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三水稻产量性状调查及测产
水稻品种评价——遗传学实习报告三

实习三作物品种评价实习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同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重点考察与产量相关的主要性状,认识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同时也了解掌握并参与实践有关良种良发的一些栽培管理。
实习内容:(一)江门市农科所大田水稻测产2014年10月16日早晨,我们在刘老师和宋老师的带领下,坐了将近2小时的校车来到了江门市农科所,下车后农科所的工作人员很快为我们安排好了宿舍,宿舍设备齐全,用具全新,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大家纷纷感慨这里条件优越,舍不得回去了。
放好行李后我们便来到二楼会议室参加农科所领导组织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农科所的刘所长详细介绍了所内的人事构成、科研成果等内容,我们了解到江门市农科所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试验站,其综合设施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在广东地级市农科所中位列前茅。
同时,它还是华农大的产学研基地,与学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根据刘所长的介绍,我们得知江门市农科所主要有水稻和蔬菜两大块业务,水稻所占比重较大,在整个江门市有270——280亩的种植面积,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在近几年也比较快。
座谈会最后,刘老师简单的介绍了这次参加实习的丁颖班情况,并对同学们提了几点要求。
座谈会后,我们各自回到宿舍整理物品,12点准时下楼吃午饭,得知蔬菜是农科所的工作人员们早晨刚刚采摘的,同学们吃的不亦乐乎,笑谈不能浪费。
午休过后,我们便分组开始进行作物遗传育种的课程实习。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
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
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
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实验 水稻产量性状考察和分析

三、实验内容
单位面积穗数
籽 粒 产 量 每穗粒数 结实率或成粒率 各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 形成,
相互联系、制约。
千粒重
水稻各项栽培措施的最终结果,均在其四个产量因素中表现出 来。通过对产量性状的考察、分析,改进措施,提高产量。
每穗颖花数 = 分化颖花数—退化颖花数 开始于穗轴分化期, 开始于雌雄蕊分化期, 以减数分裂期的促控力最强
以二次枝梗分化期的促控力最强
促花肥、水: 第一苞分化——二次枝梗分化
保花肥、水: 雌雄蕊分化期
穗分化过程及剩余叶龄鉴别: 苞分化期 一次枝梗分化期 二次枝梗分化期 颖花分化期 雌雄蕊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充实完成期 3.5-3.1(3.5) 3.0-2.6(3.0) 2.5-2.1(2.5) 2.0-1.6(2.0) 1.5-0.8(1.5) 0.8-0.4(0.5) 0.4-0 0-出穗 (0.3)
3. 确定行距
行距= (11行距离 / 10),各取样点取平均值。
4. 确定穴距
穴距= (11穴距离 / 10),各取样点取平均值。
每亩穴数 =
666.7(m2) 平均行距(m)×平均穴距(m)
行、穴?
株高 (cm) >120 100-120 <100
行距 (cm) 28-30 24-25 21-23
颖 花(个) 退化数 空粒 秕粒
观察稻穗结构 —— 识别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颖花、穗 轴节及穗生长点的退化痕迹。
穗轴上有节而无枝梗即为退化的一 次枝梗。 一次枝梗的退化一般发生在穗 基部,一次枝梗分化后其发育过程 中途停止,并留有退化痕迹;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田间实验报告小麦水稻(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提高粮食产量,本实验选取了不同品种的小麦和水稻,在相同田间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过程、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鲁麦15、鲁麦20、金铎1号。
2. 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特优3号、特优4号、特优5号。
3. 实验地点:XX县XX镇XX村。
4. 实验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
三、实验方法1. 小麦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2)播种:3月2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6月2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2. 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
(2)播种:4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10月1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产量根据实验数据,小麦平均亩产为450公斤,其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470公斤、460公斤、480公斤。
2. 水稻产量根据实验数据,水稻平均亩产为650公斤,其中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680公斤、660公斤、670公斤。
3. 小麦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的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加工面条、馒头等食品。
4. 水稻品质实验结果表明,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的品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加工米饭、糕点等食品。
五、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田间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
水稻产量测定

