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8.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要举例、绘示意图)
1.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
年)。五座密檐塔建于高台基上。
其他名塔: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 米。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 塔。
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列为当时世 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 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
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佛寺。
著名的石窟寺: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云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六、住宅: 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 (一)院落式——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包括多种形态。如:四合
院、厅井式(四水归堂)、一颗印、土楼等。 ❖ 四水归堂——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
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 阁式木塔。
2.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 是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 存中最早的一座。
3. 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朝 (公元611年)。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
4.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 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建筑史考研考试技巧

建筑史考研考试技巧
建筑史考研考试的技巧如下:
1. 名词解释:这一部分分值较少,属于记忆的题目类型。
可以分为人名、流派、风格名称、建筑构件名称等。
人名、建筑名词,先说国籍、时期,然后是它的定义,接着是流派、建筑特色,最后列举几个代表建筑即可。
流派、风格,先说时期、流行地区,再说特点、代表人物和建筑。
建筑构件,先说东西方、建筑哪个部位,再说什么用途即可。
2. 表现训练:用色不要过于单调,几种颜色叠加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色彩功底较弱的同学,应该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
透视中多用钢笔线,地面、环境等处可加钢笔线,加上倒影,表达层次感。
画配景时,应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
树可用马克笔表达,前景、中景、远景要表达清楚。
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
以上是建筑史考研考试的一些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经历了哪几个朝代?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原始人群阶段(2)母系社会—仰韶文化(3)父系社会—龙山文化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后期)元、明、清2、中国木构架的三种类型,各主要特征。
木构架按结构类型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特点:抬梁式----便于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室内划分灵活。
穿斗式---a、用较小的柱与“穿”,组成相当大的构架。
b、室内柱网较密;c、建柱构件尺寸较小,形成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
井干式---井干式建筑既可直接建于地上,又可建于干阑式建筑之上。
3、中国古代庭院组合方式包括合院式和廊院式,合院式又包括哪些,各主要特点。
合院式: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
中轴两侧布置次要建筑,形成︻或H形-----三合院中轴两侧布置次要建筑加上倒座,形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庭院----------四合院纵轴线上建主要建筑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形与]形回廊将前后两座建筑联系为一,因而称为“廊院”4、我国最古老的居住形式有哪几种?•1)天然洞穴旧时器时期实例:北京周口店•(2)穴居黄土地—黄河流域穴居、半穴居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3)巢居•潮湿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5、我国仰韶文化时期重要的村落遗址及其主要特点。
1、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特点:1、防御特点:壕沟2、区域布置:(1)分区(2)向心•2、陕西西安市附近半坡村遗址特点:不仅有半穴居,还有地面建筑,并且有套间房屋。
•平面:长方形、圆形•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树枝扎结骨架上涂泥•承重:屋顶中部的重量常用木柱(树干)作支撑,数量不等,柱子与屋顶承重构件采用绑扎法。
建筑史复习资料

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史复习资料⼀、西⽅建筑史绪论建筑形制与装饰风格:建筑形制:每⼀个时代,每⼀个地域,当有所成就之时,亦即形成了⼀定的章法和规制,即我们所说的建筑形制。
装饰风格:即是在⼀定的素材在构成各种形态时借由构成章法、规制的不同,⽽表达出的独特形式或样式,这种形式久⽽久之便形成了。
