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性状的QTL 定位与上位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穗实粒数、 结实率及千粒重等6 个产圣构成性状。采用QL p 1 1 T Mp r 0 统计软件进行QL ae . T 定位、 上位性分析及 其与环境( 季别) 的互作效应分析, 共检测到产量构成性状的3 个加性主效应QL分别位于除第59 0 T, , 染色体以外 的1 条染色体上, 0 另有2 T 与环境之问存在显著互作; 个QL 还检测到3 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加性x 1 加性上 位性 互作效应Q1 T。在所有的上位性互作效应中, - 多数加1 4x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及效应均较小, 没有检测
应, 也有既表现为加性效应又表现为上位性效应的 Q I既有与环境的显著互作也有与环境没有显著 T,
收获, 每小区考察中间行的 8 个单株, 考查穗长
(L 、 P )有效穗数(N 、 P )每穗颖花数(N 、 S )每穗实粒数 (G , F) 结实率(F及千粒重(W) 6 G) K 等 个性状, 以平 均值作为该自交系重复内性状值, 以重复间的平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 (1: 4 一 27 033 1)1 1 1 6 2 4
Si t A r u ue i c ni g cl r S c e a i t i a n
水稻产量性状的 Q L T 定位与上位性分析
程 曹立勇,占小登, 庄杰云, 郑康乐, 式华
〔 中国水稻研究所/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杭州 30 1 1I6 X )
摘要 : 1 个 D A标记, 应用 6 8 N 对水稻中 1 ( 5 高产) 6 x谷梅 2 低产) 号( 的重组 自 交系(I) RL 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构建了全长为1 .c , 479 覆盖水稻墓因组1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20 年分单季和连作晚季两季, 4 M 2 01 在杭州中国 水稻研究所试验场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种植该群体的34 0 个株系及双亲, 考查德长、 单株有效魄教、 每撼颖花数
i Asat A ec a mp stg D A r tws sue b e o a mi nibe l e btc; e t lkg a c in 1 N m ks c tcd d rob at rd n r g ii e o s 6 n n n i 8 a e a o r t a n c n n , n s e (I) utn id a s e a yl ii vi Z n1 a a yl i i vi R p li d v fm r bwe hh d c ae h g 6 l i n c ae L o a e e r cs e n i i n a y 5 n o e da t p o r o o t g e d r o d w d ry G mi. mr ri t lkg mp t u d a t 1 re ms e ad e d . c o t u e Te k s h i a a d r t o l h 2 cr o ms c r 1 4 9 f 2 h a e n n e i i e n e i h o e sb l c o n o e 47 M h v e g oe Te n a 3 R z gw iCi Nt aR e ec It t(N R) Hn h , a e m . p t n 0 I wr n h a i l Rs r ni e R I, a z u Ci n h a s 4 e r n n ao i eah t C e r d L e o n c su go h n i20 . h e emn wrcre ot w s s s a o id p tb c dsn Te iist r n 1 Te r e s e i uit e o w h n mz c le k i . stt owe 0 x i t e a d n a n i r d e o e l eg h t sc a p r o t a m o a f oQL p 1 1 a ld ecQL a QL ine ( )nrtn ylc p es i f Mp r ws i tde Ts T x nr mn 卯 ieco f i o o n , T a e . a p e o t n 0 p t d e o t v t i o e m nt n a r d - edg ( nllg ) P ( nln b ) S ( il n b ) ( e ginme , F if- l i P p i e t , p ie e ,N ke u e , f d n b ) G (a e u n L c nh N c u r a e a m s et r F i r u r p m G l a g n r r tt ,n K (lg iwit. t o3 QLwh i a a i e c c en a cooms p i ) a W i-a eh A l Ts sn c t t e t o rg h ms ee e l i y d ko rn ) t f g o a 0 i i f n d i f s i l r o x t t gi dv e v l c c ms e5 9 t Q L wh i a 卯 ieco wrdee. y n p roQ L s w g h o ms d d Ts snin o r o a a w n n o i i f t nrtn e cd Ti - e s Ts i s- t g c tais e t h o a f h n i e t t r i o g ninadi x di eiac c f ylc pnn wrao cd Gnt c tbtn wrg e l i at i e a i e tiee s id oe s dtt . ec ruos rl f c dt v dt p t f to e o v s r m t e l e e e i o i i e e ay e s e n e n l f Q L s w g tiees pr wh L s w g i e c . snin ieco bwe o o Ts i e st fc c ad Q s i a t e t N i i a nr tn e w r h n p a ft o e i T h n d i f s o f t ai e n o i c m t o dv e g c t t
