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1.练习听唱、模唱记忆歌曲的旋律,唱好歌曲。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长江三峡。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由上下两个问答的分句构成,上下旋律基本上围绕着三个音进行,下句同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二乐句作了准备。
第二乐句也是由上下两个分句构成,上句的旋律同第一乐句的基本相同,下句经过变化又回到了主音上。
由于第一乐段基本上是围绕着三个音发展的,因此,羽调式的调式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
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观看介绍长江三峡的视频。
(1)欣赏歌曲《川江号子》。
(2)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三峡不仅险峻,而且还有它特有的美丽景色。
现在,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里,生长在三峡边的孩子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及音乐风格,学生从整体感知音乐。
教学要求:(1)学生听辨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情绪。
(2)在欣赏歌曲《川江号子》的基础上,感受本歌曲具有号子特点的音乐风格。
2.再次聆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音频。
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船儿赶路、鸟儿敲屋门、大坝、娃娃、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等。
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

《三峡的孩子爱山峡》【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山峡》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
第一段前八小节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四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
这首歌曲是本学期口风琴的必奏曲目,一节课完成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1、能用自豪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体会四川音乐的地域特点,感受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并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绎歌曲。
3、用口风琴熟练演奏歌曲。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处理2、口风琴的正确演奏[教学过程]:一、导入:欢迎同学们又一次进入音乐的殿堂,这一次老师领同学们再次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快到了!我已经听到他们的歌声了!你听听,他们的歌声真好听。
1、同学们,我们这是到了哪里啊?(听1)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回答: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四川民歌。
2、体现在哪些方面?(听2)歌词、旋律方言化、衬词运用等等。
3、学唱歌曲的话你觉得分成几部分学唱比较好?(听3)(二部分A+B)同学们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复习歌曲:1、处理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
(1)旋律、休止符(2)口风琴弹奏2、处理第一乐段: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3、处理第二乐段:三、处理歌曲:1、你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齐唱、有领唱的齐唱、)2、你认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演唱歌曲?(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掌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旋律:强调歌曲中的起伏变化,如高潮部分的旋律跳跃,要求学生准确把握。
-节奏:歌曲中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歌词:理解歌词内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音乐感知:培养学生对歌曲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如音高、音色、力度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附点音符和切分音,我会通过节奏练习和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表达情感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旋律和节奏传达情感。
2.实践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首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交流中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仍然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唱歌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歌曲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特点。
2、能用自豪的感情整齐有力的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以表达儿童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劳动号子风格的感受及歌曲的学唱。
2、感受和体验一领众和、众领众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大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边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音乐,边欣赏三峡的风光。
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2、师总结,介绍三峡。
二、学唱歌曲1、师引导学生模仿三峡的人们做划船动作并喊出“嘿呦嘿呦”的号子。
2、老师加入演唱衬词作为领,同学们来和。
3、师讲解一领众和。
4、加入鼓的演奏。
随音乐演唱、演奏。
5、聆听歌曲,并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心情?6、随音乐小声跟唱。
7、师指导学生分句演唱,解决歌曲中的情绪、音准、气息等问题。
8、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9、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10、分组演唱:一组学生唱衬词来领,一组学生唱歌词来和。
师讲解众领众和,并巩固演唱。
11、分组演唱:一组学生唱衬词和歌词,一组学生演唱“嘿呦嘿呦”。
12、师总结:我们表现这首歌曲用了一领众和、众领众和,这是我们中国民歌中的一种体裁一一劳动号子。
展示图片介绍劳动号子。
三、拓展1.聆听劳动号子风格的歌曲《军民大生产》。
2、老师唱歌词来领,同学生唱“骑嘿〃来和,并加入刨地的动作,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四、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劳动号子和它的特点:一领众和、众领众和。
以后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劳动号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三峡为背景,描绘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三峡的风光,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三峡的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背景,感受家乡的美好。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准确地演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三峡的图片,感受家乡的美好。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4.讨论法:让学生谈谈对三峡的了解,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音乐教材和音响设备。
3.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三峡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谈谈对三峡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关键词,如“三峡”、“家乡”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演唱水平。
同时,让学生谈谈在演唱过程中的感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欣赏其他关于家乡的歌曲,如《茉莉花》、《故乡的云》等,感受不同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第一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_(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演唱课,要求一课时完成,这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
第一段八小节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三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音乐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三、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豪的情感、明亮的音色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表现三峡孩子天真活泼、纯朴的性格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觉图象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巴蜀地区浓郁的音乐风格,,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3)【知识与技能】: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
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及衬词的灵活性和富有韵味地演唱;2、体会歌曲情绪,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3、教学难点:引子部分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4、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旋律导入:师:我先用咱们的课堂乐器竖笛吹奏一段旋律,请大家猜猜这是哪首歌曲的旋律?(生: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里有一段歌词写得特别好,老师来给大家唱一下,有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03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03第一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0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公开课教案)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内容:1、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教学教具:钢琴、课件(包括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设备、音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介绍三峡1、导语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叫什么名字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吗?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师: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十分频繁,长江中下游平原损失惨重。
为了消除水患、引渡航路,也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从1983年开始施工准备,到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全面竣工,历时15年,工程巨大,时间长久。
它的建成,改善了航运、推动和发展了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等。
可以说三峡工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风貌。
3、导入新课师: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初听歌曲师:演唱者的音色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情感在演唱?歌曲表现了三峡的孩子哪些性格?生:清脆、明亮的音色、自豪的情感、纯朴、活泼、天真的性格…….2、再次聆听歌曲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注意些什么?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
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XXXXXX
XXX0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么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闻名于世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的吗?
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
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三峡工程能够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
2、听歌曲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向人们述说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随师轻声的哼唱歌曲。
(强调变换拍时值的准确掌握)
(2)师生接龙唱歌曲。
(师生相互交换)
(3)学生随师的琴声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三峡孩子对三峡的热爱呢?(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2、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领唱与齐唱
讨论怎样设计歌曲的领唱与齐唱,并演唱。
(五)创编表演
学生自主分组,进歌曲的创编表演。
(伴奏组、演唱组、舞蹈组)
(六)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