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要点

合集下载

2024年文旅工作要点

2024年文旅工作要点

2024年文旅工作要点
一、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2.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3.加强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2.加大投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水平。

3.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提高服务品质。

3.推广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

四、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1.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线路规划,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3.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满意度。

3.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保障游客安全。

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1.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整体竞争力。

2.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文旅产业的发展空间。

3.加强文旅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影响力。

七、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1.引导文旅消费观念升级,推动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发展。

2.鼓励企业创新消费产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旅居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旅居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旅居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居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选择旅居已经成为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旅居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旅居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多样化和日趋完善。

在过去,人们的旅居方式主要是入住酒店或租住常规的出租公寓。

然而,如今的旅居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住宿方式,而是涵盖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短租平台的兴起让人们有机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需求和喜好的住宿方式,如民宿、度假别墅、乡村民居等。

这些新型旅居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多舒适和私密空间,还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给人们带来更加真实和独特的旅行体验。

另外,旅居的发展也受到了科技的推动。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已经逐渐渗透进了旅居领域。

通过智能设备,人们可以实现对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如远程控制温度、照明和安防系统。

这不仅提高了旅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还能够节省能源和提升安全性。

除此之外,旅居业也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和高质量旅居体验的需求,旅居企业积极拓展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细致的旅居方案。

比如,一些旅居企业在设计和装修方面细致入微,力求将当地文化和美学元素融入到每个房间中,让居住体验更加独特和满意。

同时,旅居企业还积极引入专业的管家服务和周边配套设施,为入住者提供全方位的便捷和舒适。

总的来说,旅居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先进化的趋势。

人们对于旅行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短暂的游览,更加注重旅居的品质和体验。

随着科技和服务的进步,旅居将持续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和高品质的选择,让人们享受到更加舒适和有意义的旅行生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主要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以及给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旅居发展的现状,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和欧洲的“海岸公路”计划。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发展阶段差异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国外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早,已进入成熟阶 段,而国内旅游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经验借鉴
国外旅游业在政策制定、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 国内借鉴和学习。同时,国内旅游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模 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03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践与经验
国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要点一
旅游基础设施升级
要点二
旅游产品创新
国内一些旅游城市通过提升旅游交通 、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为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地积 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
要点三
02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 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 究尚不深入。
03
对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推动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 政策措施的研究亟待加强。
研究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 高市场竞争力。
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 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提供有益参 考。
03
02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
04 加强国际合作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旅游业的 合作和交流,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 的国际化发展。

旅游概论试题

旅游概论试题

旅游概论试题(本卷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一、名词解释:(5×4=20分)1、旅游:2、旅行社:3、旅游资源:4、旅游市场:5、旅游业:二、填空题(1×30=30分)1、旅游概论是以( )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 )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求( )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库克于( )年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于( )年开办旅游代理业务;于( )年正式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

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到( )旅游、( ) 旅游和 ( )旅游三者共同发展阶段。

5、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 )、( )。

6、旅游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 )和( )。

7、人们对旅游的各种意义所取得的共识,是因为他们大都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性和( )性。

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者进行实地观察的对象,共同特点是( )性、( ) 性、( )性。

9、旅游产品的特性是连续性、( )性、( )性、( )性。

10、从客观上划分,根据国际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区域划分,可把世界划分为七大旅游市场( )、( )、( )、( )、( )、( )、( ) 。

三、单项选择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0×1’=10分)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B、旅游交通C、旅游宣传D、旅游业2、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的()A、帝王巡游B、政治旅行C、士人漫游D、学术考查3、1927年中国当代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A、陈光甫B、黄光培C、柳亚子D、章士钊4、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A、馆B、驿站C、亭D、邮5、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地点为:()A、美洲B、非洲C、中东D、欧洲6、在我国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A、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认可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局确定7、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在我国有500间客房的饭店属于()型饭店。

旅游概论第二版重要知识点

旅游概论第二版重要知识点

旅游概论要点旅游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离开常住地到异地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以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就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新七要素:文、商、养、学、闲、情、奇3.脆弱性4.季节性5.文化性活动的开始。

