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损失校验、线损等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转供电电损和线损计算公式

转供电电损和线损计算公式

转供电电损和线损计算公式
转供电电损和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感、电容等因素造成的能量损耗。

电损是指在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电气设备中由于电流通过导线和绕组时产生的电阻损耗;线损是指输电线路中由于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电阻损耗。

下面是转供电电损和线损的计算公式:
1. 转供电电损计算公式:
转供电电损 = I^2 R.
其中,I为电流,R为电阻。

2. 线损计算公式:
线损 = I^2 R L.
其中,I为电流,R为电阻,L为线路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电损和线损的计算公式中,电流、电阻和线路
长度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或计算得出。

另外,还需要考虑功率因数、频率、温度等因素对电损和线损的影响,以得出准确的损耗值。

除了上述基本的计算公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电力系统参数和运行条件,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进行电损和线损的精确计算。

这些模型和软件能够考虑更多的因素,并给出更准确的损耗值,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设计。

总之,电损和线损的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准确的损耗值有助于合理规划电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电网线损是指电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计算电网线损是对输电线路、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损耗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电网运行状况、评估电网经济性,有效控制输电损耗,并为电网规划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一、电网线损计算方法1.进行电量平衡计算,即通过按台区、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进行线损核减,计算损耗较大的区域,找出线损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采用电压法计算,即根据线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通过计算电功率、电能和线路损耗来估计线路损耗。

3.根据传输线路的阻抗和负载电流计算线路的损耗,基本计算公式为线损损失=负载平方×线路阻抗。

二、电网线损分析1.电网线路负荷分析:通过对电网线路的负载水平进行测算,找出负载较重的台区和线路,针对性地进行线损改造和优化。

2.电网变压器负荷分析:分析变压器的负载情况,了解变压器负载率,找出过载和负载不均衡的变压器,采取合理的负载调整和优化措施。

3.线路电流负载率分析:通过计算线路负载率,了解电网线路的负载状况,找出负载较大的线路,进行线路改造和优化,降低线路损耗。

4.台区线损分析:通过对台区线损进行分析,找出线损较大的台区,进行线路改造、优化台区负载,降低线损。

5.负载电流不平衡分析:分析电网负载电流不平衡情况,找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偿和优化措施。

6.电网线路负载特性分析:通过对电网线路负载特性的分析,了解线路的负载变化规律和负荷峰值,制定合理的线损控制策略。

三、电网线损控制措施1.加强线路的规划和设计,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和电缆类型,降低线路本身的电阻损耗。

2.提高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3.优化线路的走向和布局,减少导线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4.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提高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5.合理分配负载,减少负载不平衡和过载,改善负载情况。

6.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降低线路损耗。

7.通过安装补偿装置、调节控制装置等技术手段,实现功率因数的优化和负荷均衡。

线损电量计算公式

线损电量计算公式

线损电量计算公式一、线损电量的定义线损电量是指电力系统中在输配电过程中由于电缆、导线等电力设备的电阻、电感、电容等因素产生的能量损耗。

在电力传输和配电过程中,线损电量是无法避免的,但合理控制线损电量可以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供电质量。

二、线损电量的计算公式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物理规律,线损电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线损电量 = 高压侧电流平方× 输电线路电阻 + 高压侧电流平方× 输电线路电抗其中,高压侧电流是指输电线路的高压侧电流值,输电线路电阻是指输电线路的电阻值,输电线路电抗是指输电线路的电抗值。

三、线损电量的影响因素1. 输电线路的电阻:输电线路的电阻是导致线损电量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电阻值越大,线损电量也就越大。

2. 输电线路的电抗:输电线路的电抗是导致线损电量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电抗值越大,线损电量也就越大。

3. 高压侧电流:高压侧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线损电量的大小。

高压侧电流越大,线损电量也就越大。

4. 线路长度:线路长度是影响线损电量的因素之一。

线路长度越长,线损电量也就越大。

5. 电压水平:电压水平是影响线损电量的另一个因素。

电压水平越高,线损电量也就越大。

四、线损电量的影响线损电量的增加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能源浪费:线损电量的增加会造成电能的浪费,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2. 能源成本上升:线损电量的增加会导致电力公司的能源采购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供电价格。

