应是:Hg2Cl2 + 2e = 2Hg + 2Cl-,可见其电位与氯离子的浓度有关。当溶液中的KCl达到饱和时,叫做饱和甘汞电极(SCE),标准电极电位为0.2412 V;KCl浓度为1 时的电极电位为0.2801 V;KCl浓度为0.1 M时的电极电位为0.3337 V. C.银氯化银电极(Ag/AgCl):银氯化银电极也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参比电极之一,其电极反应为:AgCl + e = Ag + Cl-,其电位也受Cl-浓度的影响。KCl饱和时的电极电位为0.199 V. 银—氯化银电极:银—氯化银电极具有非常良好的电极电位重演性、稳定性,由于它是固体电极,故使用方便,应用很广。甚至有取代甘汞电极的趋势,这是由于汞有毒性,此外,甘汞电极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的滞后现象较大,而氯化银电极的高温稳定性较好。它是一种常用的参比电极。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0-5(25 ℃),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在KCl溶液中,由于AgCl和Cl-能生成络合离子,使其AgCl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在1 M KCl 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为1.4×10-2 g/L,而在饱和KCl溶液中则高达10 g/L。因此为保持电极电位的稳定,所用KCl溶液需要预先用AgCl饱和。特别是在饱和KCl溶液中更应注意。此外,如果把饱和KCl溶液的Ag/AgCl电极插在稀溶液中,在液接界处KCl溶液被稀释,这是部分原先溶解的Ag离子将会分解,而析出Ag沉淀。这些Ag沉淀容易堵塞参比电极管的多孔性封口。由于上述缺点,通常不采用饱和KCl溶液作为Ag/AgCl电极的电解液。

三电极体系资料讲解

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 研究对象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确定工作电极电位 辅助电极有时也称对电极:传导电流 三电极体系含两个回路,一个回路由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用来测试工作电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另一个回路由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起传输电子形成回路的作用。 电化学需要两个电极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需要两个电极 但是针对您要研究的工作电极,需要参比电极精确地控制工作电极的电极电位, 那么就需要额外的参比电极, 以三者成为三电极体系。 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构成测试回路,体系可当成断路。 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构成另外的回路,是构成电解槽的回路,满足电化学反应平衡的。 研究的是工作电极,只有精确地测定工作电极的电位,才能够考察电位同电化学反应,吸附等界面反应的规律。 至于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于构建电化学反应平衡,另外要保证辅助电极不要影响到工作电极。 而确定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用电压表就ok了,不需要双参比电极分别确定两电极电位。 当然,是否以后的电化学工作站,可以确定双参比,分别控制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可能也算是个新思路吧 三电极是指工作电极;电导电极;甘汞电极。用上电化学工作站的时候需要用上250ml电解池再放上三电极做自己想要做的式样。 同时,三个电极不要接触上,但要尽可能的近 工作电极与对电极构成电流的回路,它们之间的电压叫槽牙,可用普通的伏特计测量。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通过高输入阻抗的电位差计测量,类似于电位法的装置,是用来监控工作电极电位的线路。上面有位说是断路,不确切,应该有微小电流流过。

楼上的说得都差不多了,本人补充点:参比电极要尽可能地靠近研究电极,一般用甘汞电极;辅助电极也就是对电极一般用铂电极或者其他,面积一般比研究电极的大5倍或以上。 对于电化学三电极体系的工作原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电极两回路: 三电极指的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又称为研究电极,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所要考察的电极;参比电极是用来测量工作电极电势的;对电极又称为辅助电极,只是用来通过电流的 两回路指的是极化回路和测量回路 电化学研究最常用的测试手段是电极极化曲线的测量,在三电极体系中,通过对工作电极施以不同的极化,测试电流密度与电势的对应关系曲线,了解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借贵宝地问一下,参比电极中Ag/AgCl和甘汞电极的区别,仅仅是参考电位不同吗,还是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Ag/AgCl与SCE相比,具有较小的温度系数,可制作的更加紧凑。要根据实验体系来选择参比电极 你也说过了,电化学需要两个电极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一般情况下对电极不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只起着导电的作用,而真正氧化或者还原的电极是工作电极,那整个电路之发生了单一的反应啊? 您提到的对电极不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这句话是不对的 在循环伏安测试中,如果工作电极处于某一电位下的氧化或者还原反应,那么与之对应的对电极一定会发生还原或者氧化反应。 这是一定的。 因此,在电解槽中阳极和阴极的反应是成对出现的,而三电极体系是同一道理。 因为维持电化学反应平衡是要由阳极氧化反应的失电子用于阴极反应的得电子上。电子不是槽电流产生的,而是电极反应产生的,发生一侧的还原,必然有一侧的氧化,这才是真实的电化学反应平衡,是存在耦合关系的。 前面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不妥,你说阳极氧化反应的失电子用于阴极反应的得电子上,我觉得在电解的时候阴极的电子是有电源负极提供的,虽然阳极氧化失去电子,但是他的电子也是回到电源正极。你说呢? 我觉得我们应该探讨下就是阳极氧化失去的电子回到正极上的情况,这么说回到正极的话难道会增大电源的电压,或者是这部分回到正极的电子作用到了阴极还原所需要的电子