2、每穗粒数的测定(含饱粒,空秕粒) 在上述测定有效穗数的植株中,取接近于该点平均有效穗数稻株5穴,取
下稻穗并脱粒,测定总粒数,求出每穗粒数。 3、结实率的测定
水漂法:(上述脱下的)稻粒晒干后,放入清水中(搅拌大约1分钟,沉 入水底者即为饱粒,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饱粒数÷总粒数×100 4、千粒重的测定
适用范围:无序栽插水稻(抛栽稻、直播稻)及其它小株植物、撒播作物或
宜采用此法,调查水稻三化螟为害率可采用4纵横各4丛16丛组成方形样点。
2)、株穴法
方法:连续抽取几株、几穴作为抽样单位,例如 连续抽取棉株10株调查结铃数、 连续抽取20穴的水稻,调查茎蘖数、穗数等。
适用范围:有序栽插水稻(机插稻、手栽稻)及其它穴播或大株作物。玉米螟
( 2)、每穴穗数 有序栽插水稻(机插稻、手栽稻):常采取五点取样法,确定5点。 每一取样点在1-2行内连续调查15~20穴(每亩田调查75~100穴)每穴有效穗数
(有10粒以上结实谷粒的穗)。计算(各点及全田)平均每穴穗数,即可求: 每亩穗数=每亩穴数×每穴平均穗数。
无序栽插水稻(抛秧稻、直播稻):至少调查1个点中所有植株的有效穗数。
饱粒晒干后,随机数3个1000粒,称重,以相对误差小于5%的两个样本平 均。(最后换算成标准湿度下千粒重)
千粒重(g)=饱粒重÷饱粒数×1000 大面积生产上测定时一般根据往年该品种的千粒重以及气候条件来估算, 如两年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即用去年的千粒重;如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 水稻的籽粒灌浆,千粒重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2g,反之则减1-2g.
5人1组,按学号分组
测定步骤: 1、密度测定:测定株行距,计算单位面积穴数; 2、每穴穗数测定:五点取样法,调查5个点,每点在1行或2行连续调查20穴穗数,计算平 均每穴穗数; 3、每穗粒数测定:在其中一个点上,取接近平均穗数5穴植株稻穗并统计数量,取下稻穗,
水稻考种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水稻考种技术,了解水稻的品种特性,为水稻育种、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对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XXX农场水稻试验田2. 实验品种:XXX水稻品种(共10个)3. 实验工具:测量尺、天平、剪刀、记录本、水稻考种分析软件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1)对实验品种进行编号,记录品种名称、播种时间、移栽时间等基本信息。
(2)设置重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1)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记录植株高度、叶色、分蘖数、抗病性等指标。
(2)测量水稻的形态指标,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
(3)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每穗粒数、实粒数、空瘪粒、结实率等。
(4)利用水稻考种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1)对每个品种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品种。
四、实验结果1. 生长状态(1)品种A:植株生长旺盛,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品种B:植株生长较弱,分蘖数较多,抗病性较差。
(3)品种C:植株生长适中,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 形态指标(1)株高:品种A、C的株高较高,品种B的株高较低。
(2)穗长:品种A、C的穗长较长,品种B的穗长较短。
(3)穗粒数:品种A、C的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穗粒数较少。
(4)穗粒重:品种A、C的穗粒重较高,品种B的穗粒重较低。
(5)千粒重:品种A、C的千粒重较高,品种B的千粒重较低。
3. 产量构成因素(1)每穗粒数:品种A、C的每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每穗粒数较少。
(2)实粒数:品种A、C的实粒数较多,品种B的实粒数较少。
(3)空瘪粒:品种A、C的空瘪粒较少,品种B的空瘪粒较多。
(4)结实率:品种A、C的结实率较高,品种B的结实率较低。
五、实验结论1. 品种A、C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品质,适合大面积推广。
水稻产量测定

3、理论测产与小区实收结合
许多教学、科研或重要试验中,试验要求较高,既要考察水稻产 量构成因素,又要得到较为准确的产量,故采用理论测产与小区实收 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理论测产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小区割方实测,一 般每亩实测5个小区,每小区2-3m2。
三、理论产量测定的具体方法: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穗数
2)充分硒干。
水稻收获时含水率较高,一般在15-25%左右,甚至更高。这种水分不利于安全贮藏。
故必须充分硒干。一般小谷类作物,如稻、麦等,均可以小区为单位,先脱粒后晒干。对于一些
体积庞大,难以全部晒干的收获物 (如茎秆或山芋块根)可考虑以小区为单位抽样硒干秤重,再折算。 抽样份数一般应占新鲜收获物总量的10%左右,不应小于5%。
×
每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一)取样方法与抽样单位形式: 选好测产田块后,根据田块大小、田间生长状况、取样精度确定取样点、每点 如何取样及取样数量。取样点力求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 1、取样方法 常用取样的方法机械取样法。机械抽样,又称顺序抽样。即按某种既定的顺序 抽取一定数量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在小区表现相当一致时。
饱粒晒干后,随机数3个1000粒,称重,以相对误差小于5%的两个样本平 均。(最后换算成标准湿度下千粒重)
千粒重(g)=饱粒重÷饱粒数×1000 大面积生产上测定时一般根据往年该品种的千粒重以及气候条件来估算, 如两年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即用去年的千粒重;如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 水稻的籽粒灌浆,千粒重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2g,反之则减1-2g.
对角线取样
五点取样法 (棋盘式抽样 )
直线取样
“之”形取样
常用
2、抽样单位形式(每点取样方法),是指用什么抽取这些单位以及单位的大小等
水稻生产的调查报告范文

