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5.1
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题组训练过关 第7讲 考点3 3.1碳酸钠、碳酸氢钠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1.除去混在碳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加热B.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C.加盐酸D.加CaCl2溶液【解析】选B。
加热可以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A错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NaHCO 3+NaOH Na2CO3+ H2O,从而除去了碳酸氢钠,B正确;加盐酸二者都发生反应,C错误;加CaCl2溶液,与碳酸钠形成沉淀,D错误。
2.(2020·衡阳模拟)Na2CO3又名苏打,NaHCO3又名小苏打,俗名相近,但二者在性质上有着区别。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D.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分别与0.1 mol·L-1HCl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解析】选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正确;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情况下,C的水解程度大于HC,0.1 mol·L-1两种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B正确;相同质量的两种盐与足量的HCl反应产生CO2气体的量是Na2CO3<NaHCO3,C正确;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情况下,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剧烈,D错误。
【归纳提升】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四大方法(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2)相同条件下利用反应速率不同(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4)利用溶液的碱性不同2.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比较(1)速率:相同条件下,NaHCO3放出CO2的速率比Na2CO3快。
8-1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全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能力全练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后,下列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刚说,牛顿第一定律完全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B.小明说,牛顿第一定律完全是建立在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的C.小亮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D.小红说,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建立起来的2.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过程中应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如图所示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_,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__。
(3)由此可以推断:如果运动的物体在________的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结论。
知识点二惯性3.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
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4.如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5.如图所示,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架之间的轻塑料片弹出时,钢球并没有随轻塑料片飞出。
小钢球没有随塑料片飞出,因为小钢球具有________。
6.如图1所示,兔警官朱迪在匀速直线向右前进的火车上A位置,竖直向上跳起来(忽略空气阻力),图2是朱迪落回火车车厢地面瞬间的三种可能的位置。
你认为朱迪应该落在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练第1节动量-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教学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关于实验结论的说明,正确的是( )A.只需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即可,结论对其他情景也同样适用B.只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还不够,其他情景未必适用C.实验中要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D.进行有限次实验找到的“不变量”具有偶然性,结论还需要检验2.关于利用摆球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撞前的速度C.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在一起共同运动3.(2022天津南开中学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气垫导轨水平放置,挡光板宽度为d=5.0 mm,两滑块被弹簧(图中未画出)弹开后,左侧滑块通过左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t1=0.040 s,右侧滑块通过右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t2=0.062 s,左侧滑块质量为m1=1 kg,右侧滑块质量为m2=1.5 kg,两滑块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矢量和m1v1+m2v2= kg·m/s,这个实验结果说明: 。
(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4.(2021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周期为0.02 s。
甲乙(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本实验中应尽可能减小摩擦B.实验时先推动小车A,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2)若获得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a、b、c、d、e都为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间距(已在图乙中标出),已测得小车A(含橡皮泥)的质量m A=0.4 kg,小车B(含撞针)的质量m B=0.3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系统总动量为kg·m/s,碰后系统总动量为kg·m/s。
2021届人教高考物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2)及答案

2021 届人教高考物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2)及答案1、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根相同的光滑细钉(大小不计)垂直斜面对称固定在斜面底边中垂线OO′的两侧,相距l,将一遵循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性绳套套在两个细钉上时,弹性绳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现将一物块通过光滑轻质挂钩挂在绳上并置于斜面上的 A 位置,物块在沿斜面向下的外力作用下才能缓慢沿OO′向下移动。
当物块运动至 B 位置时撤去外力,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 OB=l,轻绳始终与斜面平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移动物块的过程中,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保持不变B.物块到达B 位置时,弹性绳的张力大小k lC.撤去外力后,物块在 B 位置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大D.物块从 A 位置到达 B 位置的过程中,物块与弹性绳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选A、C。
在移动物块的过程中,垂直于斜面的方向,物块始终只受到重力的分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保持不变,A 正确;物块到达B 位置时,弹性绳的形变量为Δx=2×-l=( -1)l ,故弹性绳的张力大小为F=kΔx=(-1)k l,B 错误;在 B 位置,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以及两绳的张力,由于绳张力的合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静摩擦力方向不确定,若<,则静摩擦力小,若>,则静摩擦力大,C 正确;由于不能判断出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是否大小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出物体是否机械能守恒,D 错误。
2、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 O 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 和2r。
一辆质量为 m 的赛车通过 AB 线经弯道到达A′B′ 线,有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1:5.1 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合力2.如图所示是一位跳水队员在空中完成动作时头部的运动轨迹,最后运动员以速度v沿竖直方向入水。