电化学体系三电极介绍

电化学体系三电极介绍 所有电化学体系至少含有浸在电解质溶液中或紧密附于电解质上的两个电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有必要采用隔膜将两电极分隔开。我们将分别介绍电极、隔膜、电解质溶液及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电极(electrode)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电化学体系借助于电极实现电能的输入或输出,电极是实施电极反应的场所。一般电化学体系分为二电极体系和三电极体系,用的较多的是三电极体系。相应的三个电极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工作电极: 又称研究电极,是指所研究的反应在该电极上发生。一般来讲,对工作电极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电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各式各样的能导电的固体材料均能用作电极。(1) 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而受到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 (2) 电极必须不与溶剂或电解液组分发生反应; (3) 电极面积不宜太大,电极表面最好应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等等。 工作电极的选择:通常根据研究的性质来预先确定电极材料,但最普通的“惰性”固体电极材料是玻碳(铂、金、银、铅和导电玻璃)等。采用固体电极时,为了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必须注意建立合适的电极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氧化还原、表面形貌和不存在吸附杂质的可重现状态。在液体电极中,汞和汞齐是最常用的工作电极,它们都是液体,都有可重现的均相表面,制备和保持清洁都较容易,同时电极上高的氢析出超电势提高了在负电位下的工作窗口记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分析中。 辅助电极:又称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使工作电极上电流畅通,以保证所研究的反应在工作电极上发生,但必须无任何方式限制电池观测的响应。由于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辅助电极上可以安排为气体的析出反应或工作电极反应的逆反应,以使电解液组分不变,即辅助电极的性能一般不显著影响研究电极上的反应。但减少辅助电极上的反应对工作电极干扰的最好办法可能是用烧结玻璃、多孔陶瓷或离子交换膜等来隔离两电极区的溶液。

复合材料高性能聚氨酯

高性能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 (GRPU) 刘锦春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Liujinchun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137395356.html,

1、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简介 近年来,聚氨酯树脂以其韧性好、固化快、无苯乙烯烟雾等优点使其复合材料脱颖而出。随着人们对聚氨酯成型技术的掌握和在控制其反应性以延长其适用期方面的进步,聚氨酯已进入长期由不饱和聚酯和乙烯基酯树脂主宰的复合材料领域。在过去,聚氨酯复合材料主要是用结构反应注射法(SRIM)成型的汽车内饰件和外部件,如皮卡车箱、车底板、行李架、内门板等(聚氨酯经过发泡)。然而在近几年中,聚氨酯复合材料发展了拉挤、缠绕、真空灌注和长纤维喷射等技术,主要用不发泡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来制造窗框、浴缸、电灯杆和卡车、越野车的大型部件等。聚氨酯拉挤聚氨酯拉挤一般具有低粘度、中度至高度反应性、良好的冲击强度和韧性以及短梁剪切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用聚氨酯拉挤可产生多种效益。它可以提高制品中玻璃纤维含量而使制品强度大大提高。例如,用玻璃纤维与聚氨酯树脂拉挤窗框,所得窗框的强度比PVC窗框高8倍,其导电性比铝低40倍,因而绝缘性能好得多。同时,因为聚氨酯拉挤窗框的脆性更小,它们不会开裂而经久耐用。 高性能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以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为基体材料,玻璃行为为增强材料,采用连续拉挤工艺生产的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轻质高分子复合材料。 聚氨酯拉挤技术的产品不仅比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而且更轻质环保。其应用领域十分宽广,从最初的华丽浴缸,到冲浪和滑雪板,再到今天的窗框、集装箱地板等创新应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已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对于复合材料的需求已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复合材料是一种高科技材料,是将几种材料的特性整合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新性能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正是因为材料的独特性能,比如轻质、高强度和刚性、以及能够帮助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率和生态责任,所以聚氨酯复合材料已备受各行业的关注。尤其是在建筑和运输行业,创新的技术与应用,更是备受瞩目。 2、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性能特点 经过数年开发,国外聚氨酯拉挤成型已实现商业化。在聚氨酯拉挤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多的增强纤维,使制品强度大大增高。同时,由于聚氨酯本身优异的

