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
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

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摘要:目前,10kV配电线路线损统计、计算与分析工作大多是每月初根据各变电所上个月电能平衡报表(即各条10kV馈线关口供电量)和电力营销部门的上月末抄见电量(即对应馈线所接用户的售电量)报表,通过手工填报、汇总,计算出各条馈线的线损。
线损管理存在几个主要问题:精确性差。
反映在调电(负荷转移)工作时,调电部分用户的销售电量不能准确归属到对应供电线路,造成分线线损出现偏差。
在线路的供售电量准确统计后,如果线损较高,但无法快速寻找高线损原因的可疑位置。
关键词:10kV;分线线损;分析引言:对于10kV线路线损而言,由于10kV线路上用户相对较少,构成较简单(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线损分析工作如果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线损分析工作中,应遵循先总表后户表,先公变后专变,先大户后小户,先特殊后普通的原则,逐步缩小排查范围,并最终找出线损异常原因。
另一方面,通过对常见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归类,可以根据线损率来初步判断线损异常的原因,并针对性开展排查,提高线损分析的效率。
1.10kV分线线损分析的意义特别是10kV分线线损,由于其用户电量比例较大,抄表人为影响因素较小的特点,其线损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电费电量核算工作。
通过对线损数据的分析,可直接反映出表计故障、窃电等异常因素,并产生经济效益。
分线线损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用户电量电费异常的原因如下:一是由于一般情况下10kV线路下挂用户数量有限(不超过50个配变总表),每一个终端配变总表电量在线路总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相应地,该终端总表如果存在表计故障或者窃电,就会通过10kV线路线损直接反映出来。
对于分台区线损来说,由于用户数量多(超过200个户表),用户电量所占比例较小,除非是一些商铺等低压用电大户的表计故障或者窃电,否则通过线损分析较难发现异常。
二是10kV线路考核表、专变用户表计、公变考核表计一般抄取冻结电量,其线损基本不受到抄表人为因素的影响,线损波动率在技术上应该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波动率的分析也能准确反映出线路用户电量是否正确。
10千伏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研究

10千伏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研究摘要:文章从线损计算内容下出发,详细结合案例对10千伏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线损率的威胁,以便于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理论线损;正、反向数学模型;不明损耗引言:所谓的线路损耗,简单来讲,就是在输配电环节当中,其中电能出现的损耗称之为线损,综合电网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0kv配电线路电能损耗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正因为该点问题得出现,不仅威胁了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也导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1.内容概述从线路实际损耗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重要涵盖理论损耗以及计算理论损耗两种形式,从理论损耗视角下进行分析,主要涵盖窃电、漏电等不合理的电能损耗问题,而计算理论现象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形式。
从10kv配电台区视角下加以分析,其中涵盖了较多的分支线路,此时因为二次侧负荷波动等方面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工作计算理论线损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再加上整个过程比较的复杂,更是增加了工作的困难程度。
从其中应用的潮流算法下出发,因为有着相对比较繁琐的过程,不利于工作人员收集精确性数据的基础上,很多行业人士对其未能实现全面的应用。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因为有着极高水平的配电系统,特别是近年来智能电表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为电力企业快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是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此,以远程读取的10KV线路首端有功、无功电量和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实际抄见电量为基础,分别建立以首端平均负荷电流法,基于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实抄电量法计算理论线损的数学模型,工作人员采取正向以及反向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其计算的数据,然后融合配电变压器运行当中的损耗情况,最终就能够呈现给工作人员精确的配电线路线损状况,然后为接下来工作人员制定妥善处理对策提供参考的基础上,也能够确保线损管理工作人员取得极高的质量效果。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不断成为我们的热门话题。
其中,配电线路损耗一直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本文以某10kV配电线路为例,对其线损进行分析并提出降损措施。
一、损耗分析该线路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此处省略了线路参数表)表中可知,该线路最大负载电流为210A,线路长度为5km。
根据公式(1),该线路的总线损为:P=(I²R+I²X)×L=(210²×0.316+210²×0.146)×5=9.05kW其中,电阻损耗P_r=I²R×L=2.09kW;电感损耗P_x=I²X×L=6.96kW。
由此可知,该线路的线损主要是由电感损耗导致的。
接下来,针对该线路的电感损耗进行详细分析。
①电源电压的稳定性该线路的电源电压应保持稳定,一旦电源电压波动,就会影响线路的负载及电能损耗。
因此,应该对电源电压进行监测和管理,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②线路故障的影响线路故障会导致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因此应该对线路的故障进行监测和维护。
