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要检查的参数
PKPM参数设置

PKPM参数设置PKPM(鹏凯测定物性分析与计算程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计算程序,它能够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变形计算以及稳定性分析等,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设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KPM参数设置。
1.结构类型设置:PKPM能够分析各种类型的结构,包括梁、柱、板、桁架等。
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选择结构类型,并设定相关参数,如结构的材料属性、截面形状和尺寸等。
2.受力边界条件设置: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设定结构的受力边界条件,包括支座类型、受力方向和受力大小等。
支座类型可以选择固定支座、弹性支座或自由支座。
受力方向和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一般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与约束情况进行考虑。
3.材料属性设置:PKPM可以对多种材料进行分析,如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
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设定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值,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截面参数设置:对于梁、柱等结构,需要设定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T形等,而尺寸可以通过设定宽度、高度、厚度等参数来确定。
在设定截面参数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形态和受力情况进行选择,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5.荷载设置: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所受到的外部荷载,如重力荷载、活荷载以及风荷载等。
在设定荷载参数时,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选择。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荷载的种类、大小和分布等。
6.稳定性分析参数设置:在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时,需要设定相关参数,如屈曲长度系数、曲率半径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进行选择,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PKPM参数设置是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参数设定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受力条件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参数值,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PKPM参数设置教程

PKPM参数设置教程PKPM是一款常用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它具有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特点。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时,正确设置PKPM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教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PKPM参数设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模型参数设置1.材料参数:在PKPM中,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属性。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材料参数。
2.截面参数:截面参数是指梁、柱、梁柱节点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形状等属性。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截面参数。
3.支座参数:支座参数是指结构的支座类型、支座刚度等属性。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支座参数。
二、荷载参数设置1.面积荷载:在PKPM中,面积荷载可以是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等。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面积荷载参数,包括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等。
2.点荷载:点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集中力矩。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点荷载参数,包括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等。
3.温度荷载:温度荷载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正确的温度荷载参数,包括温度变化范围和温度变化系数等。
三、分析参数设置1.分析类型:在PKPM中,分析类型包括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等。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类型。
2.求解控制:在PKPM中,求解控制包括杆件分析控制和节点分析控制等。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求解控制参数。
3.分析选项:在PKPM中,分析选项包括荷载组合、组合类型等。
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分析选项。
四、设计参数设置1.验算参数:在PKPM中,验算参数包括构件的抗弯强度、剪切强度等。
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正确的验算参数。
PKPM参数设置(个人总结)

一、PMCAD中设计参数度时不应再降低。
二、文本文件输出1、平均重度:建筑的总质量除以总面积,框架12~13,框剪14~15,剪力墙15左右。
4、刚重比:【高规5.4】中有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规定。
8、有效质量系数:应大于90%。
9、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不应大于1.三、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默认。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KN/m3,框架结构26KN/m3。
3、钢材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KN/m3(默认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默认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默认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PKPM计算参数

PKPM计算参数PKPM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一种常用计算软件,全称为“工程结构分析和设计程序”。
PKPM主要用于进行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设计计算,是国内较早开发的结构计算软件之一在进行PKPM计算时,需要输入一些计算参数,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PKPM计算参数:1.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钢筋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
这些参数是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或国家标准来确定的。
2.结构参数:包括构件的尺寸参数、支座的刚度参数等。
这些参数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设计来确定,包括梁、柱、板等构件的尺寸,以及支座的刚度参数。
3.荷载参数:包括静荷载和动荷载。
静荷载是指直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恒定荷载,如自重、楼层荷载等;动荷载是指作用于结构上的变化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这些荷载参数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4.边界条件:包括结构的支座条件、约束条件等。
这些条件是结构计算中的边界条件,用于确定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例如,支座条件可以是固定支座、弹性支座或浮动支座等。
约束条件可以是禁止一些位移或转角,以模拟实际工程中的约束情况。
5.分析方法:PKPM可以进行静力分析、动力分析以及非线性分析等。
静力分析是指在稳态荷载下进行的结构分析,动力分析是指在动态荷载下进行的结构响应分析,非线性分析是指考虑构件变形和材料非线性等因素的分析。
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输入不同的计算参数。
在进行PKPM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这些计算参数。
在输入参数时,需要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还需要根据计算结果来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PKPM计算参数的输入应当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使用PKPM进行计算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结构计算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pkpm七个重要参数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PKPM是工程结构设计软件,其七大控制指标是指结构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七个主要要素,包括构件强度、位移控制、设计可靠性、现场施工、效果评估、结构体系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控制指标及其调整方法。
一、构件强度控制构件强度是指构件在设计荷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为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构件的强度进行控制。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其抗弯和抗剪的承载力;2.合理设置加劲筋,增加构件的抗弯刚度和强度;3.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构件的抗弯和抗压强度;4.增加钢筋配筋率,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二、位移控制位移控制是指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变形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位移过大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刚度,减小其变形;2.采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3.增加支撑系统,限制结构的变形;4.优化结构参数,减小结构的变形。
三、设计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荷载和极限状态下,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率。
提高设计可靠性可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考虑荷载和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2.对结构进行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结构缺陷;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4.增加荷载组合中荷载的安全系数,提高结构的抗荷能力。
四、现场施工控制现场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结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施工。
调整方法有:1.正确设置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2.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序,如配筋、板模安装等;4.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效果评估控制效果评估是指对已建成的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和验收,以确保结构的设计目标得到实现。
调整方法有:1.设置监测系统,定期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2.进行结构的静力和动力试验,获得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3.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和修复;4.加强结构的维护和管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PKPM建模须查询输入的参数

