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导游词 乌兰察布市导游词(5篇)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导游词乌兰察布市导游词(5篇)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导游词乌兰察布市导游词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11个旗县、市、区,市政府所在地为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属呼包银经济区和京津唐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
东邻北京门户张家口,西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南靠煤都大同,北与蒙古国接壤,有104公里的国境线。
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为适应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随着当时的乌兰察布盟交际处的成立,集宁旅行社应运而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____年底,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初步发展时期,也可以说是一段发展较快的时期。
形成了以集宁区为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管理中心,含概四子王旗生态草原旅游区、察右中旗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旅游区、察右后旗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察右前旗黄旗海旅游度假区、凉城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和兴和苏木山人造森林公园旅游区等一个中心六大区域的整体布局。
1.四子王旗生态草原旅游区该区位于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中心及周边地区,距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60公里。
格根塔拉旅游中心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4A级景区,是乌兰察布市及自治区主要草原旅游景点之一。
按照总体布局,在现有基础上正在逐步完善和建设了综合服务区,民族工艺品制作观览区、观光游览区、游牧民族博览园、草原植物园、草原竞技区、王府游览区、祭祀文化区,民俗风情园等九大园区。
2.凉城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该区位于凉城县周边地区。
凉城县山川秀丽,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属地文景观的是蛮汉山、二龙什台森林公园、马头山、洞金山卧佛;属水域风光的是岱海、温泉;属古迹和现代纪念性建筑的是老虎山、园子沟、王墓山人类文化遗址,杀虎口古长城遗址,大庙遗址、鞍子山革命烈士陵园、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等;根据总体规划可逐步完善开发为岱海景区、蛮汉山景区、中水塘温泉疗养区三大景区。
乌兰察布市情况简介

乌兰察布市情况简介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一区一市四旗五县,共11个旗县市区和一个工业园区管委会,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3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乌兰察布历史悠久,已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乌兰察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北与蒙古国接壤,不仅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国际通道。
市府所在地集宁,东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00公里,北距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
境内高等级公路有北京至西藏、二连至广州两条高速公路、110、208国道和呼和浩特至满洲里大通道,铁路有北京至包头、集宁至二连、集宁至通辽、丰镇至准格尔四条铁路,集宁至张家口电气化铁路正在建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乌兰察布能源充足。
全市已构筑起发、输、变、配设施齐全的电网系统,建成和在建的丰镇电厂、岱海电厂等大型电力项目的总装机总容量达到650万千瓦,到“十一五”末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乌兰察布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我市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开发潜力巨大,有效风场面积6828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的1/3,占全国的1/10,目前,全市建成风电装机达80万千瓦,到2010年建成风电装机240万千瓦。
乌兰察布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方面,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8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49种,潜在经济价值约4500亿元,已开发利用的29种,其中铜、莹石、石墨、膨润土、硅藻土、石灰石、煤炭等储量丰富。
今年,我市四子王旗境内发现了储量规模达1亿吨的大油田,可开采3500万至4000万吨,开发潜力巨大。
农畜产品资源方面,肉羊、奶牛、马铃薯、杂粮、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
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年总产量4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乌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文件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文件
摘要:
1.乌兰察布市的区划代码
2.乌兰察布市下辖的区、县
3.乌兰察布市的街道详细划分
4.乌兰察布市的简介
正文: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北方。
根据相关文件,乌兰察布市的区划代码为150900。
乌兰察布市下辖集宁区、卓资县、化德县和商都县。
集宁区的地区编码为150902,邮编为12000,电话区号为0474。
卓资县的地区编码为150921,邮编为12300,电话区号为0474。
化德县的地区编码为150922,邮编为13350,电话区号为0474。
商都县的地区编码为150923,邮编为13400,电话区号为0474。
乌兰察布市的街道详细划分如下:
- 集宁区:集宁街道、桥东街道、桥西街道、新华街道、新体路街道、怀远路街道、解放路街道、民主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乌兰大街街道、公园路街道、民建路街道、爱民路街道、虎山街道、化工厂街道、红房子街道、石灰窑街道、霸王河街道。
- 卓资县: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镇、哈达阳镇、巴音锡勒镇、白云鄂博矿区。
- 化德县:化德县长顺镇、化德县朝阳镇、化德县七号镇、化德县德包图乡、化德县公腊胡洞乡、化德县白音特拉乡、工业园区。
- 商都县:商都镇、大黑河镇、小海子镇、大库伦乡、卯都乡、哈拉沁乡、三岔口乡、七台镇、棚户区。
乌兰察布市简介: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该市总面积约为8.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0 万。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
乌兰察布全概况

乌兰察布概况“乌兰察布” 在蒙语中是“红色崖口”的意思。
公元1633年,蒙古族四子王、茂明安等六部落会盟于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红山口,此后,这块北方各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被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中部,离呼和浩特很近,总人口270万。
下辖集宁区、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凉城县、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共11个旗县市区。