③负载的合理安排该线路的最大负载电流为210A,实际负载在160A左右,因此可以安排更多的负载,从而减少线路的电感损耗。
④导线截面的优化导线的截面面积决定了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⑤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用电设备的能效与线路的电感损耗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加强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从而降低线路的电感损耗。
二、降损措施综合上述分析,针对该线路的电感损耗,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电源电压的监测和管理,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2.加强线路故障监测和维护;3.合理安排负载,增加线路的用电量;4.优化导线的截面,减少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5.加强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降低线路的电感损耗。
提高10kV线损理论计算准确性

阻所造成 的,其中对于等效电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线路的参数和变压 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完成进行统计 ,1 0 k 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偏差值小 器的参数 , 而出现参数错误 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数据的采集 。因此 , 在 于 l %的线路 比率 占到了 9 3 %,1 0 k V线损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大幅提 针对基础数据的采集上,我们还需要通过对销售业务应用系统的研究 高。为线损指标测定 、 线路经济运行及改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 来对生产管理系统内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 , 将部分变压器容量 、 线路型 无论是数据 的更新还是流程 的传递工作都需要有较高的熟练度 , 号等相关参数 的对 比核查来找 出其 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确定前期的数 在工作中要更好 的加强每个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 这 据采集错误是否为影响线损理论计算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1 0 k V 南于农 网升级改造 , 抢修 , 客户增容 、 销户等造成线路和变压器参 线损理论计算准碲 陡的提高 , 对于基层单位来说十分重要, 我们可 以采 数 更改 的情况 , 未及 时 在系 统 中更 新 , 由 于基 础数 据 错 误 , 导致 计 算 值 用更改线路某段导线 、 变压器的参数来模拟计算理论线损值 , 并通过 比 异 常 。基 础数 据不 及 时更新 是另 外— 个原 因 。 较分析, 确定最佳改造方案。 针对存在 问题i 亍 认 真分析 ,确定全力整改前期录入数据和及时 结束 语 更 新基 础数据 作 为解 决问题 的方 法 。 在我国电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更多新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也 2 全力整 改前 期录 入 的数据 。 越来越广泛 , 而针对 1 0 k v 线损理论计算准确性的研究 , 我们也需要从 前期数据采集错误跟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对线损理。 沦 计算系统不熟 理沦计算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 悉有很大的关系。制定了线损培训 、 限期整改和协 同互助的工作步骤 。 度的减少偏差 , 进一步提高理论计算准确度 , 为电网建设 、 公司决策提 2 . 1 加强培训 : 一些基层的人员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并 供科学依据。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理论计算原理 , 熟练操作运 没有足够 的人事 , 这样所采集的数据信息也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 而为 了 用线损管理系统 , 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根据《 理论线 更好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还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 损计算管理办法》 , 坚持基础数据更新标 准化流程 , 将基础数据更新质 培训,通过组织专业的操作培训和实践操作培 I 1 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实 量纳入公司绩效管理体系。 不定期抽查系统数据, 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 践能力。 2 0 1 3 年4 月2 9日、 3 0日组织各相关单位线损专责人i 亍 理论 进行 考核 。 线损计算专题培训 , 培训 内容包括系统简介 、 图形绘制 、 参数维护、 典型 参考 文献 日数据录入 、 线损计算等, 培训超过 8 个学时 , 并组织考试 , 将考试成绩 I 1 1 黄振朋. 配电网理论线损 分析方法的研 究与应用I D ] . 郑州: 郑州大学 , 纳入绩效考核。 经过这次培训 1 , 使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各项数据填写规 2 Ol1 . 范, 保证数据准确性 。 [ 2 J 张谦. 理论线损在线计算与母线平衡分析的研究[ 1 ) ] . 保定 : 华北 电力大 2 . 2 限期完成数据整改 : 对照现场设备
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分析

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流通过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时产生的电阻损耗和电磁感应损耗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能消费量的增加,线路线损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电力系统容量逐渐增大。
而10千伏配电线路作为承载电能输送的关键部分,其线损问题日益凸显。
线路线损不仅会导致能源浪费,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电能传输效率。
