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是我的城市》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海蚀奇观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海水常年拍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
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拍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就是海蚀奇观。
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野柳海蚀奇观是一片长2500米,宽200米的海崖,被海水浸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
被海水浸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
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
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定位站岗,威武无比。
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是游客争先在此留影的景点。
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
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看了都说是银色的项圈,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
它好像是位不愿被封闭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宫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1.解释下面的词语。
(4分)海蚀:海水侵蚀海岸形成的地貌裸露:表面覆盖的东西被去掉,暴露出原本的状态2.判断下面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3分)⑴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⑵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而来的兵马俑。
(√)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
(×)3.用“”画出联想的部分。
(2分)女王石”的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南安人。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筹备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郑成功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
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殖民者凭借高大坚固的舰船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士兵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
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
士兵们趁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士兵们。
高山族的首领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
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等礼物,表示谢意。
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
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pá)、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同胞手里。
高山族同胞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大陆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兴办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同胞的孩子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关系更融洽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志向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
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
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
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凝神)。
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增加增长)。
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
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
他胸怀大志,(寻求寻找)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自己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
在当时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
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准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萌发”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一般指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对李大钊______的______和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___________,不肯___________。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文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课外书或影视作品中认识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3.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是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的秉性的人”,“梅花的秉性”就是___________4.梅花与____、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我能写出一句和梅花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国的著名博物学家_____,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3层。
艾青诗选》练习题及答案

艾青诗选》练习题及答案《艾青诗选》题精选:一、填空题。
1.XXX(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XXX语文教材。
2.20世纪30年代XXX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XXX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5.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本人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旅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XXX 《___________________》6.XXX的《_______》歌颂了XXX。
6.“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这段诗节选自XXX的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A.《我爱这土地》B.《太阳的话》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光的赞歌》2.1978年以后,XXX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A.诗句由本来的长短错落,不求整洁划一变得比较整洁。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本来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本来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年统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统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牵牛花(节选)我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便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有时认着墙上斑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老把戏”指的是什么?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2)你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牵牛花非常爱惜。
A.生长迅速,内心惊喜B.寻找新泥,悉心照料C.制作架子,不想开花D.每日观赏,寄托心情(3)为什么作者说“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得到了乐趣。
(1)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
(2)B (3)作者在种花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快乐,感悟到很多的道理出乎意料的牵牛花的变化中(二)蚂蚁和螳螂蚂蚁和螳螂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基础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基础练习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小草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 ,_________”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A.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B.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C.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D.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2.短文是围绕()来写的。
A.小草的可爱B.小草的柔软C.小草强大的生命力3.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牛和鹅(节选)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公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shān shàn)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jī jǐ)乎被它拖倒.(dào dǎo)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我的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我的父亲是个海军将领,身体很好,我从不记得他在病榻上躺着过。
我的祖父身体也很好,八十六岁无疾而终。
我的母亲却很瘦弱,常常头痛,哎吐。
我也知道,还不是肺结核,而是肺气支涨大,过劳或操心,都会发作。
因此我童年时代记忆所及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作活计,就是看书,她的生活是非常恬淡的。
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里的冷静,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
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是男装,常着军服。
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
父亲办公的时候,也常常有人带我出去,我的游踪所及,是旗台,炮台,海军码头,火药库,龙王庙。
我的谈伴是修理枪炮的工人,看守火药的残废兵士,水手,军官,他们多半是山东人,和蔼而质朴,他们告诉我许多海上的新奇悲壮的故事。
有时也遇农夫和渔人,做些山中海上的家常。
那时除了我的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太太们外,几乎轻易见不到一个女性。
四岁以后,开始认字。
六七岁就和我的堂兄们同在家里读书。
他们比我大了四五岁,仍旧是玩不到一处,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
那是极其熟识的环境,一草一石,一沙一沫,我都是无限的亲切。
我常常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漂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童稚的心,对着这亲切的“伟大”,常常感到怔忡。
黄昏时,休息的军号吹起,四山回响,声音凄壮而悠长,那熟识的调子,也使我莫名其妙的落下泪,我不觉得自己的“闷”,只觉得自己的“小”。
因着没有由来,我很小就学习看书,得了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
我的老师很爱我,常常教我背些诗句,我似懂不懂的有时很能欣赏。
比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独立山头的时候,就常常默诵它。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父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
父亲并不喜欢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父亲就到戏园里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他们就是我的城市
①我女儿一岁半,她最熟悉3种职业,医生、警察和快递员。
②因为定期体检、打预防针,她能确识别白大褂和听诊器。
偶尔需要动用“权威”使她听话,警察的“不许动”很管用。
对幼小的她来说,“快员叔叔”是神奇而甜蜜的存在。
他们会在一天里某个随机的时刻出现,“叮咚”摁响门铃,送来水果、饼干和玩具。
③这几年,一直是一位家在赤峰的小哥,往我家快遂。
④我刚搬来时,没有特别留意过他。
女儿出生不久后,某天我忽然收到他的短信:“在家吗?我是快员,方便开门吗?”收了快递,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不摁门铃?”他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来,看你肚子挺大,估计这会儿已经生了,怕吵着宝宝睡觉。
”我逗他;“你还挺有经验?”他笑答:“我女儿5岁啦,跟我在北京呢!