我的母校——集宁一中集宁一中我的母校一中的骄傲——王勇峰王勇峰一中的骄傲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集宁,在集宁一中度过他生命中很重要的六年,现任中国登山队队长。
2008年5月8日,由王勇峰领衔,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进行奥运历史上海拔最高传递。
同时,他也把一中的校旗带上了世界之巅,把乌兰察布人民北京奥运的的祝福播撒向世界。
岱海旅游区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凉城境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岱海形状呈长椭圆形,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5公里,是内蒙古高原上的三大内陆湖之一。
清朝时期康熙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兴建了行宫,取名“凉城”,为岱海题名“天池” 。
俄国著名旅行家波兹德涅耶夫考察凉城后留言道:“凉城的灵魂是海恋,它的感人魅力也是海恋”。
岱海温泉岱海温泉,又名马刨泉,位于岱海附近的三苏木乡中水塘村,因传说康熙皇帝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
岱海温泉城是一座日本风格的园林建筑,建筑群与田园、水色、庭园、绿荫、花卉融为一体,是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温泉浴疗康乐中心。
格根塔拉草原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位于乌兰察布大草原的腹地,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是国家旅游局在内蒙古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蒙古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的8 月份,是格根塔拉最美的季节,8月15---8 月25日,这里都会举办旅游那达慕,这个时候也是避暑的极好时光。
辉腾锡勒草原辉腾锡勒草原蒙语意为“寒冷的草原”,海拨1800多米,位于乌兰察布察右中旗境内。
乌兰布和沙漠简介

乌兰布和沙漠简介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所辖的一个沙漠,位于内蒙古中部,距离中国首都北京约500公里。
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本文将对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特征、气候、生态、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特征116°30′之间,总面积约41000平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北纬40°30′43°30′,东经112°30′方公里。
沙漠地理上可以分为乌兰布和东部沙地、中部沙地、西部沙地和南部沙地四个部分。
乌兰布和沙漠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
沙漠的东北部为阴山和独山夹峙地区,西南部为山前平原,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为太行山和呼伦贝尔高原。
二、气候特征乌兰布和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7℃,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气温可达-30℃。
沙漠的降水非常有限,年降水量在100-35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
沙漠地表容易出现风沙,沙尘暴也常发生。
三、生态特征乌兰布和沙漠由于较少的降水和土壤贫瘠,植被丰富度较低。
沙漠植被主要为沙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其中以沙蒿、蒙古柴胡、细叶蒿等为代表。
沙漠中还有少量的野生动物,如盘羊、野驴、白鹤等。
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这对沙漠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定的帮助。
沙漠中的地下水主要供应农业和人民的生活用水。
四、旅游资源乌兰布和沙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沙漠景观壮丽,沙丘连绵起伏,风景如画。
游客可以乘坐骆驼穿越沙漠,感受沙漠风情。
此外,乌兰布和沙漠附近还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包括乌兰布和耶鲁高原、阴山、乌兰夫人泉等。
乌兰布和耶鲁高原是中国北方最大最古老的冰碛平原,拥有壮观的冰碛地貌景观。
阴山是沙漠的北界,该地区山川秀丽,景色优美。
乌兰夫人泉是乌兰布和沙漠著名的温泉,拥有浓厚的旅游氛围。
此外,沙漠周边的城市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住宿设施,游客可以轻松前往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假期。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入手,分析其产业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乌兰察布的发展方向。
一、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乌兰察布市以农牧业为主,是内蒙古的农牧业重镇。
农牧业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乌兰察布市主导产业。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发展了一些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
二、乌兰察布的产业发展趋势1.农牧业的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需推动农牧业产业链的整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乌兰察布市应注重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精细养殖模式。
2.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乌兰察布市应加大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应加强矿产资源的环保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传统手工业与纺织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创新和升级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乌兰察布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整个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乌兰察布草原的特征

乌兰察布草原的特征
乌兰察布草原区内地形单一,分布着东西走向强烈剥蚀的石质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900-1500米。
由于阴山的天然屏障作用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和北上的湿气,草原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乌兰察布草原土壤多为棕钙土,肥力低,形成以温性荒漠类草原为主的草原景观。
草原主要建群植物为石生针茅、短花针茅、小半灌木冷蒿和亚菊类,常见植物有无芒隐子草、糙隐子草、冰草、葱类和小叶锦鸡儿等。
草原区畜牧业肉毛兼用,主要畜种有半细毛羊和绒山羊等。
乌兰察布草原属于干旱地区。
草原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在强风暴的影响下,地面常常受到剥蚀,因而造成植物稀疏,形成了以荒漠草原为主的植被。
乌兰察布草原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土壤发生层明显、腐殖质含量少、土壤表层常夹砾石、质地轻等特点的棕钙土。
乌兰察布介绍语

乌兰察布介绍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市辖区面积达7.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0万。
乌兰察布是一个以草原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同时也是内蒙古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乌兰察布市境内山川起伏、草原广袤,风景优美。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乌兰察布市也被誉为内蒙古的文化名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承。
乌兰察布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石门风景区、克什克腾旗、大青山、巴丹吉林沙漠等。