PKPM建模须查询输入的参数第一部分PMCAD1结构重要性系数:《砼规》3.3.2,《高规》3.8.1条规定。
安全等级为一级不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不小于1.0,《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对安全等级的规定如下:2考虑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50年取1,100年取1.13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砼规》8.2.1条4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高规》5.2.3,现浇框架梁端可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默认取0.855地震信息:南京、仪征、高邮、泰州地震烈度为7度0.1g,为第一组;扬州(维扬、广陵、邗江)、镇江(京口、润州)、江都地震烈度为7度0.15g为第一组场地类别:《抗规》4.1.6,据勘察报告。
抗震等级:据《抗规》表6.1.2确定丙类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等级,依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甲乙类建筑据《高规》3.9.1,3.9.3,3.9.7确定其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高规》3.9.7,3.9.1和3.9.2确定。
计算振型个数:《抗规》5.2.2及说明,一般取3N,考虑耦联计算时振型数不小于9,不大于3倍层数6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规定:强制条文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见《荷载规范》附录E墙体较多时取为0.7,一般公用建筑墙体较少时,取为0.75或0.8。
周期比多层结构可以比高规规定的大周期折减这个数值不仅对于结构设计整体配筋影响大,对位移角影响也很大。
不进行周期折减,致使结构计算时地震力偏小,偏于不安全7风荷载信息:基本风压:扬州取为0.4地面粗糙类别:《荷载规范》7.2条,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第二部分SATWE SPACE ANALYSIS OF TALL-BUILDINGS WITH WALL-ELEMENTSATWE采用空间杆单元模拟梁、柱及支撑等杆件,用在壳元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拟剪力墙。
PKPM参数选择

PKPM参数选择PKPM(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Structures)是中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标准,它是为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制定的。
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PKPM参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PKPM参数以及选择的考虑因素。
1.承载力参数:PKPM中的承载力参数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选择承载力参数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要求、建筑物的用途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住宅建筑,承载力参数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择;而对于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或桥梁等,可能需要更大的承载力参数。
2.抗震设计参数:PKPM中的抗震设计参数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在选择抗震设计参数时,需要考虑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周期、地下室设防烈度等因素。
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可以选择适当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3.构件尺寸参数:PKPM中的构件尺寸参数是指建筑结构构件的尺寸要求,包括板、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和厚度等。
在选择构件尺寸参数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分布、材料的强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构件的尺寸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
4.材料参数:PKPM中的材料参数是指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等。
在选择材料参数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要求、材料的可获得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通常,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预应力参数:PKPM中的预应力参数是指建筑结构中预应力构件的设计要求,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张拉力、锚固长度等。
在选择预应力参数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工艺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见wmass.out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 的规定。
D.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D.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等效
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上述所有这些刚度比的控制,都涉及到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
目前,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i=GiAi/Hi
(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Vi /△i
(3)抗震规范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 Ki=Vi/△ui
选用方法如下:
(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刚度1;
(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和底部大空间层数>1层的结构宜采用刚度2;
(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3。
(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3)
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的程序处理:
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1)针对这些条文,程序通过自动计算楼层刚度比, 来决定是否采用1.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并且允许用户强制指定薄弱层位置,对用户指定的薄弱层也采用1.15的楼层剪力增
大系数(参数补充输入)
2)通过用户指定转换梁、框支柱来实现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4、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
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
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见抗规3.4.3条高规4.3.5条规定。
注意: 1)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位移比超过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4.3.5条。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
这种改善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0。
)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条文:高规(5.4.2)条和混凝土规范(7.3.12)条都提到重力二阶效应问题。
概念: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P-DEL T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
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
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对刚重比的要求见高规5.4.4条
注意:考虑P-DEL T效应后,结构周期一般会变得稍长,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高宽比不超过5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整体稳定性是满足要求的,不必验算,当建筑物的高宽比小于5时,一般都能阿芒拿组抗倾覆验算,但当设防烈度为9度,则不一定。
)
7、参与振动质量比:即有效质量系数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求。
计算振型数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
30 1.6 50%
60 3.2 90%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
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粗略估计,振型数不应小于15,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平动<=计算层数,藕连<=计算层数X3)
8、倾覆力距比
1)短肢剪力墙结构
《高规》7.1.2条: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距不宜小
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距的50%;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0.5、0.6、0.7,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2)框架-剪力墙结构
新抗震规范第6.1.3条、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Wv02Q.out-框架倾覆力矩百分比。
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层间位移角限值)
1)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为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为1/800,筒中筒,剪力墙为1/1000。
详《抗震》表5.5.1
2)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结构薄弱层)限值:
框架结构为1/50,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结构为1/100。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筒结构、框支层为1/120详《抗震》表5.5.5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各层内力标准值输出文件:Wnl.out
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Wdcnl.out
各层构件配筋与截面验算输出文件:Wpj.out
超筋超限信息:Wgpj.out
0.2Q调整信息输出文件:Wvozq.out
薄弱层验算输出文件:Sat-k.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