框架⽂化与建筑主流建筑⽂化:主流阶级→主流思想→主流⽂化→主流建筑⽂化→主流建筑风格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产⼒的进步,代表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主流建筑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形制、建筑风格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性、稳定性三⼤特征⾮主流建筑⽂化:对社会的变化和⽣产⼒的进步反映不够灵敏,长期间变化不⼤。
主流建筑⽂化与⾮主流建筑⽂化:相互影响——主流建筑⽂化对⾮主流建筑⽂化的影响在所有领域——⾮主流建筑⽂化对主流建筑⽂化的影响仅在物质领域可转移性——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家的历史性转移思考:民居等⼤量的⼀般性建筑是否属于⾮主流建筑⽂化?答:民居建筑属于⾮主流建筑。
宗教对建筑的影响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天主教教堂、罗马风教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教堂、俄罗斯教堂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堂、穆斯林礼拜寺佛教、婆罗门教、耆(qi)那教:佛教寺庙、婆罗门教寺庙、耆那教寺庙⼆、原始社会建筑1、原始社会⼈类居住建筑类型主要有哪些?天然⼭洞—⽳居和半⽳居—蜂窝型⽯屋—巢居—湖居巨⽯阵: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化神庙遗址,可能是⽤于观测天象⽽建。
原始社会建筑说明的问题:1. 建筑是应⽣活的需要产⽣的2. 建筑是随着⽣产技术的发展⽽发展的3. 随着最早的建筑的产⽣,建筑艺术也就产⽣了三、古代埃及建筑1、简述⾦字塔的演变过程?答:玛斯塔巴——昭塞尔⾦字塔——吉萨⾦字塔——胡夫⾦字塔⾦字塔建筑从刚开始的圆弧形顶(早期的台形)逐渐演变为多层尖顶,并最终发展成熟。
2、简述中王国时期古代埃及陵墓建筑的特征?答:峡⾕陵墓(在⼭崖上开凿⽯窟作为陵墓)。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1.中国营造学社创⽴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朱启钤2.清代⽊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
(平⾯、台基、构架、屋顶、装修)单体建筑平⾯1.构成要素:间、出廊2.“间”的组合⾯阔⽅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
官式建筑:皇宫、衙门、⼤的寺庙。
在⾯阔⽅向坚持⽤“阳数”:1,3,5,7,9开间为最⾼规格。
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
根据实际需要⽽定进深⽅向:取决于间的架数。
1,3,5开间,2,4开间也有。
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阳之分单体建筑平⾯的基本型:⼀明两暗。
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积,满⾜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良好的⽇照、通风,可⽤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3.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正式:在古建筑中,平⾯投影为长⽅形,屋顶为硬⼭、悬⼭、庑殿或歇⼭做法的砖⽊结构的建筑(标准化)杂式:其它形式的,常⽤作亭、榭、塔(⾃由化)台基台基的作⽤:防⽔避潮:结构、⽣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建坛。
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时设勾栏;⽉台:台明的延伸—⾼等级的建筑才有。
台基的组合⼀、单台组合体:单⼀的基座与台阶、⽯栏的组合。
单台组合体中的最⾼体制:明长陵祾恩门台基。
⼆、⽉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台的组合。
此时⽉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完全⼀致。
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
台基中的最⾼体制,只⽤于皇家最隆重的主体建筑构架:抬梁式构架和穿⽃式构架(⽴贴式)⼀、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1.抬梁式构架:梁柱⽀承体系,靠⾃重来稳定建筑;多⽤于官式建筑和北⽅民间建筑。
特点:可以取得较⼤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较⾼2.穿⽃式构架:檩柱⽀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于南⽅民间建筑。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柱来取代横向的⽊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材来取代⼤材;简化了屋⾯⽤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建筑历史学》知识点

《建筑历史学》知识点
建筑历史学知识点
建筑历史学是研究建筑物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学科,其知识点
包括以下内容:
1. 起源与发展:介绍建筑历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早期
建筑形式和风格的演变。
2. 建筑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宗教建筑、宫殿建筑、
居住建筑等,以及其特点和演变。
3. 建筑风格: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如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并解析其特点和影响。
4. 建筑材料和技术:介绍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技术,如石材、木材、砖石和拱形结构等,以及其在建筑史中的应用和发展。
5. 建筑与社会:探讨建筑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分析建筑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和意义。
6. 名建筑与建筑师:介绍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大教堂、大运河等,以及其设计和建造者的背景和
作品。
7. 保护与传承:讨论建筑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介绍相关
的保护措施和组织,并提倡对建筑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以上是建筑历史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
