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合集下载

博才养德行稳致远作文800字

博才养德行稳致远作文800字

博才养德行稳致远作文800字英文回答:Bocai (cultivating talent) and Yangde (nurturing virtue)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Chinese culture. Bocai refer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skills, while Yangde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character and virtues. These two aspects are seen as essential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uccess in life.Bocai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 develop their skills and abilities, which can lead to professional success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For example, if someone wants to become a doctor, they need to acquire the necessary med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years of study and practice. Without bocai, it would be difficultfor them to excel in their chosen field and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society.On the other hand, Yangd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moral character and virtues such as honesty, integrity, and compassion. These qualities are seen a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maintaining ethical behavior,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well-being of society. For instance, a person with high yangde is more likely to be trusted by others and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community.中文回答:博才(培养才能)和养德(培养品德)是中国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致远者当先器识高中作文

致远者当先器识高中作文

致远者当先器识高中作文偏居乡野,自然无法领略世界的风采,唯有于山顶俯视才能纵览山河面貌;身处暗室,自然不会得见璀璨的星空,只有于室外仰观才能欣赏夜空美丽。

我们盯着地上的六便士,自然无法看到头顶的月亮。

风物长宜放眼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找到隐藏于黑暗中的正确的道路。

唐人裴行俭对王勃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我很认可这个观点,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不限于局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只看到了问题的局部,而旁观者却能看到大局。

孰迷孰清自不必多说。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用铁索连环绑住战船,颇为自得。

然而,他只是看到铁索连环能解决士兵晕船问题,却没意识到火攻的后果。

最终,烈火趁着东风,燃尽了他一统天下的梦。

曹操目光限于局部,思想片面,正是他未能完整地考虑自己的计策,才招致了如此大败。

若是他的目光全面,又怎会败地如此凄惨?风物长宜放眼量,想法不惑于表象。

一切事物只有仔细分析后才能够看到实质。

古之仲永天资卓绝惫懒懈怠终泯然成众人,今有马云求学坎坷不懈奋斗一跃为游龙。

仲永仗着天赋目光短浅不学习,最终只能白白浪费出人的天分。

但是马云目光长远积极好学,最终成为中国电商领军人物。

若是目光短浅,被表象迷惑,最终也只会渐渐沉沦,唯有思想不惑于表象,才能真正抓住事物本质。

风物长宜放眼量,思维不随于大流。

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味跟随大流,人云亦云,难免庸庸碌碌。

另辟蹊径才能走出不一样的精彩,若是让潮流冲散了自己的见解,又是何等的损失。

汨罗江涛涛江水,澎湃着千年的执着。

屈原的美政理念不被众人赞同,但他却没有随于大流放弃自己的思想。

他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宁死不折自己的思想。

虽说他被江水吞噬,但他也让江水澎湃千年、滋养千年。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岁月更迭,改变了太多,但不变的却是我们只有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才能正确地处理这纷杂尘世的每件事。

不耻落后,行稳方能致远作文八百字

不耻落后,行稳方能致远作文八百字

不耻落后,行稳方能致远作文八百字1任正非在公司发展顺利之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他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和清醒睿智。

平静之中往往潜藏危机,只有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规避风险,行稳致远。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创业维艰,成功不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在艰难的创业之初,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开国君主,都會兢兢业业,劳心劳力。

可是一旦创业成功,创业者或者后继者就会被满耳的赞颂之声、满眼的繁华景象所迷惑,逐渐失去警惕,安于富贵享乐。

这样一来,潜在的危机和矛盾不断发酵,最终激化,极易招致祸患。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所以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微软作为互联网公司巨头,他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不无警醒地说:“距微软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行业竞争激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对手超越、淘汰,诺基亚的由盛转衰就是最好的例子。

就拿华为自身的发展来说,华为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危机史、励志史。

在困难时,华为人咬紧牙关往前冲;成了通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仍然满怀忧患意识,毫不松懈。