三电极体系

2. 2电化学性能测试 2. 2. 1电化学性能表征 ①活化性能:MH电极一般需经过若干次充放电循环后,才能达到最大放电容量,这个过程称作MH电极的活化。一般来说,MH电极的活化是下列几种作用的结果:合金粒子在充放电循环中粉化,因而增加了合金与电解液接触的表面积;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元素在合金表面分凝;由于一些合金元素或其氧化物从合金中溶出,增大了电极的孔率。活化性能好是指储氢合金能在较短的充放电次数达到最好的初始容量。 ②电化学容量:从电极反应可知,充电时储氢合金M吸收一个氢原子相当于得到一个电子,因此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容量取决于金属氢化物MH、中的含氢量x.金属氢电极的理论容量计算见式(1-19). MH电极的实际容量与储氢合金本身的可逆储氢特性,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电池的工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及放电速率有关,在适宜的放电条件下,对于可逆性优异的电极材料〔如LaNi5 ),其实际容量可接近于理论容量。储氢合金的电化学容量越高越好。 ③循环寿命:MH电极经过若干次活化循环,容量逐渐增大到最大容量,此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逐渐衰退。通过电极容量降低到一定值时的循环次数可以量度电极的循环寿命,这时决定其实用化的关键特性。合金的抗氧化腐蚀能力是决定氢化物电极容量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Willems等[65]对LaNis及LaNi4Cu电极的研究表明,电极的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按指数衰减,可表示如下: 式中,C。为第n次循环容量 C。为理论放电容量 n为循环次数 n*为经验参数 2. 2. 2测试仪器 实验用MH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如图2-2所示的开口式三电极电解池测试。 其中辅助电极(正极)采用Ni(OH)2电极,以HgO/Hg电极作为参比电极,6mo1/L的KOH 溶液为电解液。图中B为极化电源,为研究电极提供极化电流。E为测量电位的仪器。电极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1 国内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复合材料学界较普遍认为我国复合材料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发展复合材料新品种的同时,注意发展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 (2)在研究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方法的同时,加紧研究制定无损评价标准。 其中有五个问题是研究重点: ①增强纤维的研制、生产与供应; ②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技术; ③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与发展; ④复合材料生产环境及回收利用; ⑤国际大环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复合材料发展的对策。 8.1.1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1)引言 《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指出:“下一代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将侧重于材料的多功能性能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美国用于这方面的研究经费为(1.7~1.8)亿美元/年。 功能复合材料的成功应用,使先进战略导弹弹头的有效载荷与结构重量之比大幅度提高(达到4:1),并实现了小型化、被动滚控和强突防。同时具有全天候能力和百米级命中精度。 (2)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要求 1)军事对抗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军事对抗要求包括: ①生存性(全天候、突防、隐身、探测—透波); ②小型化、轻质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多功能一体化); ③高精度(稳定外形)。 2)环境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环境要求(即生存性要求)包括: ①防热; ②抗热应力; ③抗侵蚀; ④耐空间原子氧; ⑤耐高低温交变; ⑥耐空间辐射 ⑦阻尼减震。 (3)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包括:防热功能复合材料、透波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功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 ①防热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防热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碳/碳复合材料技术、先进碳/酚醛防热复合材料技术、低成本、碳/碳复合材料、新型防热复合材料探索和防热复合材料修补技术; 探索研究防热复合材料现场诊断与损伤预警。 ②透波、多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三电极电化学技术

