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合集下载

纪念五四运动思考当代青年责任与使命

纪念五四运动思考当代青年责任与使命

纪念五四运动思考当代青年责任与使命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它激发了许多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百年过去了,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承担这些责任与使命。

一、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责任当代青年作为时代的接班人,首先要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负责。

这不仅包括学业上的努力,还包括身心健康的维护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年人在追求自身梦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全面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接受自我完善的挑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正,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二、实践社会责任的使命当代青年应该有意识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公益组织中,我们都可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帮助他人。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命运。

参与社会实践,既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际行动,我们可以帮助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

三、独立思考与价值观的负责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青年人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时刻保持思考的勇气和独立的判断力,不被外界的观点和影响左右,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四、传承与拓展中华文化的使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

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文化血脉。

同时,我们也应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五四运动再思考

五四运动再思考

五四运动再思考-----合肥工业大学白晓飞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根本原因中国在当时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

3、客观原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已经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4、容易被忽视的一些原因文化的差异:当时学生不知道外国人在周末不上班的习俗,以使学生抵抗活动没人回应,激怒了学生。

天气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当天,天气很炎热容易让人产生暴躁的情绪。

二、五四运动的弊端1、由于当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是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五四运动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2、五四运动中学生有一些不太理性的行为包括放火和暴力等这与五四运动前期所宣扬的民主、科学的精神相背离。

3、五四运动中要求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这有一定的过激性,造成了一些中国文化的流失。

4、五四运动后期的学生运动性质发生了流变,不再是单纯的反帝反封。

5、五四运动后,许多学生陷于对政治权利的追求,甚至使用阴谋诡计发起运动经常与校方发生冲突。

6、三、五四运动的意义1、彻底性五四运动反应了广大中国青年的思想觉悟(看出了帝国主义和外部的各种矛盾,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表现了他们不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坚强决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五四运动还表现出彻底的反封建性,而且主要斗争对象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及出卖国家和民组利益的卖国贼。

2、倡导的精神五四运动以“科学与民主”为科学指导,倡导民主精神—一种和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五四运动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凝聚力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五四运动的最丰厚的精神底蕴3、探索性五四运动是中国长期以来反帝反封建道路上的一次伟大的探索,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对救国救民的真理的探索历程,直接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024当代青年学习五四精神心得

2024当代青年学习五四精神心得

2024当代青年学习五四精神心得2024年当代青年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性运动。

这次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倡导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主要特征,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开创了新的局面。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五四精神,深刻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进而在新时代中不断反思和奋斗。

在此,我将分享我个人对于2024年当代青年学习五四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五四精神告诉我们要敢于反抗强权和不公。

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

但是,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并没有选择沉默和忍受,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发声抗议。

这种反抗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去学习和借鉴。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存在着各种不公和不合理的现象,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中,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来改变不公和不合理。

无论是对于性别歧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都应当有勇气去反抗,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五四精神教育我们要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思想。

五四运动倡导的是科学思想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代,我们无论是面临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不能为了迎合他人或者社会的期待而闭口不言,而应该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各种思想的包容和尊重,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

只有拥有独立的思想,我们才能在领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五四精神提醒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们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目标,更是为了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发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用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国际视野,关注全球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示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示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运动始于1919年5月4日,最初是为了对待《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而发起的。

这场运动是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一些爱国人士的乘势而起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五四运动的思想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下面,我将会从五四运动的思想启示角度来探讨它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的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的思想启示我们应该关注到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最好的结果就是搞错了。

”可见文化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的一大理想就是“新文化“的建立,这项理想代表着对旧文化的批判以及对新文化的建构。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也需要重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不仅仅应该是传递知识,应该更多关注到培养人文素养。

只有真正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让教育更具有价值。

第二,五四运动的思想教育我们要追求独立自主。

当时,中国处于一个受外国侵略和割让的不利时期,五四运动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

五四运动的青年人理想是要确立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摆脱外国侵略的影响。

对于当今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文化系统是必要的。

随着世界的变化,中国不仅需要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更要在国家战略方向的选择中寻求更多的自主权。

第三,五四运动的思想也提醒我们要遵循科学和理性的思考方式。

十九世纪末,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种思考方式,即唯物主义。

五四运动的年轻人都是受到唯物主义思想洗礼的一代。

科学和理性的思考方式推动人类进步,能够促进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改变。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理性思考与多元化的观点相结合。

科技不仅是工具,还玩起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意味着科技的发展需要深思熟虑。

第四,五四运动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反对不平等和不公正。

“民主”和“自由”是当时五四运动人群的至高理想,对立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东西采取抵制、批判的态度。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的感悟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社会运动。

我对这段历史有
民族觉醒与爱国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体现了爱国精神的深刻。

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当时的青年一代,让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与国家进步的事业。

