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五四运动
胡适与五四

与此同时,该文对五四运动也提出批评。文章认为,以罢课为武器进行斗争,对敌人毫无损害,对学生却有三大危害:第一,在学生运动中,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却躲在人群中呐喊,从而助长了依赖群众的懦夫心理。第二,罢课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养成逃课的习惯。第三,经过这场运动,有些人可能养成盲目从众的行为模式。
由于蔡元培当时是主张中国参战的,因此当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兴致最高”。
于是他约请教授们在天安门组织了演讲大会,“第一次借机会把北京大学的使命扩大到研究学术的范围以外。”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北京大学就走上了干涉政治的路”。这样一来,就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学生运动的关系,大体上梳理清楚了。
诚邀全国以及海内外各高校有识之士加盟共建!!!
这里将是半国精英的摇篮!!!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1947年五四运动28周年之际,胡适为《大公报》写了纪念五四的“星期论文”。我注意到,胡适每当论及五四运动,都要提到孙中山的一段议论,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这段议论是孙中山在1920年1月给海外同志写信时提到的。当时距五四运动虽然只有八个月,但是在涉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段文字不长,也容易理解,故照录于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胡适正陪同杜威先生在上海访问,同行的还有杜威的学生、北京大学教务长蒋梦麟先生。当时他们对北京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两天后才通过报纸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的时候,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文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这篇文章由胡适起草,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五四运动的初步反思。
在张奚若影响下,胡适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他说:“张先生所谓‘个人主义’,其实就是‘自由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他指出:个人主义有两种,一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为我主义”,即假个人主义;二是有独立思想、只认真理不计利害的“个性主义”,即真正的个人主义。胡适还说:“……一些人嘲笑这种个人主义,笑它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过时思想。这种人根本就不懂得维多利亚时代是多么光华灿烂的一个伟大时代。马克斯(马克思)、恩格尔(恩格斯),都生死在这个时代里,都是这个时代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产儿。他们都是终身为自由奋斗的人。我们去维多利亚时代还老远哩。我们如何配嘲笑维多利亚时代呢!”
五四青年人物事迹

五四青年人物事迹五四青年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一场学生示威活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五四青年人物的事迹:1. 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发起了许多激进的改革主张,并通过《新青年》杂志等媒体传播革命思想和民主理念,为五四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文化的荒谬。
他的许多作品激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激情。
3. 胡适: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化活动家。
他主张“白话文运动”,呼吁用口语化的现代汉语来进行文学创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他还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周作人:周作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冲突,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丰泽园笔记》和《故乡之歌》等,对当时的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徐志摩:徐志摩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他将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技巧引入中国,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再别康桥》和《黄河颂》等,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个人情感,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五四青年人物的事迹,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四青年运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领域,更为中国近代的民主与进步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览

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览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运动的领袖之一。
二、陈独秀(1879-1942)和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三、林长民(1876-1925),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四、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家,北京大学时任校长。
五四运动过程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巴黎和会的消息能够及时传到国内,却是和一位四川人分不开的。
1919年1月,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会议的“巴黎和会”开场。
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七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及换文的陈述书。
但是,会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几个强国把持下,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的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中国所能得到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夺去的天文仪器而已。
当时全国人民热切期望恢复主权,收回青岛,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却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上的消息,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新闻封锁,如果没有一群爱国青年的艰苦努力,很难传到国内,让人民群众知晓。
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少年中国学会”及其“巴黎通讯社”。
“巴黎和会”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各项特权,“巴黎通讯社”迅速得到这一消息,抢在英、日、美通讯社的前面,最先电传到国内各报馆。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燃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怒火。
5月3日,北京大学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集会,决议致电巴黎专使,要求拒签和约,有一名学生当即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以示爱国决心。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并且奔向赵家楼胡同,痛打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章宗祥,放火烧了另一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宅邸。
胡适与五四运动

