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研究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研究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研究摘要:驾驶员不佳的情绪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正确分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出发,探讨驾驶员主观方面的情绪因素,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情绪因素;行车安全;影响引言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是行人、车辆、道路及环境等因素导致,这其中人的因素占据首位。

而驾驶员不佳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职业驾驶员来讲,人的心理素质给安全行车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因而驾驶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若要保障安全行车,就要及时注意调整各种不佳状态下的心理因素,以保持优良的驾驶情绪。

一、触动驾驶员情绪的生理因素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尤其是长途或夜路行车,驾驶员承受着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压力,当驾驶员夜路或长途行车,出现疲劳驾驶,健康的身体素质,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以及驾驶员个体的器官的协作和配合是保障行车安全的终极条件。

研究发现,公共汽车的驾驶员,在一个班内就要完成包括加、减速,转向,刹车,换档及制动操作等动作 20 余万次,而要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无误的执行并完成这些操作,没有良好的生理上感官功能是很难做到的。

以下是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生理因素:(一)知觉据年龄生物学调查及研究证明,人的知觉能力与年龄段有着直接的联系。

比如知觉能力100% 年龄段大约在 10 ~ 17 岁左右,但值此年龄段的反应和判断能力不佳,而到了 18 ~ 29 岁,驾驶人员的反应和判断能力最强,年龄超过 30 岁以后会逐步下降,因此我国规定最大考取驾照年龄不得超过 65 岁是有科学依据的。

(二) 视觉对于驾驶员来说,视觉就不止是心灵的窗户了,简直就是生命的保障,驾驶员对于外界的交通信息80% 以上都是借助视觉来判断的。

视觉在这里又包括了视力和视野两方面,其中,视力一般包括静止和动态视力两种状态,一般情况下,人的动态视力比静态视力低,在行车过程中视力称之为动态视力,动态视力会随着车速的提升而降低,例如驾驶员的静态视力如果为 1.4 左右,若行车时速为 80km/h,则其动态视力会处于 0.7 左右,时速提升到 100km/h,动态视力就会降到 0.5 左右,因此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尤其要注意车前距,保持平稳的行进速度。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无论是开心还是焦急、愤怒或是忧虑。

而这些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尤其是在驾驶时。

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愤怒是一种最容易影响驾驶员行为的情绪之一。

当驾驶员遇到其他车辆的不礼貌或者违规行为时,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驾驶员的冲动行为,比如超速、频繁变道甚至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焦虑是另一个常见的影响驾驶安全的情绪。

当驾驶员在路上遇到堵车、迷路或者时间紧迫等情况时,会容易感到焦虑。

焦虑情绪会使驾驶员的集中注意力下降,容易造成疲劳驾驶或者不良的决策。

这样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会影响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

此外,忧虑也是一个常见的情绪状态,在驾驶时同样会对驾驶安全造成影响。

例如,担心家人的健康或者工作上的压力等问题,都会在驾驶时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驾驶员的心思不能完全放在驾驶上,容易导致疏忽大意或者驾驶失误,增加事故的风险。

然而,相比较于负面情绪,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等对驾驶安全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

快乐的心情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和注意力,使其更容易集中精力在驾驶上。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违章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总的来说,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愤怒、焦虑和忧虑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冲动行为、不良决策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警惕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驾驶员在驾驶前应尽量保持平静和愉快的情绪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

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情绪因素安全驾驶目录内容摘要 (2)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4)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4)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4)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5)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5)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5)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6)1 、侥幸心理的作怪 (6)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6)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7)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7)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7)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7)参考文献 (8)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

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紧张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心理素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为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包括焦虑、恐惧和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还会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和反应速度变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驾驶员在紧张情绪下容易产生干扰,导致目光不集中、不愿意与其他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会增加驾驶员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冲突风险,并导致潜在的交通事故。

二、自信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与紧张情绪相对应的是驾驶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驾驶员对自己驾驶技能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加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然而,过高的自信心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对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从而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和高风险的决策。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三、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时间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会对驾驶员的情绪和理性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压力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引发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到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四、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改善策略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以下是几项有效的改善策略:1. 提供专业的驾驶员培训: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帮助驾驶员了解和掌握理性思考、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驾驶员面对各种驾驶情况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构建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等措施。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愤怒、压力、疲劳和酒驾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本篇文章将分析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会导致驾驶员过度担心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让驾驶员不能应对突发状况。

据研究表明,焦虑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

对策:驾驶员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并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

