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高血压

合集下载

内科学第三篇 第七章 高血压

内科学第三篇 第七章 高血压

危险因素3-6个月
多次测压
危险因素3-12个月
多次测压
SBP ≥140或 DBP ≥90 开始药物治疗
SBP <140 和DBP <90 继续监测
SBP ≥140或 DBP ≥90 考虑药物治疗
SBP <140 和DBP <90 继续监测
高血压治疗基本概念
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坚持非药物疗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坚持长期规范降压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或 维持药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1991
2002
26.3
30.2
17.1
24.7 59
4.1
6.1 34
美国2000 70
*SBP<140mmHg 和 DBP<90mmHg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病因不清 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 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 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危险因素 体重超重/肥胖 中量饮酒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蛋白质。

脑腔隙性梗死 脑梗塞 脑出血 高血压脑病
动脉瘤

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
持续高血压→ 肾小球囊内压↑→肾小球纤维化、萎缩 ↓ 肾衰竭 ↑
短期内
恶性高血压
入球小动脉 小叶间动脉
增殖性内膜炎 纤维素样坏死
正常肾脏
高血压肾脏,表面呈现 特征性的颗粒状
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 痉挛、硬化 视网膜出血、渗出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生化(K,GS,TC,TG,HDL-C, LDL-C,Cr,UA,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 尿比重,尿蛋白,尿糖,沉渣镜检,心电 图。 其它项目:UCG, 颈A,腹A超声,X胸片, hsCRP ,微蛋白尿(DM) 可疑继发性高血压:PRA,血尿醛固酮,尿CA, 大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MRI

内科学第8版高血压病

内科学第8版高血压病

内科学第8版高血压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内科学第8版中,对高血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阐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血压病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例,并且常常出现在中年和老年人身上。

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

遗传因素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其他近亲有高血压病史,那么他患高血压的风险将会增加。

此外,环境因素,如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内科学第8版提出了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首要重要的一步。

合理的饮食结构,低盐饮食以及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此外,医疗干预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合并症来选择治疗方案。

除了治疗,我们还需要重视高血压的并发症。

内科学第8版中对高血压的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心脑血管病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此外,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

在预防高血压方面,内科学第8版着重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高血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等。

个人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度运动等。

政府需要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推进心血管健康教育等措施。

总结起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内科学》高血压ppt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ppt课件

诊断标准
血压测量
高血压通常通过测量上臂血压来 确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正常血压应低于140/90毫米汞
柱。
多次测量
为了准确诊断高血压,需要在一段 时间内多次测量血压,并取平均值 。
年龄因素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随年龄而变化, 老年人血压稍高可能是正常现象。
诊断方法
家庭自测
鼓励家庭自测血压,以便 及时发现高血压。
药物。
长期用药
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 坚持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定期监测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根 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包括饮食调整、适量运动、控 制体重、减少盐摄入等。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 低血压。
心理干预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可采取心理疏导、放松疗法 等措施。
《内科学》高血压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 • 高血压的诊断 • 高血压的治疗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高血压的定义
诊断标准
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阻力,从而影响动脉血压。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04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
因素等。
遗传因素主要指家族史,即家 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更容
易患高血压。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心 理压力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 惯和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血压升

《内科学高血压病》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病》课件
详细描述
高血压病的定义是指收缩压(高压)和/或舒张压(低压)超 过正常范围。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120mmHg以下,舒张 压80mmHg以下。当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 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主要分为原发 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继发 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
流行病学特点
总结词
高血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地区差异、年龄和性别差异以 及城乡差异等。
详细描述
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高 血压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低。此 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在城乡差异方
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
总结词: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善不良的 生活方式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 度劳累。
坚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详细描述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钠盐的摄入 ,增加钾盐的摄入,控制体重,减少饮 酒和戒烟。
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
02
高血压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表现
头痛
头晕
高血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通常表现 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常在早晨睡 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后逐渐减轻。
高血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尤其是在 突然站立或过度劳累后,感觉脚下不稳, 有轻飘飘的感觉。
心悸
疲劳
高血压病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即心跳加 速、心前区不适感等,可能与心律失常有 关。
适量补充钾和钙
适量摄入富含钾和钙的食物,如香蕉、牛奶 、豆类等。

《内科学》高血压

《内科学》高血压

《内科学》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

在未服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所得平均值高于正常,即可诊断高血压,并且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重复测量以确诊。

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标准,详见下表:2.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后与高血压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根据影响预后的因素(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做出危险性分层,详见下表:高血压的危险分层(1)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②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吸烟;④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⑤糖尿病;⑥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2)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

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1.2~2.0mg/dl)。

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④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

(3)并发症:①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供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水平>177/μmol/L或2.0mg/d)。