适正式 投人 了 新文 化 运 动 而 且 也 为 这 个 运 动
增 添 了 新 的 内容 继 民 主 科 学 两 面 大旗 之 后
。 , 、 ,
。
又 举起 了文 学革命 的 旗 帜 胡 适 在文 章 中 明 确 提出
: “
陈 独 秀说
,
:
“
文 学 革 命之 气 运 酝 酿 已
,
,
以 今 世 历 史 进化 的 眼光 观之 则 白话 文
域 里 是 一 位 冲锋 陷 阵 的 斗 士 他 和 他 的 同道者
一 起 把 思 想文 化 领 域 闹 了 个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 ,
,
偷 汉 犯 的是 同等 的 罪 恶 老 爷纳 妾 与太 太 偷 人 犯 的 也 是 同等 的 罪 恶 放 他大 声疾 呼
, , , 。
“
”
⑤
胡适 提 倡个 性 解
,
在社 会士 造 出一 种诈伪 不 自然 的伪 君 子
,
,
廷
文 章 不 单 提 出 了文 学 的 形 式 问 题 也 涉 及 到 了
“
胡适 痛 斥 妇 女 守 节 殉 烈 的 封 建 礼 教 认 为 北洋
了4
政府 《 衰 扬 条例 》 中鼓 励 女 人 自 杀 殉 夫 是 野 蛮 残 忍 的法 律 等于故 意杀人
。 , ,
职
6
月 胡 适 也 应 聘 出任 了 化大 教 授
,
,
。
在 此 期 间 他 同其 他新 文化 人 士 一 道
、
向封 建
不仅 如此 纽 自
,
主义 的 旧 文 化 旧 道 德 展 开 了猛 烈 的 进 攻
浅析五四前后胡适思想的转变及原因