例如听轻松的音乐、呼吸练习、冥想等都能减轻焦虑。

此外,驾驶员需要保持冷静。

道路上的每一种紧急情况都需要对应的反应,如果紧张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愤怒往往是由不满和失望引起的,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不良的驾驶行为,容易激发驾驶员的愤怒。

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冷静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消除愤怒的技巧。

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深呼吸和冥想技巧,让自己放松一下。

当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常常由工作时间、压力、以及生活负担等各种因素引起。

当驾驶员处于高压环境下,其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变得有些迟钝,常常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

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进行一些运动等,这些都可以缓解压力。

同时,驾驶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睡眠调整,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疲劳疲劳是一种身体状况,会导致驾驶员在车上打瞌睡、反应速度变慢,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

根据研究结果,疲劳驾驶时间长达二十四小时,其影响与酒后驾驶达到一样的程度。

对策:驾驶员需要避免疲劳驾驶。

如果在连续行车中出现疲劳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停车休息一下。

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与驾驶安全

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与驾驶安全

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与驾驶安全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应对不确定性的任务。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对驾驶员的行为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驾驶风险。

因此,保持驾驶员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驾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心理健康不稳定的驾驶员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波动等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驾驶技能和判断能力。

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是造成驾驶员精神状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驾驶员对交通环境的判断出现偏差,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心理健康对驾驶决策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驾驶员更容易做出理性和明智的驾驶决策。

处于良好心理状态的驾驶员对危险情况能够有更准确的判断,便于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然而,若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对紧急情况做出过激或不适当的反应,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与预防为了保障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一些措施可以被采取。

首先,驾驶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心理抵抗力。

另外,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在驾驶岗位上的日益突出,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驾驶员处理心理困扰。

此外,驾驶员应定期接受身体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参加相关培训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为了更好地关注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

政府和企业应联合起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加强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

此外,建立驾驶员心理健康档案,记录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问题,以便及时干预和帮助。

另外,应加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

结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易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开车会让司机感到疲惫和无聊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它处于这种中等张力下,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驾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的恐慌和焦虑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当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这些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196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万伟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方面,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也让社会、家庭蒙受经济损失,产生家庭悲剧和人生痛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问题。

在涉及交通安全的人、车、道路、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安全行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此,从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导致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的策略,以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心理特征 心理分析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我们强调交通安全,就是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

有些交通事故,好像是偶然的,但仔细分析,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这种必然性包含人、车、道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又是人所要接受并受其影响的。

车辆、道路、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关键在人,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核心,尤其是人的心理素质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

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必须做好对驾驶人员驾驶心理活动过程的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1.气质。

气质大致有四类:一是兴奋型,这一类型的人,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遇事不冷静、处理不理智。

二是灵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灵活,但是性格不稳定,往往草率行事,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作者:————————————————————————————————日期: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

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情绪因素安全驾驶目录内容摘要 (2)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4)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4)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4)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5)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5)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5)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 61 、侥幸心理的作怪 (6)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6)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7)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7)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7)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7)参考文献 (8)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

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

更直白的说此时驾驶员的反应就是疲劳驾驶。

刚刚特意百度百科仔细查找了有关疲劳驾驶的定义;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驾驶的反应顺序首先会出现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最后为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用最直观案例就是山西“11.144”沁源特大交通事故—这起事故也是建国以来最悲痛的交通事故,2005年11月14日,山西沁源县郭道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冲向路边跑操的学生,造成21名师生遇难,堪称建国以来最悲痛的交通事故,震惊全国。

在货车撞向学生的一瞬间,青年教师姜华舍身把两名学生推向路旁,学生因此获救了,而姜老师却英勇牺牲了。

在宣布本次事故调查结论时山西沁源县委宣传部部长杜天云沉痛地说,11.14沁源特大交通事故最直接原因是司机疲劳驾驶。

据悉,事故发生时肇事司机李孝波处于完全睡眠状态。

此次事故中得到的教训,李孝波续处于严重疲劳驾驶,中途未停车休息,造成驾驶时精力不集中,反应和判断能力下降,在完全熟睡的状态下无法避让跑操学生,事故过后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如果货车司机能够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在驾驶机动车四个小时就在路旁停歇一会,有效采取一些防范措施,那么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1.不良心态的微作用当驾驶员踏入驾驶室的一刻起,他们的心情起伏就影响着整个车辆的微弱变化,例如当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心事,当然这些不顺心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情,决定他们在驾驶机动车的时候是以何种心态驾驶的。

另一方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外界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驾驶员行驶。

