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国旗(精)
中国近现代会议总结(人民版)

1935年12月
陕北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政法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北平
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②实现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④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①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新时期的到来
②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基本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中共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集中体现了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的初步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①实现思想路线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中国十四届三中全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3. 下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邮票。本次会议( B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确立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返回
4. [2022·深圳期末]1949年,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 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 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 英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
雄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纪 念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返回
2. [历史解释]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四周的十 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 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返回
6. [2022·佛山期末]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报道《首都 十月一日之夜》,其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现场观礼市 民的采访,有人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 ”是指中国人民( D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夺取了抗战胜利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实现了民族独立
高一人教四13辛亥革命

结 与 国 之 欢 心
量 官府压榨 中 华 之 物 外债及一 力 切苛捐杂
税
⑵清政府沦为“工具”,危机四伏——反 清封建统治大势所趋 材料:为了 „„ 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 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 下去了 „„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 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人 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皇族内阁 客观促进了 , 准备了经济和阶级等条件。
新国家、新国民
• 实行男女平等,提倡自主结婚。 •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民立报》) • 改称谓,以官职、先生、君、同志取代老 爷、大人——以人格平等否定封建等级。 • 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 • 易服饰。西服和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
据材料四和图片,说 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 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 生变化?
10 11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革命党人、立宪派、封建官僚合力产 降低破坏,潜伏失败危机。 物。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公 历,民国纪年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
别哭,别哭, 快完了,快完了!
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 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
溥仪 载沣
(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1、政治(革谁的“命”?) ⑴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必然
辛亥革命前, 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 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 对中国的 全面控制和掠夺 。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课件

条件: 军事;政治;理论;群众. 新政协召开-临时最高权力机关;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内容. 新中国成立: 概况: 主要领导和首都,国旗,国歌. 开国大典. 意义: 废旧时代;走新道路;世界意义三. 面临形势: 政治内坏外围;经济千疮百孔. 解放领土- 追残敌;剿土匪;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原因-过程-意义:威望高;环境安.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 内容-范围-特点-意义:翻身开路. 肃反运动- 肃清反革命残余;社会秩序安定. 三反五反- 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意义. 没收官资- 双重性质; 全局意义-奠基. 稳定物价- 米棉,银元之战-性质,措施,意义. 恢复经济: 统一财经- 实现三个平衡,财政开始好转. 调整工商- 原因,内容2,实质恢复,作用. 其他措施- 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工矿民 结果好: 政巩经复。 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模范-孟耿.
建立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
思考: 何谓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帝官封的残余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封建 土地制度,残敌,土匪,反革命,特务,民主改革。
返回
1(2006年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 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06年江苏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 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 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返回
《一面五星红旗》导学案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 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 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 意义。
02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理解文章背景和情感
本文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因遇险而与队友失散,在困 境中他仍然坚决地维护国旗尊严的故事。
句子理解
总结词
理解长句和难句
详细描述
挑选出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和含义。
语言点归纳
总结词
掌握语言点
详细描述
总结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言点,如固定搭配、语法规则和常用表达等,并进行详细解释和例句,帮助学生系统掌 握语言知识。
04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推荐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全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展现 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句子理解
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 尝试仿写。
提升题
总结词
培养分析能力
主题探究
分析《一面五星红旗》的主题 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人物形象分析
描述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写作技巧分析
探讨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 、象征等,并举例说明。
拓展题
总结词
拓宽知识视野
类似主题阅读
《一面五星红旗》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推荐 阅读其他关于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
人进行斗争的故事。
《青春之歌》
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学生和 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故事。
《林海雪原》
