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邢文华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文化学研究①吴小花(陕西咸阳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咸阳 712000) 摘 要 建国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主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必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建设。
本文通过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背景和其文化学内涵、内容的剖析,阐述了新时期文化建设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并指出完善竞技体育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特征等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对我们进一步弘扬体育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文化学 市场经济现代奥运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体育竞赛已经结束,所获得的51块金牌是中国竞技体育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是中国从北京奥运会收获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金牌或者经济收入,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一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盛会。
中国从奥运文化能获得什么样的收获?北京奥运对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反思和总结。
认真思考竞技体育的文化学内涵,应该成为中国体育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竞技体育的文化学内涵文化学,就是关于不同种类文化形成、发展、消亡及其特征的学科。
竞技体育的文化学研究,就是关于竞技体育的文化学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其文化特征的研究。
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学效应,是因为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新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且竞技体育在新一代社会成员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激烈的比赛和鲜活的明星形象,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或说教更具有价值。
这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最大魅力。
但是由于体育管理机制改革才刚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模式还没有彻底消除。
真正意义上建立在市场经济上的竞技体育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文化学效应。
如何将中国竞技体育建设成为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做到既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趋势高度吻合,有利于中国民族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平稳过渡是中国体育界和文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体育运动领域攻击性行为研究述评

这种本能在竞争性极强的体 育运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竞 技体 育商业化和职业 化高度发展 , 各级别体育赛事 的不断增 多, 高额奖金的持续刺激 , 极端 民族主义的悄然抬头 , 育运动领域 体 中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 ,诸 如赛 场双 方队员违 反体 育道 德的 侵犯 、 球迷 因争执 出现骚乱 、 运动 员攻击 裁判员和教练 员甚 至观 众 的事件的报道屡见 不鲜 。 为此 , 攻击 性行 为研究一直是体 育社 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 热点问题 。运动心理 学家对 此进 行大量 的 研究 , 对体育运动 中攻 击性行 为的产生原 因 、 测量评价 、 遏制策 略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 出了相 关的理论 。本文 的 目的在 于对 体育运动领域中攻击 性行 为研 究现状进 行梳理 ,以了解 目前 国 内这一领域的研 究 , 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 参考 与借鉴。 2攻击性行为概述 2 1概 念 体育运动 中的攻击行为是指在体 育运动情 景 中, 有意识地 使他人 身体 和心理 受到伤害 的行 为 [] 3 。这个定义说 明了攻击 性行 为不仅仅 指赛场上 的身体侵犯 和暴力 , 也包括对 他人心理 的伤害 。Ge n等人(9 4[] e 1 8 ) 认为攻击行 为具 有四个方面 的特 4 征: 厌恶 、 图、 意 受害者 、 受害 者的非意愿 性 ( 弓姚 家新 , 转 I 运动 心理学导论 ) 。关于攻击 行为的判别标准 , l1 8 ) ] 为可 Gi 9 6[ 认 l ( 5 以从 四 个 方 面 进 行 判 别 , 攻 击 是 ~ 种 外 显 行 为 、 击 是 ~ 种 即 攻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

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历史回顾①付克翠 陈菊平(广西师范学院体育系,南宁 530023) 摘 要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人类认识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仅有五十余年。
本文着重回顾了这五十年来我国运动生理学科的发展沿革,对各年代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向、现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期望以此推动运动生理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回顾 我国 1 前 言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反应和适应的过程,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它对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运动生理学科,基本上是空白,有关的研究和论著只是风毛麟角,50年代后,本学科的建设才得以突出,又经过10多年文化大革命引起的沉默,在80年代终于爆发,随着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过不同研究方向的拓展,现今我国运动生理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发达水平。
2 历史回顾纵观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某些历史原因来划分,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
2.1 起步阶段(建国时期一1966年)我国运动生理学起步很晚,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关的学科研究、著作少之又少,总体来说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一片空白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与挑战。
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著作就是1940年由我国生理学界前辈蔡翘教授所著的《运动生理学》一书。
该书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仅仅从有关体力消耗的劳动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后,于1954年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招调了20多名研究生,在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聘请了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家吉潘莱特尔教授(Jipanlaiter)和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科学研究所柏琴科教授(Baiqinkou)两人作为导师,完成了24篇运动生理学毕业论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有历史意义的运动生理论文集。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员和选材骨干 队伍 ,为历届亚运会 、奥运会后备人才 的选拔和 培养发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有效地提 高了优秀运动 员的成 才率 。
作是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 究和实践应用 的快速发展期 、巅峰 期 ,其特点是 :有组织 、有领导 、有计划 、系统地开展应用性 选材研究 ,运用多学科 方法建立 了项 目选材指标体系和选材等
级评价标准 ,此阶段 出了一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
及人 类遗 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 理学 、 育测量学 、体育统计学等。历 体 经多年的发展 ,运动员科学选材形成了众多理论模式 ,国外有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材研究中心依据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
地和优 秀体 育后 备人才苗子库 ,开展 二线优 秀运动员的年度追 踪 测评 及一线招生选材测评 。在理论研究 上 ,选材研究 中,于 2 0 年启动了 “ 芽行动计 划一 06 春 上海市二 、三线运动员科学
选材模 式的研究” .新建与修订 了包括 田径、游泳 、击剑 、跳 水等 1 个项 目2 个分项 的运动 员选材指标体系和标准模型。在 5 3
22选材 标准阶段 .
