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大学生自杀问题心理因素综合分析1

大学生自杀问题心理因素综合分析2006年2月27日是某高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名大四女生跳楼自杀身亡,自去年以来该校先后有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他们正是青春好年华却从此走上不归之路,令人十分惋惜。
自杀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中国自杀人数约占20%左右,自杀率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精神病患病率较之50年代陡升了5倍,心理卫生问题、精神障碍及自杀明显增多。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发生的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自杀问题在法律上虽然不属于违法犯罪,但这类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和校园里造成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及他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无法估算的。
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原因、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是我们不可忽视和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具有一般个体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和面临的心理问题,他们“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映,某高校去年以来发生的5例大学生自杀案例中,每个自杀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
大学生还具有比一般个体青年期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期望值较高。
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和个体角色协阋起来,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心理上默默的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习、就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冲突需要他们去解决。
由于青年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易于形成厌世心理。
心理卫生学认为,情绪失调往往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体现出情绪失调。
情绪失调与人格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抑郁、自卑、孤僻、悲观、鲁莽、急躁、多疑、狭隘、焦虑等等。
但容易引发自杀行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心理压力过大
自杀大学生面 临巨大的心理 压力,如学业、 人际关系等
心理压力可能导 致自杀大学生产 生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自杀大学生可能 感到无法承受压 力,产生绝望和 无助的心理
心理压力过大是 导致自杀大学生 采取极端行为的 重要原因之一
01
0 2
0 3
0 4
情绪低落
自杀大学生常常 表现出持续的情 绪低落,对生活 失去兴趣和快乐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障碍可能导致自杀 大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进一步加重心理问题
自杀大学生的社交障碍 可能与自卑、羞怯等心
理有关
社交障碍可能是自杀大 学生逃避现实的一种方
式
自我封闭
缺乏社交活动, 不与他人交流
情绪低落,常常 感到孤独和无助
自我评价低,常 常自责和内疚
行为退缩,回避 挑战和压力
逃避现实
社会对个体的期望过高,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自杀。
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和自我调节能力。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及 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的 心理问题,避免自杀行
为的发生。
建立心理辅导和咨询体 系,为有需要的大学生 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
参加社交活动:参 加社团、志愿活动 等,扩大社交圈子, 结交新朋友。
学会倾听:倾听他人 的想法和感受,给予 关心和支持,增强彼 此之间的信任。
寻求帮助:遇到困难 时,不要犹豫,及时 向家人、朋友或专业 人士寻求帮助。
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关怀:提供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建立心理援助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 媒体宣传: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
自杀心理学

这几年高校的自杀率逐渐上升,已经俨然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已经慢慢的引起了更多人得思考:自杀是指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
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杀者动机的形成。
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
例如,一些调查的案例中,有位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如一位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乡亲,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驱使下便采取了自杀行为。
此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
如一位大学生的父母离异,对他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给该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
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
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
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但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
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
这样周围的人真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
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

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
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
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
例如,调查的案例中,有位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有个案例反映:自杀者借自杀作为对自己因做错了事而产生的悔恨、惩罚,作为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
如一位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乡亲,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驱使下便采取了自杀行为。
此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
如一位大学生的父母离异,对他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给该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
在学习上、生活上几经挫折后,该生便万念俱灰,想到了以自杀来报复其父母。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
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
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
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但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
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
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
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
例如,有位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有个案例反映:自杀者借自杀作为对自己因做错了事而产生的悔恨、惩罚,作为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
如一位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乡亲,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驱使下便采取了自杀行为。
此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
如一位大学生的父母离异,对他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给该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
在学习上、生活上几经挫折后,该生便万念俱灰,想到了以自杀来报复其父母。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
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
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
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但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
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作者:谢文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摘要:最近的网络、报刊杂志以及新闻媒体纷纷出现这样的字眼:某某高校一女生因为被男朋友提出分手而喝农药自杀身亡;某高校一男硕士研究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从学校7层高楼房跳下……一个个鲜红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一桩桩惨烈的悲剧就这样发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值得骄傲的群体。
正是花样年华的时候,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自杀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各界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2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自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目前,学者们对自杀的种类有不同的分法,包括有完全性自杀、自杀企图、自杀观念、自杀姿态、矛盾的自杀企图、严重的自杀企图、习俗性自杀、慢性自杀、疏忽性自杀、不完全放意性自杀、精神病性自杀等。
综合不同分类,我们根据自杀的结果,把它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
自杀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有社会原因、生物学原因、病理学原因、环境原因等,但不管是什么导致的自杀,归结最终都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推波助澜。
大学生有着高知识,高水平,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杀行为除了遵循一般自杀的心理规律外也存在着独特性。
一般来说自杀的心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自杀动机的形成阶段,在此阶段里的主要表现是:大学生们在某些遇到挫折或打击时,自己不能应对,产生了各种不良情绪,为逃避现实,他们就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我们的调查案例中,某大学生就是因为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导致成绩大不如前,于是便感到生活毫无意义,觉得对不起父母及乡亲,产生强烈的自责心理,就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还有的学生居然把自杀当初报复别人的手段。
一案例中的大学生因父母的离异对其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在经历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后万念俱灰,想以自杀的方式来报复父母。
坠楼常见死亡原因有哪些