好地了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并对现代建筑有更深入的认
识和理解。
全国建筑师资格如何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

全国建筑师资格如何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全国建筑师资格考试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认证考试之一,备考过程需要全面掌握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其中,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是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从备考内容、备考方法和备考技巧等方面介绍如何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
一、备考内容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古代建筑史: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区特点,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形式特征。
2. 建筑遗产保护:学习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 建筑文化遗产:了解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和价值,研究相关的传统建筑材料、技术和工艺。
4. 古建筑修缮:学习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传统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装饰特点,研究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二、备考方法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具体如下:1. 整理知识框架:通过学习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整理出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的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联系。
2. 制定备考计划:根据个人的备考时间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确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复习内容,保证有条不紊地完成备考任务。
3. 多样化学习方式:结合自身的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听取专家讲座、参观考古遗址等,提高对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制作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制作详细的学习笔记,包括重点知识、关键概念、典型案例等,方便日后复习和记忆。
三、备考技巧备考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备考技巧,以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成绩,具体如下:1. 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筑行业注重实践能力,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古建筑保护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2. 考试大纲熟悉:详细了解并熟悉历史建筑与古建筑保护专业知识考试大纲,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权重和考察重点,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2、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3、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优缺点4、庭院的作⽤及其多元功能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阶(基本概念)2、⾼颐太守墓⽯阙(⽴⾯简图)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简图)4、唐代建筑风格5、宋代建筑风格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门(六种,等级)5、抄⼿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个阶段(结合实例)3、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法及成就4、明堂(基本概念)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基本类型(三种)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设计⽅法及成就(总平⾯简图)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8、北京明⼗三陵的特点、设计⽅法及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西五台⼭唐代建筑佛光寺东⼤殿的空间、结构与艺术(⽴⾯、平⾯简图)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3、⼭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4、经幢(基本概念)5、明清时期佛教四⼤名⼭6、中国四⼤名窟(省、市、窟名)7、摩崖⽯刻(基本概念)六、第5章:古代⽊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的名称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的作⽤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5、⽊结构建筑的出廊⽅式(四种)6、中国古代⼤⽊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栱(两种形式,简图)8、中国古代屋顶的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