2 世纪8 年代初 至9 年代 中期 ,这一 阶段的选材研 究工 0 0 0
要通过运动员选材来提升 国家优秀体育后备人 才的资源 。
1运动员科 学选材 的定义
体育科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以多门学科 为基 础。运动 员 科学选材 又是体 育科学中的分支 ,亦以多学科 为拓展基 础 ,涉
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邢文华讲解

研究主题(一)
?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 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 ? 中国国民体质评定标准的研究 ?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二)
? 增强国民体质的有效手段及健康促进 ? 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健身方法的生 物学机理研究 ? 国民体质评价的新指标及新方法的研究 ? 健身器材的研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二)
?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 法的研究; ? 运动性免疫机能下降发生机制及检测 评定方法的研究; ? 中枢神经疲劳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 方法的研究 。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 (一)
? 奥运重点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平均 需要量及推荐摄入量的制定; ? 国外运动营养品研究状况的追踪及指 导; ? 营养生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2.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与方法领域
?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 赛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 体能训练的应用研究; ? 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 ? 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研
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一)
? 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 ?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 检测及评定系统研究; ? 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法 的研究;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体育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科技奥 运”已经成为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标志。在国家 科技部、体育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 2008年 奥运科技工作行动计划”和“十大研究领域” 的出台已经揭开了备战奥运的序幕。
1.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
? 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领 域,研究开发运动专项针对性更强的优秀运动 员科学选材体系; ? 建立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体系 及科学评价系统; ? 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人才库及其 追踪监控系统。
《科研方法》试题库

《科研方法》试题库《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试题库课程编号:20101003470 课程名称: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总学时:36总学分:2适应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一、填空题1、广义的科学,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总称。
2、根据成果性质,体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性研究、()性研究和推广性研究3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3种类型。
3、按照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地位,可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
4、对选题的论证评价主要包括对()的论证评价、()的论证评价和预期研究结果的论证评价。
5、()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性原则是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点的原则。
6、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自填问卷和()问卷。
7、调查问卷由()、指导语、()、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等组成。
8、从形式上看,调查问卷的问题可分为()式和封闭式两大类。
9、信度基本类型有:()信度、复本信度、()信度。
10、变量间的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它们主要有()关系、()关系、虚无关系3种类型。
11、按对观察对象的直接程度来分,观察法可分为()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2、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印刷型、()型、声像型和()型4种。
13、根据成果性质,体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推广性研究3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性研究3种类型。
14、文献的检索效率表示检索在进行情报检索时的有效程度,即指检索系统所具备的查全能力和()能力。
15、调查问卷由封面信、()、问题、()、编码及其他资料等组成。
16、信度基本类型有:再测信度、()信度、()信度。
17、科研中假设的作用包括:指导研究、()、发展理论。
18、实验由()、实验对象、实验结果3个要素构成。
19、定性资料的整理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和汇编。
20、按照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目的,可以将论文分为()论文、会议论文和()论文等3种类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姓名史文奇院系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班级08800303学号0880030308指导老师冯晓丽答辩日期成绩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与训练现状进行剖析,对其传统体育项目设置情况、训练计划、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基本能够保持全年系统训练,课余训练正常开展,也能保证多数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保持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传统特色。