2 结果与分析
2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应用 18 个 D A标记 , 34 RL组成的群 6 N 对 0个 I
图谱, 并利用 QL p l 1 T Mpe . 统计软件对该群体一 a r0 年两季的产量性状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 以探讨同 一年不同 季节的产量性状QL T 与环境的关系。
到上位性互作效应与环境的显著互作。
关键词: 遗传图谱; 产t性状; 加性效应Q L 上位性效应 T;
2 51 gf,5 C [ 1八
Q L pi ad iaiA a s f Y lC m oetia T M p g E s s nl i o i o pnn n L a n n p t s y s e r d s RI Ppli o R e( r a i L us . c i O z sta sbp i i ) ou tn c ao f y av . n a d
mih. . ; g n e h ac }ci . m a. xc x a ag l xj n h k l e n o
万方数据
14 2 2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3 6卷
数 量性状有重 作用(“Q 与 境的 也 要的 ’1 T 环 互作 一, L
是控制复杂数量性状的另一个重要遗传效应[ : [ 5 . 6 比 较各研究者的QL T 定位结果, 发现所用群体和地 点不同, 定位结果有较大区别卜“ 〕 。而且所定位的 QL T 中既有仅表现为加性效应或仅表现为上位性效
为目的基因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重要条件之一, 尽 可能多地聚合与环境不发生互作的增效基因是分子 育种的重要目 标。笔者构建了 釉稻 RL I群体的遗传
QL T 的存在与否, 加性效应 QL T 和上位性互作效应 分析以 P . 5 < 0 为显著水平进行检验。QL 00 T 的命
名原则遵循文献「4 0 1]
基金项目: 浙江省重点资助项目(1 005 00 71)国家93 0 7 计划资助项目(02C 01 ) 20CA40 和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资助项 目 0
作 者简介 曹立勇 16 , ( 6) 9 - 浙江萧山 男、 人, 副研究员、 博上, 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郑康乐、 主 程式华为通讯作者 T ; :h e d ; x;cn F ehg a
1 材料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11 I . RL群体的构建及分子标记定位
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M P A E/X3。 应用 AM K RE P 构建 连锁图〔〕 ”, 重组值用 Ks b函数转换成遗传图距 omi a ( )构建一张含 1 个 R L 和 SL 等标记的水 C , M 6 8 FP SP 稻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 1, 图 )全长为 1 . 4 9 4 7
环境的互作效应分析, L D> . 作为阑值判断 以 G 25
互作的QL这反映了控制产量性状基因的复杂性 T,
和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产量性状的
困难性。 水稻产量性状的QL T 研究尽管较多, 但大 多 应用多年、 多点来阐述 QL T 与环境的关系, 而在 同一地点一年两季的研究不多。 T 在不同环境里 QL 是否稳定表达是育种工作者特别关心的, 是能否作
值作为性状值进行 QL T 分析。 13 下 定位及互作效应分析 . Q L
采 基于 线性 用 混合 模型方法 1的QL p 〔 2 T Mp r ae
11 . 统计软件〔 检测控制产量性状的加性效应 0 1 3 1 QL T 和上位性QL将不同季别当 T, 作环境因子处理, 进行水稻产量性状的QL T 定位、 上位性分析及其与
eiac L ad i n et 。 dt t . pst Q s ev om n 、 e c d t i T n nr ee
Ky r Gn i i a mp Y lc o n ; s i a t e t d te di est f ; t lk e ; d pn t Q L w g i e c Adi x i e tie e w d e c g a i o e s T h n d i f ; i a t p ac os e n e m o dv e v d v i -
C O yn , A Xa-eg Z U N J - n Z E G n- , E G i u A I og Z N o n , A G y , N K gl C N S - e . i - H i d H i u 1 e 4 a e H hh
( a n Ca f i Ip cn t l N a l Rs r 1t t, g o 10 o l n R e rre /C - iaR e ah a e Hn h 300) Nt a e o c m o in i t r . w n i e c n u a z a 6 c e s
fd e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包括穗长、 有效穗数、 每穆颖 花数、 每穗实粒数 、 结实率和千粒重等, 它们是复杂
的数量性状, 改良这些性状将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
的目 的。 最近的水稻 QL T 研究表明, 上位性效应对
收稿日 20 12 期: 2 15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