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之父”。

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问世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世界现代旅游与旅游业发展的四大因素:1.政治因素(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2.经济因素(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3.社会因素(人口迅速增长,闲暇时间增多,价值观念转变)4.技术因素(交通工具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厦门“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的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旅游业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 2.主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交通运输业。

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积极:1.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2.间接作用: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3.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4.有助于增进国家或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人际交往5有助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7.旅游有利于消除贫困消极:1.引起旅游接待地物价上涨 2.盲目发展旅游业造成资源的浪费3.对当地产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4.对当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不良示范”5.导致当地传统文化的商品化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类型1.3 旅游的特点2. 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2.1 古代旅游2.2 中世纪旅游2.3 现代旅游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3.1 旅游资源3.2 旅游设施与服务3.3 旅游市场营销4. 旅游业的相互关系4.1 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4.2 旅游业与社会的联系4.3 旅游业与环境的影响5.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5.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历史演变、旅游业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材料:收集典型的旅游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旅游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章节:旅游政策与法规1. 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6.1 旅游政策的定义6.2 旅游政策的作用2. 我国旅游政策体系6.3 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6.4 我国现行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3. 旅游法规及其管理6.5 旅游法规的分类6.6 旅游法规的管理范围与作用七、教学章节:旅游市场与旅游者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结构7.1 旅游市场的定义7.2 旅游市场的结构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7.3 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7.4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5 旅游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7.6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八、教学章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8.1 旅游资源的定义8.2 旅游资源的分类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3 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措施8.4 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3. 可持续旅游发展8.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内涵8.6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九、教学章节:旅游项目管理1. 旅游项目的概念与特点9.1 旅游项目的定义9.2 旅游项目的特点2.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9.3 旅游项目的策划流程9.4 旅游项目的管理要点3.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9.5 旅游项目案例选取9.6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与启示十、教学章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0.1 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趋势10.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0.4 旅游业的发展机遇3.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展望10.5 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0.6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难点解析:理解旅游活动的异质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保护与传承
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需要重视对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旅游业的可 持续发展。
旅游酒店经济
酒店设施与服务
旅游酒店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酒店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酒店经营管理
加强酒店经营管理,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景区经济
景区开发和保护
在发展旅游景区经济的同时,需要重视对景区的开发和保护,实现景区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04
旅游产业经济的经营模式
旅游经营模式的定义与类型
01
02
旅游经营模式定义:旅 游经营模式是指旅游企 业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 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对自身资源配置、组织 架构和运营方式进行有 机整合和优化的方式。
旅游经营模式类型
03
04
05
传统旅行社模式:以线 下门店为销售渠道,提 供旅游咨询、策划、组 织和执行等服务。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旅游产业经济概述 • 旅游产业经济分类 • 旅游产业经济的产业链 • 旅游产业经济的经营模式 • 旅游产业经济的投资与收益 • 旅游产业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旅游产业经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产业经济是指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
特点
具有综合性、高度市场化、脆弱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 新旅游经营模式,实现高效运营和价 值最大化。
要点三
加强企业合作
通过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 享、互利共赢,推动旅游产业的协同 发展。
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经 营模式将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

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要点

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要点

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参考资料○壹————————针织1011班○正利大于弊:首先,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效用。

其效用,表现为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效用,固然就是旅游收入;间接效用,体现在它动员了其他和旅游相关行业如交通等的发展功不可没;二、促进神州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全面的向世界人平易近展示神州,让更多的人了解神州,使神州走向世界;三、它形成了一大批旅游景点,动员了景点附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附近人平易近的收入;4、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生活习性环境的重视,和谐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对提醒人们对神州文物古迹的重视和保护,也起到一定的效用;5、它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促使不少高校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

去发展旅游业,使其具有特色而吸引大批的旅客前来消费。

这门行业是没必要依靠某种特别的天然条件,也没必要和本身本地的文化工业或生活特色发生冲突的,而最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交通、通讯和水电工艺设备等等的发展,这些往往是发展工商业的基本条件。