【关键词】传统体育项目;项目设置;体育训练1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LinFen city traditionalsports set and train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survey and research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linfen city 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traditional sports Settings and training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ettings, training plan, sites, equipment and other hardware facil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linfen city 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an keep basic training system throughout the year, after school training normal development, also can ensure that most spor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sport ability have certain stimulative effect,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Key words】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 Settings Sports training2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录1前言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2.2.1文献资料法 (1)2.2.2访谈法 (1)2.2.3实地调研法 (1)3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2)3.1.1传统体育项目的概念 (2)3.1.2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状况 (2)3.2临汾市第二中学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2)3.2.1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2)3.2.2参加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队人数情况 (2)3.3临汾市第二中学的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情况 (2)3.3.1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课余训练情况 (2)3.3.2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关系 (2)3.3.3训练经费的来源情况 (2)3.4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情况 (3)3.4.1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情况 (3)3.4.2场地、器材使用情况 (3)3.5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代表队参赛情况 (3)3.6临汾市第二中学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经验与问题 (3)3.6.1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经验 (3)3.6.2存在的问题 (4)4结论与建议 (4)4.1结论 (4)4.2建议 (4)参考文献 (5)致谢 (6)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姓名:史文奇指导教师:冯晓丽1前言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地,一些学校以自己学校的现有条件和特点来发展各自的体育项目,并有计划的在长时间里组织学生课余训练,逐渐形成了体育传统,这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今后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1 、体育科技创新将成为衡量科
技成果质量与水平的主要评价标
准 (包括科研方法的创新、科研 成果的创新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创 新)
2 、体育科研成果的信息化必 将提到重要日程,以信息化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3 、体育科研与体育产业 化的结合将势在必行 (服装、器材、营养
发研究为重点( 立项、获奖、经费
投入)
特
点
(2) 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 础研究的侧重上以应用基础
研究为重点
特
点
(3) 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相对 薄弱
特
点
( 4 ) 基础研究相对薄
弱(使应用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缺乏后劲)
3、从学科分类研究上看: 特 点
(1) 运动人体科学
① 成果数量多、质量高、获奖率高
消除运动性疲劳中药深度开发的研究; 常见运动创伤中医治疗与药物的应用
研究。
8.反兴奋剂领域(一)
有关常用食品中兴奋剂检测手段及可靠性 的研究; 有关肽类兴奋剂检测方法及可靠性的研究 与应用; 有关国际新出现的兴奋剂制品检测方法与
可靠性研究;
8.反兴奋剂领域(二)
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② 研究水平高(细胞、分子水平)
③ 研究方法先进、严谨、规范
特
点
(2)体育社会人文科学
① 研究题目数量逐渐增加 ② 研究方法逐渐进步(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 ③ 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特
点
(3)体育教育训练学
① 数量、质量相对薄弱
②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训练实验研究极少), 且不够规范 ③ 研究水平多数不高、且思路越来越窄(局限在 项目技术、战术等)
导;
营养生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二)
体能项目运动员疲劳诊断与体能恢
复综合指导系统的研究;
国家队膳食营养素支持系统的研究; 运动营养网页的建立。
5.运动心理领域(一)
关于运动员临场比赛前焦虑监控和
心理调节与干预的研究;
关于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 成要素与心理训练手段研究;
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领 域,研究开发运动专项针对性更强的优秀运动 员科学选材体系;
建立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体系 及科学评价系统; 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人才库及其 追踪监控系统。
2.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与方法领域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赛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学科研究中大课题少;合作研究少,单干
的多;动物实验多,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
少)。
(四)要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一批既有
较高理论水平,能教书的教师,又要 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科学
研究骨干,这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人
才保证。
谢谢!
