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洋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洋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洋流1.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解析]第(1)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

第(3)题,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

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第(4)题,沙漠带的成因主要是冬夏季都受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影响,且夏季受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

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任答两点即可)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图为日本附近海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 (1)②处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上空水汽充足,易冷却饱和产生海雾。

世界地理各章思考题

世界地理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2.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3.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思考题:1.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全球陆地有哪些主要自然带?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思考题:1.阐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前景。

2.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发展。

3.你认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思考题:1.世界种族矛盾的地域表现。

2.为什么说世界人口城市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第六章亚洲思考题:1.亚洲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并分析成因2.试分析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成因第七章欧洲思考题:1.试分析欧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英国工业生产有哪些特征?第八章非洲思考题:1.试述非洲农业生产的特征2.非洲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3.试分析非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4.试论述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美国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章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巴西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一章大洋洲思考题:1.试分析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的基本特征3.澳大利亚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南极洲思考题:1.南极洲气候有哪些基本特征?2.南极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专题60: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60: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60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方法指导】渔场的成因:1)岛屿众多:为鱼类供良好栖息地;2)温度适宜:有利于鱼类的⽣长;3)浅海⽣陆架:光照充⽣,利于浮游⽣物的⽣长;4)陆地径流⽣海⽣: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5)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扰动明显,利于营养物质的上泛;6)上升补偿流处:冷海⽣上涌,带动营养物质的上泛;秘鲁寒流【拓展练习】1.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

(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解析】(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

(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

2020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讲义:I 第三章 第14讲水循环和洋流 含答案

2020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讲义:I 第三章 第14讲水循环和洋流 含答案

第14讲水循环和洋流考点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蒸发、E降水、F下渗、G地表径流、H地下径流。

3.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塑造多种地表形态.(2)促进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和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1)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2)人工增雨。

(3)跨流域引水。

教材金句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2)影响地下径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建设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不利影响:沼泽面积减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形成盐碱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的污水会加剧对水资源的污染.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水补给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4.河流水文特征描述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或小①以雨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多少决定;②一般流域面积大,流量大水位(汛期)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大或小(汛期长或短)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5.河流水系特征描述6.航运价值分析(1)航运价值大的自然条件:①地形:地势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综合题1、“长株潭”是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合称。

在历史上,三城多次分分合合,如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该区域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此外,全省60%以上的创业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集中于长株潭地区。

材料二: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湖南省政府在推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明确将工程机械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传统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能源、水利水电及城镇化等方面建设投资了大批的工程项目,工程机械需求旺盛。

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加快发展中,也为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材料三:长株潭内建有一条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

近年来,长株潭城际铁路大幅提高开行密度,平均发车间隔约为10—20分钟,基本达到“公交化”的水平。

长株潭三城共享一片面积约528平方千米的“绿心区域”,这里以农田、水域、森林、丘陵为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生态,开发强度不宜过大。

(1)归纳长株潭城市建成区空间布局的特征,概述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说明城际铁路的建设和优化对长株潭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4)长株潭“绿心区域”规划发展信息技术、设计创意、休闲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从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1)主要沿湘江布局、拓展;沿铁路线布局;呈“品”字形分布。

长沙为省会城市,城市等级较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株洲、湘潭为地级市,城市等级较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或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2)政策支持,政府重点扶植,有利于资金及配套设施的落实;有湘江流经,铁路、高速公路密布,水陆交通便捷,有利于原产料的输入和及新产品的输出;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工程机械设备,市场需求量大;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目前已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集聚分布,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好。

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

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

简单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

(以北海道渔场为例)(总分:12分)第5组组员:潘晓霞(04)、梁霜平(14)、黄艳春(28)、张艳玉(30)一渔场定义:(1分)渔场是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丰富的水域。

(维基百科)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

二渔场的分类:(3分,每点1分)(1)世界四大渔场按洋流对渔场的影响可分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这世界四大渔场。

其中,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而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再者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这三者均是寒暖流交汇的环境之下形成,相对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

(2)而按照水域来分的世界著称的三大渔场是:①西北太平洋渔场②东北大西洋渔场③西北大西洋渔场(3)根据大洋水系划分: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大西洋渔场。

此外,非洲西岸、美国东南、南美洲近海、印度洋等处海域,也具有一定价值的渔场。

三形成条件:(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地理、生物。

根据四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1分)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②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

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地理: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栖生物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2)具体条件:(3分)①对流旺盛:对流旺盛可使饵料、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容易形成渔场。