则在轨迹的a、b、c、d四个位置中,头部的速度沿竖直方向的是()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3.如图所示,曲线AB为一质点的运动轨迹,某人在曲线上P点作出质点在经过该处时其受力的8个可能方向,正确的是()A.8个方向都可能B.只有方向1、2、3、4、5可能C.只有方向2、3、4可能D.只有方向1、3可能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0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变力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5.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B.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D.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6.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由a点运动至b点,关于物体在ab段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B.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均匀变化C.a点的速度方向由a指向bD.ab段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7.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轨道ABCD运动,图中画出了质点在各处的速度v和质点所受合力F的方向,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8.一个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在xOy平面上从O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所示,且在A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平行,则恒力F的方向可能是()A.沿+x方向B.沿-x方向C.沿+y方向D.沿-y方向9.(多选)一物体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其中初速度方向沿虚线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可能受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作用B.物体可能受沿y轴负方向的恒力作用C.物体可能受沿虚线方向的恒力作用D.物体不可能受恒力作用10.质点在某一平面内沿曲线由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正确的是()11. 2018年6月1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坠落了一颗陨石,图示是一目击者画出的陨石在大气层中下落的一段运动轨迹,由此可判断陨石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A.所受合力可能为零B.运动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陨石在该点的运动方向C.陨石受到的合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D.陨石的运动速度可能不变1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
物理高一第一学习基础题过关训练

19.一辆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的汽车,如开始刹车,经过2s停止。在此过程中,汽车速度变化的大小是______m/s,方向向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方向向______。
27.在研究物体直线运动中,得到物体从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1-C-2,由图可知物体0~3.0s内在作__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物体3.0~5.0s内在作__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27.“DIS”实验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以下四幅照片中“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是__________;“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是________。(选填照片下对应的字母)
A.l种B.2种C.3种D.4种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是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因此它也叫惯性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只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3.一个滑雪的人,从100m长的山坡上由最高点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下,到达底端时的速度是10m/s他通过山坡需多长时间?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前4S的平均速度?第4S内通过的位移?
34.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为它在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求该物体下落的高度。(g=10m/s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课时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2020秋•淮阳区校级期末)科学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是()A.根据想像得出的结论B.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C.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D.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结论2.(2020春•黔东南州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B.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D.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3.(2020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如果将一个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全部撤去,则这个物体()A.一定静止B.一定立即停止运动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来4.(2020春•兴宾区月考)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将发生的现象是()A.物体会立即停下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将慢慢停下来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2021春•海沧区月考)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如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沿光滑圆弧轨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继续运动(选填“a”“b”“c”或“d”)。
考点二.惯性6.(2021•铁岭一模)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B.汽车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离开枪膛的子弹继续飞行,是由于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D.通过拍打除去衣服上的尘土,是利用了尘土的惯性7.(2021春•邹城市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解释的是()A.人走路时有时会绊倒B.在草地上滚动的球最终会停下来C.用力将伞上的水甩掉D.子弹从枪膛飞出枪外后,继续向前运动8.(2021春•綦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才有惯性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9.(2020秋•延庆区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是()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C.下坡的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其惯性也越来越大D.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飞行时没有惯性10.(2020秋•丰台区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足球没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在汽车紧急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考点三.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11.(2021•宜兴市校级模拟)小明利用斜面分别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实验效果明显,甲实验中水平面要尽量粗糙,乙实验中水平面要尽量光滑B.甲、乙两个实验中,利用斜面都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C.甲、乙两个实验中,小球到达水平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D.甲实验中小球刚开始下滑时具有的机械能相等,乙实验中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12.(2020春•河源月考)“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通关讲义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双基过关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两种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设计并进行实验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使其分别在铺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运动,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2)实验现象及分析现象: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不同,随着水平面越来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分析: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
(3)实验结论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阻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实验推理对以上实验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将不再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本实验可以得出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注意事项①实验时要用同一辆小车,使其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以保证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②选用的木板尽量长一些。