(二)竞技体育科学研究(十大领域)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体育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科技奥 运”已经成为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标志。在国家 科技部、体育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2008年 奥运科技工作行动计划”和“十大研究领域” 的出台已经揭开了备战奥运的序幕。
1.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
健身器材的研究
研究主题(三)
社区体育的研究(组织形式及管理) 促进全民健身社会化和市场化对策的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研究
全民健身相关内容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四)
健身气功的研究 有关适应能力的研究(生物、心理和社 会)、常见病的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处方)
10 .竞技体育综合管理领域(一)
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的研究;
2008年奥运会运动竞赛组织管理标准化系 统的建立与实施; 北京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对不同群体人文关 怀的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参赛目标及备战策 略;
10 .竞技体育综合管理领域(二)
我国培养和管理高水平运动员体制及运行机制 的研究;
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研究领域
邢文华
北京体育大学
一、体育科研的现状与特点
(一)宏观层面
1、 从研究内容上看
竞技体育科研 大众体育科研
特
点
(1) 从只重视竞技体育科研( 立
项、经费投入、成果评奖 )逐渐向
大众体育科研转移或二者并重方向 发展(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
特
点
( 2 ) 竞技体育科研逐渐向面向运动
实践的应用研究和攻关研究方向发展
( 如: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测评与监
测系统的研究;奥运攻关各项目的重
点项目研究)
特
点
(3) 大众体育科研逐渐向有
关国民体质与健康的诊断、评
价、处方及健康干预措施的研 究方向发展
2、 从研究类型上看
特
点
( 1 ) 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与应用开发研究的侧重上以应用开
(3)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发展,从横
断面的一般性观察向纵向追踪观察研究,将
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主流。
(4)对大众体育、特别是关系民族体育
与健康的研究也将成为主流(国外更是如此,
他们走过的路充分说明了这点)
(二) 微观层面
1、两个计划科技工程的主要研究导 向(两个计划立题内容) 2、当前体育科研选题的现状 3 、当前体育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原因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二)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 法的研究; 运动性免疫机能下降发生机制及检测 评定方法的研究;
中枢神经疲劳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 方法的研究 。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一)
奥运重点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平均
需要量及推荐摄入量的制定;
国外运动营养品研究状况的追踪及指
实践,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
研究主题(一)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
中国国民体质评定标准的研究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二)
增强国民体质的有效手段及健康促进 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健身方法的生 物学机理研究
国民体质评价的新指标及新方法的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反兴奋剂系统质量体系的研究
9.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一)
奥运会信息研究与服务; 重点运动项目声像信息研究与服务; 竞技体育数据库系统; 教练员信息技术培训; 科研管理与攻关服务网络系统
9.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二)
奥运会信息研究与服务; 重点运动项目声像信息研究与服务; 竞技体育数据库系统; 教练员信息技术培训; 科研管理与攻关服务网络系统
备战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奥运会备战队伍训练管理工作的综合评 价体系; 各项目科学训练监控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四、体育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面对“两个计 划”的体育运动实践。坚持基础研究、应用基
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应用研究的方
4、从研究方法上看: 特 点
( 1 )同一研究课题多种研究方
法 (文献、调查、实验法等) , 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特
点
( 2 )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了调查
法和实验法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
( 3 )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在对调
查实验资料的方式上看:
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维科学思维
5.运动心理领域(二)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常用心理诊断
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训练和比 赛、心理调控原理与应用方法
6.运动创伤与医务监督领域
医疗工作组织管理; 训练、比赛医疗服务保障;
医疗信号的收集和处理。
7.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及伤病领域
运动性疲劳中医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
品……)
三、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大众体育科学研究
自从1979年我国首次在 16 个省会城市完成了“中 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调研工作以 后,经过20余年的努力,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完备 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对于 监控国民体质的动态变化和贯彻“服务于民”的群体 工作方针奠定的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作
向;抓住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里迫切需要
解决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体育实践中
寻求发展,尽快转化研究成果,指导运动实践。
(二)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既要适应本学科的系 统性、完整性,又要在实用性狠下功夫;既要从各 自学科角度(解剖、生理、生化、生力、运医、心
理等)研究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普遍规律,又要研究
观逐渐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家所接受和采用。这种 科学思维方式的飞跃,必然引起研究成果和 研究水平的飞跃
6、从发展趋势上看:
(1)多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
性研究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主流
( 2 )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或二 者并重也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主流
体能训练的应用研究;
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
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研 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一) 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 检测及评定系统研究; 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法 的研究;
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及各运动项目的特殊规律,特别
要研究竞技体育各项目的特点和专项训练学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才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在体育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发 挥集团优势,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 样才能保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争取更 多的研究经费(如:北体大,在人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