对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线损的因素,并寻找优化途径是当前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对资源的压力,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问题,为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10千伏配电线路的线损问题,通过分析线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全面了解影响线路线损的因素,并提出优化途径。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将具体展示线损优化的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为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节约成本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线路线损是一个重要的电力系统指标,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线路线损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线路线损的研究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帮助设计师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布局,降低线损率,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线路线损的分析还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电力系统向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10kv 电能计量误差分析电能计量误差分析 巡视检查项目及解决措施

六、电能计量误差分析完整的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互感器(含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连接导线(含接线端子)3个部分,其误差亦由这3个部分引起的,即为电能表相对误差、互感器合成误差、连接导线压降误差,统称为综合误差。
这三者的代数和,用公式表示为:γ=γb+γh+γd。
式中:γ—综合误差;γb-电能表的相对误差;γh—互感器合成误差;γd—连接导线压降误差。
在实际的计量装置中,除了电能表的相对误差γb可以在负荷点及仪表允许的范围内将其调至最小值,其他的计量装置误差均与实际二次回路的运行参数有关。
要减小计量综合误差γ,则在新投运和改造的计量装置选型上,要求电能表、互感器都必须符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按负荷类别选取适当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运前做好装置的各项检定及测试工作,从而消除装置本身客观存在的计量误差。
七、巡视检查项目及解决措施1)安装接线检查1根据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说明书(或电能表接线盒上的接线图),认真核对接线是否正确。
2对配有电流互感器的计量装置,应认真检查电能表是否与之匹配,装设的计量装置是否与其负荷匹配(选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过大,会增加计量误差,影响计量准确;选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过小,也会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接线是否正确,电流的方向是否一致,电压、电流接线是否属同一相序等。
3电流互感器一次穿心匝数是否与其铭牌相符,选用一次侧导线是否能承受负载的最大电流。
1.4计量装置各接点、螺栓处接触是否良好。
2)电能计量装置运行中的检查1检查电能计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行,有无停止计数的现象。
八、2检查电能计量装置各接线、螺栓处有无氧化、松脱现象。
对负荷较大的用户,一般应每月对各接线端子的螺栓进行一次调整(在室温较高的季节,由于气温的变化,导线和螺栓也会受到热膨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九、完整的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互感器(含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连接导线(含接线端子)3个部分,其误差亦由这3个部分引起的,即为电能表相对误差、互感器合成误差、连接导线压降误差,统称为综合误差。
10 kV高低压变电的线损原因及解决对策

10 kV高低压变电的线损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10 kV电网线损过大多为线路、设备、管理等因素造成,而影响较大的就是变压器等电器设备,所以在控制10 kV电网线损的时候应以其为重点展开全网的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利用综合性的措施降低线损。
关键词线损因素;协调负荷;变压器改造;动态补偿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71-0175-011 10 kV变电线损的原因分析1.1 电阻因素在所有的电力线路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电阻,电能在传输中会因为电阻的作用而产生能量降低,克服阻力的过程中产生了导电体温度升高的情况,电能转变为热能而损失,热能则散失在周围的环境中,从而导致电能损耗即线损。
这种线损是因为导线的电阻而导致的所以就是电阻线损;同时这种线损消耗能量的高低与导体中通过电流大小有直接关系,因为其线损是可变的。
1.2 电磁场因素交流电在经过电气设备的时候会产生并为此电磁场,电气设备进行工作就会形成负荷做功。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电磁场的作用会导致电气设备的铁芯产生涡流和磁滞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导致铁芯的温度升高,并发生产生电晕,这些都会导致电能的消耗,而此损耗与电气设备所流经的电流大小没有关系,而与电气设备接入到电网中的电压等级有关,是一种固定线损。
1.3 调控因素供电变电所在管理与控制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调整与工作上的失误,从何造成电能的损耗,即管理线损。
在是实际工作中如:用户违章接线、窃电;电表设置与调校问题;抄表系统故障等等都会导致线损的异常,进而形成一种管理上的能耗增加,此类线损可以通过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消除,属于可控线损。