3. 电网负荷增加:线损电量的增加会导致电网负荷增加,可能引发电网运行不稳定或发生事故。

4. 供电质量下降:线损电量的增加会导致供电质量下降,可能引起电压波动、电压降低等问题。

五、线损电量的控制措施为了降低线损电量,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供电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电网规划:合理规划输电线路的布局和容量,减少线路长度,降低线损电量。

2. 提高输电线路的导电能力:采用导电能力更强的材料,减小线路的电阻和电抗,降低线损电量。

变损和线损的计算

变损和线损的计算

变损和线损的计算一、变损:变压器损耗计算公式(1)有功损耗:ΔP=P0+KTβ2PK-------(1)(2)无功损耗:ΔQ=Q0+KTβ2QK-------(2)(3)综合功率损耗:ΔPZ=ΔP+KQΔQ----(3)Q0≈I0%SN,QK≈UK%SN式中:Q0——空载无功损耗(kvar)P0——空载损耗(kW)PK——额定负载损耗(kW)SN——变压器额定容量(kVA)I0%——变压器空载电流百分比。

UK%——短路电压百分比β——平均负载系数KT——负载波动损耗系数QK——额定负载漏磁功率(kvar)KQ——无功经济当量(kW/kvar)上式计算时各参数的选择条件:(1)取KT=1.05;(2)对城市电网和工业企业电网的6kV~10kV降压变压器取系统最小负荷时,其无功当量KQ=0.1kW/kvar;(3)变压器平均负载系数,对于农用变压器可取β=20%;对于工业企业,实行三班制,可取β=75%;(4)变压器运行小时数T=8760h,最大负载损耗小时数:t=5500h;(5)变压器空载损耗P0、额定负载损耗PK、I0%、UK%,见产品资料所示。

变压器损耗的特征P0——空载损耗,主要是铁损,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磁滞损耗与频率成正比;与最大磁通密度的磁滞系数的次方成正比。

涡流损耗与频率、最大磁通密度、矽钢片的厚度三者的积成正比。

PC——负载损耗,主要是负载电流通过绕组时在电阻上的损耗,一般称铜损。

其大小随负载电流而变化,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并用标准线圈温度换算值来表示)。

负载损耗还受变压器温度的影响,同时负载电流引起的漏磁通会在绕组内产生涡流损耗,并在绕组外的金属部分产生杂散损耗。

变压器的全损耗ΔP=P0PC变压器的损耗比=PC/P0变压器的效率=PZ/(PZΔP),以百分比表示;其中PZ为变压器二次侧输出功率。

变压器节能技术推广1)推广使用低损耗变压器;(1)铁芯损耗的控制变压器损耗中的空载损耗,即铁损,主要发生在变压器铁芯叠片内,主要是因交变的磁力线通过铁芯产生磁滞及涡流而带来的损耗。

线路损耗计算公式

线路损耗计算公式

线损就是电阻消耗的电压或电能,电线的截面积和长度决定电阻的多少,电流决定电压或电能损失的多少,通过的电流越大,电压损失越多,电能损失越大,通过的时间越长,电能损失越多,
比入你的用电:
电阻公式:R=ρL/S=0.017X100/35=0.4欧
通过5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9A
电压损失U损=IR=9X0.4=3.6V
电量损失P=I2R=9X9X0.4=32.4W(I2是平方)
一天的电能损失W=32.4WX24=778W.H=0.778度
通过10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18A
电压损失U损=IR=18X0.4=7.2V
电量损失P=I2R=18X18X0.4=130W
一天的电能损失W=130WX24=3120W.H=3.12度
通过20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36A
电压损失U损=IR=36X0.4=14.4V
电量损失P=I2R=36X36X0.4=518.4W
一天的电能损失W=518.4WX24=12440W.H=12.44度
以上说明:电度数的增加线损也随之增加,负荷越大,损失越大。

电流增加1倍、电压损失增加1倍,电量损失或电能损失近似的是增加4倍。

你讲的5000度的线损是400度,10000度的线损是800度,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是正确的,负荷改变的情况下就不是了。