这些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乌兰察布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迅猛。
这里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乌兰察布市的人民淳朴友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里,游客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品尝到地道的蒙古族美食,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乌兰察布是一个既充满着现代气息,又保留着淳朴传统的城市。
它的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游客,都将在乌兰察布市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和放松。
希望乌兰察布市能够继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示例: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乌兰察布市座落在大兴安岭东麓、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属于黄土高原地貌,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大自然的乐园”。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努力推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一个优越的旅游胜地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乌兰察布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蒙古族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蒙古族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察布市基本情况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6.8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200元和4400元,总体上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第一产业方面,肉羊、奶牛、马铃薯、蔬菜、杂粮等产品产量大,品质高。
全市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40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在全国地级市中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被誉为“草原人参”的红胡萝卜被国家农业部鉴定为无污染绿色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并长期出口韩、日等国。
肉羊年出栏1000万只,肉产量15万吨。
奶牛饲养量40万头,年产鲜奶90多万吨,是全国十大奶牛生产强市之一。
全市拥有一批大型仓储物流企业,有4处现代化马铃薯储库,有贮存能力200吨以上的储窖2700座,总储存能力已超过120万吨。
拥有伊利、蒙牛、草原牛妈妈和双汇食品、金陆脱水蔬菜等一批龙头企业,农畜产品流通和加工初具规模。
第二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
目前全市已形成近1000万千瓦发电能力,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达270万千瓦。
我市年产200万吨电石,我们正致力引进开发PVA、PVB、PVC等电石下游深加工产品。
目前皖维集团PVA和伊东集团PVC项目已经成功落地。
我市莹石资源储量很大,品质较高,目前3F公司氟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我市探明石墨储量400万吨,是国内四大石墨基地之一,我们正在大力开发高纯石墨、氟化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等材料。
我市已探明铁矿石储量4000万吨,钼10万吨,铜金属35万吨,铅锌金属6.6万吨,依托铁精粉,大力发展特种钢,冶金工业实现新发展。
我市石灰石储量1亿多吨,以乌兰水泥为龙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已达500万吨,近期内我们将努力达到3000万吨。
我市高岭土、石英石、钾长石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发展建筑陶瓷、玻璃等建材产业的巨大潜力。
我市每年产生550万吨粉煤灰,发展新型环保建材和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空间很大。
我市以花岗岩、灰绿岩、玄武岩为主的石材资源储量2000万立方米,质地优良、分布广泛,石板材市场开发和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我市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41亿多吨,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察右前旗以及集宁周边等地。
其它产煤区有卓资县、察右中旗、商都县、兴和县等地。
特别是四子王旗白音花煤田,是我市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一块煤田。
该煤田已全部完成煤炭资源的详查工作,并于2005年由四子王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登记了矿权。
为了进一步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我们正着手开展1:5万矿产资源调查和地质勘察,争取在非金属、非煤、有色金属勘探上实现新突破。
第三产业方面,我市背靠呼包鄂经济圈,面向京津冀晋的开放前沿,我们将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目前,我市规划了110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港,起步区初步确定为50平方公里。
近期要集中力量建设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33平方公里。
同时,我市拥有草原、森林、湖泊、火山等独特的旅游资源。
我们将重点做大做强岱海、辉腾锡勒、格根塔拉三大景区,精心打造以天堂草原、神舟家园为整体旅游形象的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度假中心。
城市建设方面,突出一区一园建设。
“一区”即中心城区,“一园”即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末,集宁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到2020年集宁建成区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0万。
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30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设7个功能区,入园项目以电子产品、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光伏能源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
今年力争规模以上投产企业15家,增加值达到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
基础设施方面,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57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2.76%,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4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
同时,“十一五”末,我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
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并进入试运行2座,年处理污水1745万吨,处理率达57%。
我市电网位于内蒙古电网中部,是内蒙古西部电网“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
目前已形成500千伏网架结构,220千伏为地区输送主干网架,110千伏为配电网的格局。
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到181万千瓦,地区发电能力呈盈余状态。
我市境内现有京包、集二、集通、大准等铁路,目前营运的铁路途经我市八个旗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3%。