1.4 线损分析总结了线损的形成因素,就需要对线损的本质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究其本质,线损是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有功或者无功以及电压的损失。
电能从发电厂产生输送到用户端,需要经过多个变电设备,在这些传递中,就像全面分析的,会因为元件的电阻电抗而形成线损;一方面会因为电磁能的转换而消耗励磁功率形成线损。
10kv配电房到用户电能计量误差分析

10kv配电房到用户电能计量误差分析摘要:电能计量的准确度与供电系统运转息息相关,它影响了各个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收益。
但是,目前电力计量装置的品类较多,各种型号和计量方法都有着不同的区别,由于精准的差别,选择不合适的电力计量装置容易导致电能计量产生误差,从而阻碍供电公司的正常运营,最终影响经济损失和其他不利后果。
本文对10kv配电房到用户电能计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10kV配电房;计量误差;用户;措施办法引言:伴随着电力装置不断升级优化,电力计量也愈发复杂。
当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电时,需要电力计量的方式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收费,10kv配电房到用户的区间是电力分配和计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电力是否计量准确直接关系到供电收费。
因此,精准的电力计量可以维护用户用电的安全和稳定,也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济收益,对社会各个企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配电房到用户之间电能计量装置和计量操作存在问题,电能计量产生较大误差,极易损害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利益,基于此,笔者对电能计量的误差进行分析做出了以下几点总结一、10KV配电房到用户电能计量误差原因在实际生活中,10KV配电布局越来越广泛,从10kv配电房到用户电能计量的区间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导致电能计量的误差:(一)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出现误差当选择电流互感器时,需要保持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通常选择S级别的电流互感器,不能将普通的电流互感器和S级的电流互感器混淆,这样容易产生电流计量出现误差;电流互感器不是固定的,在变化的时候,不能按实际负荷选择,需要根据用户的装见容量进行选择;当选择电能计量的装置和型号出现不匹配,实际操作不当,就会出现极大的误差。
电能表是通过对一个时间段的通过电能电量进行计算的工具,对电能表的选择和使用都需要按照相关的电力要求进行,以此来避免电能表型号的选择不当和使用错误,造成电力计量的误差。
例如,如果采用三相四线的电能表去计量三相二线的系统,就会导致计量的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分析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计算 10 kV 辐射状配电网络线损理论计算的新方法与传 统的均方根电流法线损理论计算的误差, 证明了配 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对线损计算结果的影响, 说明 了新方法可提高线损理论计算的精确性。 关键词: 线损; 均方根电流; 负荷曲线; 误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 TM714. 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 act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to calca2 lat e the line loss of 10 kV radial type diseribut ion sys2 t em wit h t he load curve calculating met hod of t he dist ribut ion t ranformer. By comparing t he new curve calculating met hod with t randitional line loss t heory of 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curve met hod, it proves that t he dist ribut ion t ransformers load curve have an import ant effect on calcalating line loss. It is conclud2 ed t hat t he new method can improved the calculating precision of t he line loss with t he pract ical example. Key Words: line loss; 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current; load curve; error analysis
2 53
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相比, 没有等值电阻, 因此, 比误
差方程(
3)
少一项
d RD RD
.
假定其它两相误差 (
均方
根电流计算的误差和月均 方根电流折算系数计算
的误差) 与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 算时的误差相同,
则新方法的总误差在- 13. 6 % ~ 8. 6 % 之间。
b1 假设线路出口 1 处的均方根电流仍为 I jf = I , 设两 台 变压 器 的 功 率 因 数 恒 定, 分别为 1. 0, 0. 707,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见图 3。
2002- 08- 20 王 琨( 1965- ) , 男, 山西芮城人,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科研处讲师, 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 刘丽平( 1964- ) , 女, 山西太原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高级工程师, 从事电力系统计算分析研究。
2 52
电力学报
2002 年
b1 各分支线和各线段的均方根电流由各负荷
b) T2 的负荷曲线
图 3 配电变压器的日负荷曲线 2
利用 均 方 根 电 流 法 计 算, $P T1 = $ P T2 = 6I2 R T . 根据新方法计算, $P T1 = 6I2 R T, $ P T2 =
8. 13I2 R T .
由上述分析看出,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对于
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只有考虑这些因素, 计算结
.