因为电流增加或减少1倍,电能损失近似的是增加或减少4倍。

作为用户,要减少电能损失,惟一的就是要减少线的长度和增加截面积。

线路损耗计算公式

线路损耗计算公式

线损就是电阻消耗的电压或电能,电线的截面积和长度决定电阻的多少,电流决定电压或电能损失的多少,通过的电流越大,电压损失越多,电能损失越大,通过的时间越长,电能损失越多,
比入你的用电:
电阻公式:
R=xx
通过5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9A
电压损失U损=IR=9X0.4=3.6V
电量损失P=I2R=9X0.4=32.4W(I2是平方)
一天的电能损失W=32.4WX24=778W.H=0.778度
通过10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18A
电压损失U损=IR=18X0.4=7.2V
电量损失P=I2R=18X0.4=130W
一天的电能损失W=130WX24=3120W.H=3.12度
通过20KW三相负荷时,电流约为36A
电压损失U损=IR=36X0.4=14.4V
电量损失P=I2R=36X0.4=518.4W
一天的电能损失W=518.4WX24=12440W.H=12.44度
以上说明:
电度数的增加线损也随之增加,负荷越大,损失越大。

电流增加1倍、电压损失增加1倍,电量损失或电能损失近似的是增加4倍。

你讲的5000度的线损是400度,100度的线损是800度,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是正确的,负荷改变的情况下就不是了。

因为电流增加或减少1倍,电能损失近似的是增加或减少4倍。

作为用户,要减少电能损失,惟一的就是要减少线的长度和增加截面积。

电线线损计算公式

电线线损计算公式

电线线损计算公式
线损计算公式:P=V×A。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线损就是电阻消耗的电压或电能,电线的截面积与长度决定电阻的多少,电流决定电压或电能损失的多少,通过的电流越大,电压损失越多,电能损失越大,通过的时间越长,电能损失越多。

线损的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

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

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线路电压损失率计算公式

线路电压损失率计算公式

线路电压损失率计算公式
电压损失率(%)=(线路总电阻×线路电流)/(输电线路电压×100)其中,线路总电阻是指输电线路上的总电阻,线路电流是指在输电线
路上的电流值,输电线路电压是指线路的电压值。

计算线路电压损失率的步骤如下:
1.确定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根据具体的输电线路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确定线路的电流和电压值。

2.计算线路总电阻:根据线路构造和线路参数,计算出全部的线路电
阻之和,通常使用单位长度线路电阻进行计算。

3.计算电压损失:将线路总电阻与线路电流相乘,得到电压损失值。

4.计算电压损失率:将电压损失值除以输电线路的电压,并乘以100,得到电压损失率的百分比。

线路电压损失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输电线路设计参数和运行
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若考虑线路的电感性和电容性损耗,可以在
计算公式中加入相应的修正项。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计算公式,考虑线路的负载情况、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

线路电压损失率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线路电压损失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并优化输电线路的电能传
输效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相关的
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来说,掌握线路电压损失率的计算方法是十分必要和重
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单位电抗=
0.378
线路电阻= 线路电抗=
1.83876 4.3659
线路电压损耗△U= △U%=
电压、功率、线损计算
1.186430365 3.389801042
有功损耗= 无功损耗=
204.4623585 485.4696704
线损=
1.182510309
110kV线路阻抗值 1#主变参数: 1XT1-2*= 1XT1-3*= 1XT2-3*= 1XT1*= 1XT2*= 1XT3*=
XΣ2*=
XΣ1*+ 1XT1*//2XT1*=
I2*=
1/ XΣ2*=
Id2(3)= ich2=
Ij/XΣ2*= 1.8×√2×Id2(3)=
Ich2= S d2
1.509×Id2(3)= Sj/XΣ2*=
3 当d3点发生短路时,即10kV母线发生短路时,各短路参数如下:
XΣ3*=
XΣ2*+1XT3*//2XT3*=