居安思危,追求卓越,是华为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多次提到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国家安全观。

在外部,美国处心积虑地打压围堵中国,企图遏制中国发展。

在内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对为此,我们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敢于面对灾难、挑战,永不言败的伟大民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危机意识,保持定力,埋头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2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行稳方能致远。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心怀天下,行稳致远(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心怀天下,行稳致远(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心怀天下,行稳致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和人打赌,用瓦器做赌注时,他的技巧会十分高超,甚至远超平常;如果用贵重的带钩做赌注,他心里会有疑惧,动作就变形;而用黄金做赌注时,他就容易头脑发昏,心烦意乱,连连失败。

材料二: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询问:21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屡屡创造奇迹?一位火箭总设计师这样回答:“中国航天有个传统,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也就持续一顿饭的时间。

对于研制团队来说,成功不是光环,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

”材料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致远中学组织新高三动员大会,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审材料。

本题共三则材料,三则材料聚焦在同一方向上:要以平常心面对高考备考。

材料一是一则寓言,匠人为什么在不同的赌注面前发挥技艺的差距那样大?是因为随着赌注价值越来越大,他丧失了平常心,反而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

考生可以开掘出如下的写作内容:过分看重高考成败,反而会因患得患失而发挥失常;把它看成自己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场决战,方能找回平常心。

材料二中,中国航天人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能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成功。

而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胸怀远大,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

考生可以发掘出这样的写作内容:志存高远,心怀远大,自然可以用平常心对待高考。

材料三可以看成对前两则材料的补充和提示: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

树立远大的志向则能让人沉静,是摆脱争一时胜负心态的良方。

考生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思考立意:①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但并非人生的全部,过分看重暂时的得失,反倒会限制自己的发挥。

才高致远作文800字

才高致远作文800字

才高致远作文800字才高不逾矩行稳方致远王勃六岁能诗,九岁撰写《指瑕》十卷,十六岁科试及第,如此光鲜的履历似乎昭示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光明远大的前途,而一篇《檄英王鸡》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后私杀官奴更是将他的仕途再次推向谷底,二十六岁的光阴在一潭夹杂着近半生抑郁不得志的悲哀的死水里戛然而止。

观览他的一生,才华成就了他,也禁锢了他,但罪魁祸首绝非他的才华,而是惊世之才下那颗狂傲不守规矩的“浮躁浅露”之心。

由此我认为:才高亦不逾矩,行稳方能致远。

孔子曾提出他在每个年龄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在古稀之年他所要达到的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逾矩”,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道出他心中最重要的准则——遵守规矩。

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王勃写下《檄英王鸡》一文本就是在身份上的有所僭越,可非但初次被贬官的经历没有给他沉痛的教训,反而他逾矩更甚,私杀官奴,最终不仅自己被一贬再贬,其父也深受连累。

社会之所以需要规矩,是因为它能很好地从客观上约束一个人的行为。

人不是不可以拥有棱角,而是要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打磨自己,修炼出一套正确的行事之道。

王勃一再突破规矩的约束,必然导致他仕途的坎坷,因为才华乃至其它闪光点,都不应该成为随意逾矩的理由和借口。

其实,将身子埋得愈低,愈稳沉愈能望见前方的道路。

躬身之举,可以让我们掩盖锋芒,保全自我。

君不见韩信历胯下之辱方成一番伟业,他的身虽弯,但志从未弯;君不见秦王扫六合时放纵威风,却终究落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

雨果先生曾说“有些人,无论身体的姿势如何,灵魂却总是双膝跪下的”;相反,有些人无论姿势怎样,哪怕双膝跪下,灵魂却仍昂然挺立。

后者的躬身之举,让他们自我得以保全,能达到心之所向之地。

将“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奉为圭臬,把“乐不可极,极乐而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的谨训牢记心间,躬下身子,方能行稳致远。