③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基础自测:1.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顶端静止下滑B.实验时小车偶尔会滑出木板外,可将这次实验下滑高度降低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远D.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小车下滑至水平面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玻璃、纸板、毛巾,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发现小车在玻璃上滑行距离最长,在毛巾上最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不受摩擦力作用C.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路程越长D.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同一/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进入水平面后由于_____,小车继续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
电子排布原理及应用
1.(2020年山东等级考模拟)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不可能是 ( )
A.3p64s1
B.4s1
C.3d54s1
D.3d104s1
【解析】选A。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A项为19K,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应为4s1,错误;B项为19K的价电子排布式,正确;C项为24Cr,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与次外层的部分电子之和,核外电子为
[Ar]3d54s1,即价电子为3d54s1,此为洪特规则的特例,3d轨道上的电子为半满状态,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D项为29Cu,价电子为3d104s1,3d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2.(双选)(2020·太原模拟改编)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解析】选A、C。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才能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A正确;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 族,是p区元素,B错误;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
越大,球的半径越大,C正确;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半充满轨道能量较低,D错误。
3.(2020·日照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存在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4p1的原子
B.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
C.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D.基态原子的电子获得一定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而激发态原子变为基态原子,则要放出能量
【解析】选D。
按照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原子中电子排满4s轨道后应排布3d轨道,A项错误;根据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B项错误;根据泡利原理,同一轨道上的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C项错误。
【归纳提升】
“两原理,一规则”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原理,若违背其一,则电子能量不处于最低状态。
(2)半充满,全充满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
如n s2、n p3、n p6;n d5、n d10
Cr:3d54s1Mn:3d54s2Cu:3d104s1Zn:3d104s2
(3)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 s、(n-1)d、n p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时,仍把(n-1)d放在n s前。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4.(2020·华安一中模拟)若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3,它违背了( )
A.能量守恒原理
B.洪特规则
C.能量最低原理
D.泡利不相容原理
【解析】选B。
P原子3p能级上有3个轨道,3p能级上有3个电子,3个电子应该排在3个不同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若将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3,它违背了洪特规则。
5.(改编)下列表示氮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据此确定电子的能级的是( )
A.
B.
C.1s22s22p3
D.
【解析】选C。
A是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只能看出在原子核外各个电子层上含有电子数的多少,不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错误。
B是N原子的电子式,可以得到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不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错误。
C.是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不仅知道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还知道各个电子层上有几个电子,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正确。
D是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但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即在2p的三个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存在,这样的排布使原子的能量最低,错误。
6.(2019·全国卷Ⅱ·35节选)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__轨道电子,Sm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即4s轨道上的电子。
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成为阳离子Sm3+时首先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即6s轨道上的电子,再失去4f轨道上的一个电子,所以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
答案:4s4f5
【归纳提升】
书写电子排布式的技巧与常见错误
等电子微粒
7.(2020·泸州模拟)现有下列几组粒子:①N2、CO、C2H2;②N、H3O+、OH-;
③、、CN-;④P、S、Cl。
对上述四组粒子归类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相等、电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①
B.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②
C.电子数相等、质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③
D.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④
【解析】选D。
阳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所带的电荷总数;阴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所带的电荷总数。
①N2、CO、C2H2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等于14,原
子数不等;②N、H 3O+、OH-的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等,电子数都为10;③、、CN -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质子数不同;④P、S、Cl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为15、16、17,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均相等,所带负电荷数依次为3、2、1,三种酸根离子所含的总电子数相等(18+32)、原子数都为5,但三种酸根离子的质子数不相等。
8.(2020·惠州模拟)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
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框图可知,结合10电子微粒可联想到N+OH -NH3↑+H2O 或HF+OH -F-+H 2O,故A为N或HF,D为H2O。
(2)①结合OH-和H2O属于10电子微粒,联想酸碱中和反应,可知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S+OH-HS-+H2O或HS-+OH-+H2O或H 2S+2OH-+2H2O;②由反应A+B C+D看出,A中的质子被B结合,A失去质子变成了C,易知结合质子的能力:B>C。
答案:(1)N(或HF) H 2O
(2)①HS-+OH-S2-+H 2O
(或H 2S+2OH-S2-+2H2O
或H 2S+OH-HS-+H2O)
②OH->S2-(或OH->HS-)
【加固训练】
1.(2020·泰安模拟)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
【解析】选D。
燃放烟火、霓虹灯、燃烧蜡烛等获得的光能都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的,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
2.(2020·新余模拟)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层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层的原子轨道呈哑铃状,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p层原子轨道也在增多
D.s、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电子层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D。
A项,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错误;B项,s层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不只在球壳内运动,也在球壳外运动,只是在球壳外运动的几率较小,错误;C项,p层的原子轨道呈哑铃状,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p层原子轨道不变,都是3个原子轨道,错误;D项,s、p电子原子轨道随电子层的增大离核越远,所以平均半径增大,正确。
【归纳提升】10电子和18电子微粒的判断
(1)10电子微粒: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一些微粒和氖(Ne)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
(2)18电子微粒: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一些微粒和氩(Ar)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微粒,以及一些9e-原子团两两组合。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