⑤我家楼上那户人家也有孩子。
每天晚上11点之后,我还常常能在客厅、卧宝、婴儿房……听见楼上传来各种声响——杂物落地、轮子滚动、器皿破碎、孩子尖叫、大人斥责……上楼沟通过数次,没有任何改变。
最后一次,操着本地口音的男主人打开门,一脸坦然地说:“我也没辙呀,要不您报警吧!”
⑥出了我家小区左拐,人行道边有个营业执照在风中摇摆的摊位,从早餐开到宵夜。
下午去,能吃到好吃的煎饼。
因为早上老板娘要送孩子上学,老板的手艺则让人一言难尽。
⑦北京的冬夜又黑又冷,他家大女儿每晚站在窗口洞开的早餐亭
里,裹得严严实实地写作业。
后来,老板娘又生了老二和老三,企带在身边。
我问过老板,为啥一定要在这几受罪。
这个敦实的河南汉子把葱花潇洒地抛洒向我的蛋饼:“挣钱多呀!”
⑧离他不远,临街有几间商铺,附近居民赖以生存的蔬菜就在那里。
⑨卖果疏的是一家早出晚归的安徽人。
老爷子收菜钱,侄儿收水果钱,儿子打杂。
老头儿抠门儿,一角两角都算得清清楚楚。
不管脸生脸熟,他从来不笑。
侄儿活络,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的永远桂在嘴上,今天让你尝个草莓,明天手一挥5毛钱不要了。
猕猴桃放久了,还提醒“别给小孩买”。
⑩在这个时代,我和邻居可以互不相识,但不会不熟悉这家人。
⑪有一次,我新买的电脑出现故障,退换需要包装上某个标贴——纸箱子早扔楼道里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来收。
⑫我跟物业、保安打听一番,在另一栋楼的地下室里找到了在小区收废品的山东两口子。
他们租住在最多5平方米的小屋里,睡上下铺。
⑬听完来意,大哥立即行动。
他打开另一间屋子,里面从地到顶摞满了各式各样的纸壳箱,无法计数。
他一张一张地往外抽,抽了一个多小时,抽空了半间屋子,终于找到我要的纸箱。
我掏出钱感谢,大姐冲出来,把我“轰”走了。
⑭有天我晚归,深夜一两点通见他俩,才知道他们收拾楼道弃置物品,为了不影响居民出入,不占用电梯,都是夜里悄悄进行。
⑮在商场买好家具,东北大哥和他万能的金杯车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夏天空调坏了,背着工具箱的四川小伙敏捷地钻出窗户,修理外挂机。
家务实在忙不过来,上网找个电话号码,上门支援的湖北小阿姨能麻利搞定孩子的饭、老人的茶、地板上的毛发。
⑯他们如此真实、有力地活着,需要着这座城市,也被这座城市需要着。
⑰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职责所在。
容纳东北大哥、四川小伙和湖北阿姨的奋平,则是城市的灵魂所托。
⑱在不可或块的日常细节中,他们是抱着装尿不湿的巨大纸箱而来的快递小哥,是用冻伤的手给我做早餐的煎饼摊老板,是我吓得拉住他的工作服生怕他掉下窗台而他耐心宽慰我的四川小伙……那些
面孔那么具体,那么鲜活。
⑲我知道,有的快递员会抢劫杀人,有的小摊食品细菌超标,有的大哥搬个柜子可能浸天要价。
⑳可是,难道这座城市,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谎言、罪恶和灾难了吗?在人性和劳动面前,谁也不比谁高一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1月29日,作者;秦珍子,有删
改) 16.概括文章第③——⑭段写了哪几个具体、鲜活的“他们”。
概括时要写明职业、来自的地区。
17.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一张一张地往外抽,抽了一个多小时,抽空了半间屋子终于找到我要的纸箱。
我掏出钱感谢,大姐冲出来,把我“轰”走了。
19.本文以“他们就是我的城市”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6.送快递的赤峰小哥;做煎饼的河南汉子;卖果蔬的安徽小伙;收废品的山东两口子
17.①写了楼上人家在夜晚11点之后仍然发出声响,干扰邻居休息的事情,与上文快递小哥的做法形成对比。
②突出了快递小哥的用心、细心、体贴和对人的尊重。
18.示例:通过“一张一张”“一个多小时”“半间屋子”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收废品的大哥帮我找到有退换电脑需要标贴的纸箱的不容易。
突出了收废品大哥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连用三个“抽”以及“冲”“轰”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收废品的大哥认真、耐心,以及大嫂热情、不求回报的品质,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感激与敬重。
19.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交代文章主要内容,外来务工者是我生活的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已经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③他们解决了城市人在日常生活各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城市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城市依托的灵魂。
④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接纳、感激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