工作电极:又称研究电极,是指所研究的反应在该电极上发生。一般来讲,对工作电极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电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各式各样的能导电的固体材料均能用作电极。(1)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而受到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2)电极必须不与溶剂或电解液组分发生反应;(3)电极面积不宜太大,电极表面最好应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等等。 工作电极的选择:通常根据研究的性质来预先确定电极材料,但最普通的“惰性”固体电极材料是玻碳(铂、金、银、铅和导电玻璃)等。采用固体电极时,为了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必须注意建立合适的电极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氧化还原、表面形貌和不存在吸附杂质的可重现状态。在液体电极中,汞和汞齐是最常用的工作电极,它们都是液体,都有可重现的均相表面,制备和保持清洁都较容易,同时电极上高的氢析出超电势提高了在负电位下的工作窗口记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分析中。 辅助电极:又称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使工作电极上电流畅通,以保证所研究的反应在工作电极上发生,但必须无任何方式限制电池观测的响应。由于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辅助电极上可以安排为气体的析出反应或工作电极反应的逆反应,以使电解液组分不变,即辅助电极的性能一般不显著影响研究电极上的反应。但减少辅助电极上的反应对工作电极干扰的最好办法可能是用烧结玻璃、多孔陶瓷或离子交换膜等来隔离两电极区的溶液。 三电极体系结构及电路图 电化学测试的方法很多,根据测试的特质,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稳态测试方法;2.暂态测试方法;3.伏安法;4.交流阻抗法等。这里小编只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使用最普遍,功能最强大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在此之前,先对电化学测试最常用的三电极测试体系进行简单介绍。 所谓的三电极体系,是为了排除电极电势因极化电流而产生的较大误差而设计的。它在普通的两电极体系(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的基础上引入了用以稳定工作电极的参比电极,如图2示。如左图,电解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工作电极(W),对电极(C)以及参比电极(R)。 W是主要的电极研究和操作对象,R是电势电极的比较标准,而C主要用以通过极化电流,实现对电极的极化。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电极体系在电路中时,P代表极化电源,为研究电极提供极化电流。mA和V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以测试电流和电势。P,mA,C,W构成的左侧回路,称为极化回路,在极化回路中有极化电流通过,可对参比电极进行测量和控制。V,R,W构成了右侧回路,称为测量控制回路。在此回路中,对研究电极的电势进行测量和控制,由于回路中无极化电流流过,仅有极小的测量电流,所以不会研究电极的极化状态和参比电极的稳定性造成干扰。由此可见,三电极体系可使研究电极表面通过极化电流,又不会妨碍研究的电极电势的控制和测量,可同时实现电势和电流的控制和测量。所以,大部分电化学研究测试均在三电极体系完成。 图2 三电极体系结构图及电路图

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复合材料是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涌现出的一类具有极大生命力的新材料,它们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材料。复合材料区别于单一材料的显著特征是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即经过选择性设计和加工,通过各组分性能间的相互补充,可获得新的优良性能。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复合材料,传统的复合材料有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鱼竿、一体成型的鞋子、用于开关绝缘的合成树脂等。新型复合材料是具有更高性能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密度低等,它包括用碳、芳纶、瓷等纤维和晶体等高性能增强体与耐热性好的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基构成的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从实践中认识到,可以根据用途需要,组合两种或多种材料,利用性能优势互补,制成原始的复合材料。所以,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新型材料,也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从用途、构成、功能,以及设计思想和发展研究等,大体上分为古代复合材料和现代复合材料两个阶段。 古代复合材料在东郊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人已经用草茎增强土坯作住房墙体材料。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中国也有高超的技艺。最具代表性的如越王剑,是金属包层复合材料制品,不仅光亮锋利,而且韧性和耐蚀性优异,埋藏在潮湿环境中几千年,出土后依然寒光夺目,锋利无比。 5000年以前,中东地区用芦苇增强沥青造船。古埃及墓葬出土,发现有用名贵紫檀木在普通木材上装饰贴面的棺撑家具。古埃及修建金字塔,用石灰、火山灰等作粘合剂,混和砂石等作砌料,这是最早最原始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但是,上述辉煌的历史遗产,只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改进而取得的,同时都是取材于天然材料,对复合材料还是处于不自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到了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天然聚合物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的需要。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带动科学技术巨大发展,不同于天然材料的现代复合材料应运而生。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复合材料最早出现在1847年。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复合材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84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这位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首次在实验室发明了饱和聚酯。 1894年Vorlander在实验室着手对乙二醇马来酸的研究工作,成为记录在案最早的一位研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学家。 1920年先锋人物Wallace Carothers开始对乙二醇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聚酯的研究工作。 1922年首个聚酯树脂被研发成功。 1930年末研究人员Bradley,Kropa和Johnson三人共同研究不饱和聚酯的固化情况,在报告中提高,固化后,它们可以分为可熔性和不可溶性(热固性)。 1935年欧文斯科宁(Owens Corning)首次引入玻璃纤维 1941年不饱和聚酯首次投入美国的压铸商业市场 1942年美国橡胶公司开发出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1946年船艇制造商开始意识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整个工业带来了何种变革,在这年中首个复合材料船身的游艇在美国建成,还首次引入了冷固化系统。 1950年早期闭模工艺开发完成。