裴行俭在王勃时,认为“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诚如斯言。

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先培养器量见识,一路上稳步前进,方能行得长远。

作文导写: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作文导写: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培养器识,行稳致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16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

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了王勃的生平和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

同学们纷纷发言,发表看法。

考生要依此情境展开联想和思考,思考的方向是王勃是否能够“致远”。

考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谈如何致远,但不可丢掉王勃和材料。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限定考生的写作身份为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学生,写作对象为同班同学和老师,考生要针对王勃的才华、经历、结局以及裴行俭评价中的“致远”等进行分析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英文回答:To move forward steadily and achieve success in life,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ear vision, set goals, and work towards them with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long-term plan and take consistent steps towards its realization. By staying focused and committed, one can overcome obstacles and achieve personal growth and success.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positive mindset and believe in oneself. Self-confidence and self-belief are the driving forces that push us to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reach our full potential. When faced with setbacks or failures,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from them and use them as stepping stones towards success.Another key aspect of achieving success is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self-improvement. By acquiring new knowledgeand skills, we can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nd stay ahead in our chosen field. It is important to stay curious, embrace new experiences, and seek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Additionally,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ing with others can also contribute to our success. By surrounding ourselves with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individuals,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learn fromtheir experiences, and receive guidance and mentorship.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are also important in achieving common goals and fostering innovation.Ultimately, success is not just about individual achievements, but also about mak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other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By using our skills and resources to help othe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greater good, we can create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中文回答:为了行稳致远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文
不经意间,时光过得好快又好慢,仿佛经过一段时间,就变得很有学问,积累起实践
经验,明白什么是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脚踏实地用在中,生活中有了脚踏实地之力,才能明白,勤奋没有边际,不能贪心进取,只能实实在在,慢慢的来,把握节奏,才能成就大业,做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这就是
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理解为勤奋,而学习是明智和谨慎的,如果我们脚踏实地谨慎勤奋,就可以
取得成功,而拼命学习没有空间,只会造成失败。

认真的学习,仔细的聆听,多的思考,
细致的分析,审慎的去实践,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去学习,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行稳致远其实就是想确保学习,在工作期间,制定一些实际可行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不要情绪化,也不要慌乱,要脚踏实地,才能用有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法,才能慢慢走向未来。

面对未来,我们要有拼搏与求索的智慧,有脚踏实地的刻苦,尽量做到行稳致远,只
有这样,才会保持出色的表现,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获取更多的成就,对自己的职业事
业有更大的帮助。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是我们有为人生的重要哲学,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就业和事业,我们都要努力刻苦,多做实事,这样就能获得足够的成功与成就,走向未来明天,有实实
在在的事业和人生的体面及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16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

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了王勃的生平和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

同学们纷纷发言,发表看法。

考生要依此情境展开联想和思考,思考的方向是王勃是否能够“致远”。

考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谈如何致远,但不可丢掉王勃和材料。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限定考生的写作身份为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学生,写作对象为同班同学和老师,考生要针对王勃的才华、经历、结局以及裴行俭评价中的“致远”等进行分析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考生从自身角度谈对人物及评价的感受和思考,写作体式为“发言稿”,文中应体现讨论交流意识,且写作时不可以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以史为鉴,以人为鉴,鉴往知来。

命题者让考生在评判历史人物中思考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可以说,王勃勤奋好学,应该予以肯定;但写《檄英王斗鸡文》,才华刻用于斯,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而其私杀官奴的行为更应予以否定。

考生应认识到文才技艺固然重要,但格局亦不可或缺,更要重视人才之品德。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才高”的角度立意,说他六岁能诗,九岁撰写《指瑕》,年纪轻轻一挥而就千古绝唱,已算“致远”;从“行稳”的角度立意,写他勤奋好学,积累深厚,学问扎实,文采斐然,故而“致远”;从“经历风雨”的角度立意,写他经历人生的坎坷后,领悟人生哲理,写出《滕王阁序》
这样境界开阔、文辞优美的文章,可说是“致远”。