9、古建筑中柱的特殊做法(定义、平⾯简图、实例)10、中国古代⽃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11、⽊结构采⽤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为标准12、⼤⽊⼤式和⼤⽊⼩式建筑的区别13、清代建筑⾊彩(七种,按等级)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种,简图)16、收⼭、推⼭、梭柱、叉⼿、托脚、卷杀、抱⿎⽯、雀替、⽣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响和应⽤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法获得“天⼈合⼀”的建筑意匠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直以⽊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或指导意义⼀、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1)⽣⼟建筑体系2)⽯构建筑体系3)毡包式建筑体系4)⽊构架建筑体系2、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抬梁式⽊构架—多见于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几门功课的复习明白了研究生考试的官方大事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复习.对于报考东南大学建筑学的大多数同学而言,即将面临的四座大山无非就是快题、建筑与城市规划史、英语和政治。
这四门功课的复习和准备其实在起跑阶段就是因人而异的,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几年学习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些人与人水平的差异。
但我要说的是,差异不一定可以消除,但你一定会进步。
建筑历史的复习很多人都会听说过一本东南大学的朱光亚老师的教学笔记,目前尚未有人统计过它被复印的次数(我猜如果是正式出版物的话它的销量一定很好),我觉得对于一名外校考生而言,这本笔记应该是最好建筑史复习的教材。
这本笔记好就好在它既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本,也是一个庞大历史理论体系的目录。
我这样说是有用意的,我去年建筑历史的复习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朦胧认识阶段+兴趣拓展阶段+经典备考阶段。
呵呵,可能这三个名字起得有点二,但我确实认为这样的划分对我是有用的,尤其是对外校的建筑历史底子不是特别好的考生而言。
朦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只看笔记,不看其它,没事儿就看,因为东南的历史考题会经常考到绘图题,所以上面的每一幅图你都尽可能闭上眼睛想起它的模样,没有必要太精准(因为那是下一个阶段的事情),还要尽可能想起批在图边的一些要点,这些都是关于该建筑的最显著特点的最简洁的概括,在考试的论述题中,这样的每一点都会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
这一阶段最好在暑假前结束,当然也可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也许会更早结束,甚至……自己看着办吧兴趣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这时你就需要把大学时期的建筑史教材找出来细心地读一下了,并且建议结合朱老师笔记做自己详细的笔记。
我倒是觉得看书顺序不一定从古至今,因为历史框架会在我刚刚说的第一阶段自然而然地形成,现在的工作只是在脑子里丰满那写原本可能生硬而单薄的概念,从你最有兴趣的那个点开始就好,我觉得这样可能事半功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画图,在朱老师笔记上出现的、又在课本上也出现的,那就是重点中的重点(没有压题的意思,因为你如果仅把这些图画得倒画如流,已经是很牛的了,你自己话画画就知道了),要注意,建筑历史的图不能等同于速写的图,可能速写的要求会更写意、更风格化一些,但是历史的图不能这样画,应该更严谨、更追求准确,因为很多图是为了反映一些建筑部分比例上的关系和形态的,夸张和随意到没有比例可言是对历史的不敬,为了体现笔触的美感而把直线画曲、曲线画抖也不好,忠实是最好的,我随后会发几张范例的。
画图是有窍门的,对于初画者有一个办法——打格子,每当你画一个图之前,可以先把它精练成一些比例关系,掌握了这些比例关系再画,就会容易很多。
莫秋里师兄也在他的帖子里提到过这些。
最后要说的就是耐心了,不可能第一次就完美的,抱着一幅图从晚饭画到睡觉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建议上述阶段在国庆节前完成.经典备考阶段:就过去十几年的东大建筑历史题目而言,很多题目的重复率是相当之高的,外建史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此定理对于09考试的适用性尚不清楚),经过了上一阶段的理论扩充,这时的你肚子里已经有很多对建筑史表达的冲动和素材了.所以,第一件事:看历年历史题目.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一个统计和摘要,如果你很无聊的话可以计算以下重复率,做一个重复率排行榜,可能最后你自己都无法相信为什么它会有这样高的重复率.当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纯为了应试的学习目的是值得商榷的(一片唏嘘声).第二件事,很好的组织下语言,结合朱老师笔记和自己在第二阶段总结的东西回答每一道历年真题.要做到清晰条理,全面具体.现在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也伤脑子的.你自己想想就会知道,一道历史评述题目在考试中会占到20分,这个分值绝对不是你随便回答一下就有的,仅仅把几个大的论述点像提纲一样答出来也不够,你需要将每一点展开来继续论述.其实,我认为,东大的历史大题也具有考察细节的作用,很多小点的论述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很多人认为东大的历史题目近年一般不出现填空和单选之类,但实际上已经把对细节的考察放在了大题里.这是我的个人感觉,出题老师是否是这样想的我就不清楚了.于是,经过了以上几个阶段的复习和准备,你的手里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备考资料.这时差不多已经是十一、二月了,你就剩下对历史的最后一轮复习了.最后一轮复习里你需要牢牢把握住:1-自己整理的历年真题及对题目的回答的总结2-在复习中认为有趣的但从未考过的东西3-一份自己整理的历史复习笔记(注:这个版本应当是对朱老师笔记的扩充)我觉得有了以上准备,建筑历史的复习就差不多了.至于那本传说中的"朱老师笔记"在那里搞得到,我不愿意给那些售卖复习资料的商家做广告,我我会挑重点在以后的贴子里发到论坛上来的.如果我被那些商贩暗杀掉,大家记得我就好了.下面接着中午的话题: 我说的建筑历史的画图标准达到这样就相当没问题了,这是我一位学长在一年前考研复习的时候画的,他现在已经是朱光亚老师的弟子了(由于他为人比较低调,我就不报他的大名了)很明显从图上看到了所谓“格子”的痕迹,无论是平面还是立面都可以用格子来控制比例,而且把一幅复杂的图(尤其中国古建)提炼成几个精准的比例数字更加容易记忆。