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集宁。
集张双线电气化铁路预计2011年通车。
近期还要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快速通道和集二线扩能改造项目。
届时,我市将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公路方面,境内东西方向有丹拉、二广两条高速公路、南北方向有110、208国道和呼满省际大通道交汇集宁,呼市到北京的应急沙石路已建成通车。
近期还要建设京新高速公路(G7)、准格尔至兴和重载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白音察干高速公路、集宁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以及110国道改扩建项目。
集宁东绕城高速公路将使集宁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环线。
机场建设地址已选好,争取2011年拿到批文,同时,我们将争取恢复设立海关,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恢复口岸。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乌兰察布市辖1区(集宁区)、1市(丰镇市)、4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5县(商都县、化德县、卓资县、凉城县、兴和县),共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2.87万,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地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乌兰察布市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阳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
阳山山脉的支脉大青山,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米~2150米,最高峰达2271米,灰腾梁最高海拔2118米。
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
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
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米~1321米,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米。
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
最南部为黄土丘陵。
前山地区的旗县市区有:集宁区、卓资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右前旗、凉城县。
后山地区为乌兰察布市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865米~1489米。
后山地区南部底质多为岩石,表面覆盖,是比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
后山地区旗县有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
气候条件: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
因大青山横亘中部的分隔,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是多风的特殊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450毫米,雨量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0摄氏度至18摄氏度之间,无霜期95天~145天。
灰腾梁地区气温最低,一般在年1摄氏度以下。
自然资源乌兰察布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方面,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8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49种,潜在经济价值约4500亿元,已开发利用的29种,其中铜、莹石、石墨、膨润土、硅藻土、石灰石、煤炭等储量丰富。
今年,我市四子王旗境内发现了储量规模达1亿吨的大油田,可开采3500万至4000万吨,开发潜力巨大。
农畜产品资源方面,肉羊、奶牛、马铃薯、杂粮、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
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年总产量4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乌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商品肉羊年出栏1000万只,肉产量15万吨。
奶年存栏40万头,年产鲜奶90多万吨,是全国十大牛奶生产强市之一。
全市蔬菜种植65万亩,主要品种有西芹、圆葱、荷兰豆、南瓜等特色蔬菜,被誉为“草原人参”的红胡萝卜被国家农业部鉴定为无污染绿色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并长期出口韩、日等国。
旅游资源方面,乌兰察布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境内有三处景区富有盛名:格根塔拉旅游中心是国家4A级草原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草原风貌。
辉腾锡勒草原是罕见的高山草甸草原,境内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十九泉”的美称。
被誉为“塞外仙湖”的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不仅盛产各种鱼类,而且景色怡人,岱海温泉旅游区,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人口全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 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6.34万人,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乌市察右后旗和乌市四子王旗。
汉族260.53 万人,占总人口的95.47%,遍布全市各个旗、县。
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1%。
民族乌兰察布市辖1区(集宁区)、1市(丰镇市)、4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5县(商都县、化德县、卓资县、凉城县、兴和县),共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2.87万,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蒙古族6.34万人,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察右后旗和四子王旗。
汉族260.53 万人,占总人口的95.47%,遍布全市各个旗、县。
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1%。
农牧业农畜产品资源方面,肉羊、奶牛、马铃薯、杂粮、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
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年总产量4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乌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商品肉羊年出栏1000万只,肉产量15万吨。
奶年存栏40万头,年产鲜奶90多万吨,是全国十大牛奶生产强市之一。
全市蔬菜种植65万亩,主要品种有西芹、圆葱、荷兰豆、南瓜等特色蔬菜,被誉为“草原人参”的红胡萝卜被国家农业部鉴定为无污染绿色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并长期出口韩、日等国。
社会经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十一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后劲十分强劲。
当前,我市抢抓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在电力、化工、煤炭采掘、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旅游开发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特别是我们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打造现代化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