坠楼常见死亡原因有哪些
坠楼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是死亡。
一些常见的死因如下:
1.意外坠楼:意外坠楼是最常见的坠楼死亡原因之一。
这种意外常常发生在工地、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公寓楼中。
通常是因为高处作业不慎、栏杆破损或者脚下松动,导致失去平衡而坠落。
2.自杀坠楼:自杀坠楼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种坠楼死亡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选择从高楼坠下来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3.欺骗坠楼:欺骗坠楼也被称为投降。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监狱和警察局中。
罪犯或者嫌疑人可能会借机从高处跳下来,以换取逃脱的机会或者获得独身证明,但是通常这种方式是无效的。
4.失足摔落:高楼的走廊、甲板或者平台上,由于地面或者地板的湿滑、斜面的错位或者走路的姿势不正确等原因,造成了失足坠落的情况。
5.幼儿意外坠落:幼儿年龄小,活跃性强,这些因素增加了幼儿因意外坠落而失去生命的风险。
通常是因为家长的疏忽或者警惕心不够,让幼儿在高处玩耍而引发此类意外。
6.栏杆松动坠楼:在高处的建筑物的门和窗户上有护栏,如果护栏安装不当或者老化疏松,那么就会导致坠落意外。
7.走在路上时被高楼的物品砸中而坠落:这是较为罕见的一种坠楼死亡原因。
如果在高处的建筑物顶部发生火灾,火焰会使物品掉落,如果掉落的物品比较大,那么就会产生坠落的后果。
总之,坠楼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它带给家庭和社区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因此,人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避免发生类似的意外。
高考生自杀现象的心理透视

高考生自杀现象的心理透视近年来作为青少年的主力军高考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相关资料显示高考生的自杀率是近几年值得关注的事,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里自杀已是个不得不重视的现象本文试从心理学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标签:自杀;心理;文化教育一、自杀的心理特征一般我们认为自杀的人是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毫无意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想摆脱现在的生活状况而又没有可行的办法,只能以死来摆脱生活对自己的束缚。
自杀者的心理症状表现为:在自杀前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心情郁闷沮丧,不爱与人交流,独处,生活紊乱,美国心理学家格罗布等人的有关研究确认了青年期个体潜在自杀征兆的30条线索其中70%的人表现出抑郁现象包括绝望悲哀和冷漠还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的迹象包括进食和睡眠等。
格罗布认为青年期自杀的最大预兆是“严重的长期的心理能力丧失”这种心理能力的丧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于外部行为中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行为和习惯的突实然改变常常是青年精神崩溃的信号这种行为的异变表现为容易感情冲动爱发脾气不合群情绪低落甚至于饮食和睡眠也受到影响。
二、自杀的心理过程2.1自杀动机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后就会一蹶不振,为了逃避现实就会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不叫他们受一点委屈,所以他们没有遇到过难题,即使遇到生活中的难题也会由父母他们出面解决,所以只要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他们就会从天上掉到地上一般,感觉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就会一蹶不振产生自杀想法,如一位高考生,在平时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在考试时,由于发挥不当,成绩没有考到理想的目标,心理一直不高兴,经受不住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在这种强烈的压力下就会驱使他采取了自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有的学生还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由于高考失利,心理很是自责,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父母交代,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自杀来摆脱这种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昨天凌晨3点左右,富士康一名员工坠楼身亡。
据悉此男子为刚毕业大学生,跳楼原因为压力太大。
大学生跳楼的新闻并不少见,而大学生跳楼的心理,值得我们关注。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
最后她自杀了。
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
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
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
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二: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