④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

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盘水肿。

(2)药物治疗1.高血压治疗目的:①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内科学高血压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课件
欢迎来到内科学高血压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分类、 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方法。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持续的血压升高,通常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分类
1 原发性高血压
是指无明确病因、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的高血压。
中风
眼部损伤
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减重、戒烟戒酒、增加运动等。
2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3
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定期检查血压、保持适当体重、均衡饮食、减少盐摄入、限制酒精 和咖啡因的摄入、加强锻炼等。
2 继发性高血压
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高血压的病因
• 遗传因素 • 肥胖 • 高盐饮食 • 缺乏运动 • 压力过大 • 酗酒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肾脏疾病
高血压的症状
1 头痛和眩晕 3 视力模糊
2 心悸和气短 4 胸闷和气促
高血压的并发症
心脏病发作
肾损害

内科学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内科学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血压分类和定义】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5-1。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表3-5-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单位:mmHg)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流行病学】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0%。

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依然很低。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女性高血压总体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内科学高血压病ppt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病ppt课件

注意继发性高血压
40岁以下年轻高血压患者 血压升高明显 多种降压药物联合疗效不佳 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 病情突然变化者
进一步实验检查项目
血浆肾素活性 血、尿醛固酮 血、尿儿茶酚胺 大动脉造影 肾脏和肾上腺超声、CT或
MRI
高血压患者临床评价
评价血压水平 排除或诊断继发性病因 评价靶器官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评价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响预后与治疗的临床病
临床表现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者常见,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 扳紧感。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以前额、枕部或颞部多见。 可能与颈外动脉系统血管扩张、脉搏震动有关。高血压引 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后常可减轻。但 有时血压下降过度和过快反而可引起头晕。本病后期常并 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 性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 栓等。
⒉体征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金属音 第四心音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 左心室肥大体征
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型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左右。可由缓进型 变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急进型。多见于青年 。基本的临床表现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 症状更为突出,具有病情严重、发展迅速、 急剧恶化和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渗出、 肿)等特点。血压显著增高,舒张压持续在 0——140mmHg或更高,常见于数月或 出现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最后常因尿毒 。也可死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或心力衰竭。经 后,少数病情亦 可转稳定而呈缓进型经过。
17.65
13.58
9.4
7.73 7.5
12.3
1979
1991
2002
图 四次全国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率(%)
所占比例(%)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
• 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1/5的成人患有高血压
• 2010年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有所提高,但血压控制管理仍任重道远
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
Hypertension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曹世平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 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95%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5% 《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 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1999年WHO/ISH)
类别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收缩压 (mmHg)
<120 <130 130-139
舒张压 (mmHg)
<80 <85 85-89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
收缩压
(mmHg)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亚组:临界高血压
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 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 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 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 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应在1 至数周内至少连续两次血压测定的肯定(平均 DBP≥90mmHg, 和或SBP≥140mmHg)。
140-14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舒张压 (mmHg) 90-99 90-94 100-109 ≥110年JNC7)
类别
正常 高血压 前期 I期高血压 II期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眼底出血、失明
心室肥厚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心病
脑卒中小脑出血
肾功能不全
脑卒中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1%-5%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 病理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突出特征。 1. 发病急,多见于中、青年。 2. 舒张压≥130mmHg。 3. 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乳头水肿(Ⅳ级)。 4. 肾脏损害明显,蛋白尿、血尿、肾功不全。 5. 进展迅速,可死于肾衰、脑卒中、心衰。
收缩压 (mmHg)
<120 120-139
140-159 160-179 ≥180 140-149
舒张压 (mmHg)
<80 80-89
90-99 100-109
≥11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说:
1. 双亲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以后发生高血 压比例增高。
高血压患病率 (%)
中国人群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
2002年
70 60 50 40 430 20
10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男性 女性 合计
(岁)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
首要危险因素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高血压
吸烟
高 TC 低 HDL
糖尿病
肥胖
3 7 6 20
20
CHD
5 4 4
411
3
9
54 39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424 4 13
35
CVD
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CMCS) 结果
肾素释放↑
五、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一氧化氮(NO)↓
内皮素(ET-1)↑
血管收缩反应↑
六、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
敏感性 下降
血胰岛
素水平 增高
加强AngII刺激醛固酮的产生 增加儿茶酚胺水平 增加细胞内钙 增加内皮素释放、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临床类型
一、缓进型高血压 二、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危象 四、老年人高血压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肾素
ACE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收缩 醛固酮↑→水钠潴留 去甲肾上腺素↑
三、钠与高血压: 细胞外液容量↑→心排血量↑
钠潴留 细胞内钙离子↑→外周血管收缩
四、精神神经学说(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血管收缩
收缩压 (mmHg)
<120 120-139 140-159 ≥160
舒张压 (mmHg)
<80 或80-89 或90-99 或≥100
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05、2010年中国指南)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缓进型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一般表现: 头痛、眩晕、气急、耳鸣 查体:主动脉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二、并发症 (一)心脏: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 (二)脑: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出血、高血压
脑病。 (三)肾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
纳入30121名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CV 死亡风险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8x 8 7
6
5 4x
4
3 2x
2
1
0 115/75
135/85
155/95
SBP/DBP (mmHg)
175/105
降低血压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年龄 40–89岁),平均随访12年,
Lewington S et al. Lancet 2002;360:1903–13
高血压的诊断
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 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