例如,当与道路上的斗气司机开斗气车的时候,驾驶员承受着某些心理负担,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同时伴随着暴躁易怒的直观心情。

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

而他在没有准确判断情况下的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险,最终导致车辆相撞,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信看过红路灯的司机朋友们都深深知道一个道理,交通路面上如果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对方不是故意为之,我们又何必不依不饶?即使遇到挑衅,就一定要用生命去争个高低吗?冤冤相报何时了,放平心态、做好自己、包容他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2.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在这里我要与大家探讨的另一个案例就是因为司机开斗气车最终导致酿成交通事故,在一条单向双车道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右侧有连续大货车,一辆赛拉图始终在占据左侧车道行驶,后方的RAV4急于超车无奈始终没有找到机会,期间RAV4司机打开左侧转向灯示意前车,当右侧车道不再有连续大车时,赛拉图让出了左侧车道,随后RAV4将其超越,但压抑了半天的丰田司机此时做出了一个万万不该的举动,故意别了一下赛拉图,受到惊吓的赛拉图司机慌忙之中撞向了中间的隔离带,RAV4扬长而去。

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分析到双方司机都存在过错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丰田司机开斗气车占了事故的大半个缘由。

长时间占据左侧车道行驶的赛拉图导致后面速度更快的RAV4无法超车,我们能够理解丰田司机此时的焦急情绪,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此时赛拉图的车速是否过低,单就说右侧车道被连续大车占据这个原因,丰田司机也应该给与理解,况且在驶过大车后,赛拉图很快就向右并线让开了左侧车道,而RAV4司机仍旧心怀歹意并实施报复,结果导致车祸的发生。

从事后网友的人肉结果中我们得知,驾驶赛拉图的司机为一名女士,而RAV4的司机则是普洱市质监局副局长王维雄,此人不仅拒绝道歉、赔偿,而且还声称“不管在哪里都摆得平!”又是一起仗势欺人的恶性事件。

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1.侥幸心理的作怪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去“碰运气”。

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或许并不能被交警查到,在侥幸心理的作祟下,这一类人对违章做法根本不予重视。

2.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可以告诫大家的典型案例就是南京“6.30”酒后重大交通事故,2009年6月30日晚,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发生一起醉酒驾车导致5人身亡,4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的最终原因无疑落在了“酒后”两个字身上,“酒后驾车,害人害己”。

然而,就是这样每每被大家挂在口边的话语,还是有很多人把这些话当成了耳旁风。

事件回顾到30日晚8时15分许,家住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的张明宝与他人在金盛路一饭店吃饭并饮用白酒后,驾驶苏ATH900牌号黑色别克君越轿车在金盛路由南向北行驶时,车辆失控后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

江宁公安分局岔路派出所民警巡逻途中发现车辆异常情况后,随即与群众一同将其逼停,将张予以控制,并带回派出所进行审查。

经抽血化验鉴定,张明宝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381毫克,属醉酒驾驶,目前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1. 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明驾驶。

并线超车,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并要打灯提示别人。

不要开“霸王车”,不强行超车、并线。

在一些狭窄路段,先让对面的车过去。

在行车中,充分尊重你的驾驶员同行,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交通事故一定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也会大大缓解,驾车出行会更加方便快捷。

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照顾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很低,并且许多道路是汽车与非机动车、汽车与行人混行。

绝大多数中国人无车可驾,他们也要出行,也要上路,而道路是有限的。

因此,每一名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平等对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这一交通弱势群体,与他们和平共处。

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

《红绿灯》的一次节目中大巴司机在高速中突犯心脏病,但在危急关头还是踩下刹车保住全车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好的情况,假如司机没能及时刹车,那么后果又是令人不敢想象。

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行车过程中保持精力充沛,和从容不迫地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突发状况。

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司机会错把油门当刹车,这就是心理素质低下,当出现一点小情况小混乱的时候,驾驶员手忙脚乱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想踩刹车但是由于过度紧张导致酿成惨祸。

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调节能力,养成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能够正确敏捷的在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处理交通情况。

行车安全关乎着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家庭幸福,所以当我们踏入机动车的那一刻起,请时刻牢记安全警钟。

用文明的驾驶习惯教导每一位驾驶员平安上路,和谐交通。

坚决杜绝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等不文明驾驶习惯,将和谐之风带给每一位驾驶员,让我们的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和谐之花处处开满人间。

参考文献:【1】陈允文.浅谈驾驶员安全行车之体会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陈成衔.浅谈驾驶员如何做好安全行驶工作2010年(1)驾驶紧张心态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