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学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案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案

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识记我国的位置、范围,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对我国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2.借用地图识记我国的邻国和行政区划的简称、位置及轮廓特征,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3.借用地图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及增长状况,从人地协调的角度理解我国人口发展与我国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中国的疆域【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①100°E、110°E、120°E,20°N、30°N、40°N,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②用“·”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填出:①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南海、琼州海峡。

②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

1.位置优越(1)纬度位置:位于________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________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1)陆域广阔①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点③陆上邻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接A________、B蒙古,西与C________、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有阿富汗、D________、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南邻E________、老挝和F________。

(2)海域广袤①临海: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

渤海和________为内海。

②岛屿众多;a________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b海南岛。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c________。

④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___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读图思考1】我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________(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和民族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了解人口数量及其分布、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点1.人口数量及其分布。

2.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少数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掌握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教师抛出“人口、民族”这个话题,并通过图片、地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进行引导。

2. 讲授人口的基本概念时间:15分钟教师讲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概念,并通过图片、图表等工具进行演示。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效果。

3. 探讨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时间:25分钟教师通过多组数据向学生们介绍人口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人口变化的影响。

4. 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时间:1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它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5. 总结课堂内容时间:5分钟教师对这次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

六、课后作业1.了解你所在县市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

2.查询你所在县市的少数民族情况,并描述其特点及分布。

七、教学资源1.中国地图、人口数据及图表。

2.相关课件或PPT。

八、教学评估1.课堂发言评分。

2.课后作业评分。

3.练习题评分。

九、拓展思考1.怎么样合理控制我国人口数量?2.少数民族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融入主流文化之间实现平衡?。

打印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案

打印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案

海林林业局一中中国地理学案命题人:杜广平时间: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习目标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大致的经纬度)。

4.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五次人口普查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

图表落实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看地图册完成)(1)填出图中的海域:A_____,B____,C____,D____,E____,其中内海为____(填字母)(2)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最东端,____E多;最北端____;最西端____附近,最南端____附近。

(3)填出中国的邻国:陆上邻国: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____,⑩____,⑩____。

(4)填出图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d____市、b____省,c____省,d____省、e____省、f____省、g____省,h____自治区,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____,b____,c____,e____,h____。

学海导航一、中国的疆域和地理位置【例1】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A.西亚、中亚地区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二、行政区划三、中国人口状况四、我国的民族A级双基过关一、选择题1.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A.西亚、中亚地区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2.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着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A.俄罗斯、蒙古B.印度、缅甸C.俄罗斯、印度D.朝鲜、哈萨克斯坦- 1 -。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人口与人种的观点、特征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原因。

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知道人口和人种有什么区别吗?人口结构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猜测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二、进修内容1. 人口与人种的观点-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而人种则是指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分类。

- 人口的增长与减少主要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而人种则是由人类的遗传特征和地理环境共同决定的。

2.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原因-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划分的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 人口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育率、死亡率、移民等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三、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与人种的干系,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更直观地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原因。

3.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所在地区的人口数据,并分析其人口结构的特点。

四、教室检测1. 选择题:人口与人种的干系是(A. 相同;B. 相似;C. 不相关)。

2. 简答题:请简要说明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原因。

五、课后拓展1. 网上搜索: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举世人口与人种的分布情况。

2.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城市进行人口结构的实地调研,加深对人口与人种的理解。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人口与人种的观点、特征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为未来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积极思考,加深对人口与人种问题的理解。

祝愿大家进修进步!。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公平,民族区域自治,敬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力量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1.使同学熟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进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熟悉,树立各民族一律公平、相互敬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使同学在把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熟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

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

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进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关心同学熟悉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学问要求理解,对其他学问要求识记。

汉语(一般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依据学校详细状况选讲。

让同学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

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同学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公平的亲热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同学熟识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状况。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掌握我国的主要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重点: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表、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吗?人口数量是多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4亿。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页,阅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

2. 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四、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7页的“我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8页的“我国民族构成图”,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共有几个民族?(2)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最少的是哪个?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2.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人口政策时,部分学生对计划生育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讲解中国人口和民族政策的演变与思考教学大纲

讲解中国人口和民族政策的演变与思考教学大纲

讲解中国人口和民族政策的演变与思考教学大纲。

一、中国人口政策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人口达到了一亿人的规模,为应对国内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势,中国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总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以实现国家长期繁荣发展的目标。

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废除旧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广泛普及“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并采用政策引导、经惩罚等多种手段,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生育率也随之下降,人口不断老龄化的问题成为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逐渐推进二孩政策,并在2015年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

3、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关系20世纪后期,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家家庭计划生育技术和服务推广活动,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此外,人口政策的调整也使得劳动力市场得到了优化,助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然而,不同地区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历程不同,人口政策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中国民族政策1、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旨在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语言等特色,并鼓励多民族交流以促进跨民族团结和协作。

2、各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保护民族政策的重点之一是保护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跨民族交流提供实质帮助。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3、民族问题的深化当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民族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地区和民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地区发展不均、亲属称谓乱用、语言文化和记录保护等问题。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民族政策的落实,为我们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保障。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厚德中学陈红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使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准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准确的人口观;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

(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实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

我国已经实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课时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重点、难点知识点介绍: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直辖市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人口分布,东西不均
观察课本71页3-1-2图,找出分口分界线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以及原因
分界线分布在地区
原因:①



二:基数过大,控制增长
看课本3-1-3图回答问题
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2.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速减缓,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人口总重持续增加一段时期,在渡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将呈下降趋势。

看课本3-1-4图“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抗日战争时期
②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③1959-1962三年自然灾害
④“文化大革命”前期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共56个民族成员。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

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二、1。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小,相互交错居住;
2.汉族集中在部和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地区
3.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
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泼水节2.那达慕大会
四、我国的主要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作业:优化探究课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