也可以将三个“有人说”综合起来立意,而省略号意味着立意角度还不止于此。

2.联想或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由“才高”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曹植、谢灵运、“初唐四杰”、晏殊等,联想到当代的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颜歌等;由“行稳”联想和思考,想到古之明训,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稳健,戒急用忍,小心驶得万年船,等等;由“经历风雨”可以联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以及苏轼、史铁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

只要立足于材料,符合题意,考生的联想或思考就是自由的。

解题
本题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引导考生思考自我成长和发展问题。

题目由材料、任务提示、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限定了写作情境,语文课上由对王勃的生平介绍和唐高宗、裴行俭对其的评价引发讨论,讨论中三个“有人说”表明三种观点,三种观点见仁见智,可以任选,可以优选,可以综合,亦可另选角度立意,考生只要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任选、优选还是另选,都要注意讨论交流的语境,要在与其他观点交流碰撞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看法。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才高方致远。

2.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3.经历风雨,才可致远。

4.才高行稳必致远。

……
切题立意:
1.天生我材必有用。

(远离材料,材料的侧重点不在论才干上)
2.天妒英才。

(远离材料,材料的侧重点与“天妒”无关)
3.人生苦短,何必刻求“致远”。

(立意价值观有偏差)
4.英年早逝的喟叹。

(未能抓住材料中心内容立意)
5.风物长宜放眼量。

(未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致偏题)
……
范文展示
何为致远何以致远
宋帅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何为致远,何以致远”。

王勃是历史长河里一道绚烂的轨迹,青年才俊,行事不凡,语出惊人。

滕王阁上,语惊四座,文不加点……终因戏作檄文,私杀官奴,招致贬官的命运。

二十六岁溺水而死,可谓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裴行俭点评王勃的一生,“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无以致远。

在裴行俭看来,一个人要“行稳致远”,应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正如裴行俭所说,王勃的几次贬官都是因为他在为人处世时,没有尽到“博士”、官吏的职责,而把一切当成一场玩笑。

所以纵使王勃才高,可世界是有规则的,社会是有秩序的,才华不能僭越。

所以只要我们仍和社会有关联,就不能恃才放旷,就要沉稳行事。

“行稳致远”的“远”是现实的远,我们的气量胆识都在帮我们到达现实中那个真真切切的目的地。

在社会里,在生活中,我们要认同现实的游戏规则,只有把每个细节都落实好,保持沉稳而非浮躁,才能一步步走近成功。

裴行俭的说法也对也不对,因为王勃实现了另一种致远——才华致远。

今天我们更常提起王勃,而不是裴行俭。

王勃虽然官场失意,人生短暂,但是他用他震古烁今的文字,击穿了千年的历史。

才华是可以致远的,“才华致远”的“远”超越时间和空间,是理想中的远。

它用纸笔描摹了一个幻境,这个幻境
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进入,就会产生共情。

时空所限制的只能是它的载体,印刷技术落后或许会让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字看起来不那么清晰,但其中的道义、理想、江湖永远都在。

武侠小说里让那些大侠为之生、为之死的东西,也能让我们为之生、为之死。

但合上书的时候,离开那个桃花源般的幻境,回到现实,我们还是需要好好活着。

远方是一个目标,致远有不同的路径,那么如何理解它们的共性?
经历风雨,才能致远,不管你选择什么路径,都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历经风雨,跨越山河,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欣慰地说出“致远”二字。

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其负责,为其努力,守正不移,尤其我们青年学子,更应该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倾尽一切。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点评
文章先引材料,然后针对三个“有人说”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得出结论——“致远”的路径不止一条,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其负责,为其努力,守正不移……发出倡议——“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倾尽一切”。

行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自然流畅,思考有深度,亦不乏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