水稻生产的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水稻生产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水稻生产技术,推动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水稻农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实地观察则重点关注水稻种植现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与品种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水稻种植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0%左右,是本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根据调查,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晚稻、早稻和中稻等,晚稻占比最高。
2. 水稻生产技术与管理(1)田间管理:调查显示,多数农户采用传统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耕地、水田、施肥和除草等。
然而,存在管理不善和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导致效益不高。
(2)种植技术:大部分农户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
如:水稻的育苗技术、秧苗的移栽以及水稻的整地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3. 病虫害与防治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问题。
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然而,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相对薄弱,常常使用过量的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信息化与机械化大部分农户仍然依赖人工劳动进行种植和管理,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少数农户采用农机具进行耕种、收割和除草等。
此外,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问题,农户无法及时获得关于市场行情、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四、讨论与建议1. 推广新的水稻种植技术。
通过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户采用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加强科学化的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除草和水稻保护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向农户提供科学指导。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通过加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 引进现代化的农机具。
推动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
5.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水稻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农户提供即时、准确的市场行情和技术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2、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666.7m2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实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对这三个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就 可求出理论产量。
每666.7m2产量(kg)= 每666.7m2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00×1000 (万/ 666.7m2 ) (粒/穗) (g)
(万/666.7m2)(粒/穗) (粒/穗) (%)
(g) (kg/666.7m2)
—————————————————————————————————
2、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理论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讨论。
将样本小心脱粒,调查每个有效穗的实粒数、空粒 数和总粒数,取平均值。
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平均每穗实粒数/平均每穗总粒数)×100%
注:凡充实不到2/3的谷粒均不作为实粒处理。
⑤ 测定千粒重
随机选取脱粒后的实粒数1000粒,放入干燥培养箱内。将 温度调至84℃,大约经24小时,谷粒达恒重后,1%的电 子天平称重,为千粒重(g)。
选好测产田块后,即取样调查,根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 长状况定取样点(调查点),取样点力求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 (如下图)。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在湖南省 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验收程序: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将107.9亩示范田,分成了18块, 编号。7人专家组分成三小组,抽签,抽出了2、5、8号稻田作为 验收样本。先丈量面积,采用皮尺实地量,同时还选用了GPS测量 仪,两种方法反复检测,得出稻田面积。经手工收割、脱粒和烘 干、去杂,测定亩产。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其中,2号田实收面积501.2平方米,实收毛谷920.1公斤,5号田 实收面积599.1平方米,实收毛谷1165.9公斤,8号田实收面积562 平方米,实收毛谷1106.1公斤。经烘干除杂后,按籼稻含水量 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 加权平均,得出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三、实验方法
2、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调查
① 确定取样点。要求样点有代表性,可在田间按梅花取样 法取样,每亩设5个样点。
② 测定株距、行距,估算单位面积总棵数。每个样点用皮 尺测量11株水稻的株、行距离,除以10,得出1个样本的 株、行距。以各样点平均值作为代表田的平均株行距, 并按公式估测全田总棵数: 每亩总棵数= (666.7×10000) /[(平均株距(cm)
(1)掌握水稻测产的方法和技术; (2)了解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方法。
二、实验材料
稻穗、米尺、电子天平、计算器、记录纸张等。
三、实验方法
1、田间测产
① 确定取样点。要求样点有代表性,可在田间按梅花取样 法取样,每亩设5个样点。
② 每个样点用1m2测产框量1m2面积水稻收获,以全田各样 点的平均值估测全田总产量。
⑥ 估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kg)=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结实粒 数×千粒重(g)] /(1000*1000)
四、作业
1、填写下列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水稻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
品种
有效穗 总粒数 实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理论产量
实验三 水稻产量性状调查及测产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测产是在水稻收获前,通过田间调查,估测水稻产量 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把不同生产水平的田块进行 分类,然后选出能够代表该类的田块进行测产,并通过计 算(把测产的结果分别乘以各代表类型的面积,并将各类 型田块的产量累计),便可求出全部田块的产量。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代表性田块的田间测产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下列二种: 1、小面积试割法:
在大面积测产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田块,进行收割, 脱粒、称湿谷重。有条件的则送干燥器烘干,称重,而一 般按早、晚季稻和收割时天气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 并丈量该小田块面积,计算出每666.7m2干谷产量。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③ 每棵有效穗数调查 在每个样点内,连续数10棵稻株的有效穗(结实 粒数≥5粒·穗-1)。以5样点的平均值作为全田 平均每棵有效穗数。
各样点按照平均有效穗数收获稻株1棵,编号并 装入网袋,带回室内考种。
估算全田有效穗数: 每亩总有效穗=每亩总棵数×平均每棵有效穗数
④ 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