三电极体系是什么

三电极体系简单点说就是,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构成一个不通或基本少通电的体系,利用参比电极电位的稳定性来测量工作电极的电极电势。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构成一个通电的体系,用来测量工作电极通过的电流。利用三电极两体系,来同时研究工作电极的点位和电流的关系。 工作电极:又称研究电极,是指所研究的反应在该电极上发生。一般来讲,对工作电极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电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各式各样的能导电的固体材料均能用作电极。 (1)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而受到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 (2)电极必须不与溶剂或电解液组分发生反应; (3)电极面积不宜太大,电极表面最好应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等等。 工作电极的选择:通常根据研究的性质来预先确定电极材料,但最普通的“惰性”固体电极材料是玻碳(铂、金、银、铅和导电玻璃)等。 采用固体电极时,为了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必须注意建立合适的电极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氧化还原、表面形貌和不存在吸附杂质的可重现状态。在液体电极中,汞和汞齐是最常用的工作电极,它们都是

液体,都有可重现的均相表面,制备和保持清洁都较容易,同时电极上高的氢析出超电势提高了在负电位下的工作窗口记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分析中。 辅助电极:又称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使工作电极上电流畅通,以保证所研究的反应在工作电极上发生,但必须无任何方式限制电池观测的响应。 由于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辅助电极上可以安排为气体的析出反应或工作电极反应的逆反应,以使电解液组分不变,即辅助电极的性能一般不显著影响研究电极上的反应。但减少辅助电极上的反应对工作电极干扰的最好办法可能是用烧结玻璃、多孔陶瓷或离子交换膜等来隔离两电极区的溶液。

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国内外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2004-06-24 https://www.360docs.net/doc/137395356.html,来源: 作者:佚名点击数:2406次 玻璃市场将缓慢复苏 | 2015年中国有望进入光伏平价消费时代 | 玻璃:需求渐缓,价格逐稳 由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包含于整个复合材料之中,且高性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叙述国内外发展概况宜论述整个复合材料为好。复合材料根据基体种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等。 一、树脂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最先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因此应用面最广、产业化程度最高。根据基体的受热行为可分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 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自1932年在美国诞生之后,至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1940~1945年期间美国首次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以手糊工艺制造军用雷达罩和飞机油箱,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军事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途。1944年美国空军第一次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制造飞机机身、机翼;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在美国获得专利;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试制成功直升飞机的螺旋桨;1949年玻璃纤维预混料研制成功,利用传统的对模法压制出表面光洁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零件;20世纪60年代美国用纤维缠绕工艺研制成功"北极星A"导弹发动机壳体。为了提高手糊成型工艺的生产率,在此期间喷射成型工艺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4倍。1961年德国研制成功片状模塑料(SMC),使模压成型工艺达到新水平(中压、中温、大台面制品);1963年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开始工业化生产,美、法、日等国先后建起了高产量、大宽幅连续生产线,并研制成功透明复合材料及其夹层结构板材;1965年美国和日本用SMC压制汽车部件、浴盆、船上构件等;拉挤成型工艺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连续化生产,除棒材外还生产细管、方形、工字形、槽形等型材,到了70年代,拉挤技术有了重大突破,目前美国生产拉挤成型机组最先进,其制品断面达76×20cm2,并设计有环向缠绕机构;进入70年代,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RIM)研究成功,改善了手糊工艺,使产品两面光洁,已用于生产卫生洁具、汽车零件等。70年代初热塑性复合材料得到发展,其生产工艺主要是注射成型和挤出成型,只用于生产短纤维增强塑料。1972年美国PPG公司研制成功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片状模塑料(GMT),1975年投入生产,其最大特点是成型周期短,废料可回收利用。80年代法国研究成功湿法生产热塑性片状模塑料(GMT)并成功地用于汽车制造工业。离心浇铸成型工艺于20世纪60年代始于瑞士,80年代得到发展,英国用此法生产10m。长复合材料电线杆,而用离心法生产大口径压力管道用于城市给水工程,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到目前为止,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已有近20种之多,而且新的生产工艺还在不断的出现。