( 2)
式中: I jfd 代表日均方根电流; k = I jfm/ I jfd 为月均
方根电流折算系数; R D 为线路等值电阻。这三个
量都有各自的计算方法, 在能够取得计算数据的条
件下, 各项计算完全独立。因此, 误差方程为:
d$ Am $ Am
=
d
I
2 jfd
I
2 jfd
+
dk2 k2
+
dRD RD
相差很大, 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出的可变线损占
总线损的 10. 8 % , 而考虑配电变压器的月用电量
a) T1 的负荷曲线
b) T2 的负荷曲线
图 2 配电变压器的日负荷曲线 1
根据均方根电流法计算时, 假设配电变压器的
负荷曲线未知, 只知道线路出口 处的均方根电流,
配电变压器 T1、T2 上的均方根电流按其容量分配,
24
r
n
r
I
2t iRi
+
l
r
I 2tjRj
t= 1 i= 1
j= 1
1 ( 7)
式中: R i 是第 i 台变压器的知路电阻; Rj 是第 j 条
支路的线路电阻; I ti 是第 i 台变压器的负荷电流;
I tj 是第j 条支路的负荷电流。从式( 7) 看出, 与均方
第4期
王 琨等: 10 kV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
2 配电变压器负荷曲线对线损值的影响
以下通过特例, 分析配电变压器负荷曲线对线 损值的影响。
设两台变压器 T 1、T 2 型号、容量相同, 接线图 见图 1, 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分别为: $ P T1、$P T2 , 绕 组电阻均为 RT ,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 用前述两种方 法求变压器的短路损耗。
a) T1 的负荷曲线
均方根电流法的物理概念是, 线路中流过的均
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 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
一时期内所消耗的电能。其计算公式如下:
$A =
3
I
2 jf
R
t
@10-
3
kWh .
( 1)
式中: $ A 为损耗电量 kWh; R 为元件的电阻 8; t
为运行时间 h; I jf 为均方根电流 A.
应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 10 kV 配电线路的主
( 11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300085)
Error Analysis on 10 kV Line Loss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ng Method
WANG Kun1, LIU Li2ping2
(11Engineering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 y, Taiyuan 030013, China; 21China Elect ric Power Resea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5, China)
1 辐射网的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
111 常用的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均方根电流法、平均
电流法、最大 电流法、最大负荷损失小 时法等。其
中平均电流法和最大 电流法是由均方根电流法派
生出的方法, 而最大负荷损失小时法主要适用于电
力网的规划设计。比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方法是均
方根电流法。
2002 年 第 17 卷 第 4 期 ( 总第 61 期)
电 力学报
JOURNAL OF ELECT RIC POWER
Vol. 17 No. 4 2002 ( Sum. 61)
文章编号: 1005- 6548( 2002) 04- 0251- 03
10 kV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X
王 琨1, 刘丽平2
电阻的计算误差为:
dRD RD
=
d R Dk R Dk
+
dR DU RDU
+
dRDU RD U
.
( 6)
设均方根电流法计算采用均匀分布的线路, 则
等值电阻的误差为- 30. 6 % ~ 6 % 。
11313 月均方根电流折算系数的计算误差
同样地, 月均方根电流折算系数也是考虑了一
定假设条件后计算出来的, 折算系数的计算误差范
要步骤详见参考文献[ 1] 、[ 2] , 利用该方法计算线
损, 由于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a1 由于配电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能体现其实
际用电量情况, 因此对于没有实测负荷记录的配电
变压器, 其均方根电流按与变压器额定容量成正比
的关系来计算一般是不完全符合实际负荷情况的;
X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I 1( t) = 1 -
( 1-
B)
t T0
K
1
I 2( t) =
B+ ( 1+
B)
t T0
K
1 K
<
1,
1 K
>
1.
( 4)
时段中线损的等值电流应 是时段的均方根电
流, 而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时以时段的平均电流
或正点小时电流代替它进行计 算。假定能准确地
取得一小时时段的平均电流值, 则由参考方献[ 3]
果才能更准确。
3 算例
图 1 结线示意图
a1 设线路出口 1 处的均方根电流 I jf = I , 配电 变压器二次侧的电流特性曲线见图 2, 设两台变压 器的功率因数相等。
某 57 节点的系统, 采用一个月的运行数据, 即 考虑一个月的配电变压器用电量及其负荷曲线, 均 方根电流法和新方法的计算结果见表 1、2。从表中 可看出, 铁损值相差不大, 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 出的值( 9640. 8 kWh) 略大, 这是由于均方根电流法 没有考虑线路上各节点电压的变化; 而可变线损值
的均方根电流代 数相加减而得, 但一般情 况下, 实
际系统各个负荷点的负荷 曲线形状和功率因数都
不相同, 因此用负荷的均方根电流直接代数相加减
来得到各分支线和各线段的均方根电流不尽合理。
112 用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计算线损
本文提出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计算 10
kV 辐射状配电网线损的新方法, 该方法的模型是
围在- 5. 6 % ~ 8. 6 % 以内。
因此, 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时的总的计算误
差在- 44. 2 % ~ 14. 6 %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