文化自信与知识解放: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摒弃传统封建观念和制度,追求现代化的文明与科技。

这种思潮引领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青年学生们积极追求新思想,探索西方文化和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社会进步与民主意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思考。

运动中涌现出的理念和主张,如民主、平等、科学、自由等,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社会的未来,并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

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革命意识与社会变革:五四运动催生了新文化运动,这是对旧有封建文化的挑战和革命。

运动中的反帝反封建思潮与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意识和社会变革的追求。

这种思潮逐渐蔓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土壤。

国际影响与全球化意识:五四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运动中的学生们积极倡导民族独立和
国际交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知识分子建立了联系。

2024年五四运动精神心得体会范本

2024年五四运动精神心得体会范本

2024年五四运动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对五四运动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篇章。

这场运动不仅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对后世青年一代产生了巨大的启示和激励。

在五四运动精神的启发下,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去理解、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呢?首先,五四运动精神告诉我们要有勇于自主思考的独立精神。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之一是“反对封建主义,拥护民主主义”,这是对当时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的一次有力撞击。

五四运动的学生运动发起人们以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和敏感性,大胆地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各种思想观念,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思想,如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等。

这种独立精神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观点,不要轻易被传统的束缚所限制,要敢于挑战老观念、陈规陋习,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五四运动精神告诉我们要有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豪感。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次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五四运动的学生们纷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自由。

他们发起了抵制列强压迫和对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宣扬爱国主义,呼吁国人团结起来,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繁荣自由的时代,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民族精神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要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为祖国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五四运动精神告诉我们要有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五四运动的时代正值中国新文化兴起的时期,青年学生们发起了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化的探索的运动。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这种探索精神在今天的大学生群体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识。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思考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思考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思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场运动中,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对传统文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时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五四运动是一场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封建帝制,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运动的主要精神是爱国主义、革命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些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文化相对立的。

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现代价值观和理念往往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理念相冲突,这使得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时代化。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和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革新。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运动鼓励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反思,提倡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理念来重新解释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消亡。

在五四运动之后,大批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否定,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和不合时宜的,需要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贬值和边缘化,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理念被现代价值观和理念所取代,一些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传统活动也逐渐消失。

虽然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消亡,但同时也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方面。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雅思阅读快速猜测生词技巧在雅思阅读中,想取得高分,是在大量的海读基础上的,积累的多了,自然阅读的逻辑就养成了,不认识的生词也可以猜的差不多,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雅思阅读中,越到了生词,该则样处理,有几点比较实用的猜测方法,可以帮助你突破这些生词,顺利的继续往下读。

雅思阅读快速猜测生词技巧一、利用定义式线索进行猜测定义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在文章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难懂的术语或词汇等所作的解释。

这些解释提供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利用它们猜测词义比较容易。

例如:Kinetic energy is the energy of moving particles. Kinetic enegry 可能是生词,由定义可知,表语是说明主语性质内容的。

所以kinetic energy就是“运动粒子的能量”。

再如Typhoons are cyclones,storms with strong winds rotating around a low-pressure center.如果cyclones是生词,推断该词义的线索就是其后面的解释“绕低气压中心形成的暴风雨”由此我们可知cyclones的意思是“绕低气压中心形成的暴风雨”。

在这种解释中定义句的谓语动词多为:be, mean, deal with, be considered, to be, refer to, be called, be known as, define, represent, signify, constitute等。

二、根据进一步阐述猜测词义虽然进一步阐述不如定义那样严谨、详细,但是提供的信息足以使我们猜出生词的词义。

复述部分可以是适当的词,短语或者句子。

例如Experts in kinesics, in their study of body motion as related to speech ,hope to discover new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s. 逗号中短语的意思是“对肢体语言进行研究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作者:李琳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以爱国学生为主体而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

但是在历史分期和定义上,存在着误判---即是将中国的历史分期搞错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西周---秦始皇,秦始皇之后的社会是---中央集权制社会。

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的热情是好的。

而反封建,则将历史定义混淆了。

五四运动的打到孔家店、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文言文、书法、绘画、京剧等等等偏激的理论,则贻害无穷。

秦始皇之后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比较封建社会有所进步。

自隋唐以来,中央帝国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举制度,这套制度极大强化了儒家文明的文化同质性,对儒家文明的历史延续与文化生命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科举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

在秦始皇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传统王朝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大批的赶考举子进入考场,感慨地说道:“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隐士可能不介入社会生活竞争,此高风亮节只能靠喝西北风活着。

中国的唐朝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那是的欧洲文明很微弱,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作为政治精英的官员、文化精英的士绅阶层,以及作为经济精英的地主乡绅之间,存在着相当频繁广泛的横向的政治、经济、文化流动,社会底层向社会精英层的流动同样十分频繁。