高中化学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将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多种材料用化学方法使其结合成一体,将产生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优点互补的新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如将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中使复合材料强度增加,用于制造网球拍、高尔夫球棍和滑雪橇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酯的复合体,可以用于结构材料,如汽车和飞机中的某些部件、桥体的结构材料和船体等,其强度可与钢材相比。增强的聚酰亚胺树脂可用于汽车的塑料发动机,使发动机质量减小,节约燃料。 (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改变陶瓷的脆性,将石墨或聚合物纤维包埋在陶瓷中,制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韧性,不易碎裂,而且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使用。这类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望成为汽车、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结构材料。金属网陶瓷基材料具有超强刚性,可作为防弹衣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金属表面涂层,可以保护金属表面或赋予金属表面某种特殊功能,如金属表面涂油漆可以抗腐蚀;金属表面作搪瓷内衬可制造化学反应釜;金属表面镀铬可使表面光亮;金属表面涂以高分子弹性体赋予表面韧性,可作为抗气蚀材料用于水轮机、汽轮机的不锈钢叶片上,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纯的硅晶片上复合多层有专门功能的物质可用于计算机的集成电路片。近年来出现的铝硼纤维,其比强度为铝合金的2倍,比模量为铝合金的3.5倍,用于飞机,质量可减小23%~40%。铜钨纤维可耐1 100 ℃~1 300 ℃的高温。其他复合材料如在醋酸纤维片上涂上氯化银及多层不同的染料化学品便成了彩色胶片。在木材上浸渍高分子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就可制成表面光洁、内部结构增强的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混凝土高聚物复合材料可使混凝土增强和增韧。总之,不同材料的复合是研究新型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第1页共1页

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用塑性材料将另一种高强度的纤维按受力方向粘接在一起,以获得一定的综合性能,这种材料则被称为复合材料。但是在近年来复合材料的定义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并获得了新性能的材料都可以称其为复合材料。基体一般为一种连续相的材料,它把纤维或者是粒子等等的增强材料固结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在不同的基体和不同的增强材料下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则是利用构成材料进行分类;第二种则是按照复合性质进行分类;第三种则是利用复合效果进行分类;第四种则是按照结构特点进行分类。通过这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制备成型的复合材料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在我国复合材料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其首要的原因则是由于能源的短缺,不少陆地资源陆续出现枯竭的现象,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化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都会造成环境恶化等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将步入高度的信息化社会,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最后是我国国防事业的大力发展,在这些方面上都提供了复合材料发展的机遇。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由高比强度、比模量的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被称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它一直是发达国家对复合材料应用和研究的主体。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断裂性能好,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以及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形的独特优点,充分体现了集结构承载和功能于一身的鲜明特点。所以在研究领域发展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课题。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包含有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中热固性树脂基体在制备过程中产生交联反应,在理想的交联反应中不但能形成体型交联结构,而且在交联反应中能形成附加的刚性环结构,大大提高了热固性复合材料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所以在大多数己经成型的研究中热固性树脂己经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在航空航天领域、能源工业方面、电子工业方面、体育日用品方面、建筑结构工程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环氧树脂(EP)基体:综合性能优异,工艺性好,价格较低,粘结力强,稳定性好目前依然是在各个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树脂基体。但是由于环氧树脂基体还存在韧性不足耐湿耐热性能比较差,在制备预浸料的储存上时间较短,所以要在解决这些不足的基础上对环氧树脂