所以旅游业的发展,恰是帮忙1个国家以外资来替本身国家将来种种发展铺路的长线投资。

此外,旅游业也带来了其他有利的效用,像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人平易近间的相互认识。

我方并不否认,发展旅游业是有利,有弊的,只是认为,利是多于弊的。

可是衡量利弊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利弊的多少,除了数量之外,还包括了强弱的问题。

1个大利就抵销了好几个小弊了。

我们还要注意是深发性的问题,1个可以带来其他很多利的利,就远远地胜过了1个不能带来附带利益的利。

而最重要的,就其必然性的问题,1个必然的利,就比十个可能的利重要得多。

权威经济学者在《亚洲旅游业的经济影响》一书第337页有如下的结论:像不论什么工业一样,旅游业有利有弊,可是仔细衡量,便可以发现,旅游业的利,尤其是在经济上的利,是远远跨越于弊的。

以上的见解,正与我方不谋而合…… ○反弊大于利:谢谢!听了对方同学的发言,我倒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lane diameter is about 50m, the upground part is 2.24m and the underground part is 2.76m~7.26m. We plan to select concrete tank structure prestressed with unbonded tendons. The concrete class is C40. We plan to select Φ400 pile foundation to prevent from flotage. The field is plane and the subgrade is layer③-1 (powder-clay, so the earthwork can be dug according to a certain slope. However, the bottom of tanks is closed to soil layer④(silver sand, the layer④has abundant groundwater, the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k of soil is big and the groundwater received pressure, so reliable measures must be adopt while digging.
7.7.5防腐措施
Method Of Anti-Corrosion
《地勘报告》提示地下水对砼具弱腐蚀性,依据《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将采取降低水灰比,加大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埋入土中的墙柱,池体表面涂刷防护材料等一系列措施。
Subgrade survey report said: the groundwater is a bit caustic to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code, We plan to reduce the ratio of water/cement of concrete, enlarge the protective thickness of the main bars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painting to prenvent from corrosion,etc.
7.7.4.3消化池Digestion Tank
消化池有2组、平面直径约20m,地上部分28m,地下部分5m。计划采用无粘法预应力水池结构。拟采用Φ800桩基础。桩基础施工和土方开挖时必须注意地下水且采取可靠措施。
The digestion tanks have 2 groups. The plane diameter is about 20m, the upground part is 28m and the undergroud part is 5m. We plan to select Φ800 pile foundation. Much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groundwater and reliable measures must be selected during constructing pile foundation and digging.
The plane dimension is about 25m*35m,the building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coarse screen and raw sewage pumping station are underground tanks, the depth is about 8.0m, and it i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 stretching slot is set between the coarse screen and the raw sewage pumping st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raft plate foundation are adopted in the equipment house. The building’s deadweight can counteract the flotage. The subgrade is layer③-1 (powder-clay, the foundation pit can be scooped according to a certain degree of slope and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reduce the level of groundwater.
7.7.4.2终沉池Sedimentation Tank
平面尺寸为Φ50m的圆池,地上2.24m,地下2.76~7.26m,拟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壁板砼标号为C40,用Φ400mm的沉管灌注桩抗浮,由于场地开阔且基底下为③-1层粉质粘土,基坑可按一定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但基底已接近④层土,该层为细砂,含水量丰富,渗水性强,且具承压性,施工时务必采取可靠的降水措施,谨防产生涌砂现象。
7.7.6抗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建、构筑物均按设防烈度为六度进行设计。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According to the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6 degre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 are taken.
7.7.4.4粗格栅及进水泵房Coarse Screen And Raw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平面尺寸约25m*35m,此构筑物分为三部分:粗格栅,进水提升泵池,设备机房。粗格栅,进水提升泵池为地下式水池,深约8米,钢筋砼结构。在粗格栅与进水提升泵池间设伸缩缝一道。设备机房(9m*32m为钢筋砼框架结构,筏板基础。构筑物自重可以满足抗浮要求,构筑物主要以③-1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并应采取有效降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