讲述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 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敌人进行 殊死搏斗的故事。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政权顺序版】近代时期【清政府】(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近代时期【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驻地:武昌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北洋政府】(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年)】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大总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曹锟(第三任大总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黄郛(国务总理摄政)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年)】段祺瑞(临时执政)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张作霖(陆海大元帅)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5日)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护国运动时期【云南护国军政府】(1915年12月25日-1916年6月)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9月1日-1918年5月4日)国号: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驻地:广州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广东军政府】(1921年4月7日-1922年8月)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国民政府】(1923年3月2日- 1926年12月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5年7月1日改组为广州国民政府元首:孙中山(大元帅)1923年3月2日-1925年3月12日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年3月12日-1925年7月1日汪精卫(主席)1925年7月1日-1926年6月5日谭延闿(代理主席)1926年6月5日-1926年12月5日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2月21日-1927年8月2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合法政府)(1928年12月31日取得合法地位)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38年-1946年期间改为重庆国民政府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4月-1928年2月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2月-1928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0月-1931年12月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1年12月-1932年1月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首都:南京,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定为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苏区政府】(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6日)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抗日时期【伪满政府】(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抗日时期【伪蒙政府】(1936年5月12日-1945年)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1936年5月12日-1938年3月23日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3月23日-1945年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伪北京政府】(1937年12月14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3月28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抗日时期【伪南京国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至今)(合法政府)【时间顺序版】【1840-1850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50-1861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61-1875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其中包括】(1851.1.11-1864.7)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运动政权)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1875年-1908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1908年-1912年2月12日】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黄龙旗【其中包含】(1911.10.11 -1912.1.1)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地方政权)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首都:南京(临时首都)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袁世凯(临时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5.12.12 -1916.3.22)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袁世凯复辟帝制)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1915.12.25-1916.6)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护国运动政权)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7.7.1 -1917.7.12 )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张勋复辟帝制)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冯国璋(代理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17.9.1-1918.5.4)国号: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1.4.7-1922.8)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3年6月13日-1924年11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曹锟(第三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黄郛(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段祺瑞(临时执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3.3.2-1925.7.1)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北伐战争前期政权)元首:孙中山(大元帅)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7.1-1926.1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政权)元首:汪精卫(主席)谭延闿(代理主席)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张作霖(安国军陆海大元帅)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7.2.21-1927.8.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7.4.18 -1928.2)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2-1928.10)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年10 月-1931年12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31年12月-1943年8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1938年迁至重庆国民政府(合法)元首: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2年1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1938年迁至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1.11.7-1937.9.6)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苏维埃政权)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1933.11.22-1934.1.13)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闽变政权)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1943年8月-1948年5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重庆国民政府(合法),1946年迁回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10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重庆(陪都),1946年还都,南京国歌:《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2.3.1-1945.8.15)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国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1936.5.12-1945)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伪日政权)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伪日政权)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接任)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1937.12.14-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1938.3.28-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40.3.30-1945.8.16)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1948年5月-1949年4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任代理总统)首都:《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49年10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课堂PPT)