三电极体系

电化学性能测试 1.1电化学性能表征 ①活化性能:MH电极一般需经过若干次充放电循环后,才能达到最大放电容量,这个过程称作MH电极的活化。一般来说,MH电极的活化是下列几种作用的结果:合金粒子在充放电循环中粉化,因而增加了合金与电解液接触的表面积;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元素在合金表面分凝;由于一些合金元素或其氧化物从合金中溶出,增大了电极的孔率。活化性能好是指储氢合金能在较短的充放电次数达到最好的初始容量。 ②电化学容量:从电极反应可知,充电时储氢合金M吸收一个氢原子相当于得到一个电子,因此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容量取决于金属氢化物MH、中的含氢量x.金属氢电极的理论容量计算见式(1-19). MH电极的实际容量与储氢合金本身的可逆储氢特性,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电池的工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及放电速率有关,在适宜的放电条件下,对于可逆性优异的电极材料〔如LaNi5 ),其实际容量可接近于理论容量。储氢合金的电化学容量越高越好。 ③循环寿命:MH电极经过若干次活化循环,容量逐渐增大到最大容量,此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逐渐衰退。通过电极容量降低到一定值时的循环次数可以量度电极的循环寿命,这时决定其实用化的关键特性。合金的抗氧化腐蚀能力是决定氢化物电极容量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Willems等[65]对LaNis及LaNi4Cu电极的研究表明,电极的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按指数衰减,可表示如下: 式中,C。为第n次循环容量 C。为理论放电容量 n为循环次数 n*为经验参数 1.2测试仪器 实验用MH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如图2-2所示的开口式三电极电解池测试。 其中辅助电极(正极)采用Ni(OH)2电极,以HgO/Hg电极作为参比电极,6mo1/L的KOH 溶液为电解液。图中B为极化电源,为研究电极提供极化电流。E为测量电位的仪器。电极系统浸入恒温水浴锅中,水温设定为25 0C。实验中,正极相对于MH电极过量。实验所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设备为PCBT-110-320-A型32通道电化学程控测试仪。该测试仪每个通

三电极法介与三种电极的介绍

三电极体系介绍所有电化学体系至少含有浸在电解质溶液中或紧密附于电解质上的两个电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有必要采用隔膜将两电极分隔开。我们将分别介绍电极、隔膜、电解质溶液及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三电极体系介绍 电极(electrode)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电化学体系借助于电极实现电能的输入或输出,电极是实施电极反应的场所。一般电化学体系分为二电极体系和三电极体系,用的较多的是三电极体系。相应的三个电极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工作电极:又称研究电极,是指所研究的反应在该电极上发生。一般来讲,对工作电极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电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各式各样的能导电的固体材料均能用作电极。(1)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而受到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 (2) 电极必须不与溶剂或电解液组分发生反应; (3) 电极面积不宜太大,电极表面最好应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等等。工作电极

的选择:通常根据研究的性质来预先确定电极材料,但最普通的“惰性”固体电极材料是玻碳( 铂、金、银、铅和导电玻璃)等。采用固体电极时,为了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必须注意建立合适的电极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氧化还原、表面形貌和不存在吸附杂质的可重现状态。在液体电极中,汞和汞齐是最常用的工作电极,它们都是液体,都有可重现的均相表面,制备和保持清洁都较容易,同时电极上高的氢析出超电势提高了在负电位下的工作窗口记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分析中。 辅助电极: 又称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使工作电极上电流畅通,以保证所研究的反应在工作电极上发生,但必须无任何方式限制电池观测的响应。由于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辅助电极上可以安排为气体的析出反应或工作电极反应的逆反应,以使电解液组分不变,即辅助电极的性能一般不显著影响研究电极上的反应。但减少辅助电极上的反应对工作电极干扰的最好办法可能是用烧结玻璃、多孔陶瓷或离子交换膜等来隔离两电极区的溶液。 为了避免辅助电极对测量到的数据产生任何特征性影响,对辅助电极的结构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如与工作电极相比,辅助电极应具有大的表面积使得外部所加的极化主要作用于工作电极上。辅助电极本身电阻要小,并且不容易极化,同时对其形状和位置也有要求。 参比电极: 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 相对于参比电极) 的电极电势。在控制电位实验中,因为参比半电池保持固定的电势,因而加到电化学池上的电势的任何变化值直接表现在工作电极/ 电解质溶液的界面上。实际上,参比电极起着既提供热力学参比,又将工作电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