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设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1.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意识;2. 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3. 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匡助。
三、教案内容1.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法规-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 解释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2. 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倡未成年人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匡助- 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包括公安机关、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匡助未成年人解决问题和压力;- 加强家庭教育,提供家庭和亲子关系的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法规知识- 通过讲座、教材、PPT等方式,向未成年人普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法规的知识;-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起未成年人的思量和讨论。
2. 讨论和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让未成年人就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后果进行思量和交流;- 进行角色扮演,让未成年人体验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
3. 实践活动- 组织未成年人参预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匡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
五、教案评估1. 知识测试-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法规的知识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行为观察- 观察未成年人的行为变化,包括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参预社区服务等。
3. 反馈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未成年人对教案内容的反馈和意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犯罪行为以及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加强了教育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措施。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模板,以帮助教师和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3.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方法和策略;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特点1.1 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刑法规定的成年年龄,即十八周岁的人员以犯罪行为触犯刑法的行为。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年龄低、社会经验少、心智不成熟等特点,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和不良影响的影响,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2.1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其中包含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相关规定。
2.2 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工作。
2.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发布的这一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方法和策略3.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主要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3 社会教育和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教育和社会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社会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本文旨在探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的内容和要求,以期提供有效的法律教育和预防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教案目标1.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原因和影响;2. 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方法和策略;4. 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5. 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案内容1. 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分类a. 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指未满18周岁的个体在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b. 未成年人犯罪的分类:分为普通犯罪和特殊犯罪。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影响a.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关系、贫困等。
b. 个体因素:缺乏法律意识、价值观扭曲、心理问题等。
c. 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对未成年人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健康成长;b.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c. 减少犯罪的社会成本。
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方法和策略a. 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
b.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
c. 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d. 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
e. 社会支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未成年人解决问题和困难。
5. 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a. 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b. 加强法制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6. 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a. 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如何应对危险和挑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制定一套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势在必行。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本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法律手段,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2. 意义:通过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可以帮助未成年人了解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他们的权益,增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三、教案内容1. 法律知识教育:a. 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教导未成年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使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b.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未成年人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和法律责任,增强他们对犯罪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c. 个人权益保护:教导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等,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2. 道德教育:a.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倡诚实、守信、友善等美德,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b.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未成年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减少孤立行为,预防犯罪的发生。
3. 心理健康教育:a. 情绪管理:教导未成年人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冲动行为,降低犯罪的风险。
b. 压力释放:引导未成年人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教导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释放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而诱发犯罪行为。
四、教案实施方式1. 学校教育: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
2. 社区宣传: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栏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的内容和重要性,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度。
3. 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参与教育,通过家庭讨论、家庭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做一做:1.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标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联合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旨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教育法律意识1.1 加强法律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懂得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2 强调法律尊严教育未成年人尊重法律,明确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尊严的意识。
1.3 激发法治信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法治的信仰和热爱,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2.1 强调社会责任教育未成年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
2.2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强调法治精神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是对社会的贡献,强调法治精神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和意识。
三、建立健康心理3.1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重视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受到外界负面影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2 培养正确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犯罪行为的诱惑,珍惜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
3.3 提倡团结友爱教育未成年人注重人际关系,建立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避免孤立无助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家庭教育4.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长应当起到表率作用。
4.2 家庭教育的方式教育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3 家庭教育的责任强调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责任,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和纠正,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度和保护力度,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 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意识和能力;- 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体系建设;-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2. 原则:- 综合施策,多部门合作;- 以预防为主,管理为辅;- 依法管理,科学引导;- 社会共治,家庭参预;- 个案辅导,群体教育。
三、教案内容1. 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体系:- 制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大纲;- 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普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2.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 开展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举办法律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未成年人进行法律教育。
3.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法律意识:-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加强对家长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形成合力。
4. 加强社区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建立健全社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网络,加强信息共享;- 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加强社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指导,提供心理咨询和匡助。
5. 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传:- 制作宣传片、海报等宣传材料,广泛传播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知识; -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宣传活动;- 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主题活动,吸引公众的关注。
四、实施与评估1. 实施:- 成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分工;-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工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一、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预防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制定并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该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和法律手段,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辨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三、教案内容1.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分类介绍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种类和特点2.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分析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量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和社会原因3. 强调法律意识的培养-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5. 提供实用的犯罪预防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辨识和预防各类犯罪行为-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强调社交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的预防6. 强调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相关法律程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述和解释法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2. 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量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后果3. 角色扮演-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犯罪行为的后果和法律责任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讨论和分享五、教案评估1. 课堂测试- 设计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检验学生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个人报告- 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总结自己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认识和体味3. 小组展示- 要求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建议六、教案实施1. 教案可以作为社会学、法律教育等相关课程的一部份进行实施2. 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3. 教案可以结合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实施,如摹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七、结语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设计
教者:张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教师讲解
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9、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
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
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作业
对照自己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你身边有人违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