比如柱网的排布,佛光寺大殿7*4,晋祠圣母殿7*6,(开间)等等,另外再稍微注意一下它们的平面形式就可以了(金箱斗底槽、双或单槽、分心槽,有没有移柱或减柱等)。
其实掌握了这些核心元素,剩下的就*熟能生巧了。
不要看一笔画一笔,我的意见是一口气看完再一口气画完,忘了错了没关系,再来一遍,直到OK了为止,我认为这样收获很大。
开始时格子可以用铅笔打,用自己比较习惯的墨线笔画图,而且画错了不要急于涂改,直到全部画完再用红笔把画错的地方圈起来,这也将成为你以后复习的资料。
快题设计的准备手上功夫不太好的同学现在一定要开始动手了。
过去的几年里,论坛里有不少热血青年画了大量的练习。
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好的快题,多多学习,不好的嘛,可以多看看GK老师和斑竹们的批语,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虽然快题似乎成为一种“八股文”般的东西是可以突击和准备的,但我觉得快题还是建筑师个人建修养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素质。
快题是*自己练得,我觉得我说多少都没有用。
自己多看,多练,多想才是最重要的(唏嘘声……)。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论坛几年来的快题资源,我做了一个索引目录给大家。
希望能更加方便得找到现阶段需要的东东,以不至于盲目的一页一页乱翻。
需要声明的是,这些快题并不都是优秀的,大家要批判的辩证的看。
因为大多数都自带了任务书、作者自己画的块体以及GK老师和斑竹评语,所以怎么用这些资源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建筑史:现在要做的就是全面看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然而看书时,一定要有宏观的意识,否则就不知所云了。
对于中建史来说,要注意各个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并且背主要建筑,尤其是那几个在建筑史有一定地位的建筑(像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等等),不要记这个房子有多长,多宽,要记建筑的主要特点,在建筑史中的地位,并且能体现那个时代什么特点,还有书中出现的构件、做法名称,考试都有可能考,对于不清楚的名称不管是上网查、查书还是问老师,一定要弄明白,考试总是要出些偏僻的名词解释。
对于外国古代建筑史,最主要把握时代这根线(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以这个为主线,再把那些重要的建筑(大多是教堂)加进去,像中建史一样,要记主要特点,在建筑史中的地位,并且能体现那个时代什么特点。
对于外国现代部分,也要分清时代,并且要记一些主要的建筑师及主要作品(不少于5个作品),并且要把建筑师分类,一个建筑师又大多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所以一定脑子清楚才行。
而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先看一遍书,迅速建立起建筑史观,这比多背一个建筑名字要重要的多,考试时也主要考建筑史观,然而并不是说建筑史中的基本知识点不重要,它们就像英语中单词与做阅读之间的关系,没有基本知识点,一定不会建立清晰的建筑史观,但只知道基本知识点,不一定能建立起建筑史观。
这也是清华大学王贵祥老师的观点。
我把去年的建筑史总结给你,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打出来的,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清华(1990-2005)、北建工(1999-2001)、北工大(2000—2006)、东南大学(1998-2005)和部分同济大学的历年考题,但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临考时的背诵而用的,我想如果在考前这份笔记丢了,我就不用去考试了,可见它对我的重要性,希望对你同样有所帮助并且能够加以补充,有些补充内容我都写在打印版的总结上了,希望有时间能够把补充内容加到电子版上。
在看书过程时,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说明看书时没有动脑子,只是在记知识点)可以问问老师,清华大学的博士,又有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一定能给你满意的回答,当然也可以和我探讨一下,但不权威。
如果手上功夫不够好,现在就应该练起要墨画的图,每天画一幅,如果觉得尺度把握困难,可以用尺子,并且背一下大概的比例。
(这部分的分就是白送的,就像小学语文的背课文,考试默写课文),先把握好比例,再说线条。
快题:我的快题不是很好,不敢妄言。
但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提一下,一定要注意好画图时间,一定要安排好,在最后一个小时,应该任何时候都可以交图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小时主要是修改的,改改细节,比如说修改效果图、把平面图的草画的密一些等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
一定要确保画完,否则扣分非常狠。
还有就是现在每天应该开始稍微训练一下,发愣时在废纸上随便画画,没事画个平面,小透视等等。
还可以背一些模版,最好形成一定的程序(比如主入口左边放一个楼梯间,右边放一个多功能厅,入口北面用一个庭院把房间穿起来,当然也可以穿一下袋型走廊,在立面上可以把楼梯间形成钟塔,高起来一块,放块表或避雷针),就像计算机一样。
(考试不是要你设计出什么东西来)如果形成程序,最后画的风格一定都差不多,不会太差,时间也有保证,心里很踏实。
等到9月份,再做那种6小时的训练就行了。
快考试时,应该做一下那种模拟考试,发现一下缺陷,比如没画指北针,剖切号、入口符号等等。
要老师提提毛病,考试时就会尽量避免。
我去年考试时,特地去趟学校,老师对我模考了一下,发现很多毛病,从设计到表现,再到细节,很多很多,所以考试时努力避免错误。
针对7、8、9三个月复习,在前面基本提的差不多了,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做阅读,有能力背背作文,时间要分散,但要保证占复习时间40%。
政治主要看哲学和马政经,主要是理解,做好笔记,不理解一定要及时问,弄清楚,有一些小的概念。
建筑史主要是看书,抓住主线,不懂的及时问并且练习默画的图。
快题可以小练着(如果手上功夫还凑合),到九月份再开始大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