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夫卡《变形记》看现实主义的特点

合集下载

《变形记》与卡夫卡

《变形记》与卡夫卡

现代人生存境遇的寓言:《变形记》与卡夫卡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变形记》就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

格力高尔是孤独与陌生的存在,在忧郁不安中咀嚼孤独。

格力高尔的孤独来自无路可走的困境,同时来自思想的异常清醒与行为的极端懦弱。

格力高尔变成甲虫后,思维是异常清醒的,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惊吓,他第一时间想的是要去上班。

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家固然有着一份责任感。

但更多的,是他思想的固化,工作已成了他生命里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文章来源:其他点击次数:958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的德国,它是由绘画艺术领域扩展而来的。

它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主要是指以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阿诺·里德等人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文艺理论。

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得尤为强大,来自奥地利的小说家卡夫卡便是表现主义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

笔者认为,《变形记》作为卡夫卡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其所变现出的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很值得读者去探讨的。

一、融合对立的元素——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人与非人、合理与荒诞的矛盾组合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相反,它认为文学并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复制生活,有时经过变形的生活反而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在小说《变形记》当中,无论是现实与非现实的场景,合理与荒诞的事物,还是正常人与非人都可以共存于作品当中。

这些元素看似矛盾却不损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和谐地融为一统一体。

矛盾的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却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映衬,使读者产生非常新奇的审美感受。

《变形记》这部小说便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小说从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开始说起,给全文奠定了一个荒诞的基调。

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人变成的甲虫这种不现实的动物却还在小说当中的现实生活里存在着。

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写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唯有由人变来的甲虫以及它的活动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一切并不会给人造成一种谬感。

作者很巧妙地将人与动物的思想动作结合起来。

格里高尔刚变成虫时,心里面还会想着“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得。

人是需要睡觉的。

”他始终惦记着他的家人,惦记着他的工作,他忘不了它是一个人。

“接着他让自己靠向附近一张椅子的背部,用他那些细小的腿抓住了椅背的边。

这使得他得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却还具有人的意识,甚至可以用人的意识控制动物的躯体。

卡夫卡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变形记》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漠视

卡夫卡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变形记》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漠视

卡夫卡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变形记》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漠视引言•来自奥地利的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探索人类存在意义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对个体与社会关系、孤独与无助等主题的探讨。

•本文将以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变形记》为例,深入分析现代社会对个体所产生的压迫与漠视,并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卡夫卡及其作品简介•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早期最重要且具有影响力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笔下刻画了人类存在中普遍而深刻的困境和心灵冲突。

•卡夫卡以理性、逻辑和精确性见长,运用寓言、幻想等手法表达观念。

《变形记》中个体面临的压迫•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被转化成一个巨大的昆虫,身世莫明、无法违抗的变形造成了他与社会的隔离。

•主人公葛雷格·索姆斯被置于压迫和孤立之中,无法与他人沟通,从而感受到由个体和社会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痛苦。

现代社会对个体的漠视•通过主人公在《变形记》中所经历的困境,卡夫卡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冷漠态度。

•社会忽视个体独特性、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

•巨大机构和官僚主义使得个体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摆脱束缚。

启示:反思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漠视•作为读者,我们应当反思自己是否也参与或支持这种对个体的压迫和冷漠态度。

•卡夫卡透过文学作品呼唤我们审视现实,并重塑对人类共存和尊重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重视并保护每一个人作为独立而有尊严的存在。

结论•弗朗茨·卡夫卡通过《变形记》这一杰出作品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漠视。

•他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体自由和人性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呼吁重视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建设更加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社会。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精选资料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精选资料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卡夫卡和《变形记》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与西方传统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具有特殊思想倾向和艺术方法的文学, 它标志着西方尤其是欧美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和表现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现代派文学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 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对其影响颇深。

作为一个异常纷繁复杂的文学未来现象,现代派文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都可归属在旗下。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法包括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省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梦幻与荒诞手法等多种艺术手法, 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做诸多大胆的增强与超越。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堪称可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当代第一人。

《变形记》是其代表作品。

若想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名篇,《变形记》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早被译介给中文读者的也最为中文读者接受和推崇,当然对之进行的分析和评论也为数最多。

而给人印象最深地莫过于小说震撼性的开场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 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 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 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变形记》讲述的便是在这个巨大灾难降临后直至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孤独中死去的悲喜剧。

荒诞、虚妄的剧情, 细腻真实的描写,使这篇作品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异化现象。

《批判现实主义:卡夫卡的《变形记》》

《批判现实主义:卡夫卡的《变形记》》

批判现实主义:卡夫卡的《变形记》简介《变形记》是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突然变成巨大昆虫这一荒诞的情节为载体,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的绝望、困难和孤立等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变形记》的分析,探讨卡夫卡如何运用批判现实主义来揭示社会中的困境和不公正。