晚清时期的中国 (1840~1912年)
3
通史时空坐标
4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 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政治: 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 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 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6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 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美法两国也相 继强迫清政府签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2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国家元首:
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
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
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无
【1861-1875年】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其中包括】
(1851.1.11-1864.7)
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
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
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
首都:南京,重庆(陪都)
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黄龙旗
【其中包含】
(1911.10.11 -1912.1.1)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地方政权)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1920年 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 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 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 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神圣罗马帝国国旗
• 拿破仑战争和德国解放战争时 期
莱因同盟
•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倒塌,很多前 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加入了由拿破 仑支配的莱茵同盟。当时使用绿- 白-蓝三色旗,表示它效忠于其" 保护者"拿破仑一世. • 1813年由吕佐夫志愿军为主力的德 国反对拿破仑的解放战争暴发。这 只军队主要由反对法统德国的学生 组成。 他们是从德国各地自愿集 中于普鲁士少将阿道夫· 冯· 吕佐夫 的徽下,因此他们的军装是各式各 样,为了统一,军服最终全部使用 黑色。在加上金色(黄铜色)钮扣 和红色的翻领和滚边后,正好和前 神圣罗马帝国旗基色相同(金盾金 色、鹰身黑色、喙和爪为红色)。 • 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同时也成为 了解放战争的格言:“通过流血 (红色)的抗争从被奴役的黑暗 (黑色)中得到自由的金色光 芒原英格兰的白底红色正十 旗、苏格兰的蓝底白色交 叉十字旗和北爱尔兰的白 底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 成。
.中世纪时期
• 1804年拿破仑一世成立法兰西 第一帝国。为了和其抗衡,哈 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皇帝弗 朗茨二世宣布他的个人领地为 奥地利帝国并自称为奥地利的 弗朗茨一世。而奥地利帝国的 国旗也就使用和神圣罗马帝国 的标志一样的黑色和金色。由 于拿破仑于1806年强迫帝国解 散,弗朗茨二世是神圣罗马帝 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奥地 利国旗到1918年为止一直是黑 色和金色的。
→
德意志帝国国旗
二战后的东德国旗
沙俄时期 俄罗斯帝国国旗(1914—1917)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 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兰学习造船术时,他意识到需要为俄国的海军设 计一面军旗。他因此效仿荷兰国旗设计,但颜色是另选的(当时的荷 兰国旗是橙-白-蓝三色)。彼得大帝当时选择的颜色是红、白、蓝三 色,也就是后来的泛斯拉夫颜色。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国旗
• 铁血十八星旗:由红黄黑 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 象征“血”与“铁”,即 革命须抱铁血主义。 • 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 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 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 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 族的十八行省。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有人认为“十八星旗”, 是大汉族主义的旗帜。
欧洲主要国家国旗及国 家历史、地理、政治
•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 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 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 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 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 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 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 西洋包围。 国土面积24.36万平方 公里,人口约6000万。英国是世界 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 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首都 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 城市。
1928年-1949年10月的中国(中华 民国)国旗
• 中华民国国旗由青、白、红三 色组成,单就色彩而言,分別 象徵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 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 主义。若配合色彩的形状,青 天则同时又象徵中华民族光明 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无私 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 芒形同十二个时辰,即“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涵义, 勉励人民奋斗精进、自强不息; 芒锋示意革命精锐,意味着民 主自由光华四射;而满地的红 色则象徵革命先烈的热血及牺 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
•1932年9月-1934年10月的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1949年10月-今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 国共产党,(议案中四颗小五角 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后来取消了这种说法)。旗面 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 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不知道哪来的这种说法。)五 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 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 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 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 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高度 发达的工业国家黑、红、金三种色 彩长久以来就象征泛日耳曼民族争 取统一、独立、主权的雄心。黑色 象征严谨肃穆,红色象征燃烧的火 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 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 的泥沙掩埋。十九世纪初期,日耳 曼地区仅有许多小国组成松散邦联, 没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拿破仑战败 后,日耳曼的统一意识开始高涨, 这时有一群由学生组成的留兹欧自 由军非常活跃,他们穿着黑色斗蓬、 红色肩章及金色钮扣的制服为统一 而奔走,后来制服上的黑、红、金 三色成为了国家统一运动的象征色 彩,也制成了旗帜,进而成为国旗。 十九世纪德国统一运动进行时,一 位诗人为此三色下了注解:“黑色 代表了愤怒的心情,红色代表追求 自由的精神,而金色则代表理想和 真理的光辉。”现在则有解释为黑 色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色象征国民 的热情,金色则代表重视荣誉。
1915年10月-1916年3月的中国(中华帝国)国旗
• 五族共戴一日旗。起初是 在中华民国国旗中央加上 一轮红日。寓意中华民国 五族共同拥戴一个皇帝。 袁世凯看后,觉得把红日 放在国旗正中,有些像日 本国旗。本来袁世凯就有 汉奸嫌疑,这一下触动袁 世凯的大忌,袁世凯拒绝 颁行。最后中华帝国使用 了以上国旗。
中国近代国旗
1873-1890年的中国(大清帝国)国旗
1890-1912年的中国(大清帝国)国旗
• 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 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 有“朕即国家”的意思。 • 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 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 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 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 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 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