这种纵向与横向的社会对流,是前代人类社会---封建社会中极为少见的。

这个对流主要是通过科举制来实现的。

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能够通过学习儒家的经典,然后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秀才、举子、进士、士绅等地位;科举考试,形成官僚阶层;官僚到老要退休,退休后保留士绅身份,但已经是一介平民了。

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还有一个特别的制度,就是均产制。

一个地主有一百亩土地,他有五个儿子,他的财产要平均分成五份,从一百亩到二十亩,就是一代时间,如果有十个儿子,他就变成四亩土地了。

均产制是使社会阶层往下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

所以,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社会的流动频繁,频繁到什么程度呢?宋朝的官员中,50%以上,三代前没有人当过官,宋朝大部分的官员是贫寒家庭出生。

整个明朝276年中,大约有两万名举人,两千名进士,在这些举人和进士中,43%的人出生于贫寒家庭。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社会阶层间的对流程度。

这个对流造成结果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成为阶层开放度高的社会。

一般都是贵族社会,包括日本、印度和欧洲,阶层与阶层之间非常封闭。

而中国中央集权制社会的对流程度很高。

对流程度高,对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相当旺盛。

中央集权制统治阶层一直处于吐故纳新的过程中。

科举制度至少对形成这种延续王朝生命的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举制度所产生的流动性,使得文化与知识的普及面高于一般的贵族社会。

由于读书的功利性激励,教育覆盖面大大扩展,整个社会具有了获取强大知识的激励机制。

科举制度使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广泛地被大众社会接受。

中国也成为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一统天下。

可见科举制度具有强化文化大一统的功能,而文化的大一统也强化了同化能力,科举制度起到一种对社会各阶级的“虹吸”作用。

中国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先河,我认为“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不正确,应该更名为富裕。

可惜中国的资本主义未能成长壮大起来,中华民族与先进繁荣的历史教育擦肩而过。

中国清朝闭关自守,康熙皇帝实行铁幕政策,到乾隆皇帝时期拒绝与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尔噶尼签署通商贸易的所有文件,欧洲已经发达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中国仍然
还要闭关自守,岂不是坐井观天?孔孟之道没有错,科举制度没有错,错的是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闭关自守。

科举制度要求的是求同思维,久而久之,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群体心理,重守成而轻创新,甚至把一切变异都看作是对儒家经典的背叛,这就造成文化变异能力较弱,社会文化缺乏活力。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化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梁启超1894年曾走遍北京的书铺,想买一张世界地图,居然没有找到。

那时候,鸦片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

为什么会这样?当时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学世界地理没有用,因为科举考试不需要考世界地理。

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客观知识的认识,要远远低于日本人。

有人做过统计,在甲午战争时代的日本,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写过一本小册子,是介绍西方文明的,一年时间里销量达到25万册。

但是在中国,洋务运动派在江南制造局印行的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各种书籍,三十年来只卖掉一万多册。

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知识界对新生事物的木讷。

当时日本人口只是中国的十一分之一,日本的领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这些数据非常深刻地说明,科举制度给中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整个士绅阶层对西方文化没有任何兴趣,尽管西方那时候已经强大到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闭关自守悲剧的来源。

在中华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里产生的儒家文明形态,具有特殊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同样是一种潜在的缺陷。

这种缺陷在中国中央集权制社会并没有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

但西方对中国发出咄咄逼人的挑战后,它的消极性逐渐表现出来。

而中国文明的保守性也和儒家文化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因此,五四运动开始逐渐形成了对儒家文化强烈批判的思潮,五四的爱国知识分子就是把批判传统文化作为救亡图存的一种起点的。

陈独秀当年说过:“我宁愿忍受过去国粹的消亡,也不忍现在和将来的民族不能适合于生存而绝灭。

”陈独秀只能代表他个人,不能代表4亿5000万中国同胞。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就是在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哺育之下才发展壮大起来的,反历史反传统反文化反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不孝子孙。

陈独秀这种观念实际上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延续下来了。

这种思想受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重新回顾历史,所有的关于反帝反封建社会的政治论文,都是错判,贻害无穷流毒甚广。

我们应该以更客观、更冷静的态度来反思历史,尤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孔孟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亦是世界的社会财富。

我们不能盲目地毁掉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五四运动的要害是毁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有些人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鲁迅先生的批判孔孟之道,不能成为我们的思想武器。

我们在学习孔孟之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学会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要在今天搞共产主义,那是左倾机会主义,会祸国殃民的。

在中华文化传统和欧洲发达文化的互相吸纳之中,以获取我们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新资源。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明,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华民族的救星华国锋彻底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统治,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光辉道路。

如果中华民族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不赞成在中国搞多党执政,那样很容易会发生动乱,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一方面保持着华夏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规模效应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多元竞争机制的发育成熟,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个人的微观活力能持续保持下去,那么,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的伟大复兴就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让我们高举双臂迎接这一天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