批判现实主义简介批判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揭示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来反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关注底层阶级的生活经历,并对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提出质疑。

《变形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元素悲剧性的个体命运•小说开篇即描述了主人公格雷戈·萨姆萨突然变成了巨大昆虫。

•这个变形使得格雷戈在家庭和社会中变得完全无用武之地。

•他被剥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成为一个被遗忘和孤立的存在。

•这种孤独和绝望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个体面对困境时所感受到的无力和失落。

家庭关系的冷漠•格雷戈的家人包括父母和妹妹,在他发生变异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剧变。

•他们不再把格雷戈当作家庭成员看待,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负担和麻烦。

•虽然这个变形情景是虚构的,但它揭示了家庭关系中冷漠、无情和缺乏理解的问题。

社会机构的压迫•尽管《变形记》没有明确描写出特定的社会背景,但可以推断主人公身处资本主义社会。

•卡夫卡通过描述格雷戈与公司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暗示社会制度对个体生活所造成的限制和压迫。

•公司代表着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层级严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其对格雷戈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冷酷与无情。

绝望和困境的象征•变形后,格雷戈被囚禁在自己的卧室,并渐渐失去了人类的思维能力。

•这个象征性的设定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个体面对挫折、压迫和不公正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困境。

•格雷戈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这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反思现实世界中同样存在的问题。

总结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批判现实主义揭示了社会中个体面临的绝望、孤立和压迫等问题。

从《变形记》中看卡夫卡的后现代创作特征

从《变形记》中看卡夫卡的后现代创作特征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12 Mar. 2016 MAGAZINE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公认为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但是,随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作品的认识,发现卡夫卡作品中也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卡夫卡》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加强对作品的认识。

一、前言从某种程度上看,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卡夫卡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在精神、思维方面等方面与后现代具有相通的,若是我们从后现代的视角出发,或许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二、《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零散化表达(一)主体的死亡在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主体已经逐渐丧失了中心地位,没有追求绝对和真理,更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乌托邦冲动,作为主体的人物,已经逐渐消失了。

在《变形记》中,一开始便写道格里高尔一早上便醒来了,逐渐发现了自己已经变成大甲虫,并且对于自身的行为已经不能受到控制,作为主体中的格里高尔已经死亡了,与现实之间没有联系了,但是他没有对自己的表现很关心,而是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差使,那就是人必须要要足够的睡眠。

在笔者看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他长期忙于工作,因为担心被老板责罚,对于生病都不允许,他只是机械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在他的眼中,日常生活没有了任何的工作、工作职责,这样的生存使得人无疑是像物体一般存在,而且,在小说中,很多次都写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在他的眼前进行晃动,而这种甲虫的小腿就是日常生活的琐事,最终使得格里高尔的生命逐渐走到尽头。

(二)历史断裂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历史的断裂,这是后现代主义小数中对于主体意识消亡的一种特征,并且随着作品人物主体性的消弱,使得其历史感逐渐蜕变。

在历史感的消失后,便引起了后现代时间意识的变化。

而且,从现在是过去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来的结果,但是,在后现代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感的逐渐消失已经打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过去和未来从时间上的链条上逐渐消失。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深刻寓意的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的变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看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卡夫卡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巨大昆虫的过程,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他被家庭、工作、社会所束缚,最终变成了一个被孤立和压迫的存在。

这让我思考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会渐渐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奴化和被动。

其次,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也很深刻,从家庭到工作再到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冷漠和残酷。

卡夫卡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冷漠,同事们也置之不理,整个社会对他的存在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他人的冷漠和忽视是多么的普遍,我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心,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卡夫卡在直面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和善意的心,坚守自己的初衷,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即使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看完《变形记》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很多感悟和反思。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善良和爱心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卡夫卡《变形记》看现实主义的特点
卡夫卡的《变形记》并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因为他并没有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一样,以客观再现现实为创作理念,而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架进行创作。

这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重大突破。

虽然《变形记》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但是它依然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列举以下两点作为说明。

一,虽然人不会变成虫,这是荒诞的前提。

但是,在变成甲虫之后,作者却进行了各种细节的真实的描写——甲虫的习性,甲虫的思想感情,周围人的情感变化等,都是真实的符合社会之中人的本性的。

这样的真实,是内心的真实而非环境的真实,是绝对的思想情感上的现实主义。

二,格里高尔的变形,虽然不是实际生活的样子,但是却真实表达了现代人自我价值和个性丧失的悲剧。

虽然借用了浪漫主义的叙述,但是在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上,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

《变形记》是在传统现实主义上的突破与创新,从而更深刻的表述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