其中,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区域容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饵料丰富,如秘鲁渔场;再者,不同水流交汇处,包括海洋寒暖流交汇、淡水海水交汇,前者北海道渔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后者一般出现在江河入海口,淡水和海水不同盐度水的混合,即外海高盐水与沿岸低盐水交汇处的混合海水区域,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渔场形成的原因分析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渔场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 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饵料丰富 河流入海口:将营养类物质带到入海口有利于浮游生物的 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生存空间 岛屿众多,大陆架宽广,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温、水 位于热带(温带),海洋生物种类多、鱼类生长迅速、成

熟早、生命周期短、产卵季节长;水源污染少,水质好。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 渔场形成的原因
【例题导入】 【例1】分析舟山渔场成为成为中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 位于长江口与钱塘江之间,来自陆地河流中含有丰富养 料,提供充足的饵料。 位于大陆架海岸线中点,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 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 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厄瓜多尔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自1969年就开始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 殖。厄瓜多尔白对虾的培育每平方米只有5-8只,其他国家每平方米培育 150多只,为了预防白对虾生病,其他国家在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比较普 遍。厄瓜多尔的白对虾在捕捞后就立即进行冲洗,然后快速冷冻,这很好 地保留了白对虾的营养物质。
原生态的环境,污染较轻。
【重要考点分析】
影响水生生物(鱼类)分布的环境因素分析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 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 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 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例4】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 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 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原因。
材料1:查干湖水面347平方公里,
湖滨沼泽约70平方公里。湖内有
芦苇沼泽100平方公里,处于大安、
乾安波状冲积平原区,主要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2讲 洋流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2讲 洋流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洋流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重大时政热点(如航海、科研、水污染等)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图、模式图、海水等温线图,考查洋流的名称、性质、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洋流类型及世界主要洋流分布1. 洋流是指□1________常年、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运动。

2. 分类(1)暖流:从□2水温高的海区流向□3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4水温低的海区流向□5水温高的海区。

3. 影响洋流的因素□6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7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4. 主要洋流的分布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 □8日本暖流、E 北太平洋暖流、F 加利福尼亚寒流、G □9东澳大利亚暖流、H 秘鲁寒流、I □10千岛寒流 A 北赤道暖流、B 南赤道暖流、 C □15________ 大西洋 J □11墨西哥湾暖流、K 北大西洋暖流、L □12拉布拉多寒流、M 加那利寒流、N □13巴西暖流、P 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 厄加勒斯暖流、R □14西澳大利亚寒流 5. 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②洋流性质:大陆东岸为□16________,西岸为□17________;西风漂流北半球为□18________,南半球为□19________ 6.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衡。

举例: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20增温增湿,寒流:□21降温减湿。

举例:北大西洋暖流→②暖流:□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

(2)海洋生物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举例:A.北海道渔场:日本22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B.北海渔场:□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C.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23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

(以北海道渔场为例)
(总分:12分)
第5组组员:潘晓霞(04)、梁霜平(14)、黄艳春(28)、张艳玉(30)
一渔场定义:(1分)
渔场是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丰富的水域。

(维基百科)
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

二渔场的分类:(3分,每点1分)
(1)世界四大渔场按洋流对渔场的影响可分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这世界四大渔场。

其中,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而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再者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这三者均是寒暖流交汇的环境之下形成,相对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

(2)而按照水域来分的世界著称的三大渔场是:①西北太平洋渔场②东北大西洋渔场③西北大西洋渔场
(3)根据大洋水系划分: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大西洋渔场。

此外,非洲西岸、美国东南、南美洲近海、印度洋等处海域,也具有一定价值的渔场。

三形成条件:
(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地理、生物。

根据四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1分)
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

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地理: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栖生物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2)具体条件:(3分)
①对流旺盛:对流旺盛可使饵料、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容易形成渔场。

其中,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区域容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饵料丰富,如秘鲁渔场;再者,不同水流交汇处,包括海洋寒暖流交汇、淡水海水交汇,前者北海道渔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后者一般出现在江河入海口,淡水和海水不同盐度水的混合,即外海高盐水与沿岸低盐水交汇处的混合海水区域,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

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

这类区域利于鱼类常年或者季节性地聚集。

②有水下浅滩,水底植物丛生,位于生物障碍线边缘区(如陆架边缘区)等。

四渔场的地理分布特征(2分)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即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主要因为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烈,及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茂。

鱼群以此为食,因而聚集。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温带海域;世界渔场多分布于寒海。

以北半球渔场来说,均分布在偏于北纬40°以北的温带海区,而北纬40°以北的海洋面积,仅占北纬40°以南海面的1/10。

五以北海道渔场具体分析(3分)
北海道渔场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岛屿北海道东岸,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于北海道附近的海域,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密集。

它与北海渔场的比较,除了北海道渔场位于中高纬大陆东岸,而北海渔场位于中高纬大陆西岸这一不同点之外,两者寒暖流的分流位置也不同。

成因: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北海道渔场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