辩 护 。 而 , 适 回 国 后 并 没 有 继 续 关注 时 政 , 是举 起 了“ 学 革 命 ” 然 胡 而 文 的旗 文化 断裂 , 因而各种主的政治走 向产 生了重要影响 , 而研 究其转 变的原因 , 能够 使我们更加
深刻地 体会五 四运动在人 们思想上产生 的巨大震动及人们思 想转变 的艰
难挣扎
一
二、 胡适思想转 变的原 因
经过 五 四 爱 国 学 生 运 动 , 适 的思 想 , 其 是 对 政 治 的 态 度 来 了~ 个 胡 尤
三 是 以实 验 主 义 来 抵 制各 种 外 来 思 潮 , 尤其 是 马克 思 主 义 。胡 适 曾 在
《 我的歧路》 一文中说道 :那时, “ 正是安福 部极盛的时代 , 上海的分赃和 会 还不 曾散伙 。新文化运动摧毁 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体系 , 造成 了一个 时代 的 名 目繁多 的主义 , 有些人只知道名字, 不知其意义。 四是 就胡适 自身而 言, 他本是个热衷政 治的人 , 做学 问只不过是“ 替
关键 词 : 四 前 后 胡 适 思 想 转 变 原 因 五
新文化运动 , 浙 以昭 青年》 创刊为标志 。 到五 四时期 , 经过这场“ 文学革
命 ”的洗 礼,中国思想 文化 界的知 识分子 的精神 已达到高度亢奋 的状态 。
治分 歧也愈加清晰 :9 2年 5月 , 12 他更 另起 炉灶 , 创办 《 力》 努 周报 , 《 与 新
青年 》 期 志 同道 合 的 同人 们 从 此 完 全 分 手 。婷} 十 分 关 注 政 治 问 题 。6 时 力》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代表了一群思想家和青年学生对于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抗议。
这次运动中出现了许多思想独特、崇高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1. 陈独秀(1879-1942):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
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提倡废除封建制度,实现民主和社会进步。
陈独秀的思想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胡适(1891-1962):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思想家。
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倡导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主张用科学方法改造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演讲和文章,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五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和反动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
鲁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了他的思想,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他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呼吁。
4. 陈寅恪(1890-1969):陈寅恪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在五四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关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陈寅恪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5. 周作人(1895-1967):周作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作家和翻译家,他也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提倡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
周作人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翻译。
以上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呼吁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抵制外国侵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进步。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 : 胡适 ; 五四运动 ; 认识 ; 思 考 中图分类号 : B 2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5 1 2 8 ( 2 0 1 5 ) 0 9 - 0 0 4 7 - 0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9
胡 适 对 五 四 运 动 的 认 识 与 思 考
周 良 发
( 安徽理工大学 思政 部 ,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7 ) 摘 要: 胡适对五 四运动 的态 度 . 前后有 明显变化 , 由起初赞扬继 而深表 同情 , 及至 晚年 的批评 。胡适认 为五 四运动 的
爆发 除了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 , 还与北京高校 学生 庆祝一 战胜利 的游行 活动 有关 , 而 五四运 动 的价 值在 于独 立人格 的形
1950年出版的枟胡适口述传记枠中胡适虽然肯定了学生运动最终促使北洋政府亲日官员的下台和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会上签字但同时让中国的政党主要是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看到了学生潜在的政治影响力以至于当时所有的政党都想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支持其结果便弄得人人对政治都发生了兴趣3206关注社会政治生活本无可厚非然在胡适看来政治因素的大量介入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当初构想的超越政治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思潮
2 . 发 生
弱 了他 当初构 想 的 超越 政 治 的新 文 化 运 动 和 文 学 课 、 筑 台演讲 、 结 队游行 等 系列活 动 , 皆与五 四 运动 二 十年不 谈 政 治 , 致 力 于 以“ 再造文 明” 为 核 心 义 束 的游 行演 讲是 五 四运 动 的一 次 预 演 或 彩 排 。虽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摘要: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对传统价值颠覆的运动。
伟大人物的产生是必然的,忽视的毕生事业成就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更新和变革,所以胡适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之父”,他是第一个在这一运动中留下诸多文化的人。
二是在中国传播自由主义的真谛,胡适认为它是“世界文化的真谛”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
胡适这一生,特别是晚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
关键字:胡适·五四运动·自由主义·新思潮胡适并非最先表述现代自由意识的思想家在这个思想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他只是一个环节,却不可替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
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陶。
在杜威·罗素等国际知名思想家的影响下,胡适也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
这一观念的抉择即暗示了胡适思想发展内容的世界性眼光和强烈的自我开放意识。
又决定了胡适与中国实际社会背景的巨大冲突。
“我读了这篇呈文,方才知道我们中华民国居然还有什么《褒扬条例》,于是我把那些条例寻来一看,只见第一条九种可褒扬的行谊的第二款便是“妇女烈节贞操可以风世者”,第七款是“著述书籍制造器用,与学术技艺或发明或改良之功者,”第九款是“年逾百岁者。
”一个人偶然活到了一百岁,居然也可以与学术技艺上的著作发明享受同等的褒扬!这已是不伦不类可笑狠了。
“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封建文化思想对女性的迫害,其次才会想到胡适的思想开放性。
而就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的中国现状,封建制度依旧占主导,妇女依然受到严重的压迫,而胡适就这样发表了一片抨击中国现状的文章。
更加强烈的反映出他思想的开放性,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实在五四前后,也是因为胡适的影响,女子裹脚的传统也慢慢地被废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心动魄的爱:胡适与曹诚英
• 1934年,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 1937年曹诚英取得 硕士回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授。而恰在此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 国大使。曹诚英感到她与胡适的恋情无以为继,也就不再抱有幻 想。后认识了一位大学讲授,却被江冬秀从中作梗,拆散了这桩 婚姻。此后的几年间,胡适与曹诚英通过朋友中介沟通消息和传 递诗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1949年2月,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曹诚英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还是追随蒋介石 到了台湾
胡适:(1891~1962),汉族, 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 学者、诗人、历史家、 文学家、哲学家。因提 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 名嗣穈,字希疆,后改 名胡适,字适之,笔名 天风、藏晖等,其中, 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 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 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典故。
•Leabharlann • 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 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 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 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 话文章,后任该报编辑。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 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 ,后改读文 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 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25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 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 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人物。 •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 “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 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 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 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 集》 《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 三集》 《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戴东原 的 哲学》《白话文学史》等等。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胡适 - ----
胡适的感情生活也较为丰富,除了结发妻子江冬秀之外,与 所有的“绯闻女友”中,和胡适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要数韦莲 司和曹佩声(又名曹诚英)了。
胡适 江冬秀 韦莲司 曹佩声
“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 适与韦莲司
• 胡适1910年到美国留学后,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 的叮嘱,有四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可是在1914年6 月的一次偶然机缘,他却认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并 且成为与他交往48年的红颜知己。 • 在读大学期间,胡适与韦莲司交往甚密, 并互生爱意, 但他们之所以未能如愿,其因由一是母亲的叮嘱限制了他 的勇气;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胡适回国后, 两人一直 有书信来往,直到胡适结婚后,两人有几年没 有联系,而1923年韦莲司失恋以后, 两人又有书信 往来, 希望旧情复燃,有机会重温“年轻的日子”。而后的几十 年里,直到垂垂老矣,两人每年都写信问候,相互慰藉。 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后,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 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
儒学研究
1、破除了儒学“独尊”的 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 性的影响 2、发表长篇论文《说儒》 3、提出“儒是殷民族教 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 都是殷的遗民” 等等
哲学成就
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 《西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究皆 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红 楼梦》研究是胡适古典文学研究的 重点之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而胡适也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 鼻祖。 胡适禅学案
•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 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胡适对这位比自己小 11岁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诚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轻学者胡适。 此后,他们开始通信, 期间两人也互生爱意,曾经胡适向江冬 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 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 胎。
学术研究
古典文学
禅宗研究
《水经注》
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开始关注《水经 注》研究, 推翻了戴震抄袭赵一清” 水经注“的冤案”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中国自由主义 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 ,其中有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 博士学位。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 位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等等。
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胡适
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颖处存疑。 ——胡适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想怎么收获就怎么栽。 ——胡适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 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胡适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 You can no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