导线半径=

导线单位电阻=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视在功率=
无功功率=

电压等级
2 2
4 11.55 9.44 0.1592
0.9 10504 11671.11111 5087.319389
35

基准电压
基准电流
基准电抗

基准容量

1#主变容量

2#主变容量
35 16.50 1.225 1000
40 40
1#主变参数: 1XT1-2*= 1XT1-3*= 1XT2-3*= 1XT1*= 1XT2*= 1XT3*=
Ud1-2%×Sj/(100×Se)= Ud1-3×Sj/(100×Se)= Ud2-3×SJ/(100×Se)= 0.5×(XT1-2*+ XT1-3*- XT2-3*)= 0.5×(XT1-2*+ XT2-3*- XT1-3*)= 0.5×(XT1-3*+ XT2-3*- XT1-2*)=
短路计算(三卷变压器)
0.3பைடு நூலகம்0124764
Ud1-2%×Sj/(100×Se)= Ud1-3×Sj/(100×Se)= Ud2-3×SJ/(100×Se)= 0.5×(XT1-2*+ XT1-3*- XT2-3*)= 0.5×(XT1-2*+ XT2-3*- XT1-3*)= 0.5×(XT1-3*+ XT2-3*- XT1-2*)=
1
1
-0.10 -96.8 -1.6 -2.4 -4.1 0.7
0.76
1
1 当d1点发生短路时,即110kV母线发生短路时,各短路参数如下:
XΣ1*= I1*=
Id1(3)= ich1=
XS*+XL*= 1/ XΣ1*=
Ij/XΣ1*= 1.8×√2×Id1(3)=
Ich1= S d1=
1.509×Id1(3)= Sj/XΣ1*=
2 当d2点发生短路时,即35kV母线发生短路时,各短路参数如下:
短路电流冲击峰值
后备保护动作时间tb
校验短路热稳定的计算时 间:tjs=tb+td
td 断路器的全分闸时间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衰减系数
I* S Id3(3) Ich3
i ch T
β
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流密度
5000小时以上 0.9
110 49200 0.95
1.2
=
226.5268462
mm2
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
m
m
16
m 公里
mm Ω/km
kw
kva
kar
kV 37
15.60 1.369 MVA MVA MVA
115 5.02 13.225
115 kV 0.028582231
10.5 17 6.5
35kV一般取2、2、4 110kV一般取4、4、8
负荷利用小时 6000
mm
0.145lg(DJ/r) = Ω/Km Ω Ω
(短路电流全 电流最大有效 22.9 值) 3029.2
2.1 0.5
(短路电流周 7.3 期分量始值) 18.7 (短路电流冲击值)
(短路电流全 电流最大有效 11.1 值) 470.3
-10.3 -0.1
(短路电流周 -1.6 期分量始值) -4.1 (短路电流冲击值)
(短路电流全 电流最大有效 -2.4 值) -96.8
★为手填数据 ☆为需调整数据
3000小时以下

U

PM

功率因数

J
经济截面=
3000-5000小时 1.65
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经济电流密度
1.15
线路额定电压 线路设计最大传输有功负荷(kw)
经济电流密度
PM 1.732*U*0.85*J
允许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

D12

D23

D31

线路长度L=
上级站110kV侧母线阻抗XS*


0

线路阻抗计算基准电压
线路单位阻抗标幺值
=X*(Sj/Uj2)

主变阻抗电压百分数:
Ud1-2%=

Ud1-3%=

Ud2-3%=

主变容量
损耗小时

10504
DJ几何间距=
4500 2519.8421
lg(DJ/r)
2.426401333
电抗计算公式
导线单位电抗=
表(三卷变)
单位 MVA kA
1 110kV侧
d1 1000
115 5.02
2 35kV母线
d2 1000
37 15.60
3 10kV母线
d3 1000
35 16.50
3.03
0.47
MVA
3029.2
470.3
kA
15.2
7.3
kA
22.9
11.1
kA
38.7
18.7
S
1.3
1
S
1.36
1.06
损计算
kV %
kw kar
%
路计算(三卷变压器)
8.75 4.25 1.625 5.6875 3.0625 -1.4375
路参数如下:
2.625 4.250 1.625 2.625 0.000 1.625
0.367528193 Ω/Km
参数如下: 参数如下:
0.3 3.0
(短路电流周 15.2 期分量始值) 38.7 (短路电流冲击值)
I3*=
1/ XΣ3*=
Id3(3)= ich3=
Ij/XΣ3*= 1.8×√2×Id3(3)=
Ich3= Sd3=
短路点单位名称 短路点编号 基准容量 基准电压 基准电流
1.509×Id3(3)= Sj/XΣ3*=
结果表(三卷变)
符号
Sj Uj Ij
短路电流标么值 短路容量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始值
短路电流全电流最大有效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